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圆明园(附光盘一个帝国的背影)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金铁木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真相,痛史中的痛史!大型史诗数字电影《圆明圆》,重现瑰丽辉煌,再现旷世劫难。导演讲述:一个帝国的荣辱,一部史诗巨制的诞生。揭秘:谁是火烧圆明圆的真凶?因何而烧?……

史诗电影《圆明圆》导演独家解密一个帝国的荣辱,一部史诗电影的诞生,以及圆明园一百五十年凄美故事的真相。作者依据大批皇家密档、清代史料、英法联军当事人日记,大量图片首度公开,三维技术和影像开创纪录。冯其庸先生亲笔题辞,周国平、张瑞敏、敬一丹、曲向东等联袂推荐。无论是深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真相,还是作为文史资料加以典藏,这本精美图书都会带给读者以超值享受和阅读体验。

内容推荐

一部史诗巨制的诞生……一段中华民族永不可忘的历史!有谁欣赏过圆明园最宏丽的画卷?有谁聆听过圆明园最华彩的乐章?有谁游历过那惊艳绝伦的“万园之园”?有谁了解圆明园毁灭的所有真相?史诗数字电影《圆明园》,还世人一个完整、真实的圆明园;重现300年前的瑰丽辉煌,再现150年前的旷世劫难!

《圆明圆》定位于“像故事片一样的纪录片,像纪录片一样的故事片”。

《圆明圆》,非常态纪录片,人物、故事、悬念、视觉奇观……

《圆明圆》的宗旨——真实!好看!

本书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篇“一个帝国的背影”脱胎于电影《圆明圆》的解说词。该部分通过一个全新的角度,依据大量的清代史料,讲述了圆明圆150年凄美的故事。圆明圆不仅仅是一座奢华的皇家园林,它是大清皇室荣辱的见证,它是大清帝国兴衰的缩影。第二篇“一部影片的诞生”记录了电影《圆明圆》的制作历程,相信其中的许多细节会感动读者。第三篇是电影《圆明圆》的文学剧本,读者完全可以当作历史小说来阅读。这是一部最大程度地忠实于历史真相的小说,其中的人物和故事以及所有的细节都来自于可靠的历史记载。

本书最大的特色是图文并茂,其中大量的图片属于首次面世。希望这样的设计能够使读者阅读起来更轻松、更愉快。

目录

致读者

第一篇 一个帝国的背影

 诗人的想象

 离宫的缘起

 历史的机遇

 “如意馆”的皇家画师

 “样式雷”家族

 帝国的缩影

 皇家大院

 精神家园

 一个皇帝的一天

 东方博物馆

 曹雪芹与圆明圆

 传教士与圆明圆

 大清盛世

 历史的转折

 落日余辉

 两个文明之间的对抗

 两个世纪之间的战争

 宿命与诅咒

 旷世劫难

 下落不明的文物

 尾声

第二篇 一部影片的诞生

 二○○四年的春天

 灵魂之旅

 导演阐述

 景山公园里的试验

 洋人们

 一八六○年的中国战争

 行走在“废墟”的边缘

 与“数字”较轻

 后记

第三篇 电影《圆明圆》文学剧本

试读章节

1.黎明/外,畅春园

GiusseppeCastiglione,1688年生于意大利米兰,罗马教廷的一位修士。在到达北京之前,这个意大利人已经开始学习汉语,并且有了一个中国名字,郎世宁。1715年12月22日,经过半年的长途跋涉之后,郎世宁来到北京。是年,中国的康熙皇帝61岁。

一个太监在前面带路,3个身着教士服装的西方人在畅春园中急行,脚下是一条碎石铺就的小路。很明显,这是一处精致、豪华的东方园林。太阳尽管还没有完全出来,但碎石构成的各种图案依旧吸引了一个教士的好奇心。小路曲曲折折、似乎没有尽头,4人不时穿过走廊和小亭。园林出奇地安静,除了几声鸟叫,4人的脚步和喘气声分外清晰。

一扇红漆的大门,门口肃立着两个黄衣的侍卫。太监打开大门,教士们鱼贯而入,豁然一座皇家宫殿。庭院的中间是一条汉白玉的大道,大道两边的方砖上是几十位泥塑般的清朝官员,双腿盘叉,正襟危坐。教士在太监的引领之下,穿过人群,在大殿的台阶前屏息而立。此时,太阳刚好在黄色的琉璃屋檐上捎了一个金边。

今天是意大利人郎世宁拜见大清朝康熙皇帝的日子。引领的太监示意这个好奇的西洋人不要东张西望。这时,台阶上面的两个太监开始传话:

宣西洋人觐见!

宣西洋人觐见!

郎世宁旁白:

今天是我第一次拜见大清国皇帝的日子。从欧洲到中国的旅行,花了整整一年时间。一路风尘,就是为了取得中国皇帝的信任。奇怪的是,皇帝并没有在皇宫接见我们,而是在距离皇宫20多公里的一座花园。

2.日/内,畅春园之朝殿

康熙是清朝的第二代皇帝,在他的治理下,帝国日渐鼎盛。皇帝也在紫禁城的西北方向修建了自己的离宫,郎世宁就是在那儿第一次见到了康熙皇帝。

在礼仪官员的带领下,3个西洋人开始行九叩三跪之礼。起来之后,3人已经气喘吁吁了。这时候,郎世宁才敢抬头。康熙皇帝盘腿坐在紫檀的龙椅上,安详而随意地注视着面前的3个西洋人。一个教士将一架新式的天文望远镜献给康熙。令郎世宁惊奇的是,康熙摆弄望远镜的动作极其熟练而专业。皇帝慢慢地将镜头对准郎世宁。

康熙:你叫郎世宁,是意大利人。

那个叫马国贤的教士是个通事,他在郎世宁耳边嘀咕了几声。

郎世宁:郎世宁是奴才,皇帝陛下。

郎世宁刚刚学了一点汉语,发音听起来很可笑。康熙说话很慢,但很慈祥。

康熙:朕听说你会画画,这很好。大清朝需要你这样的西洋人。

康熙突然将望远镜收起,表情十分激动。

康熙:普齐!

一个官员匍匐向前,跪倒在地。

普齐:奴才在!

康熙:听说胤给你送信了。

那个叫普齐的官员只是一个劲儿地磕头,嘴里不断咕哝着:奴才有罪、奴才有罪……康熙半天儿没有说话,似乎在憋气,突然之间爆发出一阵剧烈地咳嗽,显得十分疲惫。

普齐被侍卫押了出去。变故发生在瞬间,郎世宁感觉很迷茫。殿内长时间的寂静,只有康熙苍老的咳嗽声。康熙逐渐平静了下来。

康熙:郎世宁,下次来的时候,带上你的画,朕看看你画得究竟怎么样。

康熙一摆手,那个引领太监将转身的郎世宁迅速拧过来,示意他倒退出门。胤曾经是皇太子,但由于谋反而一直被关在皇家监狱。监狱中的胤送信给那个叫普齐的将军,试图东山再起。阴谋被发现以后,61岁的康熙皇帝再也无法掩饰自己的绝望。

3.日/内,东华门教堂

19世纪的天主教教堂。一个梳着长辫子的中国小男孩一动不动地坐在一张中国式的太师椅上,郎世宁正在专注地画像,在他的边上是各种各样油画用的材料。很明显,这个西洋人的画技非常娴熟。阳光透过彩色的玻璃照在男孩的脸上,明暗对比很大。画布上小孩的脸是同样的反差。

郎世宁旁白:

教会派我到中国来,就是希望我的绘画技术能够为中国皇室服务。皇帝如何评价这幅画十分关键,这关系到我在中国的前途。人老了都会宠爱小孩,我揣测年老的皇帝也一定喜欢自己的孙子。我特地找了这个可爱的小男孩为模特,为的是皇帝能够喜欢这副作品。

4.日/外,紫禁城

夕阳西下,18世纪的紫禁城弥漫在一片金色当中。四周是成片低矮的四合院群,这座地球上最大的皇城显得越发森严。高大的宫殿,宏伟的城墙,偶尔在某个宫门处能够看见肃立的黄衣侍卫和几个打扫落叶的太监。

5.下午/内,畅春园之康熙书房

阳光穿过精致的窗户格子,洒在康熙皇帝的书房。一排古典的紫檀书架上摆满了各种线装书籍,另一边却堆放着各种各样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仪器:手摇计算机、简评议、地球仪、新法地平式日晷以及几台样式不同的天文望远镜。皇帝正在和一个教士、一个翰林院官员探讨一个数学问题,郎世宁和马国贤在一边倾听。康熙在一张宣纸上演算。纸上画着一个直角三角形,边上是一排整齐的算式:

54÷6=99开平方=33×勾3=93×股4=123×弦5=15

康熙:如果知道积数,朕就能够推算出勾、股和弦。

教士:皇上,就臣所知,西方还没有人懂得这种方法。

康熙:朕日夜冥思苦想,终于有所成。陈厚耀,抄写下来吧。

陈厚耀和那个懂数学的教士退出了皇帝的书房。

康熙:郎世宁,你的画呢?

郎世宁递上自己费尽了心思的那幅油画,康熙仔细端详。这是一个侧逆光下的中国男孩。

康熙:这个孩子的脸为什么一边亮、一边暗呢?

郎世宁:皇上,太阳……

郎世宁很着急,抓耳挠腮,他想表达自己的意思,但说不出来。马国贤在康熙和郎世宁之间做通事,两个西洋人说的是意大利语。

马国贤:回皇上,郎修士说,因为光线的原因。太阳在小孩后面,脸就是这个样子,这样才真实。

康熙:真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神态。你的画就是一个孩子,除了孩子,什么都没有,朕没有看到其他的东西。

郎世宁试图辩解,马国贤踩他的脚阻止。

康熙:朕明白你是个好画家,但西洋画法有问题,颜料涂得太多。你看,这个孩子的脸多么粗糙!上色也太重了,像污染一样。这样吧,你去如意馆学习中国画法,朕有时间的话给你讲解讲解中国画的意境。

马国贤一边使劲将郎世宁摁到地上,一边嘴里咕哝:谢皇上……  郎世宁:谢皇上。

在一本新发现的数学专著中,康熙不仅论述了如何解决直角三角形的相关问题,还给出了自己“以积求勾股”的解法。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唯一对数学问题提出解法的帝王。康熙尽管对历法和数学充满了兴趣,但他并不清楚中西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科学技术离这个古老的国度还很遥远。

郎世宁旁白:

令我吃惊的是皇帝对科学充满了兴趣,他在天文和数学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一个皇家学者告诉我:皇帝从年轻时起,就坚持学习,几乎每天都没有间断。

6.夜/外,紫禁城之太和殿前

越过层层叠叠的汉白玉栏杆,可以看见几个满清官员和西洋教士在匆匆忙忙地行走。镜头升起,巨大的太和殿前,康熙皇帝已经在那儿了。落日余晖,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满月。远处是一行回巢的鸟群,偶尔传来空旷的乌鸦叫声。康熙皇帝手拿天文望远镜正在观望,两个教士和3个大学士站立在日晷前。康熙回过头来招呼一位教士。

康熙:钦天监计算的月蚀时间准确吗?

教士:回皇上,应该还有一刻钟。

康熙拿出一个星座图表,边上有个太监提着宫灯在照亮。皇帝对着天上的繁星指指点点,他能够准确地说出很多星星的名称,边上的几个大学士一直在哼哼哈哈。皇帝很像一个天文老师,大学士就是小学生。很明显,皇帝的天文知识已经很丰富了。乌云缓缓地划过月亮,月全蚀,古铜色的月亮挂在太和殿的上空。康熙手持天文望远镜,看得津津有味,边上的大学士却面现惊慌。

一大学士:皇上,不会是凶兆吧?

康熙在微笑,但并不回头。

康熙:天象罢了。

太监:皇上,能看见吃月亮的天狗吗?

康熙:早告诉过你了,没有天狗!

古铜色的月亮缓缓地在太和殿上空移动,紫禁城梦幻一般。

7.日/外,圆明园之牡丹台

春天的牡丹台,风和日丽,一场春雨刚过。牡丹正是季节,花团锦簇。12岁的少年弘历正在舞剑,远处康熙带着随从来到牡丹台。紧随皇帝的是他的第四个儿子胤和一个大太监。康熙注视着这个从未谋面的孙子练剑,似乎很欣赏。康熙皇帝有五六十个孙子,今天,他对弘历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亲情。康熙拉着孙子的手在牡丹丛中赏花,远处雍正的表情很复杂,康熙有35个儿子,他渴望由他来继承皇位。在牡丹花丛中,兴致勃勃的康熙亲自指导孙子画牡丹。皇帝对这个孙子表现出来的禀赋很满意。1722年3月25日,美丽的牡丹台,圆明园已经建成了雏形。

8.黄昏/内,畅春园之康熙书房

康熙从身边拿起一本欧洲的画册,翻到其中一页。这是欧洲某国的一条街道,楼房林立。

康熙:你们西洋看来地方很小,百姓不得不住在空中。这些屋子很像悬崖上凿的洞穴,像野兽住的吗!

郎世宁看着马国贤,马国贤不知道怎么回答。

康熙:西洋人每天看来都要在悬崖上爬上爬下,多危险啊。

郎世宁好像听懂了康熙的话,再次企图说话。马国贤狠狠地踩了郎世宁一脚。这次郎世宁终于没有忍住疼痛,“嗷”的一声跳了起来。康熙哈哈哈……善意地笑了。笑容突然僵住,康熙用双手抓住自己的头,很痛苦的样子。边上一个大太监示意郎世宁和马国贤赶忙退出,又一个小太监飞快地跑开。

郎世宁旁白:

皇帝对科学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但是,他的兴趣只是局限在天文和数学方面。他对西方的认识和理解也充满了傲慢和偏见。

9.日/外,避暑山庄

早晨,湖面上大雾弥漫,有人在划桨。秋天的避暑山庄,晨雾还没有散去,山庄笼罩在寂静当中。镜头在山庄的各个角度缓缓穿行,如诗如画的山庄。划桨的人是4个太监,康熙皇帝站在船头,欣赏着难得一见的风景。

10.日/外,避暑山庄之“万壑松风”殿前

湖边上有一小片山冈,岗上有一座殿宇,那是皇孙们在山庄内读书的地方。殿宇前是几百株枝叶繁茂的黑皮松,12个10岁左右的小孩正在黑皮松之间诵读《论语》的一章,弘历就在其中。太阳刚刚探头,阳光斑斑点点洒进树林。孩子们站成两排,象小童子军,边上有一皇家教师在来回巡视。

11.日/外,避暑山庄之树林

康熙已经下了船,在树林中漫步。身后跟着一个太监,远处能够看见读书的小孩。读书的弘历发现了爷爷,拿着书飞也似地跑开。弘历在松树间飞奔,脚下一拌,摔倒了,手中的书本也飞了出去。康熙大惊,紧跑了几步,试图扶起孙子。弘历动作很利索地调整好自己,就势跪下。

弘历:皇爷爷!

康熙气喘吁吁,脸上满是关切之情。

康熙:弘历,为什么这么莽撞?

弘历:为了争着见皇爷爷,下次不敢了。

其他的小孩和老师都赶过来了。康熙亲自将书交到这个孙子手上,读书声又起。康熙皇帝看着自己众多的后人,心事重重。

12.日/外,避暑山庄之皇家猎场

马蹄在飞奔,鹿群在树林中逃窜。弘历骑在马上,手中是一支短小的鸟枪。一只飞奔的鹿突然倒下,枪响了。弘历勒马回头,康熙皇帝收起鸟枪,策马过来。康熙给自己的孙子示意如何打得准确。弘历突然加速,马又一次跑起来。弘历瞄准了鹿群中的一只小鹿。枪终于响了,小鹿翻了几个跟头,倒下。康熙从后面赶上来,看见了惊奇的一幕,母鹿正在给受伤的小鹿舔伤口,不远处是围观的鹿群。弘历的枪一直在瞄准,手在扳机上微微地晃动,但能够明显地看见小孩脸上的泪珠。弘历不知所措地看着爷爷,一颗泪珠落下。四周一片静寂,只有人马的喘气声,小鹿母子安静地望着打猎的爷孙。康熙挥手示意,祖孙二人勒马离开,并肩远去。避暑山庄沐浴在夕阳中。

康熙的子孙多达150个以上,35个儿子中大多死于非命,不是早夭,就是残杀,正常活下来的十不到一二。康熙皇帝曾经因为太子谋反之事而大哭一场,太子最终被圈禁。

13.夜/外,畅春园和紫禁城

1722年12月13日夜,畅春园康熙的寝宫。微风吹动白色的帷幔,衰老的康熙在自己70岁生日到来之前死去。几个皇子和大臣跪倒在地,四皇子胤目光炯炯。镜头在无数次的下跪和宫外的军事活动之间展开,雍正派出的军队在畅春园和紫禁城四处抓人。戒严和军管开始了。P106-117

序言

2006年9月8日上午,一部叫《圆明园》的电影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那一天,北京的天气前所未有的凉爽,躁热的夏天突然之间就消失了。秋日温暖的太阳照在大会堂上,三三两两前来参加首映式的观众正在陆续入场。站在汉白玉的台阶上,我心静如水。那是一种记忆当中似乎不曾有过的淡泊与平和。我知道,故事该结束了。不管结局如何,任何故事都有最终结束的一天。

从2004年春天到2006年秋天,我的生活一直被电影《圆明园》所占据。2006年十月,《圆明园》将在全国上映。两年多的时间,圆明园的“阴影”一直笼罩着我,久久不散。对于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来说,圆明园不仅仅是一个遗址公园。无论如何,关于圆明园的那段历史是不应该被遗忘的。本书是我两年多时间的一个总结,也是为了纪念魂牵梦绕的圆明园。

本书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编“一个帝国的背影”脱胎于电影《圆明园》的解说词。该部分通过一个全新的角度,依据大量的清代史料,讲述了圆明园一百五十年凄美的故事。圆明园不仅仅是一座奢华的皇家园林,它是大清皇室荣辱的见证,它是大清帝国兴衰的缩影。第二编“一部影片的诞生”记录了电影《圆明园》的制作历程,相信其中的许多细节会感动读者。第三编是电影《圆明园》的文学剧本,读者完全可以当作历史小说来阅读。这是一部最大程度地忠实于历史真相的小说,其中的人物和故事以及所有的细节都来自于可靠的历史记载。尊重历史真实是这个剧本的首要原则,比如,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细节来自于当事人的日记,就连大清皇帝的“台词”也全部来自于皇家密档。

本书最大的特色是图文并茂,其中大量的图片属于首次面世。希望这样的设计能够使读者阅读起来更轻松、更愉快。

金铁木

2006年9月

书评(媒体评论)

圆明园,万圆之圆,痛史中的痛史,一个最辉煌也最悲愤的记忆,一种既骄傲又屈辱的心情,因为不可复而在时间中永恒屹立,因为不可申诉而向世代代永恒言说……

——学者 作家 周国平

它明确告诉人们那段历史到底都发生了哪些事,历史的事实,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清史研究所教授 李文海

震撼!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张瑞敏

只要是中国人,就会被“圆明圆”感动!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敬一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