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乡会是以地缘为纽带的社会团体,在通都大邑特别是商业城市最为多见。近代上海是中国最大工商城市,也是同乡会最多的地方。本书比较全面的追溯和展示了浦东近现代人文史脉,寻觅浦东先贤早期开发的足迹,是一本体现浦东特点的珍贵史料,对后人了解浦东、推进浦东的新一轮开发开放、推动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百年浦东同乡会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唐国良 |
出版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同乡会是以地缘为纽带的社会团体,在通都大邑特别是商业城市最为多见。近代上海是中国最大工商城市,也是同乡会最多的地方。本书比较全面的追溯和展示了浦东近现代人文史脉,寻觅浦东先贤早期开发的足迹,是一本体现浦东特点的珍贵史料,对后人了解浦东、推进浦东的新一轮开发开放、推动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目录 序言 卫乡卫权 责无旁贷 从地缘文化看浦东同乡会 促进社会进步的浦东同乡会 浦东同乡会的社会功能 济贫扶弱 服务同乡 昭雪冤抑 为民请命 专门委员会是同乡会的成功创新 同乡会对浦东的先期开发 集同乡之力 办交通之事 同乡情谊 惠泽海塘 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浦东同乡会 在浦东大厦就读“中职”的回忆 浦东同乡会对文化事业的贡献 捐资办学为国育才 从浦东医院到东方医院 同乡会的禁烟戒毒活动 七十年前的集团婚礼 浦东大厦兴建记 新会所的设计与建造 会所落成典礼 体现时代意识的厅堂题额 租楼创收的经营之道 浦东开发的先驱李平书 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的黄炎培 抗8战争中的杜月笙 浦东泥刀的领军人物——杨斯盛 浦东早期实、监开发中的穆湘瑶 心系浦东的实业家穆藕初 文化名人王一亭 实业大王刘鸿生在浦东 造福乡里的周瑞庭 一代名医沈杏苑 同乡会好管家张志鹤 女服之王金鸿翔 提案高手姚惠泉 热心家乡教育的陶伯育 本帮名厨李林根 同乡会重要人物简介 台北市浦东同乡会组团访故乡 拜访台北市浦东同乡会 台北市浦东同乡会的故乡子弟奖学金 我所了解的台北市浦东同乡会 台北市浦东同乡会的创始人庞松舟 进才中学他办人叶进财 台北市浦东同乡会大事记 附录 试读章节 浦条同为会是一个曾对上海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乡邦团体,浦东同人会是浦东同乡会的前身与肇端。研究浦东同乡会,不可不研究浦东同人会。本文拟对该会成立动因,作一浅议。列强觊觎,浦东险成租界 鸦片战争后,英、美、法诸国凭借不平等条约,以供侨民造屋屯货为名,迫使清朝上海地方政府签订了《土地章程》,强行租借了大块土地,旋又趁清政府镇压小刀会起义和防御太平军之机,夺取了所租地区的行政诸权,形成了“国中之国”的租界,渐而形成由合并起来的英美租界(后称国际公共租界)、法国专管租界与华界并峙的“两界三方”格局。随着英法诸国远东政策需要和租界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又一再谋求租界扩张,至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公共租界面积已从形成时的:3650亩,扩展到33503亩,法租界从最初的986亩扩展为2135亩。 就在19世纪末的的两租界扩展中,浦东曾成了英法争夺的中心,险些被划入租界。 1896年1月3日,英美租界工部局致函上海领事团,提出扩界。不久,法租界公董局也要求扩界。两租界所提出的扩展范围中,都包含了浦东,如1897年8月22日和9月7日,英美租界工部局向领袖领事呈交的函件和附图中,具体提出西至极而非司路(今万航渡路),东抵周家嘴角,南到浦东,北达宝山。法租界在1896年初和1898年3月,两次提出的扩张范围都为今八仙桥、董家渡、徐家汇和浦东。当时提出将浦东扩为租界的理由是,外国人和外国企业已经在浦东永租了大量的土地,并建立了一批码头和工厂。 1898年2月28日,领袖领事、德国驻沪领事施安博致函署上海道蔡钧,正式要求扩展租界。在此前后,法国总领事白藻泰也向蔡提出照会,明确提出了扩展租界要求。这些要求,都遭到蔡钧的断然拒绝,两江总督刘坤一也表示了不赞同。但两租界志在必得,6月17日,英美租界纳税人会议致函各国驻华公使团,要求各国公使向清政府交涉扩界;法租界则利用因1 874年第一次四明公所事件而搁置的宁波路辟筑问题,7月16日再次制造史称第二次四明公所事件的血案,欲趁谈判解决血案的机会,向清政府施压,以谋扩界。9月2日,法国驻华公使毕盛所提出的解决第二次四明公所事件四项原则,第一条就是要清政府确认扩张法租界。鉴于清政府软弱怯外,7月下旬起,已由上海道出面,表示了原则同意法租界扩张要求。 眼看浦东就要落入法国之手,英国奋而出面阻挠。9月13日,英国公使麦克唐纳照会法国公使毕盛,提出法国欲辟为租界的浦东那块一平方英里土地,早已为英侨购置,为避免今后“纠纷”,希望法国政府放弃这一“不适当的”要求。17日,英国外交大臣萨里贝利就上海道原则同意法国在浦东扩展租界一事,对当时在英国的中国使臣罗丰禄,提出了抗议。27日,英国《泰唔士报》刊出《上海的扩展》一文,鼓吹上海的租界应当扩展,但只能是按“实际上具有国际性的英美租界”方式,而不是一国独占的法国式。指责法国的扩界要求是为“提出政治要求和愿望所驱使”的行为,反映了“一种占有领土的野心”。 英法的斗法没有停留在这些充满外交辞令的口水仗层面上。12月21日,英国远东舰队的5艘军舰驶向南京,对两江总督刘坤一施压。23日,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约见英国公使,商议如何拒绝法国在浦东扩界的要求,询问了如果引起冲突,英国能否提供实力援助等问题。两天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指示在英国的罗丰禄,称有关是否同意法国在浦东扩界一事,请英法之间直接磋商解决。27日,英国政府增派的两艘军舰进入上海港,似为清政府打气,亦似向法国示威。 自此至次年3月,三国政府各自及相互间都进行了一系列活动与布置,那个对法国扩界曾经表现出强硬的蔡钧被免职了,李光久被任命为上海道;一个与两租界和清政府都有着密切而良好关系的美国人、南洋公学监督福开森,被两江总督刘坤一指派为扩界谈判中两名中方代表之一。虽然限于史料,至今对英法之间的活动还不甚了了,但其结果是明白无误的,即是英法之间取得了谅解,或者说是法国暂时屈从了英国的干涉:1899年3月27日,法国总领事白藻泰宣布放弃对浦东与吴凇的扩界要求。于是,5月8日,上海道李光久宣布了公共租界的扩界范围;6月底,法国总领白藻泰与两江总督代表余联沅签约,法租界也实现了第二次扩界。 由于英法间的矛盾与制约,浦东总算没有被圈入租界。但是,刚刚实现了扩张的两租界当局,又开始酝酿新的扩张了。浦东的命运仍然悬着。P1-4 序言 同乡会是以地缘为纽带的社会团体,在通都大邑特别是商业城市最为多见。近代上海是中国最大工商城市,也是同乡会最多的地方。据研究,民国时期上海共有同乡会119个,其数量、规模均为全国之最。① 同乡会是一种非政府组织,其功能有联络乡谊、保护同乡权益、帮困济急、介绍工作、排解纠纷、募捐赈灾等,有的同乡会还充当政府与商民之间的联系中介。近代上海是人口多元、政权多元、法律多元、文化多元的移民城市,是市民自治程度相对较高、社会组织相对发达的城市,所以同乡组织特别繁盛。 在众多的同乡组织中,浦东同乡会非常特别。首先,浦东这个地名的外延不很确定,不像宁波、潮州那么有所确指。此会前身为浦东同人会,1905年创立,其范围较小,指黄浦江东面的区域,包括奉贤、南汇、川沙、宝山与上海县的跨浦左即浦东部分,1928年增加了跨浦左的金山、松江二县。后两县的浦左部分,确切地说是浦东南与浦南,已不是浦东。其次,会员比较特别。1931年的浦东同乡会章程指出:“本会以黄浦左方的宝山、上海、川沙、南汇、奉贤、金山、松江七县原区域内之同乡组织而成,故名浦东同乡会”。这说明浦东同乡会不限于浦东旅沪的同乡,也有居住在浦东的人人会。这与其他纯由旅沪同乡所组成的团体很不相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浦东事实上是上海近郊这一特点有关。 现在的浦东已是上海市的一部分,浦西、浦东联为一体,浦东的城市发展高起点、高水平,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但是,在100年前、70年前乃至50年前,浦东与浦西的区别,还是乡村与城市的区别,是落后与先进的区别。在先进的浦西,活跃着一批出生在浦东、引领着城市潮流的浦东人,诸如李平书、穆藕初、杨斯盛、黄炎培、杜月笙等,他们睹城思乡,油然而生一种浦东意识。这种意识,是城市化、现代化的意识,是不甘落后、见贤思齐的意识。所以,我们研究浦东同乡会,便会发现,其功能除了宁波同乡会、无锡同乡会等都有的联络乡谊等一般功能外,还有其特别功能,就是在浦东发展公共交通、修建铁路、修建海塘、兴办学校、创办医院等。这些努力,已经不是浦东同乡在浦西上海城市的活动,而是在推动浦东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所以,真正推动浦东地区开发的先驱,就是浦东同乡会。 李平书创立浦东同人会的时间,正是他开始领导上海地方自治、进行上海华人区域现代化的时间。对于上海地方自治的思想动因,李平书有一段话说得相当真切。他说: 吾一言通商以后之上海,而为之愧,为之悲。愧则愧乎同一土地,他人踵事增华,而吾则因陋就简也。悲则悲夫同一人民,他人俯视一切,而吾则局促辕下也。要之,通商以来,“上海!上海!”其名震人耳目者,租界也,非内地也。商埠也,非县治也。岂非所谓喧宾夺主耶?抑非所谓相形见丑耶?② 对于上海人李平书来说,萦绕在他脑海中的是市政建设方面租界与华界的差距。对于浦东人李平书来说,萦绕在他脑海中的还有浦西与浦东的差距。所以,浦东同乡会的缘起,真正动因就是向现代化城市看齐的浦东意识。本来,浦东、浦西,一江之隔,即使在大桥建造以前的摆渡时代,浦东、浦西的交通也算是便捷的,生活在浦西的浦东人并没有成立同乡会的必要。但是,近代上海是乡情特浓的城市。生活在浦西的浦东人有相当浓厚的浦东情结,这是浦东同乡会成立较晚、但最终还是成立的重要原因。 近代浦东人的浦东情结也影响了当代浦东文化人。多年以前,已故的顾炳权先生就致力于浦东历史资料的搜集,进行浦东历史的研究,还提出了浦东学派之说。1990年以后,浦东开发开放,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更加刺激了浦东文化人研究浦东的积极性,《浦东辞典》等一批成果相继问世。本书便是热心浦东文史的唐国良、柴志光等先生不懈努力的结果。书中荟萃了上海学术界研究浦东同乡会的成果,其中既有多年从事上海历史研究的冯绍霆、顾炳权、许洪新、林其锬、郭绪印、薛顺生、穆家修、邵雍等学者,也有长期致力于浦东人文资料搜集、研究的冯建忠、庄秀福、沈润章、沈耿、陈伟忠、陈佩芳、陈金虎、张建明、张银根、祝龙珠、高贞杰、郭秉诚等同志。所述内容,大自浦东同乡会的历史沿革、社会功能,小至浦东大厦兴建、浦东医院变迁,对于浦东名人李平书、黄炎培、杜月笙、穆湘瑶、穆藕初、王一亭、周瑞庭、沈杏苑、张志鹤、李林根、庞松舟、叶进财等,用墨尤多。时间跨度从近代到当代。1949年以后,原上海浦东同乡会的一些成员在台北成立浦东同乡会,其规模、性质虽然与先前大不一样,与其他设在台北的同乡会在本质上并无二致,但两者根源都在浦东,人脉方面也有前后相续的关系,所以,本书中有一部分内容专述台北浦东同乡会,也自有道理。 通观全书,虽然其风格与习见的史学著作有别,征引资料没有注明出处,对于研究者未必方便,但是作为一本文史知识性读物,内容丰富,资料可靠,有的根据档案、报刊资料,有的得自亲历亲闻,叙事清晰,状人生动,文笔畅达,褒扬创业敬业、爱乡爱国、济贫扶弱精神,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健康推进,浦东的发展日新月异,浦东的历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本“百年浦东同乡会》对于让世界了解上海、了解浦东方面,在推进浦东开发开放方面,在存史、资政、教化方面,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于上海社会科学院20(]5年7月25日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历史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