本书共分8章,第1—3章为一个部分,讨论的是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中有关的理论问题;第4章为一个部分,论述的是我国农业(如粮食生产)发展轨迹和经验;第5—8章作为一个部分,是在一个关于农民、农村与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框架下,就农民收入决定与劳动力流动问题展开讨论。全书内容全面,体系完整,论述严谨,值得一读。
前言
1 农村经济制度变迁效率评价基础
1.1 引言
1.2 “同意一致”程度
1.3 案例与图示分析
1.4 结论与评述
2 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户农业生产行为
2.1 引言
2.2 生产队模式下农村经济组织制度与农户农业生产行为
2.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选择和限度
2.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农户农业生产行为
2.5 结语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迁解读:基于生产队模型与生存边界压力
3.1 引言
3.2 生产队模型及其扩展
3.3 生存边界压力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迁特征
3.4 结语
4 中国粮食生产区域变化特征研究
4.1 引论
4.2 中国粮食生产区域变化特征
4.3 中国粮食生产区域特征成因分析
4.4 结论性评述及其他
5 农民、农村与农业发展模式论纲
5.1 引论
5.2 前提和基本点
5.3 利用农业比较优势
5.4 协调城乡劳动就业
5.5 协调全国教育发展
5.6 协调城乡人口发展
5.7 调整经济中心布局
5.8 结论性评述与政策
6 农业收入性质及其相关问题
6.1 问题提出
6.2 农业收入性质
6.3 农业收入数量特征
6.4 农业收入与农村税费制度
6.5 若干扩展
7 中国农村劳动力教育收入效应估计
7.1 导论
7.2 文献述评
7.3 本章假说
7.4 数据集构造
7.5 计量模型与结果
7.6 结论性评述
8 农业剩余劳动力:新的定义与估算方法
8.1 问题提出
8.2 若干定义
8.3 估算方法
8.4 估算结果
8.5 结论性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