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字海拾趣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惠伊深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被香港艺术局指定为名家推荐书目。本书从物名探源、称谓追踪、书林妙笔、饮食物语、节日小考、百家姓氏、翻译记趣等60个不同方面,对2000个多常用字词进行了考据与辨析,讲述了它们的由来与演变,以及与之相关的掌故趣事。对它们的读者进行普通话、粤语对照,对那些人们在使用当中较易混淆、错用的近似词语则分别从音、形、义上予以准确的指正,并从其各自不同的历史渊源和在现实当中的具体所指进行生动的辨析。

内容推荐

本书由香港著名作家惠伊深发表在《成报》副刊“字词文化趣谈”专栏上的文章组成,香港中华书局曾以《字海拾趣》为名分12册出版,深受读者喜爱。现由本社引进出版,并为其选配了300余幅与内容相关的插图。

作者从物名探源、称谓追踪、书林妙笔、饮食物语、节日小考、百家姓氏、翻译记趣等60个不同方面,对2000个多常用字词进行了考据与辨析,讲述了它们的由来与演变,以及与之相关的掌故趣事。对它们的读者进行普通话、粤语对照,对那些人们在使用当中较易混淆、错用的近似词语则分别从音、形、义上予以准确的指正,并从其各自不同的历史渊源和在现实当中的具体所指进行生动的辨析。

该书中文章皆篇幅短小,生动多趣,方便读者利用生活工作中的零散时间,以轻松自如的阅读中增长知识,开阔见闻。另外,本书作者居香港日久,为方便香港读者阅读,其笔致生趣均有港土味,细品之下,读者会当体味到香港文化和我们所熟知的内地文化一样的旖旎华瞻和生气盎然。

目录

第一部分 追根求源

(一)万事有因

漫话“东南西北”

男左女右

数目字

清谈

“抱拳”和“合十”

“吉祥”和“如意”

“薪金”的演变

“黄”为何指“色情”

“光阴”为何用寸量

“上”和“下”

秦·汉·唐·满

六艺

“戊寅”从何而来

从“六甲”谈起

“法”字有来头

北上·南下

“世界杯”追源

何来“出恭”一词

改换门庭

李姓追源话木子

打破砂锅问到底

朋友为何叫“雨”

(二)物名探源

腊月·腊味

腊八粥

圭·桂·桂冠

“印”和“玺”

印童

“贺年片”和“圣诞卡”

咭·卡

王八驮石碑

高帽子

恐龙

古书古信小考

书·信·信封

“馒”字追根

西红柿

萨其玛

爆谷

急就章

鸿沟

说说“胡同”

从“满大人”说起

(三)称谓追踪

称呼

会计

“老师”称谓

“同志”和“先生”

“郎”和“子”

马大哈

改名异见

“家伙”种种

“秘书”和“书记”

汉·好汉

“主席”一词

(四)地名拾零

华夏·中华-中国

地名之误

“香港”之名(一)

“香港”之名(二)

澳门

“美国”国名趣谈

“尼加拉瓜”和“澳洲”

紫禁城

省市简称用字

香格里拉

(五)节日小考

圣诞节(一)

圣诞节(二)

“端午节”说“端午”

“中秋节”和“月饼”

从“母亲节”说起

重阳节

谈“立春”

龙头节说“龙”

清明·寒食·足下

第二部分 辨析正误

(一)咬文嚼字

请勿吐“涎”

泄·漫·泻

象·像·相

要分清“名”和“明”

“造”和“做”

口渴要喝水

分清“盘”和“盆”

别错写“绽”字

趋之若“骛”吗?

莫把“什”当“杂”

怎样用“肥”字

(二)词义求真

说说“搞”字

“搞”和“搅”

“凤”趣

“义”字数用

别小看“的”字

锡茶壶

“挑”字数解

“棒”与“帅”

“衣”部之字

“盗”不同“贼”

“皇”“王”有别

谈“戋”偏旁字

冷冻之分

谈“抓”

“俩”和“仨”

说“兰”

麻·麻雀·麻子

(三)遣词是非

“波鞋”和“破鞋”

“王八”和“老公”

“……之流”

男仔·男生

为春光鸣冤

“您”和“您们”

“灵柩”并非“棺木”

没“功夫”磨蹭

慎用“地下”

“咄咄”称奇吗?

从“撒手锏”谈“撒”

“脚色”错了

“蛊惑”辨析

从“等如”说起

“令到我……”

(四)错解误用

时间须准确

“满清”之说

不讲理的字词(一)

不讲理的字词(二)

容器

“意义”怎么“展开”?

繁简大乱

店东有喜

不可乱用“不减”

谈谈“行”字

“油”之妙趣

戴安娜不是“皇妃”

(五)形义分辨

“沈”与“沉”

“簿”不是“薄”

“挺”和“铤”

“坐”和“座”

“侯…‘候”之别

“崇”和“祟”

“粱”和“梁”

融·熔·溶

“戮”“戳”形似

曼·慢·漫

奏·凑·揍

分清已、己、巳

萤·荧·莹·茔·营

“刺”和“剌”

分清“藉”和“籍”

此“博”非彼“搏”也

拈·捻·捏

析“折”说“拆”

“炙”和“灸”不同

“即”和“既”

“须”和“需”

析“肓”说“盲”

欢“渡”新年

尝·偿·赏

第三部分 文字国度

(一)煮字烹言

谈“窍”字

谈“俯”宇

谈“牙”字

谈“甩”

黏·粘·沾

“人”趣

“看”的近义词

败北之“北”

“纠”的纠纷

(二)文字履历

废弃的古字

“祖”和“私”

谈“经”

谈“井”

“癌”考

“鼻”字考

“第”考

也谈“爱”

“0”是汉字

表“年”之字

说“虫”

“鸟”字趣

行·走

谈“妇”

什么是“搞”?

简化精彩之字

(三)词渊拾零

目的

红尘

千金

使节

绯闻

智囊

“犹豫”的来历

古稀

汗青

梦熊

生意

五福和九为

商贾之“贾”

“一言”的分量

为何主人称“东”?

钱·盘缠

翘楚·木铎

偏袒

伯牙摔琴断知音

鸿雁传书

惊鸿

冯妇并非冯家女

“无尚”何解?

(四)析读词汇

“俩个”

慎用“非常”

模范

雷趣

蝉联

规矩

“消防”何解?

疏导

“硕果”和“硕”

味道

再谈味道

借代之趣

鹣鲽情深

(五)造词衍义

“皮”趣

黄……

再说“鬼”字

“旱”字组词

“哀”字组词

万能动词——打

同一屋檐下

“老”不一定老

第四部分 熟语精华

(一)流行俗语

人间蒸发

因祸得福

寓赛于操

事不过三

为何“三生有幸”?

武大郎开店

书到用时方恨少

一问三不知

快刀斩乱麻

新官上任三把火

无事不登三宝殿

棋走一步错

(二)生活口语

唔开心

见周公

愠两餐

找碴儿

二把刀

抱佛脚

打瞌睡

程咬金

趿拉鞋

侃大山

吃老本

跑龙套

(三)典出史籍

退避三舍

二竖为虐

约法三章

多多益善

前倨后恭

一字千金

图穷匕见

暗渡陈仓

不寒而栗

一诺干金

“得意洋洋”的启示

大腹便便

针砭时弊

草木皆兵

狗尾续貂

唐突西施

惊弓之鸟

司马昭之心

江郎才尽

“呕心沥血”的来历

(四)说文解字

半夜三更

五音不全

不胫而走

刚愎自用

十恶不赦

边幅

匪夷所思

昙花一现

“空穴来风”辨

连中三元

海内赤子

飞黄腾达

捉襟见肘

纵横捭阖

鹊巢鸠占

所向披靡

沆瀣一气

(五)书林妙笔

一叶障目

难兄难弟

管鲍情深

雕虫小技

卷土重来

暗送秋波

豆蔻年华

狡兔三窟

锦囊妙计

伯牙移情

巫山云雨

入木三分

螳螂捕蝉

走马观花

与虎谋皮

二度梅的冤屈

乘龙快婿

指鹿为马

橘化为枳

鲁班门前弄大斧

第五部分 匡误辨正

(一)考究字义

别忽视常用字

形体与读音

“s”和“们”

“牙”和,“齿”

“后”趣

触·怵

尖沙“咀”

最后一“脸”

“马肉”看病

数字不可乱读

“衣”和“裳”

“倍”和“半”

“箸”与“筷”

“黔”字误解

小心“故”字

项·颈·脖

(二)语义论证

细软

纳闷

空调

扫帚

大款

搬屋

袜子

化装·化妆

电信·电讯

像儆·家具

枕藉·狼藉

剧本·脚本

减肥·健美

胡说·杜撰

狼烟·烽火

几·几多·多少

死者自设灵堂么?

“再见”

“天生尤物”

“匙羹”之类

“把火升为三级”

又到“同寅”滥用时

吝啬·吝惜

汗颜

(三)形义异同

谈“坐”和“座”

“毋”和“母”

“洲”和“外I”

“丐”与“丐”

“副”与“幅”

“垂”“唾”辨析

“隐”和“瘾”

鱼具·渔具

了·嘹·嘹·潦

赖·癞·籁

噪·燥·躁

迥然不同

皇上睡火坑吗?

(四)辨音解误

同音之错

错字和方言

赤触角的读音

“和”字怪音

生痔疮

“打胎”笑话

“缺陷”和“缺憾”

“完满圆成”

手电

“聚”和“叙”

(五)称呼背后

名·字·号?

笔名和真名

螟蛉子

狐狸精

北京“媳妇”

第三人称

结发·续弦

住持·牧师·神父

嫂子的父亲

难民称谓

师傅

妯娌·连襟

浪人·浪子

儿子·孙子

第六部分 知识漫谈

(一)物种源起

双簧

绳子

戒指

户口

牙行

内阁

衙门

御史院

说“三军”

公路

公车

铁路

日本船的“丸”字

菠菜

佛跳墙

煮饽饽

烤乳猪

“茶”和“陆羽”

喀拉哈里球

“淡菜”与“鲍鱼”

甲骨文

沐浴

布衣

赋税

中医

手套

打冰尜

“警犬”一词

“风筝”追源

字典的来历

五百罗汉

“浮屠”何意?

美人鱼

(二)考掘地名

天子之渡津

无锡

六尺巷

南澳之门

南江北河

台湾小史

日出处之国

滑铁卢

七大洲

海名之趣

黑海并不黑呢!

大西洋

城市的诨名

再谈城市诨名

(三)百家姓氏

姓氏来源

姓氏来源补遗

姓氏小议

姓趣

姓的避讳

百姓

((百家姓》考

孔姓追根

屈熊同宗

李白名字趣话

孟姜女不姓孟

(四)缘何此译

南斯拉夫

再谈南国地名

谈跳蚤市场

耶稣译名

Macau之名

瓷器——China

鸦片

乌托邦

比基尼

普罗百姓

蒸面包之类

葡萄有牙齿吗?

(五)文坛轶闻

真趣

喝墨汁

《观书有感》

白居易成名诗

天生我才必有用

一字干金佳话

纪晓岚妙语惊人

绝妙的鹅诗

第七部分 字正腔圆

(一)一字通论

士由

“婚”趣

“胡”趣

谈“惠”字

说说“尸”字

解剖“德”字

听出来的“厅”

“厦”字之争

匹·匹夫

谍·间谍

相·吉人天相

“口”和吃饭

“老”字妙趣

非病之“病”

形象之“愁”

小心用“趟”字

“死”的用词

(二)识字辨义

编和卷

锁和钥

桌和台

“遗”和“贻”

“都”和“也”

“家”和“蓄”

授和受

账和帐

床“第”之事

“禅”不同“禅”

“生”不同“身”

“庙”不同“寺”

说“交”道“缴”

届·位·任

陵·墓·山

(三)词义短析

高挑

狼狈

防御

同袍

世袭

悬壶

代沟

扒灰

搭讪

说说“杏林”

从“凌迟”谈起

“饮恨”的来头

脍炙和杂烩

侧身和厕身

陛下·阁下

衬衫·汗衫

润色·润笔

因缘和姻缘

从“匹配”到“匹夫”

(四)名称溯源

名字趣事

虚拟人物

大夫

坐“堂”医生

和尚和尼姑

和尚为何称“老衲”?

熊猫名趣

天池

北京钓鱼台

(五)正音手记

以“向”买家

为“戈”字正音

国语歌之“的”

“凸”和“突”

“拼”和“拚”

“色”和“式”

别“搅”乱“搞”字

拾趣

垃圾

“等如”写错了

第八部分 语法纵横

(一)语法简论

笔顺

谈“寓言”

同音趣

异解之字

谈用词差异

故意错搭配

谬误词同样流通

量词应准确

日文和古汉语

简体字古已有之

由简变繁趣事多

电脑错字趣

测测认字多少

谢孝文告

客家和潮州

蜗角和蝇头

别写错信封

错读一字送命

“薄”不只是不厚

另类“轻重”

从“供楼”说起

“避邪”?

“鸡脾”?

“男士”?

“不重用”?

“第二最高”?

明年上旬?

男性是女性?

塔什“斡”吗?

茶叶怎么“啃”?

火“窝”怎么吃?

林则徐“烧”鸦片?

江克“聚旧”?

(二)部首演义

部首查字追源

部首的麻烦

“阜”字为何曾是部首

谈旧时的部首“邑”

“走之”的来历

“肉月”部首

“我”字怎么查

(三)粤普对照

内地常用语

普通话人体称谓

慎用“班房”

“街市”的含意

蒙古大夫

“婆婆”和“姥姥”

“撩人”和“惹火”

从“旅馆”到“酒店”

“小巴”和“计算机”

“冰”和“雪”

“饮”的文化

谈“饮”趣

(四)译名考释

说说中文译名

Plaza翻译失准

Bank和长板凳

热狗名称由来

《圣经》

印度

菲律宾

澳大利亚

保加利亚

阿尔及利亚

联合国

洛杉矶的花名

哈尔滨不是汉名

‘舌头”也是“语言”

(五)听说口语

口语难死人

够呛

家伙

王八

二百五

雾水情

谈“儿化”

“哪儿”的妙用

“普通话”?

慎用“你有心”

感人的一骂

第九部分 妙语荟萃

(一)妙语选集

季常癖

变色龙

鬼推磨

姗姗来迟

上下九流

婆婆妈妈

灭门九族

吊儿郎当

结发夫妻

红杏出墙

九五之尊

鸣锣开道

笨鸟先飞

红得发紫

用数字贬斥

驽马恋栈豆

三个臭皮匠

小巫见大巫

迅雷不及掩耳

太岁头上动土

今朝有酒今朝醉

洪洞县里没好人

三千里江山

丽达生蛋

特洛伊木马

(二)成语今解

振聋发聩

洛阳纸贵

七情六欲

三长两短

得心应手

汗马功劳

坐怀不乱

一日三秋

判若云泥

物极必反

安步当车

无妄之灾

决一雌雄

东食西宿

谈虎色变

(三)俗语新知

丁克

粮票

接轨

走穴

下海

傻眼

胴体

瓜菜代

掉链子

乌纱帽

假日经济

“吧”和“的”

“吧”趣

“下课”新解

“老外”趣无穷

“海派”即新潮

“死党”和“铁磁”

“鬼佬”和“鬼话”

(四)趣味方言

耗子

疙瘩

何谓“瘪三”

“了吧唧”

犄角旮旯

普通话的“包”

老北京忌“蛋”

传神之“煽”

(五)外来语析

外来语析

特别的外来语

洋泾浜英文

做骚

冰淇淋

燕梳·保险

刺身

留学生

荷兰水

谈谈街名用字

粤式外来语北上

第十部分 字里乾坤

(一)文化趣话

手杖

围棋

象棋

石油

轿车

官房

丞相

长明灯

泥人张

将军造毛笔

徽墨追源

商标杂谈

壁虎·守宫

马褂和旗袍

喇嘛和活佛

镇物

神风

梨园

磕头

春秋

蚕的传说

话剧的摇篮

诞婴趣俗

婚姻趣

婚姻和政治

合卺

古代同性恋

昔日变态美

娼妓的演变(一)

娼妓的演变(二)

春联杂谈

冬大过年

消寒图

二十四节气

芭蕾舞

“橄榄球”

马拉松

奥运会会歌

奥运会奖章

断头台发明家

自来水笔一段古

HoUywood的传奇

(二)饮食物语

烧卖

川贝

茅台酒

大闸蟹

水果名趣

花生名趣

大蒜的渊源

面包趣史

波尔多液

咖啡馆的贡献

(三)数字联想

混乱的数字

年龄的数字

七七八八

买五送一

大干世界

波音飞机代号

洋人忌13

(四)城市故事

卢沟桥

长安街

上海滩

洛阳

沈阳·奉天

北京的门

鬼门关在哪儿

万年吉地十三陵

庞贝古城

白令海峡之名

(五)伟人传奇

祝融

麻姑

徐福

关帝

王羲之的戒珠寺

马三保

郑和名垂青史

历史上的香妃

赛金花

康有为趣诗

撒尿建奇功

第十一部分 成语故事

(一)名人轶事

黑泽明的成语

崔护重来

美男潘安

颜回拾尘

萍水相逢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投鼠忌器

东床快婿

“司空”是个官

口若悬河

何谓“三缄其口”

“雷池”在哪儿?

管窥蠡测

佳绩苦中来

南山可移

绝妙的夸张

(二)奇闻趣典

盲人瞎马

千里送鹅毛

捧腹

溜须拍马

金屋和金龟

“放火”和“点灯”

纸醉金迷

“破镜重圆”考

同病相怜

半面之交

析“上下其手”

不甚了了

徐娘半老

不见黄河心不死

破天荒

一毛不拔

桃李满天下

举案齐眉

(三)计谋策略

“掩鼻”曾是计

心怀叵测

兔死狗烹

大义灭亲

九牛一毛

解铃还得系铃人

祸起萧墙

人人自危

刮目相看

鹿死谁手

为何“一鼓”作气?

纸上谈兵

未雨绸缪

方寸已乱

“过桥抽板”吗?

知难而退

何谓“东窗事发”

都是他人得益

一鸣惊人

乐极生悲

(四)神话传说

巧夺天工

何谓“夜郎”?

丁公凿井

囫囵吞枣

此地无银三百两

画龙点睛

呆若木鸡

鸡犬升天

八仙过海

“白日梦”考

塞翁失马

瓜田李下

有眼不识泰山

(五)约定俗成

六亲不认

南辕北辙

庸人自扰

信口雌黄

自骂“罄竹难书”

“掩耳盗铃”者常有

五十步笑百步

“釜”字成语

如法“泡”制吗?

青梅竹马

成语

寿比南山

“始作俑者”有功遭贬

朝三暮四

天衣无缝

第十二部分 知识掌故

(一)文字妙趣

“五”趣

谈“六”字

“八”字趣

“三”字趣

数字大写

巧妙的合体字

伯·仲·叔·季

食品名趣谈

元旦说“元”

元旦说“旦”

无“毒”不丈夫

中国人爱“玩”

年龄用词

祝寿用语

“金”趣

打尖

“蛋”趣

“鸟”字趣

“门”字词语多

“■”是中国古字

(二)文词掌故

知音

涮羊肉

斧正

敲竹杠

说说“解手”

“月老”和“红娘”

“翁仲”和“懵懂”

说“人尽可夫”

杜康·刘伶

岳父·泰山

三句半

子虚乌有

吃醋

何来“东西”一词?

爆冷

马虎

捉刀

年糕

丈二和尚

说说“不倒翁”

打油诗

“应声虫”和“雷丸”

(三)知文识义

开门七件事

文字助辨真伪

城郭·城池·城隍

井-街市·市场

夏历·农历·阴历

以画解诗

“前茅”和“孙山”

弄璋·弄瓦

黄泉·九泉

真有“定心丸”

从缠足到“穿小鞋”

喷嚏

“虫二”何解?

(四)知识杂谈

“乞丐”趣谈

谈“月”

“戏”和“戏院”(一)

“戏”和“戏院”(二)

钱币考(一)

钱币考(二)

钱币考(三)

古代镌刻奇书

雅语

紫荆花

“左”和“右”

有没有“大时”?

“财神”来自“瘟神”

花市

压岁钱

爆竹

祭灶

(五)翻译记趣

译名之趣

译名杂谈(一)

译名杂谈(二)

爱滋病

肚子里有棍儿

几何

谈“幽默”落户

试读章节

西红柿

别以为“西红柿”是日本富贵柿,那是中文里称番茄的一个俗名。所以,大家去内地旅行,见到菜单上写“西红柿炒鸡蛋”,那是普通又普通的家常小菜,不可让“西红柿”给唬住。从西红柿和番茄的“西”、“番”二字已经看出,这东西不是“国货”,是外国的舶来品呢!

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吃西红柿(番茄):的,虽然准确时间暂不可考,但起码二千:年前已有此蔬菜栽培。因为四川出土的一座古代汉墓中,发现了不少西红柿种子。

西红柿原产地的外国人,更早食用栽种它还有段有趣的故事!它原来是秘鲁的野生植物,当地人叫它“狼桃”。

传说早年人们不敢吃它,土著居民以讹传讹说它有毒。有位秘鲁少女,因为失恋又加上患了贫血病而痛不欲生,决定自杀,便嚼食大量“狼桃”。谁知这“狼桃”水分特多,清香可口,吃了没事。她以为食量不够,再多吃些,仍然没问题,而且奇迹出现。她睡觉香甜、面色红润,贫血病有明显好转!这一下,秘鲁人都吃开了番茄。

中国人吃它,早于欧洲人。十七世纪,法国才有位画家,由于画番茄而产生试吃愿望。他吃后真像传说中的秘鲁少女一样,欣喜若狂地将喜讯传遍法国。

到了十八世纪,意大利厨师首次将番茄做成美味佳肴,正式进入宴席大莱。

P22

序言

汉字有数万之多,仅《康熙字典》收编的并非全部中国字,已达四万七千余,称其“字海”实至名归。在字海中摘取常见、常用或易错的字词,以轻松有趣的笔调介绍、讲解和辨析,是写本书的意图,遂定书名为《字海拾趣》。

这部《字海拾趣》丛书内的文章,都是我从一九九七年底起,在香港中文报纸《成报》上每日一篇,至今未辍的专栏文章,都是有关中文字词的讲解、辨析小文或知识小品;寸纸小作积少成多,寸缕毛皮竟也集腋成裘,从一九九九年开始,已由香港中华书局陆续出版了十二集《字海拾趣》丛书,计划还会继续整理出版下去;现在,北京新世界出版社又自香港将《字海拾趣》引入内地,改繁体字版为简体字版,对不适合内地篇章做了删节,并把香港原来的手版便携小书合二而一,变成现在的版本,亦即香港已出版的十二小册《字海拾趣》,现合成内地简体字版一大本。如果情况允许,这部丛书的简体字版后续部分,也将陆续与读者见面。

值此《字海拾趣》在北京继续出版之际,我要向新世界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如果没有北京出版界朋友的辛勤努力,香港一隅的这套小书,怎会在首都以至全国见大世面?

对作者来说,拙作在港京两地先后出版,深感快慰欣喜,自不待言;二00一年香港书展期间,《字海拾趣》丛书还被作为香港政府贸易发展局和艺术局的重点推荐书目,介绍给香港广大读者,这使笔者愧感拙作小书被如此大张旗鼓宣传十分汗颜,当然也觉兴奋,更感贡任重大。

本人原籍北京,现定居香港。写作、中文教学和推广普通话是我现在的工作,二十多年前,我曾任天津师范专科学校(现已合并入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北京人曾在天津工作又移居香港的经历,意外地给了我以对比法研究语文、文字的方便,也扩大了我的知识视野。我的《字海拾趣》最初是为香港读者而写,因此,文中时有粤语与普通话的对照,或是针对香港人的中文常犯错误说长论短。内地人读来或有另外的新鲜感。

《字海拾趣》丛书,内容涉及中文的知识、掌故、字词来源、成语故事、辨析错字、诗文鉴赏、翻译趣谈等诸多方面。本书现在北京合为一本出版,该书由十二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相应的标题,指明该部分的主要内容。例如第一部分的标题是“追根求源”;第二部分的标题是“辨析正误”;第三部分的标题是“文字国度”;第四部分的标题是“熟语精华”;第五部分的标题是“匡误辨证”,第六部分的标题是“知识漫谈”……

记忆中,从孩提时代开始识字起,最风趣的老师教我的知识记得最牢,才学丰厚又善旁征博引的师长最能诱使我兴趣盎然学不思倦,深入浅出的教导最易令学子融会贯通,幽默诙谐的批评最能帮助后进改正错处迅速彻底……于是,我写《字海拾趣》力图以风趣的笔调,深入浅出地讲述中文字词知识;也尽量广博地涉猎古今中外文学范畴,植根于香港本地和中国文化的广袤沃土,为提高中文水平的工作做些努力。中文确实博大精深,当然,学好中文也确实有相当难度,古人都曾慨叹“人生识字忧患始”呢!不过,如果对字词的妙趣多加揣摩,或许大家会对字的看法有意想不到的新升华!笔者希望《字海拾趣》对读者这方面的兴趣提升能略尽绵薄之力。如果这套小书对喜好中文的读者有些微帮助,余愿足矣。

回首往事,我在北方求学之时,有幸聆听过语言大师老舍先生授课,先父惠孝同老先生是书画大师和国学名家,曾授我家学,小中大学诸多导师为我启蒙,并扶我在文学路上试步;环顾当前,香港和内地不少专家学者同我交流的一言一谈,常使我茅塞顿开……这些良师益友的珠玑词语、妙句箴言也渗透在我的小文之中,这是在《字海拾趣》面世时,应饮水思源必须提及的。

《字海拾趣》在香港报纸专栏逐篇刊出时,蒙读者厚爱,不少素不相识的朋友写信赞扬、鼓励或提出改进意见,我借此机会向所有读者朋友深表谢忱!笔者岳父,曾师承康有为先生的戈幼农先生也支持和提携我的写作,在此谨作鸣谢!

《字海拾趣》的出版,是希望在浩瀚的字海中,拣拾些趣味贝壳以飨读者。如今编辑成书,则愧感不足,只好陆续出版新作再做补充。如蒙读者不吝赐教,指出错漏偏颇和给予宝贵意见,我当感激不尽!

惠伊深

二00六年七月于香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8:4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