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财政分权和公共财政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借鉴并发展了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在分析我国县乡财政体制的背景、演变、特点的基础上,揭示了我国县乡财政所存在的现实困难,并以制度性创新为宗旨,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及重建的方案和建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县乡财政体制研究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阎坤 |
出版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在财政分权和公共财政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借鉴并发展了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在分析我国县乡财政体制的背景、演变、特点的基础上,揭示了我国县乡财政所存在的现实困难,并以制度性创新为宗旨,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及重建的方案和建议。 内容推荐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取得了较大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农业、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仍面临着许多困难,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而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则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当前的中国农村公共财政制度建设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基于以上考虑,本书在财政分权和公共财政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借鉴并发展了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在分析我国县乡财政体制的背景、演变、特点的基础上,揭示了我国县乡财政所存在的现实困难,并以制度性创新为宗旨,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及重建的方案和建议。本书共分五章,各章主要论述的内容如下: 第一章阐释了县乡财政体制演变。根据历史发展脉络,从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总结性分析等几个方面介绍分税制以前县级和乡镇财政改革的具体情况,分析分税制改革对县乡财政的影响以及分税制以后县乡财政存在的弊病。通过以上介绍性的论述,以及对县乡财政的历史、动态的把握,发现中国县乡财政的演变不可避免的带有政治、经济或大的财政体制的时代特点和历史痕迹,而多种合力的作用使县乡财政向分权化的方向演进,增强了其作为一级财政主体的自主权。 第二章以地方分权理论为基础,从消费者对公共品偏好的表露、财政分权的理由、地方分权可能存在的问题、地方分权的原则和限度等几方面对县乡财政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最优规模给予财政意义上的说明,为融资框架设计做好理论铺垫,但同时也指出地方分权理论的不彻底性。本章还以财政分权理论为基础,从对中央和地方的影响及其制度性缺陷等方面全面评价我国1994年分税制改革,并结合公共产品层次性对当前县乡财政职能给予分析和重新界定。 第三章首先通过对我国县乡财政收支总量、结构的分析研究,发现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县乡财政支出功能日益增强,但收入功能却在逐渐减弱,并在提供维持性和社会福利性公共物品方面承担着更大的职能,在基层民众权利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和功能上发挥着比任何层级政府更大的作用。其次,通过测算县乡财政自给能力系数,发现分税制后我国地方各级财政基本不能自给,进一步说明我国县乡财政困难。经分析,得出县乡财政困难的制度性成因在于县乡财政责、权、利不对等以及税收分割存在着问题,这体现出转型时期的特殊矛盾,是县乡财政体制和政府体制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 第四章主要立足于市场经济的效率原则,为县乡财政融资进行分析设计,力求将金融创新工具运用到地方财政当中,构建一个全方位、高效率、能够规避各种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多元化融资体系。具体分为五个方面:对主要融资方式——税收的研究;对县乡转移支付机制的分析;对使用者费、原理及设计原则的说明;对发行地方公债的探讨;介绍BOT、IP0、ABS等其他融资模式。 第五章提出县乡财政体制重建和改革的整体思路,即对县乡财政制度创新给出政策建议。首先必须重新划分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其次界定各级政权包括县乡级政府基本职能;之后构建多元化的财政融资渠道和民主化的理财机制,真正实现基层政权和财政的民主治理;最后为实现县乡财政的重新建构,还必须辅之以土地使用权流转、人口流动以及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本书侧重于理论指导下的实证研究,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运用了包括博弈论在内的经济理论模型与数量模型,使用了图表等辅助性工具。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克服了单纯强调制度创新的思维约束,在承认制度创新是解决县乡财政困难的根本性方法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制度性框架下某些技术层面及规则层面的突破;突出地方政府融资的重要性,设计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和融资模式。 《个人发展经济学》还对我们熟知的一些观点给予了数学证明。如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应该全面发展,本书根据莱宾斯坦的理论通过模型证明了为什么要全面发展;我们都知道文凭重要,本书通过模型证明了文凭具有甄别功能;搞宣传教育的人常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精神追求,本书通过模型证明了只有既重视经济利益,又有精神追求的人才能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等等。 目录 引言 中国县乡财政问题研究的简要回顾与分析 第一章 县乡财政的历史演变及评价 一、县级财政的历史演变 (一)统收统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1953~1978年) (二)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1979~1983年) (三)“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体制(1983—1987年) (四)财政包干体制(1988—1994年) 二、农村经济改革与乡镇财政 三、分税制改革后的县乡财政 (一)分税制改革对县乡财政的影响 (二)分税制后县乡财政存在的弊病 第二章 财政分权与县乡财政职能界定 一、地方财政分权:理由与限度 (一)公共品偏好表露 (二)财政分权的理由 (三)地方分权问题 (四)地方分权原则 (五)地方分权的限度 二、从财政分权看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 (一)1994年的财政分权 (二)对1994年税制改革的评价 (三)1994年财政分权的制度性缺陷 三、从财政分权看县乡财政职能 (一)从财政分权看当前县乡财政职能 (二)当前县乡财政职能的偏离 (三)县乡之间财政职能的重新界定 第三章 县乡财政困难及成因分析 一、县乡财政收支的总量分析 二、县乡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 三、县乡财政困难的具体表现:自给能力系数偏低 (一)财政自给能力的含义和计量 (二)县乡财政自给能力系数 四、县乡财政困难的制度性成因分析 (一)县乡财政体制责权利不统 (二)税收分割的体制性缺陷 第四章 县乡政府融资体系设计 一、优化地方税税种结构和确立地方税主体税种 二、规范县乡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一)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一般理论与政策选择 (二)县乡财政转移支付体制设计 三、合理利用使用者费筹资 (一)政府收费合理性的博弈论解释 (二)使用者费的理论解释 (三)利用使用者费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四、地方债务融资 五、其他融资方式 (一)BOT融资 (二)IP0融资 (三)ABS方式 第五章 中国县乡财政体制的重新构建和设计 一、减少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 二、重新界定县乡政府职能 三、实现县乡政府财政融资多元化 四、建立县乡民主理财机制,实现地方财政民主治理 五、其他配套改革 (一)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二)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及人口流动制度 (三)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附录 改革现行县乡财政体制的政策选择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