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考察了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在中国流行的现状和特点后,对宽容、自主、有利和关怀原则进行了伦理学辩护,并应用改进的伦理学框架提出了中国艾滋病预防的宽容策略,探讨了医学专业人员、公众和决策者对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有的认识和态度,阐述了支持性环境的建立、分享权利和分担责任的重要性。本书还进一步论及如何在青少年中进行艾滋病教育的问题,对传统教育观点提出了异议,指出了安全套发放的意义。
本书在考察了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在中国流行的现状和特点后,着重讨论了宽容、自主、有利和关怀原则,对它们进行了伦理学理论辩护,并应用改进的伦理学框架提出了中国艾滋病预防的宽容策略。然后,应用改进的伦理学原则框架来探讨专业人员、公众和决策者对艾滋病和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认识和态度,对于预防艾滋病至关重要的支持性环境的建立,分享权利和分担责任的重要性。也讨论了强制性选择筛查、报告、隔离等公共卫生措施是否符合伦理学新原则,以及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结婚和生育权利等问题。应用改进的伦理学原则,本书讨论了如何在青少年中进行艾滋病教育的问题,对企图依赖中华文明传统文化来教育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观点和做法提出了异议。本书还探讨有关艾滋病与同性恋人群的伦理问题,讨论了在预防艾滋病中对同性恋者应有的认识、态度和政策。本书最后两章,探讨了有关艾滋病与静脉吸毒人群的伦理问题,讨论了在预防艾滋病中对静脉吸毒人群应有的认识、态度和政策;探讨了有关艾滋病与买卖淫人群的伦理问题,讨论了在预防艾滋病中对买卖淫人群应有的认识、态度和政策。
导言
第一章 艾滋病
第一节 艾滋病病毒
第二节 艾滋病病毒感染和艾滋病
第三节 艾滋病的治疗与预防
第二章 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预防政策和伦理问题
第一节 中国艾滋病流行的特点及趋势
第二节 中国的艾滋病预防政策
第三节 中国艾滋病预防工作中的伦理问题
第三章 宽容原则和宽容策略
第一节 自然律论和康德思想与宽容原则
第二节 正义论与宽容原则
第三节 目的论与宽容原则
第四节 中国艾滋病预防的宽容策略
第四章 有利原则和利益权衡
第一节 有利原则与不伤害和行善
第二节 有利原则与古典功利主义
第三节 有利原则与利益权衡
第五章 自主性原则与权利保护
第一节 自主性原则的理论辩护
第二节 自主性原则与知情同意
第三节 自主性原则与保密
第六章 关怀原则与关怀视角
第一节 关怀伦理学与情境分析
第二节 女性伦理学与男性伦理学
第三节 关怀伦理与利益协调
第七章 艾滋病预防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第一节 一个平等、团结、宽容的伦理学环境
第二节 社会的责任——正确地宣传和认识艾滋病
第三节 社会的责任——正确地认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及病人
第四节 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权利和责任
第八章 艾滋病预防与青少年性教育
第一节 艾滋病预防与青少年性教育
第二节 单一性文明教育
第三节 性道德和安全性活动并重教育
第四节 避孕套教育
第五节 安全套(避孕套)发放
第九章 艾滋病预防与同性恋人群
第一节 同性恋是疾病吗?
第二节 艾滋病是同性恋病吗?
第三节 同性恋是不道德的吗?
第四节 对同性恋者的健康教育
第五节 男男性接触者(MSM)与艾滋病预防
第十章 艾滋病预防与吸毒人群
第一节 我国的禁毒工作和艾滋病预防教育
第二节 吸毒者
第三节 美沙酮维持治疗
第十一章 艾滋病预防与卖淫人群
第一节 卖淫人群
第二节 禁止卖淫的法律
第三节 卖淫人群和宽容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