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讲对象是美国著名数学家维纳,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创立了控制论,为世界数学领域成功增添了新的科学内容。本书讲述了维纳从出生到逝世追求科学道路的坎坷一生。其中,也探索了他成才的因素,特别记述了他那些超出常人、能够动人心魄的事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昔日神童--维纳/数学家传奇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李旭辉 |
出版社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的主讲对象是美国著名数学家维纳,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创立了控制论,为世界数学领域成功增添了新的科学内容。本书讲述了维纳从出生到逝世追求科学道路的坎坷一生。其中,也探索了他成才的因素,特别记述了他那些超出常人、能够动人心魄的事迹。 目录 楔子 1 第一章 小小神童的喜怒哀乐(1894一1906) ——坎布里奇和哈佛镇的童年时代 2 第二章 穿短裤的大学生和十八岁的博士(1906—1913) ——就读于塔夫茨学院、康奈尔和哈佛大学 18 第三章 名师出高徒(1913—1915) ——在剑桥、哥廷根和哥伦比亚大学进修 33 第四章 白粉笔、计算尺和自动步枪(1915一1919) ——从哈佛大学教师到阿伯丁试验场的义务兵47 第五章 攀登数学之巅(1919—1935) ——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家 61 第六章 国际舞台显身手(1920—1932) ——到欧洲访问和参加会议 79 第七章 在中国的日子:科研生涯的转折点(1935一1936) ——清华大学访问教授 92 第八章 自动火炮、计算机、脑神经和cybernetics(1936—1948) ——创立控制论 106 尾声 122 后记 124 试读章节 维纳中学毕业后,父亲决定把他送到东部的塔夫茨学院读书,为此,还在该校附近的梅德福山坡购买了一幢住宅,以方便他就学。塔夫茨是所不太起眼的学校,但它处于海滨大都市波士顿的良好文化氛围之中,邻近有哈佛、麻省理工学院等名牌大学。神童出身的维纳到这里学习,还可避免过于惹人注目而招致妒嫉或排斥,父亲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才送他到这里来的。学院参照维纳在中学期间的成绩,并对他进行了简单的口试和笔试,很快就向他寄发了录取通知书。 踏进大学校园之初,维纳觉得很不适应,任课的教授们都上了年纪,个个仪态威严,在他眼里就像是令人敬畏的老爷爷。同学们P18也显得成熟自立,不再像中学里的同学们那么亲切活泼。课余,维纳只能和大学外面的同龄孩子交往,因为不会有哪个大学生愿意和他这个穿短裤的孩子一起玩耍。第一年夏天,他随父母回老磨坊农场度假,艾尔中学的老朋友们听说后,立刻赶来探望。大家像从前一样,结伴外出采集野生植物,在河上划船漫游,到池塘里游泳。只有这个时候,维纳孤单的童心才重新体会到几分往日的快乐。 幸运的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塔夫茨的同学们逐渐了解了”他,并且认识到他身上既有孩子的一面,也有成人的一面。平时学习期间,大家都愿意让他参加自由讨论,在学习上平等对待。假期里,他们也偶尔到维纳家或农场里造访。维纳社交圈子的逐渐变化,也使父母对他的态度有了转变,他们开始把维纳当成家庭中一名真正的成员来看待。 大学第一年,维纳学习了几门语言。教希腊语的韦德教授虽然是一条腿残废的跛子,却通今博古、游历甚广。他常常绘声绘色地讲解希腊艺术或描绘一些著名的历史遗迹或讲述一些古老传说,逐渐地,他成了维纳最喜欢的一位老师。在英语方面,心理年龄的限制使维纳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些背景知识,生理上的不协调也使他的书写依旧比较笨拙,字体难以辨认。而在德语方面,他已有相当的基础,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课堂上,他跟随老师阅读了大量德语散文,而他尤其喜欢抒情诗。课余的时候,父亲也会满怀激情地为他朗诵几首德文诗,对他的德语课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数学是他的强项。他的数学水平已经超越了对大一学生的一般要求,热心肠的数学教授兰塞姆先生另起炉灶,教他学习方程理论。这对他是一种挑战,特别是其中涉及伽罗瓦理论的部分最让他困惑。经过兰塞姆先生的耐心辅导,他最终掌握了这门新兴的理P19论。他也经常和父亲讨论微积分或微分方程里的难题,父亲像从前一样给他悉心的指导,当然,在不满意的时候仍少不了对他严厉责备。 物理和化学方面,他最感兴趣的是示范教学课和实验课。他还在课外和伙伴一起动手做实验。他们曾用手摇发电机发电,试图制造出胶质金和胶质银。他们还试制了两部仪器来验证自己的物理学设想,一部是供无线电通讯用的电磁粉末检波器,它凭借磁场作用将铁和炭粉压紧,使其电阻发生变化。尽管实验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他们不能确信这真的就是磁场的内聚力在起作用。另一部仪器是静电变压器,通过并联的电极给一个转的玻璃盘或一连串圆盘充电,然后经串联的电极而放电,达到升压的效果。为了制造这部仪器,他们不知打碎了多少块玻璃,最终却未能成功。他们没有想到,科学家们已经提出过这种设想,并在几年后付诸实现,制造出了能将电压放大几千倍的变压装置。 课余时间,他经常是在波士顿的各个公共图书馆的儿童室里度过的。儒勒·凡尔纳的幻想小说和雨果、大仲马的文学名著令他爱不释手,儿童读物自然也吸引着他。在广泛阅读的同时,他还做了用心的比较。另外,他喜欢在报摊上购买《河滨杂志》,这是一份历史悠久的英国期刊,其中连续刊登了一些精彩的侦探小说和儿童故事,令他再次陶醉在古雅的伦敦景致之中。 第二年,他选修了几门哲学和心理学课程,这是受父亲的鼓励而做出的决定。荷兰的斯宾诺莎和德国的莱布尼茨是在学习中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两位哲学家。现实之中,他所崇敬的是当时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威廉·詹姆斯,他的著作把生理学、心理学和哲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写作手法上则采用小说的风格。维纳把它们既当成文学珍品又当成严肃理论来阅读。后来,他随父亲到詹P20姆斯家中拜访,还出席了詹姆斯的哲学讲座。詹姆斯将一本收录了讲座全部内容的书赠给他父亲,令维纳十分开心。后来他才知道,詹姆斯先生原本是打算把这本书赠给他的,考虑到因此可能会助长他的自满情绪,才没有这么做。 这一年里,他发现学校里有个好去处:生物学博物馆和实验室。他和动物饲养室的管理员交上了朋友,经常去观察那些活蹦乱跳的小动物。他还多次与老师同学一起外出采集生物标本,收集蛙卵、海藻等生物实验所需要的东西。父亲也想培养他在生物方面的兴趣,专门带他去向哈佛大学生物系的帕克教授求教。帕克教授指点他解剖一些小鲛鱼,可是他很不在行,做得一塌糊涂。结果几天之后,他的解剖台上出现了一张字条:此处禁止解剖鱼! 大学最后一年,他决定正规地学点生物学知识,以弥补自己在解剖鱼时出的洋相。他选修了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由瘦小而机灵的金斯利教授主讲。金斯利所著《博物史》一书,维纳在八岁时就饶有兴趣地读过了,他也是大学期间给维纳启发最大的一位教授。维纳一向善于领悟事物之间的差异,所以课堂上没遇到什么困难,但是一做起解剖来,他那急躁草率的毛病就暴露无遗,常常不能认真地坚持到底。甚至有一次,他和几个同学模仿人体解剖的过程,怀着好奇心对一只豚鼠进行活体解剖,研究动脉的结扎和缝合,结果摆弄了几下,豚鼠就死在了解剖台上。当时,社会上对活体解剖能否进行还有很大争议,这次事故很可能影响到实验室的声誉和利益,金斯利教授十分恼火。虽然事后维纳并未受到什么惩罚,自己却深感良心不安,情绪一度处于紧张状态。 1909年春天,维纳作为数学系的学生毕业了。为了实现在生物学上的志向,他决定到哈佛大学的研究院学习动物学。父亲原想让他从医,但又不好强迫,只得同意了他的选择。随后,父母准备搬P21回坎布里奇居住。他们在坎布里奇买下两块地皮,在其中的一块地上建起一幢豪华建筑,象征着维纳家日益提高的地位。同时,父亲又卖掉了梅德福山坡的房子和老磨坊农场,从此维纳再也不能去农场避暑娱乐了。P22 序言 这是一套以传记文学形式介绍中外著名数学家生平的丛书,本来是要家兄钱临照写个序言。他对科学史有研究,也热心支持科学家传记的写作,但是他已年逾九十,不便握笔写作。所以,给我谈了些他的想法,勉励我代他写这个序言。 我对数学只有很肤浅的知识。但是我明白,数学这门学科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实在是太重要了。在大多数学科里,一代人创造的或树立的东西,往往被下一代人所更新或推倒。只有数学,前人创造的成果都能为后人所用。而每一代人都是在以前的建筑上添砖加瓦。今天,像我们从事技术科学或工程建设的人,有谁能离开前人创造的数学知识呢?不仅如此,前辈数学家的治学精神、思维方法和奋斗经历对从事科学技术的人来说,也是非常有教益的。 本丛书展现的数学家,有的是开拓者,披荆斩棘,勇敢直前;有的是继承发扬者,博采众长,继往开来。他们或少年早慧,头角峥嵘;或中年发愤,大器晚成;或天资聪颖,才华横溢;或天性鲁钝,以勤补拙;或步踏青云,皓首穷研;或屡遭坎坷,英年早逝;或生于名门望族,独树一帜;或出身贫寒,困苦玉成总之,从不同侧面给我们以启迪、思考和奋发图强的力量。 丛书的主编杜瑞芝教授是一位年富力强的数学史专业工作者,她有志于从事这种看似简单实则很不容易的数学史传播工作,是值得称道的。各分册的作者都是多年从事数学史和数学教育研究的高校教师。他(她)们在研究数学家生平、学术贡献的基础上,注意探索数学家成才的因素,成功的契机。还特别记述了那些超出常人、能够动人心魄的事迹。各分册都配有数学家的肖像、生活照或插图,以展示这些大师的精神风采。 本丛书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与普及性。它对广大青年读者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并立志献身科学是大有益处的。 钱令希 1998年春于大连 后记 历时一年的编写工作终于完成,其间的收获不可谓不大。要在尊重史实、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描绘维纳这样一位现代科学大师一生的经历和科学贡献,并非信手拈来的易事,而对习惯于写作正统科学史论文的我来说,头一次接触文学色彩较浓的传记文学,下笔时的难度更是可想而知了。本书的编写主要参考了维纳的两本自传以及本人的一些研究成果,能否在学术性和普及性两方面收到应有的效果,还期待着广大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 记得在1995年10月参加《科学》杂志创刊80周年庆祝会时,众多科学前辈大声呼吁:弘场《科学》精神,以更多更好的科普作品向公众传播科学!当时所受到的震动和鼓舞,至今仍记忆犹新。那么,我就不揣粗陋推出这本小册子,作为自己对科学普及而尽的一点微薄之力吧。 李旭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