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隐蔽出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李
出版社 中国检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新世纪生动展现我国隐蔽战线尖锐斗争的系列特情小说之一。

这是一部人物形象生动、可读性很强的反间谍小说,是高居电视剧收视排行榜的《国家机密》姊妹篇。隐蔽战线,枪林弹雨,方显英雄本色;处处陷阱,绿肥红瘦,更见特工风情。

舱门打开,二十多名西装革履的壮汉鱼贯而出,在飞机旁三米一人一字排开,以锐利的目光环视四周如临大敌。这些警卫局选派的精英保镖立即进入“一级戒备”……

内容推荐

美国人的绝密档案中开始出现凌肃的名字,是在“长河号事件”发生以后,美国人至今仍对凌肃当年一手策划“长河好事件”记忆犹新……

这部关注隐蔽战线的特情小说,情节惊心动魄,斗争尖锐复杂,令人耳目一新,居安思危。

目录

第1章 粉碎阴谋

第2章 留在香港坚尼地道的身

第3章 报复

第4章 保嫖学校的逃课女生

第5章 柔情谋杀

第6章 会议室发现窃听器

第7章 紧急营救

第8章 用智慧挣钱的女人

第9章 先发制人

第10章 “联合攻坚工作组”

第11章 “基于间谍”

第12章 商场男人不解风情

第13章 开着飞机出差

第14章 猎隼探路

第15章 神秘的“高山机构”

第16章 不能相聚的重逢

第17章 长线诱饵

第18章 网友

第19章 抢劫运钞车

第20章 J-13战斗机

第21章 黑帮老大的后人

第22章 电脑芯片的秘密

第23章 地中海上的绑架

第24章 间谍代号“美元”

第25章 广州会面

第26章 将计就计

第27章 张网以待

第28章 发现帽子疑点

第29章 扩大线索

第30章 威廉姆斯

第31章 鹭岛一夜情

第32章 “超心理战” 

第33章 粉红色“情书”

第34章 西湖重逢

第35章 鸳梦难圆

第36章 “金鹏”丽人

第37章 电脑室谍影

第38章 美色讹诈

第39章 书籍密码

第40章 咖啡吧里的谋杀

第41章 女杀手现形

第42章 机要邮件失窃

第43章 “顺藤摸瓜” 

第44章 “金蝉脱壳” 

第45章 机场惊魂

尾声 海上围捕

后记

试读章节

“秦茹会给你所需的全部资料。”将军说。

依照将军的指示,秦茹首先给凌肃介绍了有关的背景材料。通过秦茹的介绍,凌肃对事情的经过有了大概的了解。这名叫金炯哲的H国军官原来是H国总参谋部的一名上校军官,主要负责策划大规模军事演习的工作。一次,美H双方在H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金炯哲在演习的过程中发现美军的一辆装甲车上码放着一排核炮弹。原来,作为推行核战略计划的一部分,美军这是在举行一次针对c国大规模进攻的战略核演习。金炯哲知道,在这种情况下,美军将使用核武器进行反击,而c国和H国将在一场核浩劫中夷为平地。这件事令金炯哲寝食不安,他认为能够制止这样一场核浩劫,遏止美军在××半岛使用核武器的只有中国。

于是,他利用去新加坡在日本短暂停留的时间,在一家小邮局用英语写了一封短信:“我是H国的一名军官,希望在新加坡会晤一位中国军方代表,该代表的军衔应不低于上校,且能说H国语或英语,五天后我会在新加坡给你们使馆打电话。”信最后署名为KP。金炯哲把信放入一个信封内,写明“中国使馆武官收”,接着他又把信封套进另一个信封内,在外面的信封上写下了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的地址。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武官在收到金炯哲的信后高度重视,立刻将这一情况向国内做了汇报,总参×部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经过权衡,决定派员和这个人试探性地接触一下。五天后,金炯哲在新加坡给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武官打电话,他用英语说:“我是KP,你们收到我的信了吗?”

总参×部派出的专员回答说:“你的信我们已经收到了,今天晚上十点在火车站前面碰头,我穿一套黑色西装,左手拿一支白色玫瑰。”

晚上十点,总参×部的派出人员在火车站前与金炯哲接上头,特派员询问了金炯哲的姓名、职务、军衔、他谋求帮助中国的动机以及其他一些可以证实他真实身份的问题,金炯哲逐一如实做了答复。

总参×部很快证实H国总参谋部的确有一个叫金炯哲的上校军官,金炯哲的身份确定无疑。

P41

后记

前不久,我写了长篇小说《隐形追踪》,现在,我又写了一部《隐蔽出击》,正好可以一起拿出来接受读者的检验。关于创作反间谍小说的一些看法,我已在《隐形追踪》的后记中说过了,但是为了让没有看过《隐形追踪》的读者了解作者的苦衷和用心,这里有必要再重复一遍在上一部书后记中说过的话:

按说,小说写完了,孰是孰非该由读者去评说,作者不必再拖这么一个“后记”的尾巴。但是有时还必须做些“画蛇添足”的事情,不然就可能出点什么麻烦。

小说正式出版之前,很多朋友传看过书稿,除了说些“故事很好看”之类鼓励的话,几乎都善意地提到几点注意事项,比如:是不是应该把书中写到的美国等国家用英文字母代替,免得引起“国际争端”。我想来想去,还是决定不用字母,不然就太“假”了。小说就是要把虚构的故事写得让人觉得像真的,引人人胜。如果书中不断出现用字母代替的国名,等于在不时提醒人们:你别看了,这是假的!

我手头有一本美国当代最优秀的军事小说家汤姆·克莱西创作的《追踪“红十月”号》,讲的是美国海军核潜艇和苏联海军核潜艇在海底追杀的故事。小说出版后,在美国引起轰动,连续7个月被列在《纽约时报》最畅销书的名单中。它不只是吸引了一般读者,还吸引了许多美国政府官员和国防部的高级将领,就连很少看小说的美国总统里根,也兴致勃勃地读完了这部40多万字的小说,称它是一部非常好的小说,并请作者到白宫共进午餐,还告诉作者他如何被小说吸引,拿起来就放不下。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除了小说情节设置吸引人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与小说所写的对手是苏联有很大关系。试想,如果对手不是苏联,而是苏里南或者索马里,那会是什么效果?岂不如同大象踩蚂蚁一般没意思?所以,即使是假想敌,也要找个强有力的对手才能显示自己的不凡。《追踪“红十月”号》出版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来还拍了电影,那时苏联尚未解体,一部几乎风靡全世界的小说和电影,苏联人不会不知道吧?可谁也没听说苏联人因此向美国人提抗议。人家知道,那不过是一部艺术作品而已,不必大动肝火。相比较之下,我们中国人的神经就要脆弱得多了,如果有人说我们几句风凉话,就要感冒打喷嚏。这回我给英雄的中国特工安排了一个强对手——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但愿不会惹出麻烦。也许人家美国人还没做出反应,倒是我们自己先神经过敏了。

还有人提出,书中的中国特工有时骂人说粗话,怕有关部门说歪曲和丑化中国特工形象。我不理解,为什么人家可以拿总统开涮,我们写个特工有点说粗话的缺点就不行?我认为,艺术形象必须要有个性,不能要求所有的人物一出场都温文尔雅。我认为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最成功的艺术形象不是忧国忧民的梁三喜,而是怪话粗话连篇的靳开来。为了维护本书人物的个性特征,我保留了那本来就很少的粗话。希望能得到有关人士的理解和谅解。

另外书中个别地方写到中国特工在情急之下,不得已采用了一些“过格”或者说“违规”的做法,也有人建议删掉。我思忖再三,觉得还是不必让作品中的人物那么循规蹈矩。只要不是正面提倡和张扬那些做法,也就不该将之视为“异端”。我不知道美国的巴顿将军在生活中是什么样子,但我看美国电影《巴顿》,觉得正是他的那些时常“出格”的行为使他的形象显出光彩,成为经典的电影艺术形象,从而成为受人尊敬的美国英雄。我在书中所表现的那些可能引起争议的地方,也是为了让人们能够记住我的小说人物,让人觉得他们可爱。四平八稳、没有争议的人物,大都是些平庸之辈,难有光彩。古今中外的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

小说中的人物不能无所作为,既要反问谍,又要搞情报,而在小说中是不能用真实案例的(作者也无法得知那些真实的案例),只能从一些公开出版物上的外国案例中“借用”。有以色列的,有苏联的,有法国的,还有其他国家的。这些素材主要来自于“东方书谭网”《间谍、情报纪实集粹》(www.dtnets.com/st/js/jdqbjs.htm)、《国家安全通讯》杂志等,只是把外国改成了“中国”而已。对此,美国中央情报局肯定是非常清楚的,绝不会因小说中把搞美国情报的别国特工改为中国特工,就以此为据找中国政府的麻烦。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国家安全法》所知甚少,保密观念淡薄,不经意间就对国家的安全造成危害。我在小说中专门就这个问题多着了一些笔墨。不知读者是否能够理解我的良苦用心。

最后,我不得不作如下声明:

本书中所有人物和情节都是虚构的,如果与任何人——活着的或死去的——相近似,那完全是偶然巧合。本书中的姓名、事件、对话和表达的见解都是作者设想出来的,不能解释为真实如此;不能看作或解释为反映或描述了中国国家安全机关以及其他任何部门、机构的观点。

白纸黑字几十万,说不定哪里会叫人看了不舒服。借用毛主席老人家的一句话:谅解、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我希望得到读者的批评,也希望得到读者的谅解。

作 者

2006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4: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