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巨匠、“20世纪中国的良心”“人民作家”巴金在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两个阶段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书演讲由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于2004年在上海档案馆举办,演讲者为余秋雨、李致、陈思和、孙郁、吴青等知名学者,他们分别作了《巴老与一个世纪》《我心中的巴金》《<家>的解读》《鲁迅与巴金》《冰心与巴金》等精彩的演讲,从不同角度解读巴金的著作和思想,极富启发性和学术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巴老与一个世纪(走近巴金系列文化演讲集)/你我巴金大家读系列 |
分类 | |
作者 | 余秋雨//李致//陈思和//孙郁//吴青 |
出版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当代文学巨匠、“20世纪中国的良心”“人民作家”巴金在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两个阶段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书演讲由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于2004年在上海档案馆举办,演讲者为余秋雨、李致、陈思和、孙郁、吴青等知名学者,他们分别作了《巴老与一个世纪》《我心中的巴金》《<家>的解读》《鲁迅与巴金》《冰心与巴金》等精彩的演讲,从不同角度解读巴金的著作和思想,极富启发性和学术价值。 内容推荐 本系列演讲集的演讲者均为知名学者,他们从不同角度解读巴金的著作和思想,极富启发性和学术价值。该系列演讲在现场曾引起轰动,此次结集出版,作者又对文字做了修订,其内容体现了近年巴金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是阅读巴金作品、了解巴金思想和生活的参考读物。 目录 巴老与一个世纪/余秋雨 我心中的巴金/李致 《家》的解读/陈思和 鲁迅与巴金/孙郁 冰心与巴金/吴青 附录:“走近巴金”系列文化讲座报道集萃 上海举办“走近巴金”系列文化讲座/赵兰英 “走近巴金”文化讲座火暴上海外滩新馆/邹伟农 上海举办讲座庆贺巴金101岁寿诞余秋雨称“应继承巴老的忧郁”/徐世钢 巴金说“不”——访巴金侄子李致/赵兰英 孙郁:“鲁迅之后唯有巴金”/陈佳 冰心之女忆长辈:巴金冰心憎爱最鲜明/陈熙涵 编后记/周立民 试读章节 创造了大量作品和形象,还只是巴老的一半,甚至是一小半。巴老的更大光辉,在于他的道义精神。尤其是,一九六二年五月九日,他在上海文代会上的一次有关作家的责任感的发言,口气平和,却在极“左”的文化气氛中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他发言的题目是《作家的勇气和责任心》。他在发言中说:“我害怕那些一手拿框框,一手拿棍子,到处找毛病的人。我当然不会看到棍子就缩头,但是棍子挨得多了,脑筋会震坏的。碰上了他们,麻烦就多了。在我们社会里有这样一种人,人数很少,你平时看不见他们,也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但是你只要一开口一拿笔,他们就出现了。他们喜欢创造简单的框框,也满足于自己制造出来的这些框框,更愿意把人们都套在他们的框框里头去,倘若有人不肯钻进他们的框框里头去,倘若别人的花园里多开了几种花,别人的窗前多几声鸟叫,倘若他们听见了新鲜的歌声,看到了看不惯的文章,他们就会怒火上身,举起棍棒,来个迎头痛击。他们人数很少,可见他们声势浩大……” 几天以后美联社就此作了报道:“巴金五月九日在上海市文化艺术家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说,缺乏言论自由。正在扼杀中国文学的发展。”于是巴老这篇讲话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不善言辞的巴老在这个发言中表现出了一种巨大的文化勇气。相比之下,他的朋友们,也就是中国现代的那些作家,不论是位居高官的郭沫若、茅盾、夏衍,还是受到打击的如沈从文、丁玲,还是处于普通状态的许多人,都没有在“左”倾泛滥时期,发出过这样等级的抗争。巴老的发言纯粹是从文化意义上提出的,即使从现在看起来,这也是切中要害的。巴老认为最坏的事情,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文化的建设机制,远远抵不过文化的破坏机制。他当时主要指张春桥、姚文元这些人,他们就是用大一统的“左”倾的标准,不断地伤害、诬陷、侮辱辛辛苦苦的文化建设者。巴老的这种揭露,直到今天看来还没有过时。 这个发言以后,文化界许多人既佩服又伸出了舌头。“文革”期间张春桥说,对于巴金,不枪毙就是落实政策。那么他能指出巴金什么罪行呢?他指的就是那个发言。 平心而论,一个作家要评述最上层的路线斗争,往往是搞不清楚的。但是一个作家能够切身感受到文化建设与文化破坏之间的关系。因此巴老立足文学本位,守住作家本分的发言,就能产生强大的效果。这是一种真正的勇敢,这个发言也成为了这个世纪最为重要的发言之一。P7-8 序言 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自2003年成立以来,始终把沟通巴金与当代社会、当代青年的感情交流视为主要的任务之一。继去年与上海档案馆联合举办“走近巴金”系列文化讲座之后,今年我们在李小林女士的支持下,陆续整理出一批数量相当可观的巴金日记、书信和其他有关档案资料,都是从未公开发表过的文献。从研究者的角度说,这当然是研究巴金及其同代人的重要资料,但我们还不仅仅以此为满足,我们认为,巴金的全部思想文学事业不仅仅属于少数研究者,而是属于大多数的青年读者;也不仅仅属于已经过去的文学史,而是属于今天的现实中的文学和思想。 巴金在上世纪20年代,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积极从事社会改造运动;30年代以来积极投入文学写作和文学出版事业,可以说,他这一生都是在理想主义的热情鼓舞下,批判不合理的两极分化的社会现象,揭穿强权政治和金元帝国的虚伪面目,永远站在弱势群体的一边,强调个人抗争邪恶势力的勇气,强调合乎人性的伦理道德修炼,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与中国的现实发展休戚相关,都是与中国的未来的命运休戚相关。他曾经一度以为他所信仰的理想社会已经到来,他的文学与思想都已经过时,但历史事实证明,这只是一种幻想,他的文学所思考的许多严肃重大的问题,在社会改变了流行色以后,依然深刻地存在着,仍然需要有巴金这样热情洋溢的社会良知来大声疾呼,向人们敲响警钟。 为此,巴金的文学需要青年读者来理解,巴金的思想需要有当代的阐释。这就是巴金文学研究会的任务。为此,我们不仅编辑了年度巴金研究集刊,同时把新发现的巴金文献资料用读物的形式来编辑出版,由此推出“你我巴金”丛书,展示巴金文献资料整理工程的具体成果。这套丛书目前设有“新编文丛”、“手札”、“大家谈”和“巴金藏书图录”等四个系列,以整理和出版巴金著作及其相关的资料为宗旨,在充分体现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之外,更追求一种可读性与亲和力,期望这些图文并茂的小册子能够符合青年读者的审美趣味和阅读兴趣,使巴金的思想文学财富,真正地属于我们,你们,和整个社会。 2005年6月18日于黑水斋 后记 至今仍然难忘去年冬天那繁忙而又兴奋的两个月,难忘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讲座大厅中热烈的气氛,2004年度“走近巴金”系列文化讲座是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成立以来第一个面向公众大型的活动,这个活动的举办旨在沟通巴金与读者的情感,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巴金、走近巴金,也是献给这位世纪老人的一份生日礼物。 在这个活动的策划之初,我们没有预料到会引起那么热烈的反响:各大新闻媒体都做了详尽的报道,热情的听众塞满了讲座大厅,时常还要加设分会场。听众们的鼓励更让主办者信心备增,有的听众非常肯定地说:巴老是上海城市文化的标志性人物,上海就应该办这样的演讲!在孙郁先生演讲的次日,他在四川北路等车的片刻中,路边的一辆汽车上跳下两位年轻人,他们激动地说昨天他们听了孙先生的演讲,并与他又讨论了许久。办一件事情最怕无声无息毫无反应,而如此热烈的反响更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简单的事实,那就是巴老和他的读者间的情感历久弥深。在演讲现场经常会看到场场必听的白发老者和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他们是巴老一代代读者中的一员,巴老的书打动了他们,巴老的人格魅力感染了他们,“把心交给读者”是巴老写作时所抱有的信念,而他的读者完全感受到了这颗赤诚的、火热的心,同样把自己的深情和祝福投向了这位大家挚爱着的“人民作家”。 正是在巴老人格光辉的笼罩下,我们的活动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大家齐心协力来操办这位百岁老人与他的读者的一次次精神聚会。上海市档案馆为演讲提供了舒适的场地,各位领导特别是程绣明女士为演讲所提供的周到的服务,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更不能忘记五位主讲嘉宾的辛勤付出:余秋雨先生近年来很少在上海举行公开演讲,但听说是为了巴老的演讲,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远在四川的李致,因为需要照顾病人,很难轻易远行,这次到沪还是跟子女商量后的郑重决定,演讲的前一天,他还在仔细地修改讲稿;从北京专程赶来的孙郁先生,学术研究和行政事务都十分繁忙,接受邀请来做这场演讲,乃是回报巴老的著作在他成长过程中所带给他的精神恩惠;吴青女士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和百姓的权益维护,国内国外奔波不停,特意安排时间为2004年年度的演讲做了一个精彩的收场,实属不易,而她飞临上海的当日,正值北京暴雪,飞机晚点四五个小时,其辛苦真是可想而知;本次演讲的主持人、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会长陈思和教授在那两个月中是抱病主持演讲,并强忍严重的咳嗽为读者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还有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秘书长褚水敖先生为演讲的顺利进行也帮助和贡献良多。当然,还必须感谢巴金先生亲属的大力支持,包括惠允本书使用大量巴金先生的图片。至于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的同仁徐钤、冯沛龄、陆正伟等先生为了巴老的事情历来义不容辞,这次更是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为了表达一份深深的谢意,保留下那些难忘的情景和难得的研究资料,我们整理了演讲录音,并分别请各位演讲者做了校订,编辑了这本演讲集,期望它能够如同去年的演讲一样给各位读者带来一些美好的回忆,也给那些未能到现场听讲的读者送去一份诚挚的问候。 周立民 2005年6月1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