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本书包括屠格涅夫散文作品七十一篇,按散文诗、札记、回忆录、杂著、书简各类分为五辑。这些文字是屠格涅夫著作中,最能够体现作者的人格气质,及其所生活的时代氛围的部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屠格涅夫散文诗集(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俄国)伊凡·屠格涅夫 |
出版社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本书包括屠格涅夫散文作品七十一篇,按散文诗、札记、回忆录、杂著、书简各类分为五辑。这些文字是屠格涅夫著作中,最能够体现作者的人格气质,及其所生活的时代氛围的部分。 内容推荐 《散文诗》这部不朽名作在思想上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在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上有许多独到的特点。为了帮助读者深入地阅读和进一步欣赏,译者从自己多年来所写的一系列有关《散文诗》的鉴赏和分析文字中,选出一些收录在这本书里供读者参阅。文中所述及的许多《散文诗》创作时期在俄国社会历史和文坛的背景材料,对读者理解作品也会有用处的。文中的分析和讲解比起这篇导读来,要更为细致和具体一些。 目录 第一部 Senilia 乡村 对话 老妇人 狗 敌手 乞丐 “你将听到蠢人的评判 心满意足的人 生活规条 世界的末日 玛莎 傻瓜 东方的传说 两首四行诗 麻雀 骷髅 做脏活的工人和白手的人 一朵月季花 末次相会 门槛 来访 Necessitas,Vis,Ljbertas 施舍 虫 莱汤 蔚蓝色的国度 老人 两个富翁 记者 两兄弟 纪念尤·彼·伏列芙斯卡娅 利己主义者 天神的宴会 斯芬克司 仙女 敌与友 基督 岩石 鸽子 明天,明天! 大自然 “绞死他!” 我会想些什么? “玫瑰花儿那时多美,多鲜艳 海上航行 H.H. 留住! 僧人 我们还要战斗! 祈求 俄语 第二部 新散文诗 相逢 我怜惜 诅咒 孪生兄弟 鸫鸟(一) 鸫鸟(二) 没有个窝儿 酒杯 谁的过错 生活规条 爬虫 作家与批评家 “啊,我的青春!啊,我的华年!” 致××× 我在崇山峻岭问漫步 当我不在人世时 沙钟 我夜里起来 当我独自一人 通向爱情的道路 空话 纯朴 婆罗门 你哭了 爱情 真理与正义 沙鸡 Nessun Maggior Dolore 在劫难逃 呜——啊……呜——啊 我的树 第三部 《散文诗》赏析 一幅洋溢着俄罗斯气息的油画 两座山峰在对话 从命运之神的形象 人狗之间 鬼从何来? 微型小说的精品 他与“蠢人”问的是与非 为恶人造像 一个现身说法的丑类 并非无端的想象 《玛莎》简谈 嬉笑怒骂皆文章 读《一朵月季花》 关于屠格涅夫的《门槛》 《门槛》再谈 从《门槛》谈象征 孤独——屠格涅夫《散文诗》创作意识的核心 试读章节 对 话 无论是在少女峰上,或是在黑鹰峰上,都不曾有过人类的足迹。 阿尔卑斯山的峰巅……连绵的峭壁……群山的中心。 群山之上,是淡青色的、明亮的、静穆的天穹。凛冽而严峻的酷寒;坚硬的、闪烁着金色星点的雪;被狂风吹秃的、冰封的峭崖上,几块险峻的巨石从雪被下耸出。 两个庞然大物,两位巨人,矗立在地平线的两旁:少女峰和黑鹰峰。 于是少女峰对邻居说:“有什么新鲜事好讲吗?你看得比我清楚。那儿下边有什么?” 几千年过去了:只是一刹那。 于是黑鹰峰隆隆地回答: “密云正遮住大地……你等一会儿!” 又过去几千年:只是一刹那。 “喂,现在呢?”少女峰问道。 “现在看见啦。那儿下边还是老样子:花花绿绿、琐琐碎碎的。能看见蓝晶晶的海洋,黑黝黝的森林,灰扑扑的乱石堆。石块附近,一群小虫子还在那儿扭动,你知道,就是那些两条腿的、还不曾来玷污过你或我的东西。” “人吗?” “是的,人。” 几千年过去了,只是一刹那。 “喂——现在呢?”少女峰问道。 “小虫子看去似乎少些啦,”黑鹰峰隆隆地说,“下面变得清晰一些;海洋缩小了;森林稀疏了。” 又过去几千年:只是一刹那。 “你看见什么啦?”少女峰说。 “在我们旁边,离我们很近的地方,好像打扫干净了,”黑鹰峰回答,“哦,那边,沿着那些河谷,还有些斑斑点点,有什么东西在蠕动。” “现在呢?”少女峰问道。这期间又过去几千年,——只是一刹那。 “现在好啦,”黑鹰峰回答,“到处都整齐干净了,全都是白色,不管你往哪儿瞧……到处都是我们的雪,一模一样的雪和冰。一切都停滞了。现在好了,安静了。” “好的,”少女峰低声说,“不过咱俩也唠叨够了,老头儿。该打会儿瞌睡啦。” “是的。” 两座庞大的山峰睡着了;永远沉默的大地上,青色的、明亮的天穹睡着了。 1878年2月P6-7 序言 文如其人,或者,换句外国话说,风格即人。屠格涅夫从来就是一位十分真挚诚实的人。《散文诗》是他一生创作活动的最后一座里程碑,也是他艺术态度的最充分体现。 我们知道,屠格涅夫并不是一位革命者。然而,在《散文诗》中却一如往常,对正义的革命事业采取了正直公正的态度和立场。这是他在这部作品中真挚诚实的艺术特色的一个重要表现。他无所畏惧地愤怒指斥政府中“无能的首领们”(《鸫鸟(二)》)毫不怜惜人民,称赞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们是“神圣的人”(《门槛》),尽情地歌颂为人民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人的那高贵纯洁的品质(《纪念尤·彼·伏列芙斯卡娅》)。并且,在《做脏活的工人和白手的人》一篇中,他还痛心地描写了一个革命烈士为群众牺牲却得不到群众的同情和理解的故事,既是哀叹在沙皇黑暗统治下人民群众没有觉悟,同时也写出了当时一些革命先行者不能发动群众白白牺牲的历史悲剧。这篇作品因为和鲁迅先生的《药》的主题和格调都十分接近,我们中国读者读来,想必更能领会作家那颗赤诚的仁爱之心和敢于揭露时代病态的大无畏精神。 屠格涅夫长期远离祖国,但他深深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散文诗》中几乎无处不流露出他这种充满激情的真挚的心声。他坚信自己的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自己的语言是“伟大的、雄壮的、真诚的、自由的俄罗斯语言”。他虽然远离故土,却“痛苦地思索着……祖国命运”(《俄语》)。在《散文诗》的第一篇《乡村》中,俄罗斯农村令人神往的生动美景,是一幅他乡游子梦魂萦绕的祖国母亲的肖像,他仅凭记忆便能把它描画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作家对他所描述那蓝天、白云……那亚麻色头发的少年,那满脸皱纹的老妇人……怀着怎样一种深深怀恋与敬爱之情!他在这篇散文诗的结尾写道:“噢,俄罗斯自由乡村的富裕、安谧和丰足啊!噢,宁静和幸福啊!……皇城圣索菲亚教堂圆顶上的十字架,还有我们这些城里人孜孜以求的一切,在这儿对我们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从这里感受到一种多么浓厚的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情!在《玛莎》、《菜汤》、《两个富翁》等篇中,作家对于俄罗斯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其同情也是发自肺腑的。《玛莎》是一篇描写一个农民失k-妻子的故事,是契诃夫的《苦恼》的先驱,是两篇同样真挚感人的作品。契诃夫继承了屠格涅夫在艺术风格上的许多特点,而首先继承的是一颗伟大诚实的艺术家的心灵。 《散文诗》中尤其真挚动人的,也许要算其中那些满溢着伤感的、描述老年心情的篇章吧。这一类篇章占这部作品的很大篇幅。1882年《欧洲导报》上最初发表《散文诗》的前51篇时,作家为它们所定的总题便是《衰老》(Senilia)。读到这些篇章时,我们仿佛面对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为他那力求继续其人生奋斗而又力不从心的哀愁深感同情。这是一位多么热爱生活和眷恋人世的老人,但是死神却时常在恐吓他,威胁着要带走他,而回顾一生时,他竟然连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窝也没有筑下。‘‘这上哪儿去安身呢?去干点什么?我就像一只没有个窝儿的小鸟。”(《没有个窝儿》)他只得像只孤单的燕子,渐渐“熟悉了别人的冷酷的家庭”(《致×××》),而展望未来,则将只会是自已的死亡和别人的空洞的怀念(《当我不在人世时》)。《散文诗》中这一部分思想上最为阴暗,而艺术上却最为精美,风格上也最为别致,经过应有的扬弃,至少从文学技巧的角度,我们仍可以从中得到收获。 雪莱说,他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许多方面”是他“心灵的真实的图画”。屠格涅夫的《散文诗》也完全可以这样说。这是一部字字浸透着真情实意的,从一个真挚的人的心坎里倾流来的真挚的诗篇。 亨利·詹姆斯说,“简洁”是艺术家屠格涅夫的“伟大的外在标志”。就是说,仅从他笔下文字的简洁凝练来看,已经可以一望而知这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屠格涅夫一生不曾写过任何一篇拖沓冗长的作品。到写《散文诗》时,他的长话短说的本领更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散文诗》中的82篇作品,体裁和内容各异,简洁凝练,短小精悍。简练,这是《散文诗》艺术风格上的又一个重大特征。 屠格涅夫写了一辈子小说,他在这部《散文诗》中有时还在写小说。我指的是其中《玛莎》、《小丑》、《两首四行诗》、《记者》等几篇微型小说。这是一些达到了精纯和洗练之极致的艺术品,就拿《玛莎》这篇与契诃夫的《苦恼》同一主题的作品来说,契诃夫已经算得是一位简练的作家了,《苦恼》写了5000字,而《玛莎》仅仅1000字左右,但它和《苦恼》同样地呈现出俄罗斯人民内心深处的那个浩瀚、苦恼和伤痛的海洋,暗示了这片不幸和痛苦的大海蕴藏着怎样一座反抗的火山,终有一天这火山会喷涌而起,卷起人间巨澜。作家在生活中捕捉到这一个场景,一个人物,只写出他生活里一个事件的一个片断性镜头,却给读者留下永难磨灭的印象,引起读者心中深沉的思索,这是非常高明的艺术本领,是作家一生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的结晶,也是屠格涅夫艺术风格特征的一个体现。我们国家现在有许多人喜欢写微型小说,我觉得,他们很可以从屠格涅夫的《散文诗》中,学习到怎样把他们的作品做到真正浓缩,真正洗练,真正精美。在《散文诗》中,更加凝练简洁的,是那些包含哲理性思想的篇章。这类篇章在集子中占很大一个部分。这里凝聚着作家一生中形成的许多观点,意念,感想,幸福的滋味,以及痛苦的怀恋。其中不少篇章所宣扬的,是一种灰暗的人生观,一种死之将至的悲哀,所以是《散文诗》中思想内容上比较不健康的一部分。然而,对于我们,从继承者的立场来看,更需要的是研究和学习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是怎样把他想说的话如此干净、准确、朴实,而又最为节俭地说出来。比如,在《新散文诗》中题为《生活规条》的一篇,我们不妨全部引出来(虽然它还不是《散文诗》最短的一篇): 你想要安宁吗?去跟人们交往,但要独自生活,什么也别去参与,什么也别怜惜。 你想要幸福吗?先得学会痛苦。 这里饱含着多少人生的辛酸啊!这是作家在茫茫人世上漂浮一生,从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中总结出的生动的感受。他多么优美同时又多么简洁明朗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从这样的寥寥数语中领悟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容貌和本质,那种阴森可怕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种不遭痛苦就不能享受到一丝幸福甜味的生活的真谛。作家达到了自己与我们心灵相通的目的。够了,不需要成千上万字的叙述、描写或议论了。《散文诗》,由于它的简洁凝练的风格,才能成为这样一种精粹的艺术品。 我们还可以从作家选取和描写细节的本领上,来看《散文诗》的简练,比如《门槛》这极为著名的一篇,好像是一部微型的象征派剧本。除了一开始两句场景的交待和结尾时两句画外音,通篇是一个姑娘和一个想象中的声音的对话。唯一的细节描写,出现在中间那类似剧本中动作提示(在这里是细节描写)似的几个字里。当那个声音问她说:“你准备去犯罪?”那位女郎“埋下了她的头”。这短短五个字,实际上写出了女郎此时此地的复杂的内心活动。她是坚决打算为革命献身的。对以前那声音向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她都简单明确迅速地给了回答。而这一个问题却有些突如其来了,它把这位女英雄从一个理想的世界突然拉回到一个现实的世界。“犯罪?”那后果是亳不容情的杀身之祸。怎么办?的确自己原先没有想周全。于是,她不由自主地“埋下了她的头”。然而,对于一位坚决献身的革命者,这决不会是一个需要苦费思索的问题,她早已有足够的精神力量来对付这种社会价值标准的压力。因此,片刻之间,她立即回答:“我也准备去犯罪。”后来,她马上就跨过那条门槛了。“埋下了她的头……”几个宇,是多么有分量的艺术的语言! 在《散文诗》这部凝练得好像提纯的晶体一般的作品中,作家写下的字字句句,都为我们展现出一个世界,引领我们去思考一些问题。在这部作品中,屠格涅夫深邃的思想,不仅容满了一篇篇作品,好像它是一只满溢的水罐,有时还往往会出现一个与一篇的主题似乎无关的,散珠碎玉似的句子,仿佛从这只罐子中溢出的水滴。因为这只小罐已经极尽压缩极尽丰富地充满了内容,一些作家头脑中忽然闪出的格言便只好如此出现了。我们举一两个例子。比如“小的美德们比起大的美德来更加亲切可爱”(《天神的宴会》),“分内的善——不成其为善”(《利己主义者》),“往往,笑容比眼泪还要更糟”(《纪念尤·彼·伏列芙斯卡娅》)等等。卢纳察尔斯基谈述普希金的时候说:“普希金把自己的血化为红宝石,把自己的泪化为珍珠,为他的作品增添光彩。”对于屠格涅夫的《散文诗》,我们也完全可以这样说。这里或许也正有着这两位俄国大作家之间在艺术风格上的继承性联系。 的确如此。在俄罗斯文学语言发展的历史上,普希金的作品第一次体现出俄国散文语言的简洁的美,屠格涅夫则在普希金语言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使俄国散文语言更简洁更准确也更优美,使散文与诗进一步结合。《散文诗》的写出,一方面有欧洲同类作品,比如波德莱尔的散文诗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俄国文学发展和屠格涅夫本人艺术技巧发展的必然。《散文诗》从语言结构上看,不受一般诗歌格律的限制,没有受形式约束的倒装,反复,扩展或铺垫,一切顺乎自然,流利舒畅,同时又不同于一般的散文,它决不松弛、清淡,没有复杂的结构或繁多的枝蔓。这些诗篇的紧凑,丰富,深刻,凝练,都标志着屠格涅夫本人的高度艺术成就和俄罗斯文学的高度发展。《散文诗》虽然只是一本薄薄的小书,但它是一个思想和艺术宝库,凝聚着这位伟大艺术家的全部心灵结晶和艺术风格特点。 由于《散文诗》内容的丰富多样和体裁、题材的不同,我们感到,仅谈它的真挚和简洁还不能完全说明它在艺术风格上的特征。风格不仅是一个作家主观性特点的问题,也是一个受作品内容制约的问题。作家的艺术思维和表达的特殊性,是必须通过作品所描写的材料和对象来体现的,而不同的描写对象又会要求作家采取不同的描写方式和方法。从这一点来说,文如其人,或者说风格即入,都还只谈到了艺术特征问题的一个方面。因此,对于屠格涅夫的《散文诗》的艺术风格特征,我们还有必要就其不同类型的篇章来作进一步的更为具体的探讨。这样,我们便会发现,《散文诗》不仅真挚而简洁,而且还因其不同篇章的不同特征而变化万千,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出一种绚丽多彩的图景。 我们先来看其中思想最为健康的篇章和带有强烈批判性和揭露性的篇章。在这些散文诗里,作家的真挚和简练是和锋芒毕露的、犀利尖锐而沉重的愤怒之情一同表现出来的。在《利己主义者》中,我们听见他斥责那些“有德行的恶棍”如何刚愎自负,道貌岸然,“铁石般的心”,咒骂他们“比罪恶昭彰的丑恶更叫人厌恨”。在《爬虫》这篇仅仅200来字的文章中,屠格涅夫把那个无聊文人比做被别人剁成两截的爬虫,怒斥他“来不及咽唾沫,瘫倒在自己污言秽语的脓血里。他也在抽搐,扭捏作态……”这时的屠格涅夫,已经俨然是一位“怒目金刚”了。 在另一些思想感情健康的篇章中,我们又会领略到一种迥然不同的意味,文字也是真挚的,极其简洁凝练的。我指的是像《纪念尤·彼·伏列芙斯卡娅》这样的篇章。作家在这里歌颂了一位为人民献身的女英雄,从他那动情的描述和静静的颂扬中,作家面对这位崇高的人物所流露出的谦卑和恭敬的感情中,我们仿佛感受到一颗慈悲而深情的心的颤动,其艺术风格是庄严静穆而又感人肺腑的。在《门槛》中最后那“圣女!”这一句话里,我们也品尝到这种意味。 然而,那些警句式、格言式的充满哲理的篇章,所表现的风格特点又别开生面了,这些篇章往往都是一些极为简略,极为概括的短文,有时几百个字,有时甚至几十个字。这时,你就必须在头脑中跟随作家的思路作一番探索了。比如《婆罗门》、《你哭了……》、《通向爱情的道路》、《纯朴》等篇,都是如此,此时的作者,好像是一位古希腊的哲学家或是古代东方的贤者,在对我们坦露胸怀宣讲人生的奥妙。读这些篇章时,你所得到的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是思想的启发,这时,屠格涅夫的真挚简练的风格中,又包含着潜移默化的力量,他的语言,也不是明朗轻快,而是字字珠玑,话中有话,耐人品味了。 至于那些故事性、小说性的篇章,作家的叙述和描写,另是一种朴素无华,如实道来的味道了,虽然也是简洁雅丽,真挚深刻的,但却浓缩得有时甚至通篇连一个多余的修饰性的形容语也不肯用,连一点儿场景描写也没有。比如《两个富翁》,也许作家是为了尽量压缩篇幅来多作一些情节性的交待吧。读这些“微型小说”的时候,我们似乎在饮下一杯杯醇美的浓酒。 在那些充满想象和象征性的篇章和以“梦”的形式出现的篇章中,作家在真挚和简洁之外,又好像是一位浪漫派诗人般灵感洋溢,思潮汹涌了。他时而天马行空般任想象飞驰,时而隐晦幽深,作一些别出心裁的比喻和象征。比如,在《当我独自一人的时候》中,他让自己和过去的自己面对着面;在《门槛》中,他让那位女郎和一个不知是谁的声音对话;在《仙女》中,他让整个大自然像一群仙女一样随他欢腾雀跃;在《两兄弟》中他让两个安琪儿象征爱情和死亡;在《我们还要战斗!》中,他让一只鹰代表命运之神……在这些诗中,屠格涅夫散文诗的艺术风格,是一种展翅飞舞的神态。 而《散文诗》中风格最滞重最沉郁的,要数那些倾吐衰老心情和流露悲观宿命情绪的篇章了。比如《老妇人》、《明天,明天!》、《没有个窝儿》等篇。这是《散文诗》中思想最不健康的一部分,是屠格涅夫晚年极为复杂的内心感受中一个很重要方面的表现。沉重的心情导致沉重的笔触,风格自然而然也跟着沉重了。这些诗篇在我们心头勾起无限哀怨,稍不留意,也许会随作者一同诅咒起人生来。屠格涅夫一生都处于矛盾的思想和情绪中,宿命的色彩其实在他早期富于战斗性的《猎人笔记》中也有流露,到后来就更加显然了。我们说,读屠格涅夫的小说时,在清新淡雅,明丽爽朗的情趣之外,往往同时会品味到一种淡淡的哀怨和苦楚。他的艺术风格特征中的这一股滋味,到晚年,便全部沉积在《散文诗》中了。这种哀怨情调和屠洛涅夫主要的艺术特色并不冲突,而是糅混在一起,形成一种特殊的屠格涅夫式风味。在《散文诗》中,这类作品构成了一种风格特征的类型。 《散文诗》里还有许多其他题材内容和其他体裁样式的篇章,它们也相应地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意味。比如那些描写大自然雄强威力的篇章,往往给人一种肃穆之感,那些谈人性、母爱的篇章,使我们感到特殊的亲切,《门槛》那篇戏剧式的作品,又形成一种舞台演出的格调。《散文诗》中甚至还有一首格律严谨的四音步轻重格六行诗节的总计24行的诗篇,另是一类韵味。我们在上面谈到了其中一些主要的类型,大致涉及到了它们风格上的独特之点,然而,我们并没有把这部艺术品多样化的风格特点全部都谈到。因为《散文诗》是一部由82篇作品组成的独特的集子,在我们研究它的艺术风格特点时,决不能只看见这些诗篇艺术上的共同的一面,也必须看到它们所包含的丰富的复杂的内容,和由这种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屠格涅夫的《散文诗》是他临终之年为我们留下的最后一份艺术遗产,是一件文学艺术上的珍宝。它纪录了一位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伟大作家晚年心头涌起的阵阵创作的冲动,它是作家一生创作生涯中逐渐沉积下来的一些难以舍弃的深深的印象。它最终像结晶体一样析出,呈现在我们面前。《散文诗》比较完整地反映出屠格涅夫全部思想和艺术上的特点,这里有他的对和错,更重要的是,有他艺术风格特征和艺术本领的全部独特性的表现,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艺术经验的宝库。这些人之将死时的肺腑之言,这些灵感的火星,这些一条滚滚而过去的生命之河涌起的最后的浪花,这些坦诚的自白,浓缩的透彻的思维活动,尽管它们未免夹杂着一些我们不能接受的思想因素,然而总的说来,它们是美的,美极了。我们只有敞开心怀去欣赏它,品味它,真正完全理解它,才能进一步做到客观地对待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得到应有的养料。 正如我们在文中所说,《散文诗》这部不朽名作在思想上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在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上有许多独到的特点。为了帮助读者深入地阅读和进一步欣赏,译者从自己多年来所写的一系列有关《散文诗》的鉴赏和分析文字中,选出一些收录在这本书里供读者参阅。文中所述及的许多《散文诗》创作时期在俄国社会历史和文坛的背景材料,对读者理解作品也会有用处的。文中的分析和讲解比起这篇导读来,要更为细致和具体一些。当然,和本书的译文一样,这些文章也希望得到读者朋友们的指正。 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教授、资深翻译家 智 量 2006年7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