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基督教先驱的受难/发现之旅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法)皮埃尔-玛丽·波德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两千多年前,基督教脱离犹太教的母体而生。那位颇受争议的拉比学者保罗,他是基督教的立论者和守护者,却又是犹太教的叛徒。这种双重身份预示了基督教不会守在本来的天空下,更不会成为丧失领地的化石文明。但是这一切都开始于耶稣基督、使徒和教父们的血与泪……

内容推荐

基督教起源于一位加利利的犹太人,人称拿撒勒的耶稣。这位巡游四方的祓魔人、布道者和神奇术士,在自己身边募集了一批门徒,悉心培养他们多年……但最后,他不幸被当局逮捕,钉死在了一个十字架上。耶稣死后,他的门徒不仅没有因为师傅的去世而意志消沉,反而更加积极地投身于传教活动。对于这些当时还没有被叫做“基督徒”的人(“基督徒”这个词晚些时在安塔基亚城才被广泛使用)而言,一个崭新的时代来临了:耶稣通过他的遇难和复活,使得他的神圣精神在大地上广为流传,万物也因此焕然一新……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耶稣与基督徒

 塔西佗

 苏埃托尼乌斯

 小普林尼

 弗拉维靳·约瑟夫

 犹太教法典

第二章 新约

 保罗书简

 对观福音书

 使徒行传

 约翰

第三章 教父

 《十二使徒遗训》

 巴拿贝书

 安塔基亚的依纳斯

 赫尔马斯的《牧师》

第四章 争论的时代

 查斯丁

 德尔图良

 致第奥涅特的书信

 奥利金

第五章 迫害

 敕令与公告

 关于殉教者的书信

 审讯

第六章 次经

 犹太基督教福音书

 虚构的福音书

 诺斯替教派的信徒

 里昂的伊雷内的斗争

第七章 转向一种基督教的风尚

 洗礼

 确立行为规范

大事年表

名词解释

译名对照

试读章节

当基督教的信仰在罗马帝国仍被视为犹太教内部现象的时候,基督徒还是受到犹太法规的保护的。但一旦基督徒与犹太教徒分流,一切都变得复杂起来。 基督徒开始令统治者担忧。事实上,没有一条法律是向他们倾斜的:与犹太教不同的是,这些人不只限于一个民族,他们逐渐渗透至全世界;另外,他们的宗教属性也与社会习俗格格不入,既不同于那些尊奉库贝勒、伊希斯的东方崇拜仪式,也有别于犹太教的安息日制度。

有人开始告发基督徒。最通常的原因是出于嫉妒,想要占有他们的财产和居所;这些检举告发不仅来自异教人群,也有来自基督徒内部的,因为基督教内部已经由于异端邪说的影响而出现了分裂。当局接受了民众的抱怨,试图寻找最好的方法开展调查。图拉真皇帝在公元113年左右,哈德良皇帝在125年左右均发布了类似的命令:不开展任何针对基督徒的普遍性调查,拒绝匿名检举,在法庭前澄清申诉,最后,惩罚所有自称是基督徒的人,或相反,惩罚所有造成冤假错案的人。

罗马可以接受一个新的宗教,唯一的条件是:这一宗教必须尊重并服从国家;信徒们只需略表忠心,比如向皇帝的塑像献上酒与香,对他们的指控就会不予追究。但这样的忠心,基督徒是绝对无法奉行的:他们虽然尊敬皇上,但只奉一人为他们的主,那就是耶稣基督。

在这些混乱的时期里,忠心不贰的基督徒的日子过得相当惨烈。他们很快就说服了自己,相信为了教会的发展壮大,这样的阶段是必须经历的:天廷之上的牺牲者会为留在人间的弟兄们美言的。种种迫害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教会的种子是由基督徒的鲜血做成的”,德尔图良在其《辩护辞(50,13)》中这样写道。

基督徒撰写信函和创作受难曲,向其他团体的成员讲述他们的“弟兄”是怎样赴死的;还有殉教的信徒接受审讯的过程也得到保存。随后还出现了神话。所有这些文字都充满了文学色彩,在讲述事实的同时没有忽视对读者的感化作用。

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受难始终是个榜样,围绕这一事件的还有信徒们为基督的名义而遭受的种种苦难。在《使徒行传》中,司提反就被当做基督教的第一位殉道士,他的死就被描绘成和耶稣基督一样:临终前还为刽子手祈求上帝的宽恕。

敕令与公告

在公元二世纪末之前,似乎还没有关于处决基督徒的全面立法。通常是皇帝颁布敕令,法官再去执行。在公元二世纪期间,基督徒在统治者眼里还算不上很严重的威胁,没必要用什么系统的方法来对付他们。每位统治者只须保持警醒,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即可。

到了公元三世纪,皇家敕令组织了一系列的迫害。公元202年,塞维卢皇帝可能是第一个颁布这样的法令的人,它的影响虽然相对来说并不很大,却破坏了迦太基和亚历山大城的教会。这样的动荡年代之后,又迎来了相对较平静的时期:瓦莱里安皇帝下令执行的迫害行为,被其儿子加列努斯在公元260年继位后阻止。从那以后,经历了相当长的平静时光,被后人称做“教会的短期太平”阶段。但一直要到公元311年,加莱尔皇帝颁布赦令,对基督徒的迫害才彻底停止——至少在西方国家。

公元125年左右,哈德良皇帝曾向米努修斯·丰冯达努斯送递过一封司法意义上的答书;这份文件一直是后来的皇帝颁发敕令的法律依据。塞扎雷的主教欧塞伯在公元四世纪上半叶曾对此做过记录。欧塞伯是一位历史学家,他的作品中收集了大量的古代文献,提供了许多早期基督教的信息。

致米努修斯·丰达努斯。我收到你的前任,至为光辉的人塞莱尼乌斯-格拉尼阿努斯写的一封信。我觉得对一件事不经调查便下结论实为不妥,担心这样一来有人会肆无忌惮,助长告密者恶意中伤。因此,本省居民可以公开支持反对基督徒的请愿,条件是所有案件必须经法庭辩护。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单纯的请愿和叫喊是于事无补的!假如有人要提出控告,你自己最好就是知情人。一旦有人起诉,并证明基督徒犯了法,你要根据其错误的严重性拿主意。但以赫拉克勒斯的名义起誓!若有人以告密的方式来举证,你就应该对这种罪恶的行为做出裁决,还要考虑加以惩罚。

P103-105

序言

基督教起源于一位加利利的犹太人,人称拿撤勒的耶稣。这位巡游四方的祓魔人、布道者和神奇术士,在自己身边募集了一批门徒,悉心培养他们多年。但最后,他不幸被当局逮捕,钉死在了一个十字架上。耶稣死后,他的门徒不仅没有因为师傅的去世而意志消沉,反而更加积极地投身于传教活动。对于这些当时还没有被叫做“基督徒”的人(“基督徒”这个词晚些时在安塔基亚城才被广泛使用)而言,一个崭新的时代来临了:耶稣通过他的遇难和复活,使得他的神圣精神在大地上广为流传,万物也因此焕然一新。于是,他的门徒开始四处宣扬这个“好消息”——希腊词语写作euaggelion,拉丁文译为evangelium,法文写作6vangile(福音)。这个消息无疑具有救世的力量,很快引导他们超越了犹太教众的范围。他们把宣讲的对象扩大到非犹太民族,亦即被称做“异教徒”、“少数民族”的人,还有希腊人。

耶稣本人没有留下文字。他是言说之人,是先知。他的那些门徒才开始写作。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广泛普及,书面文字有效地代替了回忆和口头说教。公元一世纪末,教民们拥有了一些基督使徒的信件,首先是“保罗书简”,还有“福音书”,加上《使徒行传》和约翰《启示录》,共同构成了圣经的<新约>。

基督教使徒时代过后,就到了被称做“教父”的时代。他们继承了传统,并似乎更具备了写作的激情。事实上,他们的文字更多是为了教育年轻的信徒,向他们解释基督教种种礼仪的含义,比如受洗和领圣体。这些文字涉及到不少教理问题和有关礼拜仪式的规定,基本上能满足上述这些需求。

同时,这些文字还要确保新的教义,以抵御犹太人中企图摒弃这种教义的人,以及异族的、鄙视它的思想者的影响。这是护教神父的时代,也就是卫道士的时代。后来,基督徒和犹太人围绕《圣经》的含义进行了大规模的辩论。犹太教徒谴责基督徒们曲解其意,而基督徒们则回应说,自己是直接受到了耶稣基督的启示,因而他们揭示的才是真正的含义。

由于基督教徒离开了犹太社会而来到希腊罗马社会招募信徒,他们很快就被剥夺了罗马帝国原先给予犹太人的那种政治地位。谣言推波助澜,基督徒们遭到种种批评并被告发:后来的尼禄就是个例子,他谴责基督徒烧毁了罗马……于是就有一些基督徒写下<辩护辞>或《辩护书>呈交给皇帝。这样的书面材料在公元二世纪的下半叶显得特别多;而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基督徒备受迫害,这样的文字也依然层出不穷。

纷争同样也牵涉到了哲学家。在基督教内部,卫道神父逐渐由一些知识分子接班,这些知识人士受的是“古典”希腊文化的熏陶。他们所拓展的基督教思想,特别受到斯多葛主义和柏拉图主义文化的影响。因此,在谈论基督徒时,若只是停留在使徒保罗的论述范畴内,称异教智慧为疯狂,称基督教疯狂为大智,那就是很大的误解。再说,保罗自己在阐发其自身理论时,并没少从他那个时期的哲学思想里吸取养分。

如果说这个与异教思想相碰撞的金色时代是公元四世纪,那么它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更远。在亚历山大城,庞代、克莱蒙和奥利金等,先后创立了一种宗教学校,它与哲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在这个园地里,犹太人已经发展了一种典型的“犹太一希腊化”思想,斐洛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从公元前三世纪起,希伯来语的文字就被翻译成希腊语。基督徒们于是可以坐享其前人的成果。这样一来,希腊语《圣经》,又被称做“七十子希腊文本”,就被视为一种经典工具书,更方便了那些皈依基督的“异教徒”,因为他们只能阅读希腊文而看不懂希伯来文。

但若是认为基督教的起源整齐划一、千篇一律,这也将是个错误的想法:基督徒各种各样,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从各自不同的方面来理解其信仰。比如,来自犹太民族和来自异族的教徒在对教义的理解上就存在差异。成立不久的年轻的基督教团体,由于一些彼此矛盾的思想运动,很快就会经受危机。这些思想运动引发了一些争论,比如真正的信仰是什么,什么又是异端邪说等。

还有一些运动,比如马西翁学说,蒙坦学说,尤其是诺斯替教派的教义,从公元二世纪起就如火如荼,导致了数量可观的书面作品的产生。诺斯替教派的大师们还撰写了一些论文,甚至福音书。在诺斯替教派的拥护者和反对者之间,讨论十分活跃,比如里昂的伊雷内主教就因此而十分出名。“次经”(也有人称“伪经”)——世,就是一些被视为非正典的文字材料——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些争论相关。

随着基督教逐渐获得正式公开的地位——可能是从公元三世纪开始,特别是公元四世纪君士坦丁皇帝归信基督,狄奥多西皇帝宣布异教信仰的终结,基督教徒的作品更得以大大发展,并且品种繁多。比如,在许许多多的文论之中,有主教的讲道,神学家的论述(当然这些神学家通常都是主教),礼拜仪式上的祷告,<圣经>的读后感,宗教评议会上针对教义中某些具体内容的规定……

一些伟大的名字——如约翰·克利索托姆、塞扎雷的巴西尔、尼斯的格列高利、纳西昂的格列高利、哲罗姆,还有奥古斯丁等等——以其名下的大量文字体现了基督教信仰的繁荣。可以说,从公元四世纪开始,基督教作品百花齐放的时代真正到来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3: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