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是一个博弈的场所,要想在这里长久生存下去,并且取得辉煌的成就,必须要有坚实的基本功。证券投资理论就是股市中的基本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投资理论,并且将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知识指导操作实践,才有可能成为一位成功的投资者。本书专门论述股市机构动向的十大主力,将有助于投资者把握市场脉搏,紧跟市场主流操作思路,为成功投资打下坚实基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十大主力(股市机构动向)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汪贻文 |
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证券市场是一个博弈的场所,要想在这里长久生存下去,并且取得辉煌的成就,必须要有坚实的基本功。证券投资理论就是股市中的基本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投资理论,并且将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知识指导操作实践,才有可能成为一位成功的投资者。本书专门论述股市机构动向的十大主力,将有助于投资者把握市场脉搏,紧跟市场主流操作思路,为成功投资打下坚实基础。 内容推荐 经过这几年超常规的机构投资人的培育,目前,中国股市已经从早年的庄家时代过度到机构博弈时代,银行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基金、私募基金、保险资金、QFII等已经取代了以前的庄家,成为市场中的主流资金,例如:仅仅是投资基金就曾一度占A股流通市值的三分之一,其他主流资金也在迅速成长中,如QFII和保险资金等。他们的一举一动对整个市场包括个股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他们的投资理念和价值取向决定了市场的发展趋势。因此,研究这些主流资金的投资策略、运作特点和动向,将有助于投资者把握市场脉搏,紧跟市场主流操作思路,为成功投资打下坚实基础。 目录 第一章 市场主力资金(1) 第二章 基金运作策略(7) 第一节 基金概况(7) 第二节 基金投资策略(16) 第三节 基金选股思路(26) 第四节 投资者的追随策略(39) 第三章 QFll运作策略(47) 第一节 QFII概况(47) 第二节 QFII投资策略(53) 第三节 QFII选股思路(62) 第四节 投资者的追随策略(66) 第四章 券商运作策略(74) 第一节 券商资金概况(74) 第二节 券商投资策略(76) 第三节 券商资金选股思路(88) 第四节 投资者的追随策略(91) 第五章 社保基金运作策略(96) 第一节 社保基金概况(96) 第二节 社保基金投资策略(102) 第三节 社保基金选股思路(107) 第四节 投资者的追随策略(109) 第六章 私募基金运作策略(116) 第一节 私募基金概况(116) 第二节 私募基金投资策略(123) 第三节 私募基金选股思路(128) 第四节 投资者的追随策略(130) 第七章 保险资金运作策略(132) 第一节 保险资金概况(132) 第二节 保险资金投资策略(135) 第三节 保险资金选股思路(139) 第四节 投资者的追随策略(144) 第八章 企业年金运作策略(147) 第一节 企业年金概况(147) 第二节 企业年金投资策略(155) 第三节 企业年金选股思路(156) 第四节 投资者的追随策略(164) 第九章 银行基金运作策略(167) 第一节 银行基金概况(167) 第二节 银行资金投资策略(173) 第三节 银行资金选股思路(182) 第四节 投资者的追随策略(184) 第十章 平准基金运作策略(187) 第一节 平准基金概况(187) 第二节 平准基金投资策略(194) 第三节 平准基金选股思路(194) 第四节 投资者的追随策略(195) 第十一章 游资运作策略(197) 第一节 游资概况(197) 第二节 游资投资策略(206) 第三节 游资选股思路(214) 第四节 投资者的追随策略(217) 第十二章 主力资金实战方略(220) 第一节 迅速发现大主力介入(220) 第二节 主力资金的控盘技巧(224) 第三节 QFII投资策略与选股(227) 第四节 私募基金的投机玄机(230) 第五节 席位研判实战经典(232) 第六节 大资金的退出策略(236) 第七节 大资金退出的四大征兆(238) 第十三章 大智囊研究精华节 选(240) 第一节 掘金券商集合理财计划(240) 第二节 新时期券商重仓股淘金(242) 第三节 从“神秘资金”进场说起(245) 第四节 通过市场“杂音”捕捉主力(248) 第五节 资金行为的实例研究(251) 第六节 根据资金行为选股(254) 第七节 主力资金赢利路线图(257) 第八节 有风使尽帆赢钱赢到尽(260) 第九节 研判大盘短期趋势(261) 第十节 超级短线投资技法(263) 第十一节 主流热点板块投资(267) 第十二节 投资买入四大诀窍(269) 第十三节 挖掘价值低估的股票(273) 第十四节 小心驶得万年船(276) 第十五节 短线看盘九要点(277) 第十六节 阶段涨幅榜寻找机会(278) 附录:首席视点精华节 选(281) 后记(290) 试读章节 五、私募基金重振河山 我们认为应以新视角、新思路去看待这个市场最活跃的群体。 首先追求认同度高的股票。原先私募基金主要以介入某只股票,高度控盘,再联合上市公司进行项目合作等。但近两年的事实证明,这样的操作是进去容易出来难,最多是纸上富贵。而如果介入认同度高的股票,采取类似基金的操作方式,就可以避免曲高和寡的尴尬局面。 其次是组合投资。要想融入市场,拥有市场话语权,与QFII、基金、券商等超级机构共同博弈,那么组合投资,分散风险就是必须的,市场的机会在某个阶段会出现在局部,但总体看是多元的。 最后,重组股的挖掘仍倚重私募基金。市场信息始终是不对称的,处于优势地位的就是这些与上市公司联系密切,掌握内情的主力资金。我们预计他们仍然是挖掘市场重组股等重大信息的主力军,但这属于个别行为,不会大面积出现。 除了上述几大机构外,还有几支重量级队伍,一是保险资金,二是企业年金,三是银行系基金。无论是保险资金,还是企业年金和银行系基金,他们获许进入A股市场,极大地改变了目前市场的资金供给状况。他们与社保基金具有同样的特点和要求,即谋求稳定增值。从这一点看,我们发现,市场的理性力量正在不断增强。其陆续介入的叠加效应,必须得到我们的重视。一定程度上价值资金混合推动型的赢利模式将有更大的市场。 P6 序言 作为普通投资者而言,是很难扬帆股海的。真正能够问鼎股市、称雄市场的是一类或一群庞大的主流资金。此前,投资者将其称为“庄”。在当时的市场中跟庄、杀庄和猎庄是非常盛行的。时过境迁,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事实上,中国股市从2001年以“中科创业”(原名康达尔)为代表的个股跳水开始,庄家就已经走向衰亡。随着监管法规的不断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以及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导致资金面趋于紧张,无数庄家因为资金链断裂而血本无归,老庄股纷纷连续性跳水,给迷信跟庄者带来巨大损失。2004年起,“德隆系”等超级庄家的谢幕,已经使投资人闻庄色变,至于2006年3月开始的金宇车城、金德发展的看似有节奏的股价回归,则宣告“庄家”时代的彻底终结。 经过这几年超常规的机构投资人的培育,目前,中国股市已经从早年的庄家时代过度到机构博弈时代,银行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基金、私募基金、保险资金、QFII等已经取代了以前的庄家,成为市场中的主流资金,例如:仅仅是投资基金就曾一度占A股流通市值的三分之一,其他主流资金也在迅速成长中,如QFII和保险资金等。他们的一举一动对整个市场包括个股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他们的投资理念和价值取向决定了市场的发展趋势。因此,研究这些主流资金的投资策略、运作特点和动向,将有助于投资者把握市场脉搏,紧跟市场主流操作思路,为成功投资打下坚实基础。 后记 股市中行情演化的本质在于资金的运动,而资金的运动更多的是取决于掌控资金的群体的行为。经过十五年的市场发展,中国的A股市场,从投资者的结构来说,确实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一机构时代;研究机构行为,把握机构动向,选择跟随策略,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确实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做这样的研究,其实是很需要投入的,行为研究,需要理论研究,更需要活生生的案例跟踪分析。早年,在A股交易信息通过卫星传输的时候,有一种所谓的“龙虎榜”的信息截收系统,本人研究并跟踪过多个版本,揣摩研习过以A、B、D、F账户(上海)运作的多个资金群的运行轨迹;大约在2002年之后,这些系统随着交易所信息监控的严密而瘫痪,但是公司与交易所公开披露的信息也在增多,为继续跟踪研究主流资金动态提供了条件;当然,系统持续的研究这些资金动态,需要坚持。由于国内尚没有对市场核心主力资金进行全面分析的书籍,作者自2004年开始就动意,编写一本这方面的书,但是俗事缠身,进展缓慢,进入2006年,备感时不我待,遂挤时间赶出此书,以飨读者,也算是为发展的市场作点贡献吧。 客观地说,本书所描述的十大主力的特征行为策略等,其中有几家实际上属于“近亲”性质,少数还属于“犹抱琵琶半遮面”,一本书、一段文字很难分析到位;况且,对于这样的大型资金群体,本身就有各种门类、派别,而且处于动态发展中,以现有的资料来分析总结,难免挂一漏万,触及外表,内心惶惶也。不过,想到这是作者与大家真心地分享,倒也坦然。研究的过程其实是艰辛的,通过行为的甄别进而得到一个有望逐步为市场所接收的投资行为,并适度超前的参与进来,分享认同度逐步提升带来的收益,也是很有乐趣的。 主流资金行为研究,对于处于生机盎然的我国证券市场来说,是很具现实意义的。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共同参与。作者在撰写此文时,恰逢2006年第一季度证券投资基金的组合公布;我有一种感动,那就是有一个叫“数据乐园”的博客群,在加班加点自觉地收集整理这些最新的行为数据。对于致力于这样的研究的同仁们,我引以为自豪。其中的“信雅达”先生因为与我原先的行为研究组的一个分析师由于2004年在证券时报上对中金证券席位的研究有过争议(主要是编辑嫁接所致);信先生专业而扎实的数据研究,很令作者佩服,在此也表示感谢。而在作者十多年的市场研究中,曾经得到过很多市场专家的指点提携与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2006年的今天,我们研究目前A股市场的这些主力,在接下来的岁月中其位次可能有变迁,而更多的新生主流资金已经出现,如众多的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信托公司、各类大型企业以及境外私募基金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继续跟踪。但是,真正的王者,应该是对中国市场熟悉而又有国际化视野的机构。而作为本书主要读者的普通投资者,需要跟踪与把握的就是先进机构的动态,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好自己的跟随策略。 有人会问,就你自己来看,你认可哪些机构行为?在这,我可以明确地回答,我不大喜欢QFII,但是目前又不得不正视其理念;就中国的证券市场来说,我们更寄希望于本土的基金群,这个群体既包括现有的公募股票型基金,也包括券商集合理财性基金,当然,我们更加重视机制灵活、更具有隐蔽性的私募基金,或许它们是中国金融资本巩固本土、走向世界的希望所在。 有人会说,从事行为研究,是不是有偷窥之嫌;想到早先通过“龙虎榜”这样的灰色工具来跟踪主力动态,确实有点“地下工作”的味道;这已经成为历史。而现在,利用公开信息,通过科学的工具来进行专业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实是一门新生的学说。行为金融研究,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从理论还是现实看,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鉴古知今,本书中穿插的一些研究回眸,属于作者对A股各阶段出现的市场力量行为的及时解读,其中有相当部分用于实际指导,而且有一定的效果。尽管,回头来看,当时的判断有一定瑕疵,但总体的判断不错,也一道提供给各位读者分享。 斗转星移,2006年上半年转眼间已经消逝,一年前少数对于股改的质疑与绝望已经化为历史尘埃。而新的问题新的矛盾还会纷至沓来。面对处于创新发展中已经展现出活力的A股市场,作者以及我们的研究团队也有了新的构想,着力言行合一,共同参与A股市场新的建设,分享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收益。2006年的6月,注定是一个新的开端,作者已经在考虑下一阶段的布局,一个崭新的思路,打开一扇新的财富之门。是为记。 汪贻文 2006年6月6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