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武侠小说史上,古龙的名字如同一颗闪亮的星星,光芒四射,分外耀眼。古龙的生命虽然短暂,如流星一般划过长空.转瞬即逝,但他的作品却是恒星一般的引人注目,极尽光华。本书是古龙作品集的英雄无泪,其增加了一些精彩绘图,使读来更生动、引人入胜。
黄昏。
小饭铺里充满了猪油炒菜的香气、苦力车夫身上的汗臭,和烈酒、辣椒、大葱、大蒜混合成一种难以形容的奇怪味道。
小高喜欢这种味道。
他喜欢高山上那种飘浮在白云和冷风中的木叶清香,可是他也喜欢这种味道。
他喜欢高贵优雅的高人名士,可是他也喜欢这些流着汗、用大饼卷大葱、就着蒜头吃肥肉喝劣酒的人。
他喜欢人。
因为他已孤独了太久,除了青山白云流水古松外,他一直都很少见到人。
直到三个月前,他才回到人的世界里来,三个月他已经杀了四个人。
四个声名显赫雄霸一方的人,四个本来虽然该死却不会死的人。
他喜欢人,可是他要杀人。
他并不喜欢杀人,可是他要杀人。
世界上有很多事都是这样子的,使你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长安,古老的长安,雄伟的城堞,充满了悠久历史和无数传奇故事的动人风情。
小高却不是为了这些事来的。
小高是为了一个人来的——永远不败的英雄司马超群。
他带着他的剑来。他的剑就在他的手边,永远都在他的手边。
一柄用粗布紧紧包住的剑。
很少有人能看到这柄剑,从这柄剑出炉以来,就很少有人能看到。
这柄剑不是给人看的。
小高知道已经有人在注意他了。
到这里来的第二天,他就发现有个人在注意他,一个身材很瘦小.衣着很华贵,一双冷冷淡淡好像永远不会有什么表情的眼睛,看起来仿佛是灰色的。
他看见过这种眼睛。
十一岁的时候,他几乎死在一头豹子的利爪下,这个人的眼睛就跟那头豹子一样。
这个人一出现。小饭铺里很多人好像连呼吸都停顿了。
后来他才知道这个人就是总管“北道三十九路大镖局”的大龙头司马超群身边最得力的帮手——卓东来。
小高慢慢地吃着一碗用白菜煮的清汤面,心里觉得很愉快。
因为他知道卓东来和司马超群一定会怀疑他、谈论他,猜测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相信他们一定不会知道他是什么人的。
他这个人就和他的剑一样,至今还很少有人看见过。P14-15
永远的古龙
——新版《古龙作品集》序
罗立群
在中国武侠小说史上,古龙的名字如同一颗闪亮的星星,光芒四射,分外耀眼。古龙的生命虽然短暂,如流星一般划过长空.转瞬即逝,但他的作品却是恒星一般的引人注目,极尽光华。
金庸、古龙,孰优孰劣,“金迷”和“古迷”一直争论不休,金庸内力深厚,古龙招式奇诡;金庸作品厚重,古龙作品空灵:金庸作品博大精深,古龙作品奇崛浪漫。有人把金庸和古龙比作诗歌史上的杜甫与李白。杜甫被尊为“诗圣”,其作品通体皆备,深沉凝重, “地负海涵,包罗万汇”(胡应麟评语)。李白号称“诗仙”,奇思异想,天外飞来,警句妙语,匪夷所思。金庸就如同杜甫,古龙就好比李白,可谓是中国武侠史上的双子星座。
求新求变求突破
台湾评论家胡正群说: “古龙之前无新派。”他认为真正的新派武侠小说应该从古龙算起,古龙之前的梁羽生、金庸等都没有脱离传统套路。这种观点虽然有些绝对,但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
和民国年问的旧派武侠小说相比,梁羽生、金庸的作品也在努力地创新、求变,尤其是金庸,更是不断寻求突破,但他们的作品在整体上还是属于对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所追求和表现的还是大家熟悉的文化氛围、文体模式、美学风格。古龙则不I司,他以求新、求变、求突破为创作宗旨,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从文体、语言、武功套路、人物刻画、意境追求、美学情趣等各个方面予以全方位的“自我表现”,其小说文本既给武侠文学界提供了一种新的规范样本,也为读者打开了一个崭新的阅读天地。
古龙有着非常明确的创作理念,他说: “武侠小说的确已落入了固定的形式,这种形式已写得太多了些,已成了俗套,成了公式。”“要求变,就得求新,就得突破那些陈IH的固定形式.尝试去吸收。……谁规定武侠小说一定要怎么样写,才能算t正宗’!武侠小说也和别的小说一样,要能吸引人,能振奋人心.激起人心的共鸣,就是成功的!”古龙为此身体力行,表现flJ了极大的热情,付盯了巨大的努力。遍观新派武侠小说作家,如此执著、始终如一地求新、求变、求突破者,古龙之外.决无二人!古龙的成功,决非幸致。他的成功,除了他的才华和天赋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不安于现状,勇于探索,力求创新的可贵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