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事实和虚构精心设计的游戏。一部具有精彩人生哲学的冒险小说。本书横空出世,包罗万象,思想丰富,以幽默及调侃的笔调阐释了德国以及人类的智慧和精神。本书获2005年首届德国图书奖,仅德语版半年内销售50万册、连续二十五周畅销书榜第一名,尚未出版就被译成9种语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测量世界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德)丹尼尔·克尔曼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种用事实和虚构精心设计的游戏。一部具有精彩人生哲学的冒险小说。本书横空出世,包罗万象,思想丰富,以幽默及调侃的笔调阐释了德国以及人类的智慧和精神。本书获2005年首届德国图书奖,仅德语版半年内销售50万册、连续二十五周畅销书榜第一名,尚未出版就被译成9种语言。 内容推荐 18世纪末,两位年轻的德国人开始测量世界。一位是亚历山大·封·洪堡,同原始森林和草原搏斗。乘船考察奥里诺科河,亲口尝箭毒,数土著人的头虱,钻洞窟,登火山,邂逅海怪和食人族。另一位是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卡尔·费里德利希·高斯,他没有女人就无法生活,却在新婚之夜跳下床记录公式——他也在故乡哥廷根证明空间是弯曲的。1828年,他俩相遇在柏林,他们都已是老人,出名了,有点古怪了。但高斯一钻出他的马车,他们就已经深深陷进了拿破仑垮台后德国的政治紊乱里。 丹尼尔·克尔曼以意味深长的幽默描写了两个天才的生活,他们的向往和弱点,他们在可笑和伟大,失败和成功之间的尴尬处境。《测量世界》是一种用事实和虚构精心设计的游戏,是一部具有罕见的想象力和精彩的人生哲学的冒险小说。丹尼尔·克尔曼 目录 旅行 海洋 教师 洞窟 数字 河流 星辰 山脉 花园 首都 儿子 父亲 太空 鬼神 草原 树木 译后记 试读章节 传教区里生活着受过洗礼的自治的印第安人。有一位印第安人指挥官,一位警察局长,甚至有一个民兵组织,只要他们事事服从,就让他们生活得好像他们是自由的一样。他们赤身裸体,只穿着不知从哪里弄来的零星布片:一顶帽子,一只袜子,一根腰带,缀在肩部的一个肩章。洪堡花了很长时间才能假装习惯了似的。他不喜欢看到许多女人身上有毛;他觉得这同她们的自然尊严不一致。可当他同邦普朗议论此事时,对方十分开心地望着他,看得他脸红、结巴起来。 离传教区不远,在夜鸟的洞窟里住着死人。因为古老的传说,印第安人拒绝陪伴洪堡和邦普朗去那里。经过长时问的劝说后,才有丽名僧侣和一名印第安人同行。那是这个大陆上最大的洞窟之一,一个六十步乘九十步大的大洞口,从洞口洒进的光线那样充足,走进山体内一百五十步还踩在草和树枝上。然后他们才必须点起火把。叫喊声也从这里开始了。 鸟儿生活在黑暗中。成千上万只鸟巢布袋似地悬挂在洞顶,噪声震耳欲聋。没有人知道它们是如何辨识方向的。邦普朗开了三枪,回声被鸟叫声盖没了,他捡起两具还在颤动的尸体。洪堡敲打岩石,采集石样,测量温度、气压、湿度,从岩壁上抓下苔藓。当他的一只拖鞋踩烂了一条巨大的蜒蚰时,一位僧侣大叫起来。他们必须涉水趟过一条溪流,鸟儿在他们头顶扑翅飞翔,洪堡双手捂住耳朵,僧侣们直划十字。 向导说,从这儿开始就是死人国。他不肯再往前走了。 洪堡答应出双倍的工资。 那位向导拒绝了。这地方不好!你们到底来这里找什么呀,人类是属于光明的。 说得好,邦普朗吼道。 光明,洪堡叫道,这不是光明,而是知识! 他继续往前,邦普朗和僧侣们跟着他。前面出现叉路,没有向导他们不知道走哪个方向。洪堡建议分头行动。邦普朗和僧侣们直摇头。 那就往左边,洪堡说道。 为什么是左边?邦普朗问道。 那就走右边,洪堡说道。 可为什么是右边呢? 见鬼,洪堡叫道,我觉得这太愚蠢了!于是他走在其他人前面,向左。在这下面鸟叫声的回响更大了。一会儿后就听到里面传来很响的嗒嗒声,是快速连续地发出的。洪堡跪下去考察地面弯曲的植物。鼓鼓的植物,没有颜色,几乎没有形状。有意思,他在弗赖贝格恰恰就此写过一篇论文! P52-53 后记 据统计资料显示,在将他国文字译成本民族语言方面,德语在世界上占首位:每七本进入德国图书市场的书就有一本出自外国作者。而德国读者似乎对外国作品、特别是美国作品有着特殊的偏爱,这不仅表现在各畅销书排行榜上,更有甚者,为了让作品能够畅销,有的出版社竟让作者取一个酷似英语名字的笔名。在这样的前提下,当发现近来盘踞德国各大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的赫然又是一部德语作品——丹尼尔·克尔曼的《测量世界》时,自然既惊讶又兴奋。因为多年来就有个流行的看法,说德国文学家写的东西深奥枯燥,比不上年轻的美国小说家。虽然有作者雄心勃勃,想赢得较大的读者群,但能成功者屈指可数。 2005年秋,新锐作家丹尼尔·克尔曼(Daniel Kehl—mann)以新作《测量世界》(Die Vermesstlng der Welt)横空出世,它包罗万象、思想丰富,以讽刺和调侃的笔调阐释了德国文学和精神。该书一问世就被看好,一举挺人2005年法兰克福书市首届“德国图书奖”决赛圈,其德语版尚未出版就被译成九种语言,《明镜周报》、《法兰克福汇报》和德语文学评论界泰斗马塞尔·赖希·拉尼茨基盛赞不已。一时间,“同体裁作品中最优秀的”、“本年度最风趣的德国长篇小说”、“细腻、智慧和风趣的方式在德语文学中无人能及”,溢美之词如潮。自十月份由丹尼尔·克尔曼的新东家Rowohlt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初版就印刷了四万册,诚可谓大胆之举),该书迅速登上各畅销书排行榜,并异军突起,在连续数周屈居第二名之后,最终于今年初打破哈利·波特的魔力,跃登榜首,并盘踞至今,创造了德语文学史上久违的神话,仅德语版就很快售出五十多万册。为了配合出版社的宣传攻势,丹尼尔·克尔曼也是马不停蹄,截至2005年圣诞节止,短短两个月内就在各地举办了四十一场朗诵会,包括在纽约的一场。与此同时,荣誉也接踵而至,先是《测量世界》被选为“2005年年度图书”,作者被选为“2005年年度作者”。继而丹尼尔·克尔曼又于2006年2月份喜获康拉德·阿登诺基金会于6月18日在威玛颁发的文学奖,获奖原因主要是长篇小说《测量世界》在高斯和洪堡的文化史和科学史上的“最高级会议”上先行提出了人类在当代知识社会里的自由和责任的问题。 丹尼尔·克尔曼于1975年生于德国慕尼黑,父亲是奥地利人,从事导演工作,母亲是位德国演员,因此他持有两国护照。六岁时他随父母迁居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从此一直生活在那里。中学毕业后,他在大学里主修哲学和文学,同时研究魔术艺术。1997年,当那个舶来的魔法学校的学生哈利·波特一夜之间风靡全球时,二十二岁的丹尼尔·克尔曼也推出了他的处女作、魔幻小说《贝霍尔姆的想象》,主人公贝霍尔姆有着不幸的童年,师从著名的魔术大师学魔术,不久就成了最优秀的假相大师。在事业巅峰时他甚至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物质,能让窗户玻璃碎裂,让公园里的灌木丛起火。但成功带给他的并非幸福,因为他很快就无法区分现实和虚构了。他开始逃避社会,最后宣布要从窗户跳下,结束他的生命。该书虽未及哈利·波特那样火爆,但也赢得了当年度德国经济界文化圈促进奖。 处女作的一炮打响让丹尼尔·克尔曼发现,“原来一个人还可以靠写作生活”,他由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此后几年,他陆续有作品问世。1998年的故事集《阳光下》包括六个主要描写社会边缘人物的优秀短篇。1999年的《马勒的时间》写物理学家马勒有天梦里有了一个奇怪的发现。他多年来就在研究时间的问题,探讨能不能想出什么办法让它倒转。现在他找到答案了。人类的梦想终会成真吗?可以看到未来吗?马勒想将他的巨大发现公之于众,但他不仅受到科学界同行的嘲讽还遭到迫害,从而深深体验到了那种天才的孤独。2001年出版的中篇小说《遥远的地方》的主人公是个年轻人,他不满自己和自己在保险公司的工作,在一次游泳时假装溺水,逃往他乡,试图开始崭新的生活。 2003年,《我和卡明斯基》的问世不仅使丹尼尔·克尔曼成为德语区最伟大的新生代作家之一,更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坛的地位,该书荣获了当年奥地利首相办公室颁发的新锐作家奖,迄今海外授权已超过十二个国家。故事讲述者“我”名叫策尔纳,是名年轻记者,受委托为名画家卡明斯基写传记。为此他前往艺术家居住的偏僻山区。策尔纳是个极其自私的家伙,讨厌到令人作呕的程度,他贸然闯进画家的生活,为了让自己的书能立即出名,他希望画家很快死去。但他错估了画家的智慧和才能。他们一起驱车北上,去找画家的初恋情人,画家将计就计,假装失明,反过来利用策尔纳,并且让策尔纳为此行的全部支出买单。最后策尔纳虽然机关算尽,却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本书既风趣诙谐,常让读者忍俊不禁,又情节紧张,宛如一部优秀的侦探小说,曾被评论界认为“绝对是他的最诙谐最冒险的小说”。作者目前正在将这本书改编成电影剧本。 2005年是丹尼尔·克尔曼硕果累累的一年,他获得明登市颁发的坎迪德文学奖,出版了一本探讨小说家如何对待历史和虚构、长篇小说作为一种创作体裁是否有前途等文学问题的散文集《卡洛斯·蒙图法在哪里?》,但最大的成功莫过于《测量世界》了。凭着其专业的文学和哲学背景,丹尼尔·克尔曼使用他最擅长的虚实结合的技巧,让18世纪末德国最重要的两位科学天才——数学家、天文学家卡尔·费里德利希·高斯(1777—1855)和自然科学家亚历山大·洪堡(1769—1859)相聚在一起,通过回放的方式,风趣幽默地描写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渴望和弱点,他们在孤独和爱情、可笑和伟大、失败和成功之间的徘徊。 这是两个性格和生活方式迥异的人:高斯出身贫寒,最恨旅行,最喜欢不受打扰地呆在家里,沉浸在数字的世界,琢磨诸如“数字是什么”的问题,他怕痛,嫖妓,是个理性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他将幸运理解为计算错误,为保护自己而蔑视人类。而洪堡出身名门,为了研究地球科学,他远涉重洋,前往南美洲,同原始森林和草原搏斗,乘船考察奥里诺科河,尝箭毒,数虱子,钻洞窟,登高山,邂逅海怪和食人族,掘死尸,收集植物,观察动物,禁止同伴接触女人,用他的测量仪器来分析一切。 他俩唯一的共同点似乎就在于他们的古怪。但这种古怪源自他们对自由、真理和科学的热爱和执著,高斯没有女人就无法生活,却在新婚之夜跳下床抓起笔,因为“就在这一刻他明白了怎样才能纠正行星轨道的测量错误”。洪堡为了解开心中的疑团,不惜拿自己的身体做试验,因为“一个谜,不管它多小,都不能置之不理”。他们生活的时代正值欧洲启蒙运动风起云涌之时,但他们却孤独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斯对外面的战争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波拿巴是谁。洪堡走到哪里都穿着他那一身最合身的德国制服,坚信普鲁士军官的不可贿赂,恰似一个德国的官方代表,回到欧洲后却一直呆在巴黎不肯返回德国去。但在丹尼尔·克尔曼的笔下,他们的孤僻和不谙世故并不让人讨厌,反而使他们的形象更加丰满、鲜活,仿佛金庸笔下的老玩童周伯通,让人既感到不可思议,又觉得亲切可爱。他们就像两根平行线,各自生活在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里。高斯靠动脑筋来寻找原理,洪堡通过自己的考察来发现规律。但“所有平行的线彼此接触。”这是高斯在他的故乡哥廷根悟出的自然法则,因为他发现了空间是弯的。1828年,年事已高,同享学术盛名的他俩在柏林的相遇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这一点。通过他俩相遇后的对话,丹尼尔·克尔曼再次延续和深入探讨了他在前几部作品中就一直关心的主题:时间和空间,生活和衰老。 本书为对话选择了间接引语形式,关于这个问题,丹尼尔·克尔曼的回答是:“这是为了回避让主人公讲什么语言的问题。不然就得让他们要么讲老式的要么讲现代的今天的语言——而这两种选择都不是很好。相反,间接引语生成一种假客观效果。我的目的是要写得像一个严肃的专业历史学家突然发疯了时会写的那样,那种客观口吻和与之不协调的内容之间的张力给了我巨大的乐趣。” “一个真正的作家不是写书,而是创作作品。”这句话透露了丹尼尔·克尔曼严谨的创作态度。他曾经对《测量世界》四易其稿,认为它“是我的最有趣和最紧张的图书。不是一部铺展很开的小说,而是浓缩的和风格化的,不是后现代派的火腿,而是一部实验派小说”。它在写作风格上沿承了作者的前几部作品的特点:笔调幽默,文字清晰,遣句精练,布局奇巧,对话精彩,同时顺应时下年轻人的阅读习惯,其手法之娴熟和功力之精湛让《法兰克福汇报》干脆称它是“一位年轻作家的晚年作品。 书评(媒体评论) “娱乐性强。风趣幽默,轻松而意味深长。充满智慧。” ——《法兰克福汇报》 “本年度最风趣幽默的德语小说——了不起。” ——《南德意志报》 “一位细腻的幽默作家,一名叙述艺术的大师。一次快意的阅读享受。” ——《新苏黎世报》 “一本伟大的书,一部天才的作品。” ——《法兰克福周报》 “我一定要推荐丹尼尔·克尔曼。智慧,观察力和精彩的对话!” ——马寰尔.赖希-拉尼茨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