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黄源楼适夷通信集(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巴一熔//黄炜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黄源和楼适夷同是浙江人,同为三四十年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又都为推动和繁荣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亲历上个世纪近80年文艺界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半个多世纪的文坛历史,这700多封书信从某个角度真实记录了文坛历史的一个侧面。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黄源和楼适夷的书信往来700多封,时间跨度从1963年至2000年。他们在书信中谈学习、谈工作、谈感受、谈鲁迅、谈文坛旧事、新事——几乎无话不说无事不谈。由于他们亲历上个世纪近80年文艺界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半个世纪的文坛历史,这部书信集可以说是文化人的一部心灵史,也从某种角度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历史的佐证。

目录

1960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2000年

附录

黄源参加新四军后给楼适夷的两封信摘录

两位老作家的心路历程

楼适夷与黄源的友谊长存

一部现代文化人的当代心灵史

后记

试读章节

劳动节前夕,忽得兄信,喜出望外。

往年平时无事也久不通音讯,一遇大风大浪,则不免常虑其安危。偶逢北京来人,语也未探。去年从成中兄来函中,略知一二。今得手书,知兄身体精神俱健,真是好像放下心似的快乐,立刻把来信给一熔看,她也同样欣喜。

你的事虽未了,但难得有此读书好机会。我说来惭愧,也是在被闭门九个月中,才通读了《毛选》几遍,想通了一些问题。前年五月九日退休,私心是为了在晚年攻读鲁迅著作,妄图把鲁迅最后几年的对敌对内的斗争写出来,已二年,仍在准备阶段。一熔仍在原岗位工作,只是有心脏病,去年休息半年,现在上半天班,仍然精神不济,主要不能多用脑。孩子们都好,第四个儿子黄放放,浙大毕业,现在四川三台县广播站工作。媳妇在兰州军区政治部工作,去年结婚,今年生了个小孙子。第五个儿子在杭州食品厂当技工,也结婚了。最小的今年二十三岁,在农村三年,当小队长,去年被调回,现在杭州拱墅区交通局工作。最大的儿子叫黄伊凡,是许粤华生的,现在在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工作。第二个黄伊林,也是许生的,在杭州制氧机厂。所以我有二个小儿子同住,第二个儿子媳妇另住。我的身体没有一点毛病,心情也是好的,只是想趁此晚年,再赶快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我仍住葛岭山十三号。

浙江,现谭启龙同志在主政。忙得很,我没有去找他。何克希同志就住在我家附近,常见面,他是省委委员,仍旧主持省政协。朱之光已撤销隔离,尚未有最后结论。张蓬从福建退休回余姚,在乡很安适。巴人听说已过世,详情我不知道。巴金已解放,并还三十万款子。上海陆慕云、王仲良等均解放,罗白桦(四明专员)未解放。江岚在当上海重工业局的负责人。刘亨云仍任浙军区副司令,主管生产兵团。吴山民在政协。陈山撤销隔离,未下结论。王平夷(旧杭州市委书记)是逝世了。我们熟识的老朋友,绝大部分都是好的,经过一次严重考验更好了。我很少交际,与北京方面通信的,仅孙用兄。有兴致,望多来信。

P3-4

后记

2006年是黄源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楼适夷同志诞辰一百零一周年。为了纪念他们,我们花了整整2年多的时间,搜集、整理了他俩现存的全部书信,从1963年至2000年,竟有700多封。

黄源和楼适夷最初相识于1933年7月13日由文学社筹划举办的欢迎美国黑人作家休士的招待会上,他们的友谊延续了六十多年,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是什么使这两位文化老人自始至终向对方敞开心扉,分享六十多年的所思所想、所得所失、所喜所悲?这700多封书信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黄源和楼适夷同是浙江人,同为三四十年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又都为推动和繁荣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亲历上个世纪近80年文艺界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半个多世纪的文坛历史,这700多封书信从某个角度真实记录了文坛历史的一个侧面。

这些书信能穿越几十年的时光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它们不仅是两位文化老人友谊的结晶,他们在世时始终珍藏着对方的来信,而且他们的友谊也扩展到两个家庭,双方的家属及子女也保持着联系,在他们先后去世后,也把这些书信当做“宝贝”珍藏着。

此次黄、楼书信整理出版得到了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的重视与支持。我与黄炜同志均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好,我的媳妇洪蓉芳协助我做了大量具体工作。这些书信原先大都只有日期没有年份,我们只能把它们分别按大致年份排列,非常混乱,上海鲁迅纪念馆的乔丽华博士得知后,利用业余时间,按信件的内容与时代背景,终于把这些书信按时序一一对应起来,方便了读者。绍兴鲁迅纪念馆老馆长裘世雄同志,百忙之中为本书作注释。浙江人民出版社领导对本书的出版工作十分重视,陈巧丽编辑作了大量的工作。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与支持,这部书信集的整理与顺利出版是不可能的。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年事已高,精力有限,不足与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巴一熔

2006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8:4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