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企业诊断基础/企业诊断丛书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吴蕃蕤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分别介绍了与企业诊断工作相关的基本理念与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篇”主要介绍企业诊断的发展历史与特点;“实务知识篇”主要介绍企业诊断常用的工具和方法,并以具体实例说明如何应用这些工具和方法;“案例知识篇”介绍了一个国营企业集团进行管理改革的典型案例和一个民营企业进行企业诊断的典型实例。

内容推荐

本书介绍了企业诊断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与特点,重点介绍了企业诊断的基本工作方法、常用工具和应用这些方法、工具的范例,并就如何拓展企业诊断业务问题作了详尽的论述。同时,也介绍了大型企业集团管理改革的决策分析案例和中小型企业的诊断咨询案例。本书是针对企业诊断培训而编写的,可作为企业诊断培训教材,和管理类、财经类专业教学或企业内训的参考书,也可作为管理工作者、经济工作者、企业家和各级领导工作和学习的参考书。

目录

第l篇 基础知识篇

第l章 企业诊断概述……………………………………………………………………2

 1.1 企业诊断的沿革……………………………………………………………… 2

1.1.1 企业诊断的发展背景……………………………………………………2

1.1.2 美、英、日企业诊断概况………………………………………………7

1.1.3 我国的企业诊断概况……………………………………………………15

 1.2 企业诊断的含义……………………………………………………………… 17

1.2.1 企业诊断的定义…………………………………………………………17

1.2.2 企业诊断活动的参与者…………………………………………………18

1.2.3 企业诊断的本质与特征…………………………………………………22

1.2.4 企业诊断的任务与作用…………………………………………………30

 1.3 企业诊断的类别、形式及原则……………………………………………… 32

1.3.1 企业诊断的类别…………………………………………………………32

1.3.2 企业诊断工作的基本形式………………………………………………35

1.3.3 企业诊断的原则…………………………………………………………36

 1.4 企业诊断师…………………………………………………………………… 38

1.4.1 资格要件…………………………………………………………………38

1.4.2 职业行为规范……………………………………………………………40

1.4.3 培养方法…………………………………………………………………46

第2篇 实务知识篇

第2章 企业诊断工作方法………………………………………………………………50

 2.1 企业诊断工作程序与主要文件……………………………………………… 50

2.1.1 工作程序…………………………………………………………………50

2.1.2 工作计划书………………………………………………………………53

2.1.3 企业诊断报告书…………………………………………………………55

 2.2 问题调查……………………………………………………………………… 59

2.2.1 确定调查内容……………………………………………………………59

2.2.2 收集二手资料……………………………………………………………59

2.2.3 收集原始资料……………………………………………………………60

 2.3 诊断分析……………………………………………………………………… 69

2.3.1 资料整理…………………………………………………………………69

2.3.2 分析方法…………………………………………………………………75

2.3.3 诊断分析应注意的问题…………………………………………………79

 2.4 实施指导……………………………………………………………………… 80

2.4.1 计划………………………………………………………………………80

2.4.2 实施方法…………………………………………………………………81

2.4.3 评估………………………………………………………………………83

2.4.4 实施指导应注意的问题…………………………………………………83

第3章 企业诊断技术……………………………………………………………………85

 3.1 企业诊断技术概论…………………………………………………………… 85

3.1.1 企业诊断方法……………………………………………………………85

 3.2 专门知识法…………………………………………………………………… 88

3.2.1  SWOT分析……………………………………………………………… 88

3.2.2  BCG矩阵分析……………………………………………………………93

3.2.3 价值链分析………………………………………………………………95

3.2.4 五力分析…………………………………………………………………98

 3.3 经验法………………………………………………………………………… 104

3.3.1 采购与验收管理诊断项目………………………………………………104

3.3.2 资材管理诊断项目………………………………………………………105

3.3.3 生产管理诊断项目………………………………………………………105

3.3.4 制造管理诊断项目………………………………………………………105

3.3.5 卖场与商品管理诊断项目………………………………………………106

3.3.6 顾客对待管理诊断项目…………………………………………………108

3.3.7 营销管理诊断项目………………………………………………………108

3.3.8 研究发展诊断项目………………………………………………………109

3.3.9 企业问题点界定案例……………………………………………………110

 3.4 标杆比较法…………………………………………………………………… 113

3.4.1 一般性关键绩效指标……………………………………………………113

3.4.2 产业别关键绩效指标……………………………………………………117

 3.5 传统数量法…………………………………………………………………… 121

3.5.1 80/20法则——ABC分类法 ………………………………………… 122

3.5.2 固定批量法(F()Q) ……………………………………………………125

3.5.3 经济批量法(E(JQ)………………………………………………………126

3.5. 4 损益平衡点分析法………………………………………………………128

3.5.5 目标利润分析法…………………………………………………………128

3.5.6 多种产品的成本、数量、利润分析……………………………………129

3.5.7 百分率分析法……………………………………………………………130

3.5.8 标准差异分析法…………………………………………………………132

 3.6 管理情报系统分析法………………………………………………………… 132

3.6.1 管理情报系统分析法的概念……………………………………………133

3.6.2 现状分析…………………………………………………………………134

3.6.3 计算机化作业……………………………………………………………141

第4章 企业诊断实务……………………………………………………………………159

 4.1 企业诊断实务的基础………………………………………………………… 159

4.1.1 企业诊断业务的特色……………………………………………………159

4.1.2 信赖品牌的建立…………………………………………………………160

4.1.3 企业诊断业常见的问题…………………………………………………161

4.1.4 企业诊断师的角色定位…………………………………………………164

 4.2 人力资源与管理……………………………………………………………… 165

4.2.1 经营理念…………………………………………………………………165

4.2.2 21世纪卓越企业的指标…………………………………………………165

4.2.3 企业文化塑造……………………………………………………………167

4.2.4 人才任用…………………………………………………………………168

4.2.5 人员培训…………………………………………………………………170

4.2.6 管理机制…………………………………………………………………170

 4.3 产品研发与商品化…………………………………………………………… 172

4.3.1 核心竞争力的建构………………………………………………………173

4.3.2 产品研究与发展…………………………………………………………174

4.3.3 案例建立与运用…………………………………………………………174

 4.4 业务宣传与推广……………………………………………………………… 177

4.4.1 企业简介制作……………………………………………………………177

4.4.2 产品简介制作……………………………………………………………178

4.4.3 企业网站经营……………………………………………………………179

4.4.4 产品说明会举办…………………………………………………………180

4.4.5 塑造专业形象……………………………………………………………181

 4.5 访谈、提案与签约…………………………………………………………… 182

4.5.1 谁去谈业务………………………………………………………………182

4.5.2 专案开发快速成功要领…………………………………………………184

4.5.3 业务洽谈…………………………………………………………………184

4.5.4 拜访记录…………………………………………………………………188

4.5.5 企业访视…………………………………………………………………188

4.5.6 提案及竞标………………………………………………………………193

4.5.7 签订合约…………………………………………………………………196

 4.6 项目执行与结案………………………………………………………………199

4.6.1 规划执行方案……………………………………………………………199

4.6.2 组织工作团队……………………………………………………………199

4.6.3 项目执行…………………………………………………………………200

4.6.4 过程控制…………………………………………………………………200

4.6.5 结案报告…………………………………………………………………20l

4.6.6 无法顺利结案的原因及对策……………………………………………202

4.6.7 结案的后续作业…………………………………………………………203

4.6.8 建立知识管理系统………………………………………………………203

第3篇 案例知识篇

第5章 G集团系统协同改革案例………………………………………………………206

 5.1 G集团的经营困境………………………………………………………………206

5.1.1 G集团被接管时的背景…………………………………………………206

5.1.2 公司经营的困境…………………………………………………………208

5.1.3 几个失败的解决方案……………………………………………………209

 5.2 导致困境的原因分析………………………………………………………… 212

5.2.1 导致困境的环境因素……………………………………………………212

5.2.2 导致困境的系统因素……………………………………………………215

5.2.3 导致困境的系统协同因素………………………………………………217

 5.3 基于系统协同理论的改革…………………………………………………… 219

5.3.1 方案建立的理论基础…一企业系统协同论……………………………219

5.3.2 改革方案建立的过程……………………………………………………223

5.3.3 改革方案的内容…………………………………………………………224

5.3.4 基于系统协同的改革方案的实施………………………………………225

5.3.5 改革方案实施的效果……………………………………………………228

5.3.6 实施中的需要调整的新问题……………………………………………229

第6章 A水泥公司诊断案例…………………………………………………………… 231

 6.1 公司概况……………………………………………………………………… 231

6.1.1 公司的组织与人员结构………………………………………………231

6.1.2 公司的经营状况………………………………………………………232

 6.2 问题调查………………………………………………………………………233

6.2.1 经营调查情况…………………………………………………………233

6.2.2 生产计划调查情况……………………………………………………233

6.2.3 生产管理调查情况……………………………………………………234

6.2.4 劳务管理调查情况……………………………………………………235

 6.3 诊断建议…………………………………………………………………… 235

6.3.1 经营诊断建议…………………………………………………………235

6.3.2 生产计划诊断建议……………………………………………………236

6.3.3 生产管理诊断建议……………………………………………………237

6.3.4 劳务管理诊断建议……………………………………………………238

附录1 日本中小企业诊断制度………………………………………………………240

附1.1 推行中小企业诊断制度的背景…………………………………………240

附1.2 中小企业诊断对社会的影响……………………………………………243

附1.3 中小企业诊断的工作制度………………………………………………245

附1.4 中小企业诊断师的资格考试制度………………………………………248

附1.5 中小企业诊断师的管理制度……………………………………………253

附录2  中小企业诊断师考试实务试题范例…………………………………………257

附2.1 生产管理试题范例………………………………………………………257

附2.2 战略管理试题范例………………………………………………………261

附2.3 信息管理试题案例………………………………………………………266

参考文献…………………………………………………………………………………271

试读章节

1.企业诊断的主要任务

(1)帮助企业分析判断其经营管理活动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改善的方案或建议,对企业内部有分歧的改革方案加以论证并据以提出意见。若认为企业现有的方案欠妥,则提出劝告和修正的方法。

(2)指导企业实施其改善方案。帮助企业培训各级员工以提高他们的素质,促进企业从经营者到一般员工的意识更新,增强他们对企业的认同和信心,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进而帮助企业建立和健全各管理职能体系,并使企业的管理职能系统提高效率。

(3)通过企业诊断活动,促使被诊断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经营观念,指导被诊断企业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

对企业诊断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L.厄威克说过:“作为顾问,真正惟一值得去做的工作是教育一一教会客户及其下属人员自己能进行更好的管理。”在上述的三项任务中,第一项的效果往往是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的,容易引起企业的好感和满足。然而,企业诊断师绝不该因此而忽视第二项、第三项任务。后两项任务也是企业诊断的根本任务。法国、德国和日本等企业诊断事业发达的国家,其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它们在开展企业诊断咨询服务时,特别注重对接受诊断企业的管理人员的培训,善于把诊断师的见解变为企业家及企业的自觉行动,从不强迫企业服从诊断人员的意见。它们提倡企业诊断服务“不光是送给您一条鱼,重要的是教会您钓鱼的方法”,强调方法的转让。关于第三项任务,为企业诊断理论研究贡献了毕生心血的三上富三郎先生认为,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经营新时代的需要。他强调,21世纪的企业诊断应该从现在的“追求增长”的模式转向“以共生为中心的综合性经营诊断”模式,构造“以经济性、人性、社会性、环境性为基轴的诊断”。

企业诊断机构、诊断师能否顺利地完成上述任务,除了取决于自身水平和努力之外,与接受诊断企业经营者的企业家精神和管理基础工作的扎实程度也有很大的关系。但即使是这方面条件良好的企业,也不是经过一次诊断就可一劳永逸的,往往要经过多次诊断甚至长期诊断,在管理一诊断~改善一管理的螺旋式上升循环中不断地发展、提高。

2.企业诊断的作用

企业诊断的作用非常明显,而且涉及面很广,其主要表现包括:

(1)为企业排忧解难,协助其改进、改革,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全面效益。

(2)把以管理科学为主的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应用于企业,与企业一起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3)配合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贯彻与企业有关的各项方针、政策,发挥客观上作为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对企业进行间接管理与指导的手段的作用,促进有关企业的各种政策措施的完善和效率化。

(4)促进企业作为“企业市民”、“生活者”,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开展与社区共生、环境共生、全球共生的生产经营活动。

(5)在实践中提高诊断人员的水平,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更加圆满地完成企业诊断服务工作。P31-32

序言

企业诊断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组织机构的管理问题进行调查、分析、评价、提出改善建议和指导实施的活动。本书分别介绍了与企业诊断工作相关的基本理念与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篇”主要介绍企业诊断的发展历史与特点,使读者对企业诊断背景有一个清晰的整体认识。“实务知识篇”主要介绍企业诊断常用的工具和方法,并以具体实例说明如何应用这些工具和方法,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到如何进行企业管理问题调查,如何进行分析、诊断,如何开拓企业诊断业务并做好管理工作。“案例知识篇”介绍了一个国营企业集团进行管理改革的典型案例和一个民营企业进行企业诊断的典型实例,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到对一个大型或中小型机构存在的综合性管理问题如何进行诊断与决策。

本书的编写人员均具有丰富的企业服务实践经历与经验。其中,欧长昌先生曾在中国台湾地区担任企业高级主管、从事企业顾问和管理工作三十余年;林锡金先生曾在中国台湾地区企业任职多年,从事企业管理、科技管理与咨询服务工作近三十年;蔡永强先后在金融、教育、科技服务和企业集团等机构中从事教学、咨询服务和企业管理工作二十余年;蔡苑乔曾在科研机构、中小企业从事研究和管理工作近二十年。

本书第1章由蔡永强和欧长昌执笔,第3章由欧长昌执笔,第4章由林锡金执笔,第5章由蔡永强执笔,第2章、第6章、附录1和附录2由吴蕃蕤和蔡苑乔执笔,吴蕃蕤负责全书总纂。

本书的执笔者在编写过程中,借鉴了国内外著名专家的一些研究成果,也得到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的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本书编写存在的不足或遗漏,恳请读者指正。

吴蕃蕤

2004年12月2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