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落寞,写意是非成败;冷眼狷行,挥洒快意情仇。少小离家去,一觉醒来七十载;台湾狠角色,今次狠到大陆来。李敖是台湾文坛第一狂人、第一斗士,他以笔为枪、谈古论今、嬉笑怒骂、驰骋台湾文坛数十年,无人出其右。他有说不尽的飞扬,也有说不尽的落寞,本书为你呈现一个真实的李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李敖的冷眼狷行(飞扬与落寞)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孙尘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飞扬落寞,写意是非成败;冷眼狷行,挥洒快意情仇。少小离家去,一觉醒来七十载;台湾狠角色,今次狠到大陆来。李敖是台湾文坛第一狂人、第一斗士,他以笔为枪、谈古论今、嬉笑怒骂、驰骋台湾文坛数十年,无人出其右。他有说不尽的飞扬,也有说不尽的落寞,本书为你呈现一个真实的李敖! 内容推荐 他努力使自己不受一时一地的污染,保持自我,做特立独行的大丈夫,男子汉,做一个永不满足的人。他不怕苦难折磨,不怕把牢底坐穿,任何艰辛和苦难都不能改变他“兴风作浪”的初衷。他在一个“团体对团体、组织对组织”的时代,敢于孤身一人向团体、向组织进攻,敢于在上下左右全面的夹击与误解中,去做“人民公敌”。他不怕“攻击和诋毁”,不怕“流弹和棒子”,他完全“自绝”于仙的时代…… ——他有说不尽的飞扬 他主持正义,菩萨心畅,他为所有人说话,但几乎所有人都不能够理解他。挖苦者有之,嫉妒者有之,仇恨者有之,看好戏者有之,赞美者亦有之,但就是没有人肯站到他的阵营。他为他的时代争自由,争民主,争人权,但却“生不逢时”,“相见恨早”,“根本不属于这个时代”,最后只得以“先知”自慰。他自比于耶稣,耶稣以现世的受难而换得主义的成真。他的现世也是受难的: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条注定不会风平浪静的生活道路,始终过着纵横捭阖、左右开弓的“战斗生活”,最后落入“朝野共同追杀”之局。他以他现世的受难,也许未必换得主义的成真…… ——他有说不尽的落寞 目录 序 笑傲江湖的基督山 第一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 1、东北小“遗民” 2、颠沛流离 3、新鲜胡同小学 4、魂牵梦萦的小情人 5、远走台湾 6、“抢去我的第一名” 7、师生情深 8、钱穆非吾师 9、无法容忍制式教育 第二章 台大长袍怪 1、“气死老子”不低头 2、历史系是一个神秘的系 3、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4、李敖——姚从吾——胡适 5、李敖——殷海光——台静农 6、侠骨义胆 7、打油诗人 8、金童玉女自风流 第三章 投笔从戎 1、模糊的醉眼 2、立正稍息与看齐 3、野战部队李排长 4、以肉体训练进行精神训练 5、红玫瑰 6、提前退伍 第四章 向老年人抡起棒子 1、路在何方 2、委蜕大难求净土 3、要那么快乐干吗 4、老年人和棒子 5、向胡适要钱 6、上胡适五千言书 第五章 饱受丹火 1、为胡适辩护 2、在文献会混饭 3、拒绝加入国民党 4、与胡秋原打官司 5、还得找饭碗 6、初为人父 第六章 《文星》风云 1、最初的因缘 2、加盟《文星》 3、为胡适作传 4、国民党动手了 5、朝野双方共同追杀 6、《文星》敌友 7、《文星》“花”季 第七章 星沉海底 1、“李敖”牌牛肉面 2、患难见真情 3、义助柏杨 第八章 把牢底坐穿 1、怎样“吃”警察 2、与警察捉迷藏 3、软禁札记 4、被捕入狱 5、最难忘的一个“匪谍” 6、坐牢的好处 第九章 霹雳复出 1、脱贫致富 2、复出的机会来了 3、难与美人共枕 4、与萧孟能打官司 第十章 战斗不止 1、追杀卷土重来 2、天下没有白坐的牢 3、再过足嘴瘾 4、诉讼成性
无法结束的尾声 附录李敖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注册以后,2月15日开学。一上课李敖就傻了,因为老师学生多讲上海话,而他不懂上海话,所以感觉非常不方便。尤其英文课,上海从小学起就念英文,英文课本是沿用几十年的“英文津逮”,内容比北京四中的“正中英语”深,李敖简直跟不上,更雪上加霜的是,教英文的女老师讲的是一口又快又阿拉的上海英文,这下子他英文不懂上海话也不懂,上课简直是受罪。幸亏回到家后爸爸替他恶补,过了一阵,总算稳住了阵脚。不过李敖很快就以自己在国文、历史方面的成绩令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所以还勉强不受上海佬的气,但一个长得人身马面的班长老是吃醋,不服气。一天中午休息时间,李敖正在教室刻图章,马面班长过来,说污辱的话,李敖大怒,说: “你给我停住,再说我就不客气了。”可班长哪把这个外来仔放在眼里,继续照说不误,李敖就随手举起刻印刀来,他边退边说,李敖就来个“小李飞刀”,班长一跑,刀正好扎进他的脚心;他立刻疼得大哭大叫起来。大家赶忙把他抬到医务室,李敖也跟在后面,只觉得脑子里昏昏的,心想这下子可闯大祸了。训导主任人高马大,过来问李敖:“是侬干的?”这句上海话李敖听懂了,点点头,他哼了一声,掉头而去。后来马面班长给送到医院,住了好几天,费用全由李敖负担。学校方面说李敖行为粗暴,以刀伤人,记大过一次。只不过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欺负李敖了。 P56-57 序言 笑傲江湖的基督山 任何知道李敖的人,无论是其亲者还是仇者,都不会否认这样的事实:李敖绝对是个人物! 他以笔为枪,谈古论今,嬉笑怒骂,驰骋台湾文坛数十年,无人出其右。 他是台湾文坛第一狂人、第一斗士。 他是顽童、是“善霸”、是社会罗宾汉、是大作家兼大坐牢家,是风格迥异的历史系教授,又是把竞选视同儿戏的台湾总统候选人。 从1966年到1980年,他在台湾被全面封杀,名字一律不准在报纸、电视等媒体出现,但他一复出就以双倍的攻击回敬那些追杀自己的一切: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 他是台湾社会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已悄然隐退,他却依然精力充沛,豪情不减,不但写书,还开始在电视上主持“个人秀”,评论时事,指点江山,一件红夹克,一条红领带,一支所向无敌的笔,把政客们批得体无全肤,惹恼了不少人,也惹了不少官司,但他偏偏诉讼成性,别人不找他打官司,他还主动迎上前去,而且以一己之力,竟将台湾三个市政府告上法庭。 但他偏偏又是个清教徒式的人物,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不讲究衣食、甚至不喜欢交朋友,但他又喜欢美女的大腿,留恋忘返。 他穷困过,甚至典当过裤子,卖过牛肉面;他侠义心肠,虽然不欣赏柏杨,却毫无保留地义助柏杨。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自感身处乱世,却一生倨傲不逊、卓尔不群、六亲不认、豪放不羁、当仁不让、守正不阿、和而不同、抗志不屈、不折不挠、勇者不惧、玩世不恭、说一不二、无人不骂、无书不读、金刚不坏、精神不死,其立言立德,足以风世而为百世师。” 一句话,他绝对特立独行! 把李敖放在中国历史的长流中来看,无论如何看都是个异类,却又是个谁也不能轻易忽略的异类;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李敖却是在一个戒备森严、等级严整的台湾岛硬硬捅出一个乱世,打造出一个个热热闹闹、八面威风的李敖世界,李敖传奇。进入这样的世界比蜀道还难,但城堡外和城堡边缘的李敖迷、李敖狂、李敖仇又无不想进入这个世界探个究竟,或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或满足自己的英雄瘾,或想找到靶子进行攻击。 李敖有诗云: 人皆谓我狂, 我岂狂乎哉? 是非不苟同, 随声不应该, 我手写我口, 我心做主宰, 莫笑我立异, 骂你是奴才。 这首诗堪称李敖的自画像。但描摹成这样一幅自画像的过程却是旷日弥久,日积月累,点滴汇成江河式的。 一、“我耻于做一个平平庸庸的男人” 八九岁的时候,在二姐的小学毕业纪念册上,李敖已会题上“伟大惊人”的夫子自道! 李敖理想中的传奇人物是:“也许一阵子书呆子,一阵子军人,一阵子怪杰,一阵子作家,一阵子商人,一阵子投机者,一阵子情场浪子,一阵子赌台常客,一阵子热如火,一阵子冷如冰,一阵子老僧入定,一阵子顽若狡童……或整年在温柔乡里,或终岁在离群索居中”。 他向往的是大智大勇者的性格,在任何压力面前,都无所畏惧:“亦刚亦柔亦狂亦狷,但都行之于神机莫测。女人抓不住他,男人伤不了他,朋友吃不消他,敌人又被他烦死。他的生命力有一股力量一团火,永远折腾没完。” 读书的丰富,思考的独立,使李敖的思想在小小年纪就已趋于成熟,他敢于坚持自己的道路,不为权威所迷惑。 但不经千锤百炼,怎能铸成金刚不坏之身? 李敖的魅力,存于他自己主动跳进炼丹炉,一炼,再炼,反反复复炼,熔化后冷却又烁!他自觉培养自己的钢铁意志,锻炼自己不为压力所动,不为世俗所动,培养出“一些个性,一些独来独往的气魄,一些‘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 他要“花很多气力来把白;己锻炼成钢铁”。他要“从摸索和试验中,求得安身立命”。 “我不是软弱的人,我是绝不再有暂时的消极情绪的,痛苦的折磨已使我变成…个千锤百炼的硬汉,我耻于做一个平平庸庸的男人,坚强的意志完全支配了我。”(1957年5月18日) “我要做一个伟人的人,有一种伟大的自处牛活和一种伟大的对人态度,我要使人以找而骄傲,不使人以我而羞耻,我存别人的心目里要成为一个永不能忘的有光彩的人。”(1957年5月27日) “我无法谦虚了,我深觉继往开来的重担上,我担当着一大部分重量,而这等责仟义是非我莫属、舍我其谁的,我无法放松我自己,因为我尢法忘怀我所应尽的责任,我深知在这浑墨的男人群里,我是一个罕有的奇才,一枝锋芒的独秀,没有人能够跟我相比,我站在世界的一方!”(1957年7月5日) 在台人,李敖的个性基本形成了。大学毕业后,他又自愿到更能锻炼男子汉的军营去接受更多的“锻炼”:“在许多方面,军人生活更接近男子汉的生活,因为只有男子汉,才有过那种需要坚忍来挺下去的生活。”经过部队生活的各种锤炼,李敖变得更加百折不挠了。 二、 “请再勇敢的喝下这杯毒洒罢!” 1961年11月1日,李放在《文星》杂志发表了《老年人和棒子》,激起轩然大波,从此把自已投进急湍去了! 以这篇文章为里程碑,李敖开始实践自己“用文字救世,鼓动风潮,_天切苍生”的志愿。 这是一篇行动的誓词,也是一代有为青年的宣言。以昂扬的姿态投入战斗的战士李敖正式走进了文化主战场! 但压力也接踵而至,反对李敖者则利用各种报纸、杂志,甚至大开什么座谈会、研讨会,试图形成对李敖的“围剿”态势。 面对巨人的压力,李敖再一次面临着人生道路的选择:是回剑书斋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学者,还是继续沿着自己开辟的这条注定不会风平浪静的道路走下去? 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你已经吞了不少苦药, 请再勇敢的喝下这杯毒洒罢! 1963年李敖受邀主持《文星》杂志,从此他利用这一阵地,纵横捭阖、左右开弓,对国民党统治下的种种黑暗尽情抨击!最终被国民党罗织罪名,勒令停刊。 就这样,属于李敖的《文星》时代进入了坟墓和历史。 李敖的《文星》时代,是他以己之力第一次正面与国民党政府战斗的时代。他失败了,但实际上胜利了,他赢得了越来越多追求思想自由者的心。 面对压力,李敖矢志不悔,他就要在这个狭岛上搅动翻天巨浪,撕破层层的黑幕,让新鲜的空气透进来,给人以希望和信心。 “在这个岛上,谁又能比你做得更好?任何人,如果他只是一个人在这里,谁又能比你做得更多、更兴风作浪?”的确,李敖就如文化荒原上的一粒思想火种,在荒原上燃起熊熊大火,这把火烧得青年人兴高采烈,烧得国民党哇哇大叫,也烧得一些人大惊失色、暴跳如雷,最后形成对李敖的“朝野共同追杀”的局面。1970年,李敖开始被国民党软禁,前后长达十四个月之久。李敖以一种达者强者的人生观来对待自己的困厄,横眉冷对国民党的迫害。在被软禁的岁月里,李敖原则上与跟踪者嘻嘻哈哈,不轻易报复,大家互相方便,但骨子里却用尽心机,捉弄跟踪者,而且报复的方法很“阴险”。 同时他还以此经历为磨练自己意志的另一途径,从苦中要品尝出甜来。 1971年3月19日晚上,李敖被捕,从此结束了并不漫长的软禁生涯,而踏上了真正漫长的狱中征程。 李敖这个历来反对台独的人竟然以“鼓吹台独”的罪名被捕入狱! 这是李敖一生中最阴暗的日子,他经历了特务们的凌辱刑求,经历了好朋友的陷害出卖,经历了小情人的黯然离去。 但他不辩护,也不要求减刑。他要将牢底坐穿。 在对他的最后一次审判时,李敖以耶稣的姿态出现,他只说了一句话:“耶稣受刑时,他也没说话”,之后留下了一份书面意见,就不再多置一言。“意见”中有这样几句话: 只要有下层阶级, 我就同流; 只要有犯罪成分, 我就同俦: 只要狱底有游魂, 我就不自由。 只要我在这岛上,不论我在牢里也好,在牢外也罢:不论我是“名不副实”的“大作家”也好,或是“名实相副”的“大坐牢家”也好,我都不会有自由的感觉,因此关于我个人这部分,我不请求减刑。 李敖历来喜欢挑战,他把漫长的监狱生活也看成自我磨砺的一次考验。 “志士仁人不以坐牢为苦,只把坐牢看成一点不方便而已。小鸟在林间,它歌唱;在笼中,它也歌唱。快乐的小鸟在哪里都是快乐的小鸟。” 经受了一次次的刑囚和诬陷,一次次“洗脑”和“感化”,在这样一个更加非人的地方,他经受了更大的磨练,也更加坚强了,他的精神和意志达到了金刚不坏的境界。 “这个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一坐牢就蔫,如柏扬,一种是越坐越坚强,比如我”。李敖后来如此笑谈自己的监狱生活。 1976年11月19曰,李敖终于胜利,破例无保释放。 李敖这时已4l岁了。 但他既未被感化,也未忏悔,而是秋后算总帐,重新拿笔,又开始了“没有青春只有‘斗’”的生涯。 三、天下没有白坐的黑牢 1979年6月,被封笔封嘴多年的李敖以《独白下的传统》为标志复出! 存该书扉页上,李敖挥毫写下铮铮几句话: 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骂我吹牛的人,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 李敖这次复出后的批判锋芒已不仅仅是中西文化问题,而是把矛头直接对准了社会现实,对准了困民党当局。 这条道路,实际上早在他复出前就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思考,他已经清楚自己后半生的道路了,为此他将一如既往,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但就在李放大踏步走向复出的同时,国民党也在大踏步向他卷十追杀而来。首先是在舆论上对李敖进行封锁。先是逼迫他终止在《中国时报》上开的《李敖特写》专栏,接着义组织舆论要把李敖斗臭,甚至施加压力鼓动胡茵梦“大义灭亲”。 13年过去了、19年过去了、32年过去了,我受的“攻击和诋毁”自古如斯,我挨的“流弹和棒子”于今为烈,我吞的“苦药”业已不少,我喝的“毒酒”总是满杯,但我还是我,“我还是要走上前去。” 1981年8月10日,李敖再次被关进监狱,只不过这次慑于国际舆论和李敖的名气,加上岛内政治气候的改变,李敖在狱内的待遇好得多,上至法务部次长,下至狱中流氓,都待李敖不溥,“给他新被单,结他新毡子,给他保温杯,给他热水澡,给他炖排骨,人小牢头又常去拜码头,去嘘寒问暖,去效犬马之劳,人家都是恭恭敬敬、客客气气的。” 李敖还有更绝的:他竞在狱中办起了畅通尢阻的杂志社,或者说出版社。1981年,他申请办《千秋评论》杂志,但旋即被封杀,胎死腹中。《千秋评论》杂志被封杀后,李敖仔细研究了对策,他找到了围民党出版法的一个漏洞,于是换一种方式,出版《李敖千秋评论丛书》。这下国民党傻眼了,只好眼睁睁看着李敖一本一本出书。 国民党大概没想到,这次让李敖坐牢又失算了,只是为自己锻炼的一个更厉害的对手,他们妄想压制李敖,却恰恰成就了李敖。 1982年2月10曰,李敖以英雄般的姿态坐牢期满出狱。当天下午,他就公布一篇长文一《天下没有白坐的黑牢》,公布了很多监狱的黑材料,甚至引发一所监狱发生了暴动,国民党此时顿悟:“李敖这个人是关不得的呀!” 出狱后的李敖笔耕不辍,英勇无比。他带头正人心、抱不平、求真相,以“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的声势,整天四面树敌,八面威风。每想到此,李敖都难禁得意之心,一日沐浴,打油诗油然而出: 二次出狱后,声名翻两番。 《人物周刊》记者曾这样问他一个恐怕也是很多中国人想问的问题:您一直是个斗士形象,跟强权斗,跟恶人斗,跟台独斗,为什么您不想后退一步,超脱一下现实,安心做您的学问,而选择现在这样一条人生道路? 李敖:这是一个人生观的问题。我认为对邪恶、对黑暗,你表示沉默、表现出闪躲、与世无争,你就是共犯,是罪恶和黑暗的共犯。坏人做坏事,你看着他做(而不阻拦),你就是共犯。所以我才力竭声嘶,要出来讲话。 这就是李敖,一个谁都不可忽视,但谁也说不清楚的李敖,你无法把他划为哪一类,你无法轻易对他下断语,因为他是不能按正常逻辑、传统观念进行分析的文化人。 但有一点谁也不怀疑:如果没有他,台湾文化界不知会是何等的寂寞和荒凉! 后记 关于李敖的书,李敖自己的书,不知有多少,所以此书难写,难在出新。 所以此书写成现在这个样子,虽然花了不少时日,但交到读者手里,心里难免惴惴不安! 李敖就要到祖国大陆来了,他的到来,肯定就要把很多关于他的虚而漂的东西,沉淀下来。到时读者再来看这本书,也许会有一些新的感悟。 本书的写作参考了李敖和其他一些作者的著作,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虽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做的事能在前人的基础上稍有点进步,但这也只是主观愿望而已,能不能做到,还待读者评说;若因作者能力不逮而出现什么纰漏和错误,更请读者批评。 作者 2005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