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又不能尽者矣。《中庸》是我国儒家的重要哲学经典之一,是一部含有深刻哲理的重要古代思想文献,通常被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不读《中庸》,不懂天下之定理;不学《中庸》,不明处世之智慧;不用《中庸》,不成人生之卓越,这本《〈中庸〉的智慧》,是作者将自己对《中庸》一书的理解进行的一个简单的陈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庸的智慧--处世的至境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丹明子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又不能尽者矣。《中庸》是我国儒家的重要哲学经典之一,是一部含有深刻哲理的重要古代思想文献,通常被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不读《中庸》,不懂天下之定理;不学《中庸》,不明处世之智慧;不用《中庸》,不成人生之卓越,这本《〈中庸〉的智慧》,是作者将自己对《中庸》一书的理解进行的一个简单的陈述。 内容推荐 《中庸》是我国儒家的重要哲学经典之一,是一部含有深刻哲理的重要古代思想文献,通常被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它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的朱熹把《中庸》从《礼记》四十九篇中分割出来,与《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使它成为“四书”之一。它的内容主要是发挥和贯通了孔子“中庸”的思想。“中”就是不偏不倚,“庸”就是常。以“中庸”为名就是启发人们在思想上要不偏不倚,在行为上要不走极端,无不及亦无过之。其中也体现了儒家关于修身、治国、处世等方面的伦理道德思想。同时,《中庸》一书还希望人们以“至诚”的态度不断进行道德修养,以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这本《〈中庸〉的智慧》,是作者将自己对《中庸》一书的理解进行的一个简单的陈述。 目录 第一章——天下的根本是中与和 第二章——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第三章——中庸是最高的德行 第四章——既无过之,亦无不及 第五章——不明中庸之道则难以立身 第六章——大智慧者执两用中 第七章——自命不凡者未必真聪明 第八章——中庸之道服膺弗失 第九章——白刃可蹈,中庸难得 第十章——何为真正的强 第十一章——遵道而行,依乎中庸 第十二章——君子之道费而隐 第十三章——人之远道,道不远人 第十四事——素位而行,反求其身 第十五章——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第十六章——道体物不可遗 第十七章——大德者必受命 第十八章——中庸而行,可以无忧 第十九章——继承事业,和谐一切关系 第二十章——治国平天下的大法则 第二十一章——自诚明,自明诚 第二十二章——至诚可与天地参 第二十三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第二十四章——至诚如神 第二十五章——诚者自成,合内外之道 第二十六章——至诚无息 第二十七章——明达智慧,进退自如 第二十八章——愚贱不可自作聪明 第二十九章——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第三十章——圣人的伟大之处 第三十一章——聪明睿智,足以有临 第三十二章——至诚者经纶天下 第三十三章——潜虽伏矣,亦孔之昭 试读章节 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自然赋予我们的“天性”,这种“天性”中既有共性,比如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饿了要吃、渴了要喝等等;也有每个人特有的个性,比如一个人的脾气、爱好等等,当然这种天性,还包括人类拥有自己的精神与意志,并且会用自己的精神和意志来思考和判断这’一特点。既然“天性”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那么就会有我们所主宰不了的方面,这就是我们自身认识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以及我们能力的有限性。所以人们常常说:“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时我们做起事情来又常常是“力有余而心不足”。 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我们的命运有时候真是由大自然安排的。所以,只有遵从大自然的规律、定理做事情,一切顺其“自然”,顺从了自然的本性,才会自然而然地获得成功。这样来做事情,就可以说是“道”了。 然而,对顺乎自然的本性做事情,决不可以理解为什么事情也不去做了,干脆守株待兔一般地听天由命,爱怎样就怎样吧。顺乎自然地做事情,只可以理解为是我们为人处世的“隐规则”,是以“做”事情为前提的。以“道”的标准来做事,其实说的是凡事不能蛮干,不要做与本性相违背的事情,不自以为了不起而做事张狂,不逞强好胜地扭曲自己的本性,这才是顺乎自然的真正寓意。 这里有两个小故事让我们来对比一下,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做事情须合乎“道”的重要意义。 第一个故事是说有一个人在回家的路上刚好看到树权间的一只小小的茧子上裂开了一个小口,他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番景象,于是停下来观察。那是一只蝴蝶的茧子,一只新生的蝴蝶正在艰难地从那个小裂口中一点点地挣扎出来,很长时间过去了,蜕变似乎一点进展也没有,看起来蝴蝶似乎已经是竭尽全力了…… 这位观察者实在替蝴蝶着急,他决定帮一帮它。于是他找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把茧子剪开,这样小蝴蝶很容易就从茧子中挣脱出来。可是,它并没有像这个帮助它的人想像的那样展翅飞翔,而是身体萎缩,翅膀也紧紧地贴在身上。这个助人为乐者期待蝴蝶的翅膀伸展起来,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然而,这一刻却始终没有出现。 而另一个故事则发生在寺院里。春天来了,寺院的院子里还是一片枯黄,师父让小和尚准备一些草籽。小和尚问师父什么时候撒种,师父回答说:“随时。”P3-4 序言 《中庸》是我国儒家的重要哲学经典之一,是一部含有深刻哲理的重要古代思想文献,通常被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它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的朱熹把《中庸》从《礼记》四十九篇中分割出来,与《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使它成为“四书”之一。它的内容主要是发挥和贯通了孔子“中庸”的思想。“中”就是不偏不倚,“庸”就是常。以“中庸”为名就是启发人们在思想上要不偏不倚,在行为上要不走极端,无不及亦无过之。其中也体现了儒家关于修身、治国、处世等方面的伦理道德思想。同时,《中庸》一书还希望人们以“至诚”的态度不断进行道德修养,以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庸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内容相当丰富的人生哲理,也是实用的学问,可以使我们终身受用不尽。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中庸》“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实际上,从我国的道家、墨家、佛学等思想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庸之道的相通之处——刚柔相济、统筹兼顾、隐恶扬善……这些都是智者们的智慧交合点。 大量的生活实践证明,我们每个人立身处世都离不开“中庸”二字。试想,如果我们为人处事、接人待物不是不到位,就是太过分,永远达不到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境界,又怎么可能获得成功的人生呢?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果我们可以理解一点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中庸之道,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真正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小到我们每一个人,大到我们整个社会,如果能以中庸之道行事,那么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帮助人们和谐相处都是大有裨益的。中庸思想中的“致中和”与如今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是何等的相通啊! 这本《<中庸>的智慧》,是作者将自己对《中庸》一书的理解进行的一个简单的陈述,其中存有不足也在所难免,仅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智慧的启迪。 丙戌年春 丹明子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程颐 此篇论心论性,精语颇多,在哲学史上极有价值。 ——梁启超 过度和不及都是恶的特征,只有中庸(mesotes)才是美德。 ——亚里士多德 中庸之道是一种伟大的思想资源,中庸之道可以成为当代有价值的人文理性主义,中庸之道将在二十一世纪大放光彩。——牟钟鉴 中庸之道的真谛是不为拘泥,不为偏激,寻求适度、恰当但愿真正的中庸之道能普遍实践于整个社会生活中。——松下幸之助 人有五商,若想人生成功,须五商俱备。在我看来,五商无一不可从《中庸》中获益。——李嘉诚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