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大三学生殳学超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今生十年》主要讲述了一个大学寝室四位室友毕业十年后的不同命运。表达了一种关于爱情、关于理想、关于人生的思考。这是部属于江南的小说,因为作者自己在读的时候,也在隐隐中发现它透出淡淡的江南气息,悠远而馥郁。也许有江南的那份朦胧烟雨般的忧伤在作者的心里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今生十年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殳学超 |
出版社 |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大三学生殳学超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今生十年》主要讲述了一个大学寝室四位室友毕业十年后的不同命运。表达了一种关于爱情、关于理想、关于人生的思考。这是部属于江南的小说,因为作者自己在读的时候,也在隐隐中发现它透出淡淡的江南气息,悠远而馥郁。也许有江南的那份朦胧烟雨般的忧伤在作者的心里吧。 内容推荐 《今生十年》是部挺忧伤的小说,但是也挺快乐。至于何处忧伤何处快乐,我本人也不知道,那要看读的人。然而有一点却是肯定的,这是部属于江南的小说,因为我自己在读的时候,也在隐隐中发现它透出淡淡的江南气息,悠远而馥郁。也许有江南的那份朦胧烟雨般的忧伤在我心里吧。祝愿我的每一个朋友和读者永远快乐。 试读章节 大学的最后一年我过得无比繁忙,以至于我都记不得日期了。时间的流逝一天复一天,但是日子仿佛粘着泡泡糖,总有些牵扯不尽。当我勉强读完必须读的书,上完必须上的课,却总感到有些落寞有些无奈。或许这不是我所希望的生活,然而大学终究让我慵懒。而那天,当我出现在萧然的葬礼上的时候,我不清楚我是什么感觉,我甚至没有一点点眼泪,只记得那是个冬天,每个人的脸都冻得像沉思者的雕塑般没有任何表情。 萧然是我的女朋友。我们的爱很简单却一直让我很心痛。我不知道萧然在我心里是怎么样一个位置,又是如何的一份无法释怀的重量,然而我知道,萧然便是我在枯燥的大学生活中的唯一寄托。在若干年后,当我面对着我身边的爱情时,我非常迷茫,也许萧然的影子,在我这一生中是挥之不去的。在若干年后,当我失去了许多的时候,我依然知道,我一直以来,都把萧然当作一份感动,一份一生的感动。 在萧然的葬礼上,一切显得非常安静。前面的人刚走开,后面的人便忙不迭地跟上鞠躬。轮到我的时候,我一阵局促。遗像中她的笑依然如此,让人心碎的美中带着一丝忧郁,而这份忧郁却仿佛只有我才看得到——微微翘起的嘴角和带着贵族般气质的双眼,让人感到她是如此的美丽,美丽而伤感。窗外远处是一片小林子,在我鞠躬的时候飞起了一片白鹭,仿佛萧然的微笑飞入了整个天空。我不知道冬天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候鸟,但是我却看到了。她的笑很美,曾经许多次我为她的微笑而感到无比的满足和自豪,在旁人的眼中,她永远是那么美丽,那么不可侵犯。而如今,当她的微笑定格在相框里,永远定格在我脑海中的时候,我只是感到无比的惆怅,无比的心痛。我心痛到甚至没有掉下一滴眼泪。 在若干年以后,当我在一个冰冷的夜晚将眼泪砸在冰冷的地板上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萧然一直藏在我心中的那个角落。 P1-2 序言 这是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这一代所谓“80年代后”的文学青年活着是为了什么? 在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本来可以在文学上有更好建树的青年,社会和媒体却偏要他走红和发财。试问一个脱离了痛苦和思考这一源泉的作家,还能成为一个作家吗?一个在这个时代中只为了名利而写作的人,只为了流行而写作的人,又怎么能够称其为作家?中国媒体不尊重作家的称呼,凡是写过点东西的,在媒体上报道的时候都称其为“作家”,于是“少年作家”、“美女作家”之类的满大街都是,“作家”二字只成为一种时髦,有时候更多了点酸酸的讽刺。也许我根本就不算是个作家,也算不上一个文学青年——并不是我不够资格,而是我不屑于成为这个时代里所谓的“作家”。我们身边固然不缺乏好的作家,但是更多的却是失去了作家尊严、文学尊严的写字者。而现在所谓的“作家”,他们只是玩文字,把文学当工具。或许我没有权力指责人家做作,但是真正爱着文学、真正流着作家之血的人又怎么甘心去做作?做作是为了生存,然而生存却不是也不能是为了做作。 我很艰难地生活着,为我自己的生活而奔波。我高中时出了本书,然后参加高考但语文成绩差到了家;然后混进了大学,本以为从此生活乐无边,怎么着也能舒坦一阵子,没想到大学功课依旧跟我过不去。我能写点自己的东西,却无法解释为什么我的成绩在中文系算是差的。文学理论考试我无法名词解释什么是“文学”,无法简答“文学的灵感如何获得”。但是我却可以不脸红地说我比那些考高分的人都明白什么是文学,我比那些照着书本背一字不差的好学生更能体会到“文学的灵感”。然而我的分数不及格,他们的分数优秀。我写了近百万字的东西但拿不到文学的任何学位,而连一篇论文都要到网上去找的那些学生却可以拿“文学学士”、“文学硕士”,甚至“文学博士”学位。我在宁波的高中里可以做一个半小时的即兴演讲得到满堂喝彩,但语言学考试依然不及格。理由是我无法分析句子成分,无法解释诸如“语法现象”之类的东西。于是我越来越佩服这个时代的教育,越来越佩服我们的“文化人”。 我只是我,我只是喜欢文学,喜欢思考而已。我不想得到文学以外的其他东西,我只想要属于我的良知,文学的良知。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想成才,不是我们不想成为一个作家,成为人类的良知,而是有的时代、有的文化、有的社会不允许我们成为这样的人。这是我们的悲哀。我们流行的是什么?我们的文化品位是什么?我们畅销的作品是什么?每当我们有了一点点的成就,社会给我们的是什么?我一直以来都很痛苦,因为我总是看到这社会上最虚伪、最丑陋的东西,也因为这个,我总是生活在不断的思考和痛苦中。我一直在想——我的文字为谁而写? 我不喜欢任何一个大红大紫的所谓“少年作家”,即便他们本来是无可挑剔的,但是时代却让他们变得一文不值。他们是时代的牺牲品,或许他们甘于牺牲,也或许这牺牲是他们的本意,倘若这样,对此我只能沉默。有人对我说,也许我批判的本身就是我所追求的东西。对此我很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每个摸索着前进的人本身就是个矛盾体。其实每一个文学青年都有自己的无奈,但是我们却有权力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然而诱惑呢?于是我只想努力做一个清醒的人,努力做一个真正的作家。因此如果有一天殳学超堕落了,世俗了,那么请不要可怜我,你要狠狠地骂我,就像今天的我骂别人一样。 我们现在流行的是肤浅的世俗小说,我们喜欢看大团圆,喜欢看韩国偶像剧,喜欢听流行歌曲,我们畅销的是市井小说。我们这一代有了一点点的成就,媒体就喜欢大肆宣扬,就喜欢炒作,就喜欢让我们这代人去拍电视做代言,就喜欢让我们去走红、去发财,然后大家一起发财。于是,我悲哀——更为有这样的悲哀而悲哀。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真正的作家是人类的良知,真正的作家不会去附庸流行,真正的作家是为社会底层最需要表达的人而写作,真正的作家只与文学结缘,真正的作家永远是穷人的作家,但他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我还是悲哀,为中国出不了几个作家而悲哀,为巴金的死而悲哀,也为自己只能在此悲哀而悲哀。 而正是因为我痛苦,所以现在的我总是很清醒。在以前的某个时代,唐诗宋词流行,或许那个时代的经济没有现在发达,但却是个令人骄傲的时代,现在我们流行的是什么?很多时候我发现,相对于那个时代,我们的品位和流行也在局部倒退。于是我想喊,在大街上嘈杂的人群里呼喊,却似乎没有几个人能够听见。但是我觉得,文化的革新一定会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的文学究竟为什么会如此?我们这一代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时代应该给我们些什么?我的朋友周飞告诉我,虽然我们的思想未必成熟,我们的前途未必坦荡,但是在这个文化圈子里,必须要有这样的声音在,这是种责任。我有一点感动,这也正是我的心声。 我打算当一个真正的作家,这是我的理想。《今生十年》有人说是一部爱情小说,也有人说是一部写理想、写追求的小说,对此我不发表意见。我只是在这部小说里倾注了许许多多的感情。我虽然写这部小说前后仅仅花了四个月的时间,但是我却在这四个月的每一天都难过,每一天都沉思,每一天都在痛苦中寻找最原始的快乐——文化的快乐。因此,我写了《今生十年》,但也许它成不了畅销书。因为在这个时代一旦它成了畅销书,那它就是文化的垃圾。而我想它应该成不了,因为我创造它只是为了爱,为了文学,为了一种作为人的良知。而如果在将来的某一天它能畅销,那么,我也会感到十分欣慰,欣慰我们的文化和我们的读者。 这是个很平常的故事,我是个很平常的大学生。但在我的身体里有一种不平常的思想在蔓延。我一直在寻找,寻找中国遗失了许久或者是淡忘了许久的文学,真正的文学。我承认如果有一天我发了财或出了名的话也许我也会去做作,我不敢拍胸脯说我是个如何脱俗的人,所以我只能在自己还清醒的时候说:希望我永远都不要发财,永远都不要出名,仅仅因为在骨子里我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真正的作家。 一直以来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种很悠远的感觉,在北京听张含韵唱“春夏秋冬偷偷转了一个圈’’的时候,我在想,当我们生命里的春夏秋冬一次次旋转,当我们的每个365天一次次溜走的时候,经历了岁月的我们,究竟留下了什么呢?对生存的思考还是对青春的伤逝?或者仅仅是一种朦胧的对生命对岁月的叹息? 《今生十年》我写它只是表达一种关于爱情、关于理想、关于人生的思考。这种思考是粗浅的,也是沉痛的;这种思考是寻常的,也是无奈的;这种思考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 在接下去的所有岁月里,我将继续写作,我会努力写出真正的文学作品。我不会去写流行的东西,不会去写附庸文化的东西,我的文字只为最需要表达的人表达,只为真正的文学而存在。 我相信,我要做一个真正的作家。 后记 写完这部小说已经有些时日了,迟迟没有出版,是因为一直有一种非常悠远的感觉在我心中,朦胧而又深刻。我不知道我对这部小说怀有怎么样的一种感情,仿佛是一种前世的相识又是今世的无奈。许多时候面对文学我尽量保持自己原来的风格,希望能够依旧桀骜不驯,希望能够依旧幽默豪爽,依旧挥笔泼墨尽显三江才子风范。但是却感到自己不能。如果说前半部小说还能表现快乐,尽量傲气不变的话,那么后半部小说就完全被那份忧伤所代替。有时候面对文字发现自己竟然是那么懦弱那么无能为力,我不知道是我在驾驭小说还是小说的文字在控制着我。也许这些文字看上去挺有意思的,文字游戏也玩得很不错,但是我看着却笑不出来,我看着这些文字只有一种幽幽的威觉,淡淡的忧伤。 小说向我诉说着一种很无奈的爱。原本是爱着萧然这个人的,但是却发现自己留不住她,唯有让岁月将她埋没,在记忆深处让这份恋恋不舍在反复的追忆中被遗忘。当无法分辨自己把握的仅仅是文字还是一份内心深处的情感时,唯有在江南的小阁楼里让蒙蒙的烟雨洗涤,哪怕原有的惆怅尽数在岁月里飘散。然后我打算用全部的感动去珍惜依依,却发现剩下的只有无尽的遗憾,这份遗憾很沉重并且带着岁月的温度。也许许多时候人已有的惆怅只不过是一个岁月的玩笑。当我无法把握小说的时候,唯有让小说把握我,让小说牵着我走,而我只能脆弱地面对这些文字。然后我发现其实我一直爱着这份美,生活的、艺术的、真实的美。 这是部小说,却又不只是部小说,我觉得这更是一个思考。我是在江南的小阁楼里写完这些字的,当把这十几万字打进电脑里后,我发现自己心里竟然一下子空了许多,仿佛在一个楼顶眺望着远处却突然之间被抽掉了楼板,但是简单的空荡之后又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写完最后一个句号后想好好睡睡,甚至想睡上很长一段日子。小时候妈妈给我买了本书,是个小诗集,里面有句话说“江南的眼泪没人能够读懂”。长久以来我都敲击着键盘,在狂放的文字里寻找着自己,然而当我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时候,我发现其实躲在狂放后面的那一份温柔同样属于我——江南的温柔,在烟雨中诉说着生活理想与爱的真实。当我感觉到了的时候,才蓦然发现年轻的我其实生活得挺沧桑。这不仅仅是部小说,因为这部小说很真实,其中包括我的真实,我身边朋友的真实,以及感情的真实。我以往也写过些东西,包括高一的时候上海教育出版社帮我出的那本书《玻璃围城》以及其他一些未发表的集子,短篇的,中篇的,甚至是诗歌,但是没有一个作品让我倾注了如此多的感情。我一向是缪斯女神的宠儿,在文学上没走多少弯路,有着挺惊人的天赋,一般都是挥笔而就,甚至一直以来文学只是我发泄不满的工具,只是我显示才华的舞台。我甚至没有想到把心里最底层最真实的感情通过文学表现出来,一直没有,直到写完《今生十年》我才发现,其实感情是在不知不觉中表现了出来,并且这个小说让我感到沉痛。 或许“只知今生如梦意,不觉十年惘然度”。人无非是长大抑或沉沦,一直让人无法释然的只有情感,对文化,对身边的一切。 写前半部书的时候,自己是想创作一部不带学生腔的社会题材的小说;但写后半部的时候就完全没了意识,完全是心跟着笔走了。写完后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我告诉自己,想要表达的终究要去表达。 我从来都是一个挺开朗挺幽默的人,但是我却发现其实我的心是那么容易伤感。我为我身边朋友的经历,为我自己的经历,为这个社会而思考而伤感。然后在无数个冬夜,当寝室里的同学都在对着电脑玩游戏的时候,我放着音乐敲击着键盘,一个字一个字地斟酌着这份感情。玻璃窗上的雾气迷住了我的双眼,我只有在指间摸索着心里最深处的语言。 记得刚开始写的时候还是穿着短袖的夏天,改完后已经入冬了。玻璃窗上的雾气告诉我,这部小说一直被改到冬天。然后,联系出版是在春天;而小说终于能变成书,又已经是夏天了。 有人说这部小说的名字不怎么样,我却觉得挺悠远的。这个名字带着一点点沧桑,让我感觉到自己并没有参透岁月,我依旧在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中处于何去何从的迷惘状态。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何去何从,而甚至是每一个青年的何去何从。踏足社会面对生活面对感情,年少的不羁和狂放是否终将在无比残酷的现实里磨平?世风日下的我们,心中依然存在着多少的高贵?我们何去何从呢?一种异常熟悉的感动在我心里,好像我在很久以前就有种感觉,我会写这么一部小说。而我却一直在等,等待着一种感动让我去动笔写。起先写的时候没发现,到了后来我蓦然发现其实这份感动已经来了。 进入大学后发现整个世界改变了不少,或许是世界没变而改变的是我这个人。我从来都是一个另类,从来都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好学生,但是谁又都不愿意把我归入“坏学生”之中。也许我这个人很奇怪,我是那种发誓要去做某事就会去做的人,甚至一辈子都不会放弃,所以这也就注定了我的悲哀,注定了我在这个时代里的悲哀。比如我学文学,比如其他的一切。但是我却不会后悔,永远都不会。 始终都相信,对于自己的执著,我会用一个世纪去爱,用一个世纪去等待,用一个世纪去呵护。在无尽的轮回里,总有一天会春暖花开。我也只希望默默地对着这份执著说:如果有来生,我依然会选择再爱一次。 开始写这部小说是源于一种冲动,写完它前后只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出手之快让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惊讶。但是在修改小说的时候有一种感情改变了许久以来的感情基调。原本是想痛快地写痛快地笑痛快地哭,然而在修改的时候一种淡淡的忧郁始终无法带来痛快,也许小说的感情真的是天注定,真的是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动,自己是无法去改变的。因为我觉得最好的文学作品就是感情的真实流露,容不得半点虚假。 进入大学后我发现自己完全真正长大。以前的我桀骜不驯,心浮气躁,甚至不知道天高地厚。大学里经过一年的沉沦和蹉跎,我几乎完全不知道我在做什么。直到大一一年匆匆过了,我才发现原来文学正在离开我,文字的感觉也正在离我远去,我担心在指间再也找不到当年的那种感觉。朋友的那首诗“他年千里聚英豪,把酒临风向天傲。碧海蓝滔依旧在,不见当年殳学超”,仿佛真的成为现实。于是我又想到了许多,身边的,过去的,听说的,想到的。我匆忙提笔,不想放弃这一闪而过的思考,在暑假里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今生十年》的初稿。完成后我自己也开始惊讶,惊讶于我居然可以写出这种完全不属于殳学超的文字。我的文字连我自己都感到陌生和沧桑,所以我蓦然发现,一年的沉沦实际上是一种长大,一种文化的积淀,我已经不再是那个刚进大学的、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在乎、恃才傲物的殳学超了。我成了一个容易伤感的殳学超,容易思考的殳学超,于是我开始发呆。 离家的漂泊,自身的沉沦,使我在背叛和迷茫中长大。 或者说任何一种沉沦本身便是一种长大,只不过两者是相对的。 很多时候我发现,真的把文学用来好好爱的人会发现,有时候你想这么写,却不能,因为文学的真实、艺术的真实归根到底还是生活和感情的真实。而任何一种文字都源于一种感动的真实。 我始终希望文学能拯救更多的人,甚至整个国民性,我指的是真正的文学。 书评(媒体评论) 年轻人就要写生龙活虎的文章,不循旧例,不拘成法,别出心裁,自立法度。殳同学有这样的才情。 ——作家 韩石山 在殳学超身上,我看到他回归沉静和忧伤的可贵尝试。这种品质有助于他走上真正的作家之路。 ——诗人 伊甸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