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丁的笔下,骗局的整个过程非常清晰地呈现出来。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刻画了骗局中的各色人物与阴谋诡计,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他用确凿的历史事实反驳了那些头脑固执的、自称权威的历史学家的一贯论点——赫斯的英国之行纯粹是疯人之举,英国利用了神经不正常的赫斯,以达到英国在二战中取胜的目的。本书揭开了英国情报机构在二战中最隐蔽的秘密的神秘面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希特勒与赫斯遭遇的惊天大骗局--英国情报机构在二战中最隐蔽的秘密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英)马丁·A.艾伦 |
出版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马丁的笔下,骗局的整个过程非常清晰地呈现出来。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刻画了骗局中的各色人物与阴谋诡计,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他用确凿的历史事实反驳了那些头脑固执的、自称权威的历史学家的一贯论点——赫斯的英国之行纯粹是疯人之举,英国利用了神经不正常的赫斯,以达到英国在二战中取胜的目的。本书揭开了英国情报机构在二战中最隐蔽的秘密的神秘面纱。 内容推荐 1941年5月10日夜,一架德国梅赛施米特式战斗机在苏格兰偏远的山区神秘着陆,战斗机的驾驶员则降落在一个农场附近。这个驾驶员就是当时希特勒的左膀右臂——德国的副元首鲁道夫·赫斯。赫斯单人驾机抵达英国的消息顿时震惊了全世界,但随即就被德国和英国政府以“一个疯子的发疯行为”为由遮掩过去。 赫斯单枪匹马地驾机抵英事出蹊跷,再加上战败后赫斯在监狱中始终保持沉默,这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对他驾机抵英的动机也众说纷纭。至今始终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是否是英国政府的情报部门策划了这起事件,也没有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表明赫斯事件对二战的进程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正酣之际,纳粹的副元首却单独驾机飞往敌对国,这给人们留下了一个二战中最大的难解之谜。作者马丁·A.艾伦研究了英、德、美三国大量的秘密档案,并从中发现了一些未被历史学家注意的内容。这些新发掘出的史料让后人为之震惊,这不仅让人们对二战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而且让我们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在幕后操纵战后欧洲与全球政治格局的力量。 目录 致谢 前言 序言 第一章:不可思议的组合/1 第二章:一波三折的求和/53 第三章:试探回应的呐喊/95 第四章:势均力敌的谈判/129 第五章:剑拔弩张的春天/171 第六章:按捺不住的期望/193 第七章:从天而降的使者/231 第八章:生死攸关的抉择/267 后记/309 附言/317 试读章节 1894年4月26日,鲁道夫·赫斯出生在埃及亚历大山城东部几英里处一个叫伊布拉海米的海滨度假区的一个豪华别墅中。他的出身对他以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从小就被人认为是一个非常聪明理智的人,人们认为他将成为一个思想丰富的青年人,并且将来还要继承祖上的家业。他的父亲叫夫里兹·赫斯,是赫斯家族的掌门人,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是赫斯商务公司的老板,人们都认为小赫斯将来要子承父业,也要经商了。 鲁道夫·赫斯与他的弟弟艾尔弗莱德、姐姐玛格丽特一起度过了田园般的美好童年。他们在家里的大院子里玩各种有意思的冒险游戏。在晚上,他们站在别墅平整的屋顶上,眺望埃及碧蓝的夜空,好奇地倾听妈妈讲述太空的奥秘,并讲解太阳系的知识。 虽然赫斯的父母在埃及生活稳定,家庭富有,也适应了在海外的侨居生活,但是,他们从来没有与德国的家乡失去联系。夫里兹·赫斯对自己的德国血统感到非常骄傲,他把德国皇帝的肖像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每年夏天都要安排家人到德国南部的温带地区的别墅里过暑假。在德国的一次游历中,赫斯家的孩子们又在德国确立了自己的德国国籍,他们到纽伦堡西北部的郊区玩耍,享受家庭野餐,在德国广交朋友。赫斯少年时在德国交了一些朋友,后来都与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当赫斯14岁时,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结束了。1908年9月,在德国度过暑假之后,他没有与家人一起返回埃及,他留了下来,去多代斯伯格地区的路德新教会主办的学校学习。在这里,他第一次接受到正规的教育。在他六岁后,一直都是跟着家庭教师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小赫斯表现出在数学与科学方面的天赋,让他的父亲很担心,因为父亲想让他将来接班做商人。为了激发儿子的商务智慧,把儿子培养成企业家,夫里兹·赫斯又把他送往瑞士纳沙泰尔州的一所商务学院学习,希望儿子也能感染一下瑞士人的经商智慧。 年轻的赫斯在学费昂贵的商务学院里学习了很多经商的知识与技巧。1912年,在商务学院学习一年后,这位18岁的青年离开了瑞士,到发达的汉堡的一家贸易公司菲尔德·斯坦因公司做学徒。这是他第一次步人社会,他感觉到了战前汉堡紧张的气氛。鲁道夫当时踌躇满志,并没有意识到有史以来最可怕的战争就要来临,同时,这场战争也为他提供了冒险的舞台。在这里,他打破了父亲为他设计的做中产阶级商人的蓝图。 当时的汉堡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1914年6月28日这一天,萨拉热窝发生了一件永远改变欧洲历史的事件。一个叫盖夫里罗。普林西普的塞尔维亚青年人用枪打死了奥地利王位继承人弗朗兹‘费迪南德与他的妻子霍亨伯格的女公爵索菲.乔太克。普林西普打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枪,他启动了难以想像的可怕的世界大战,大战夺去了无数年轻人的生命,也改变了世界政治权力的格局。P6-7 序言 2000年春天,一个潮湿的星期五早上,我在多尔切斯特区多塞特市中心接受一家无线电台的采访。这个专题采访的主题是我写的一本关于1940年至1941年政治外交事件的书,书的题目叫《鲜为人知的日程表》。 我坐在狭窄的播音室里,脑袋上夹着一副巨大的耳机,前面正对着话筒,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再过20分钟,英国广播公司播音室中的一位来自南安普敦的节目主持人的提问将会促使我在之后几年里继续忙于这个专题的写作,让我在许多国家收集大量的历史资料,使我和德国、日本、美国与俄罗斯等国家联系,查阅相关历史信息。我不远千里,去采访专家与目击者,他们有的住在哥拉斯哥的养老院里,有的住在巴伐利亚的深宅大院中,有的住在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公寓里,还有的居住在美国华盛顿郊区的复式住宅中。 我坐在播音室里,手里拿着一个塑料杯惬意地喝水,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二战中的一个神秘的情节会引发我的好奇心,让我在播音采访结束后的一星期内就迫不及待地收集相关信息,寻找知情人,让他们帮助我解开60年前的一个神秘事件之谜。 突然,耳机里面传出咝咝啦啦的信号声,然后从耳机里面传来轻松愉快的问好声:“你好,听到我的声音了吗,艾伦先生?” 我检查确认耳机工作正常,没有任何干扰后,对面的声音说:“好极了,我们现在开始播音吧。”然后.耳机里传来悠扬的音乐,音乐播放几秒后,就慢慢地停了下来。这些播音节目的收听者主要是英格兰南部地区的居民。 节目主持人开始向听众们问好:“真是妙不可言,在酷热的夏天里也有这么清爽湿润的好天气。现在,我们按照节目预报,进行人物专访,这里,与我坐在一起与大家分享美好早晨时光的是马丁·艾伦先生。他刚写完一本关于温莎公爵的书,这本书让我们从崭新的视角审视与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你好,马丁……” 就这样,广播采访节目开始了,这位节目主持人语言非常幽默诙谐,而且他提出的问题也很深刻。显然,他也认真读过我写的那本书,他努力从采访中获得最大量的收获。 在采访进行一半时,我们讨论温莎公爵在里斯本的情况,在那个时候,德国政府与英国的前任国王在秘密接触,而当时的欧洲大陆正处在水深火热的战争之中。这时,节目主持人突然问道:“假设温莎公爵知道赫斯的话,我们能不能这样说,他与1941年5月的赫斯驾机抵英事件有联系。” 听了他的提问后,我马上停顿下来,我最先想到的回答是:“是的,温莎公爵与赫斯相互了解,赫斯事件与公爵肯定有联系。”在主持人提出问题与我回答之前的瞬间,我突然意识到赫斯事件不可能与温莎公爵有联系,公爵当时已经在巴哈马群岛待了很长时间,而赫斯几乎是在公爵去群岛一年以后才驾机抵英的。到底应该怎么回答呢?为了回避这个问题,我回答说只有在调查所有文件档案与历史资料后,才能下结论,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然后,我们的交谈转向另一个话题。 在录完节目后,我不记得是如何驾车回家的,我的脑子里萦绕着60年前,1940年至1941年的恐怖日子。在那个时候,英国孤军奋战,绝望地在战争的泥潭中挣扎,渴望能熬过这场劫难。回家的路上,交通堵塞,天上开始下起滂沱大雨,我坐在车里,开始回忆我写《鲜为人知的日程表》时在外交部门与情报局收集的信息,我相信,尽管线索支离破碎,但是我可以从纷繁芜杂的档案材料中找到答案。 温莎公爵从葡萄牙登上亚瑟王神剑号轮船,向巴哈马群岛进发,在那里,他被任命为殖民地新总督。在温莎公爵去了巴哈马群岛的10个月后的1941年5月10日,鲁道夫·赫斯驾驶战斗机飞向英国。温莎公爵一家并不想去巴哈马群岛,这一弹丸之地就像镀金的笼子一样,周围包围着的都是金色的沙滩,就像在加拿大殖民地发现的“圣海伦娜黄金城”一样。1940年那个时候的巴哈马群岛,除了一望无际的沙滩与大海,再也没有什么让人兴奋的东西了。这是沃里斯对温莎公爵当时处境的评价,也反映了公爵当时的真实心情。我知道,温莎公爵认为自己大材小用,心里很是郁闷。当时他失去了外交影响力,不能左右英德关系,英国外交部也不听他的指挥。温莎公爵离开充满战火与硝烟的欧洲大陆,德国纳粹当局本来想任命外交官乔基姆.冯.里宾特洛甫为代表,担当与英国签订虚假和平协议的重任,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德国元首希特勒意识到里宾特洛甫在促使英国停战的斡旋中并没有取得任何结果。从上述情况来看,我认为里宾特洛甫与温莎公爵都不可能与1941年5月10日鲁道夫·赫斯驾驶战斗机抵英事件有联系。 那么,正确的答案在哪里呢? 直到现在,二战的许多秘密还没有揭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许多重要文件仍然静静地躺在机密档案室内,因此要想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非常棘手。外界笼罩着重重未知的二战迷雾,我手头只掌握一点点可怜的证据。如果这样,可能永远找不到答案。可是,我可以用新方法发掘新证据。 我写完《鲜为人知的日程表》之后,一个叫查尔斯·拜道克斯的法裔美国人为我提供了许多有关温莎公爵在外交欺骗斗争中的重要秘密行动信息。我认为,我所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核实拜道克斯的说法,他可能是1941年赫斯事件的知情人,但是没有引起历史学家的注意。除拜道克斯外,肯定还有其他人也了解赫斯,知道他在1940年至1941年的内心活动。我找到了另一个线索:赫斯的好友与私人外交事务顾问艾尔伯特·豪斯豪弗。 艾尔伯特·豪斯豪弗是帮助我解开赫斯谜团的关键人物,我知道在二战结束时,豪斯豪弗家族也成了一个不解之谜。联合情报调查机构曾经费了很大精力调查艾尔伯特·豪斯豪弗与他的父亲卡尔·豪斯豪弗。让我感到纳闷的是:联合情报调查机构所掌握的许多豪斯豪弗父子的文件却不翼而飞了。有些人肯定在试图隐藏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 我开始了探寻历史秘密的艰苦旅程。我研究了相关国家的所有档案馆,采访了在英国与德国外交部工作过的人员,与和豪斯豪弗、赫斯、希特勒及里宾特洛甫有过联系的人交流过,也和与1941年其他秘密事件有关联的人接触过,最后,我还阅读了成千上万页的重要证据材料。 我不仅研究过许多确凿的证据材料,而且挖掘出了隐藏在文字后面的不明朗的信息,花了很多时间反复思考一些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历史谜团,慢慢地,我在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后发现所得出的结论与我原来的预期截然相反…… 马丁·A.艾伦 后记 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浩大,但是在政治层面上,却是两个巨头——温斯顿·丘吉尔与阿道夫·希特勒之间的较量。 20世纪30年代,丘吉尔一直预言德国将会对西欧发动战争,谴责英国愚蠢的绥靖政策,揭露德国纳粹的罪恶行径,以及希特勒领导的德国扩张主义政府对欧洲民主所造成的威胁。1940年5月,丘吉尔成为英国首相之后,更加直言不讳地谴责德国纳粹头目希特勒,他把希特勒比喻成魔鬼撒旦的化身。希特勒也反唇相讥,把丘吉尔描绘成一个醉熏熏的食人魔怪、犹太人的帮凶、帝国主义的小丑、一个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抱负而情愿把英国人拽人战争泥潭的人。 希特勒坚持不懈地与英国秘密和平谈判,结果英国政府、外交部与情报机构抓住了他的这个弱点,并且利用这个弱点精心策划了一场骗局,希特勒纵然领导着强大的德国,也难逃骗局的大网。希特勒陷入了迂回曲折的政治较量,他梦想着丘吉尔被英国所谓的求和派赶出政府,但是他机关算尽,却搭上了卿卿性命,最终他在政治斗争中钻进对方设计的圈套。 英国情报机构SO1策划“HHHH先生”行动,结果希特勒信以为真,他以为西欧的战争会平息下来,他可以腾出手来在东线发动侵略苏联的战争。结果希特勒的美梦彻底破灭了。但是他不得不独自品尝失败的苦果,因为他不相信任何人,不能向任何人倾诉他的苦衷,没有任何人给他提供建议。他害怕在众人面前丢脸,这是他心理上致命的障碍。在二战的后期,他越来越远离德国的政府与大众,自己躲藏在元首府里苦思冥想,惶惶不可终日。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越来越表明德国将会输掉这场战争,因此德国也开始出现裂隙。德国在战争初期节节胜利之时,尽管国内有持不同意见者,但是他却安然无恙。从1944年上半年开始,希特勒向德国人民许诺的胜利迟迟不能兑现,他胜利的预言也变得越来越空洞,而且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暴露出自己的弱点。他会信任谁呢?谁参与了暗杀他的行动?是纳粹德国国防军?还是纳粹党党员?或许是藏匿在纳粹党卫军中的反动分子?希特勒残酷镇压与疯狂杀害那些参与暗杀他的人,他这样做不无道理.他深刻地知道:如果他表现出一点点的软弱,就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希特勒在输掉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在斗智斗勇方面成了温斯顿·丘吉尔的手下败将,而且与丘吉尔的政治斗争失败后,他的心理也失去了平静。他以后的行动就等于自掘坟墓,葬送了自己的一切。他不仅没有在东线军事行动之前实现西欧和平,他还吞下SOl设下的诱饵,发动对苏联的战争,而他自己曾经发誓绝对不会做东西两线作战的傻事,他知道这样做德国不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1941年,丘吉尔、罗伯特·凡希塔特、塞缪尔·霍尔爵士、雷克斯·里伯与SO1的工作人员就种下了德国失败的种子。希特勒曾经战果辉煌,他占领的地区覆盖从北极圈到撒哈拉沙漠,从大西洋到黑海的广大区域。但是,他的占领区迅速缩小,拥有千年历史而且昔日鼎盛一时的德意志帝国终于只剩下了柏林的断壁残垣与冒着浓烟的楼群,里面防守的只是年迈的老人与孱弱的儿童。 希特勒最后彻底失败。 SO1(在推翻希特勒的行动胜利完成后,更名为政治斗争行政办公室,由布伦南·布莱肯任主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为什么他们策划的“HHHH先生”行动永远向世人保密呢?这项秘密行动造成的影响非常巨大。希特勒攻打苏联,使两千万苏联士兵在战场上丧生。希特勒迟早要攻打苏联,但是英国情报机构却诱导他在1941年就作出攻打苏联的决定。如果将SO1的骗局计划公之于众,就会让英国的敌人抓住口实,谴责英国背信弃义,影响英国在二战后外交上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又开始担心国际法庭对二战战犯进行审判时会泄露英国的机密。他们尤其担心罗森伯格与赫斯的供词。这两个人都为了保护自己的性命而进行辩护,在国际法庭的旁听席里还有来自全世界的媒体记者。在权衡了自己所处的政治地位,各个国家的权力平衡与保持沉默所带来的好处后,他们没有揭露当时的和平谈判秘密。 赫斯最后会说什么呢?他绝对不会说他企图与英国的求和派进行和平谈判,目的是推翻丘吉尔政府,这样一来,德国可以放心地攻打苏联,这样他就会招来两个敌人:英国强大的抗战派与苏联政府。尽管赫斯装疯卖傻,但是他很清醒,作为一个明智的政治家,他也有求生的欲望。如果他在国际法庭上当着四国列强的面揭露事实真相,而由四个国家操纵的国际法庭中包括了两个利害关系方——英国与苏联。如果他说出真相,反而于事无补。所以他明智地选择了1941年英国与德国的公告。最好假装自己疯了,这样可以减轻自己的罪刑。如果口吐真言,反而会被加上“发动东部战争”的罪名,而且这场与苏联的战争夺去了二千万人的生命。如果这样,他就会像罗森伯格、里宾特洛甫、戈林与其他九位战犯一样,被判处死刑。赫斯可能希望判刑的刑期尽量缩短,就像艾尔伯特·斯皮尔、邓尼茨司令、纽拉什与冯.斯瑞克一样,关押时间在十年至二十年之内。 赫斯在国际法庭上的奇怪表现并没有让英国有丝毫的放心,他们担心其他证据会浮出水面,推翻英国政府在1941年对赫斯所下的定论。 在对赫斯进行国际审判期间,出现了让英国人备感不安的证据。1946年1月5日,英国驻巴黎大使达夫·库帕向伦敦发了一份急电,上面说纽伦堡国际审判的文件颁布后,法国一家报纸写了一篇文章。称“英国的官员在1941年准备与德国进行和平谈判”。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写道:“英国的一位高级外交官、几个保守党议员、五个公爵、政府的三位副秘书长和一位外交官在1941年准备与德国和谈。”库帕是丘吉尔的老朋友,曾经在1940年至1941年任信息部部长。 许多参与秘密和谈的人马上会意识到秘密可能被人发现,感到尴尬不安。然后,白厅的一位高级官员亚历山大·卡多根爵士马上出面处理这件事。他现在还在外交部任常务副秘书长,他首先向奥尼尔(原来在SO1工作)请教,奥尼尔回答:“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在媒体上颁布一个简短的公告。我们在英国起草公告,并且注意,避免公告在巴黎颁布……我们手头没有那份文章,这反而对我们有利,我们发表的第一个声明态度要含糊不清……” 因此,卡多根马上给达夫·库帕发了一个声明,而且把声明也发到伦敦、柏林与莫斯科。公告中宣布:“英国国王陛下的政府还没有收到或研究过相关的文件。但是我们可以毫不迟疑地说,英国的任何人都没有参与所谓的1941年与德国的和平谈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其他任何时候也没有从事过与德国的和谈……”英国的官员对与德秘密和谈的事非常敏感,他们拒不承认参与过与德国的任何和谈,并且严格保密,他们往往在有关秘密和谈的电报的标题上写道:“此电报绝对保密,只能由授权部门接收,而且不能随便向第三方传阅。” 英国官方严格保守与德和平谈判的秘密,不仅仅是为了维护英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而且是出于个人的恐惧,他们害怕纽伦堡国际审判可能从对德国战犯的审判转移到对英国一些高级官员与他们在战争过程中采取行动的谴责上。 1946年1月10日,这种恐惧弥漫在白厅的上空。当时,外交部一位官员向上司发了一份报告,报告中说: 弗尔莫上校(英国驻纽伦堡代表)在昨天晚上7点15分来电话说,美国向媒体透露了另一个让人尴尬的文件。这份文件是罗森伯格的备忘录,题目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领导下的外交政治办公室活动总结报告》…… 这篇文章内容荒唐,我们是不是应该提醒美国执法部门(或美国国务院)注意美国与英国签订的协议,在协议上规定,他们在查找出相关证据后一定要提前通知英国,以避免在国际法庭上遭到反诉。 在国际审判过程中,英国政府并没有太多的担心,尽管在审判过程中有一些证据文件出现,但是鲁道夫·赫斯没有说出他飞往英国的真相,也没有交代他在抵达英国前九个月所进行的英德秘密和平谈判的细节。 在纽伦堡审判结束时,法官们向德国的前领导人宣布刑罚。赫斯在审判的过程中,一直假装神经不正常,希望减轻对他的惩罚。他站在受审席内,毫无目的地晃动着身子,眼睛总是盯着天花板。尽管他假装疯子的形象,但是他肯定清楚地听到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席中来自英国的法官格里高历·劳伦斯爵士大声宣布:“法庭判你终生监禁……” 鲁道夫·赫斯被关进监狱后的41年里,人们对他神秘飞抵英国的事件有各种各样的说法。那些在1941年与这个事件有联系的人在一些场合透露过发生的一些事情。有一些说法是真实的,而大多数说法却是虚构的。让我们可惜的是,惟一对事实真相了如指掌的人——鲁道夫·赫斯却对此缄口不言(就我们所知道的材料而言),当其他参与者纷纷离开人世时,他却坚强地活了下来,与其他一些参与者相比,他活的时间要比他们长许多年。 20世纪60年代,在被关押20年后,赫斯开始希望英、美、法、苏四国列强宽恕他,把他与剩下的其他几个政治犯从斯潘道监狱中释放出来。但是结果却让他非常失望。对赫斯而言,他的后半生与斯潘道监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那度过了他的余生,他成了德国最黑暗时代留下的活的纪念品。 20世纪80年代,许多人认为让这位虚弱的老人一直待在斯潘道监狱里是一种不人道的行动,但是人们没有想到,英国的政治秘密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淡化甚至最后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如果释放赫斯,就会对英国政府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如果赫斯被释放,他可能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者撰写回忆录。这样的话,还不如让他待在监狱里,把过去的历史留在他的脑海里,这样就不会给英国带来太大的难堪。 而且,赫斯从来没有意识到他被S01的情报人员欺骗了,他在41年的监狱生涯中一直认为他代替恩斯特·波尔来英谈判导致了德国的失败。如果赫斯获得了自由,他把秘密公之于众,结果却发现英国的求和派根本就不存在,他将会极其震惊。 我们应该记住赫斯前半生的历史。他曾经是民族社会主义集权国家德国的副元首。如果他发现希特勒是在英国的诱惑下选择了错误的战略决策:在西线结束战争之前进攻苏联,他会大声疾呼德国遭英国暗算。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形成民族主义的原因。 赫斯已经到了耄耋之年,他身体虚弱,像随时就要熄灭的蜡烛一样。但是,因为他知道1941年的历史真相,所以他仍然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人物,不仅对英国政府的声誉产生影响,而且还影响着欧洲的未来。他如果说出真相,德国会感到更加痛苦,人们会对英国政府更加不信任,所产生的政治余波会延续到21世纪。赫斯知道的秘密会被永远封存起来,他将永远被关在监狱里。为了保持战后国际力量的平衡,他没有任何机会述说1941年所发生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1987年8月,93岁高龄的赫斯把秘密带进了他的坟墓。不知有-心还是无意,他41年的沉默为将来的欧洲避免了更多的心酸与悲伤,消解了许多争端与威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