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千面人萨特(精)/图文经典书系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法)索菲·里夏尔丹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他是一个集各种矛盾于一身的人:自认丑陋却是个永不悔悟的引诱者;中产阶级出身却是无产阶级热心的捍卫者;笃信马克思主义却为同信念的人所憎恨……萨特也是一个令人不可理喻的搞笑的人,喜欢寻开心,甚至有些过分。

他是知识分子,是渴望行动与享受的一代人崇拜的偶像,圣-日耳曼大街灯红酒绿的夜晚,即兴式爱情的卿卿我我与热力四射的政治讨论、哲学争议交叉进行,便是他的生活的主旋律。萨特不是把自己封闭在象牙塔里的思想家;他随时介入,对当代最敏感的政治事件都会表明自己的立场,会毫不理会自己的行为是否会使充满动荡的不安的世界更加混乱。

即使在今天,评论家、作家、哲学家还在争吵不休,想弄明白他究竟是一个真正的思想家,还是近代哲学的一个大骗子。在林林总总、互相矛盾的不同看法之前,读者也迷惑不解。萨特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他那激动人心的介入、爱情和友谊横贯他一生的五十个精彩故事中淋漓尽致地凸现出来,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这个法国思想的神秘人物。

内容推荐

让-保尔·萨特用他的文字诠释了二十世纪初出生的整整一代人,甚至诠释了他们的子孙后代的恶劣生存环境、反叛和犹疑不定的精神面貌。萨特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在他那激动人心的介入、爱情和友谊横贯他一生的五十个精彩故事中淋漓尽致地凸现出来。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构建中的一个思想体系

 小宝贝选择自己的路·调皮的小坏蛋·拉罗歇尔的地狱·戏弄高手·勒阿弗尔,直到令人作呕·萨特登上舞台·发言,发言,再发言……

第二章:女朋友们

 生命中的女人·因丑而受到青睐……·永恒的同居生活·有女人缘的男人·受宠的女人——西蒙娜·德·波伏瓦·朱丽叶·格雷戈起步了·得天独厚的孩子

第三章:周围重量级的人物

 两个前途似锦的学生·崭新的时代·让一苏尔·帕特的由来·加缪,一个外国人·里查德·怀特从天而降·温柔而苦涩的友情·接近又反对所有人·秘书贝尼·莱维

第四章:观察与写作

 偏执狂·酒吧的常客·两袖清风·“萨特这个疯子”·忠于卡斯特罗·萨特在苏维埃共和国·在中东的心脏·在太阳升起的国度·视听的法则·“激发灵感物质”的灾难

第五章:战斗者

 布道的萨特·一家报纸在负隅抵抗·战斗宣言·萨特拒领诺贝尔文学奖……·萨特主席·萨特或是红色生活·人民的代言人·萨特在“牢笼”·哲学家在矿上·不与巴德开玩笑·给越南一条救命船

第六章:夜的彼岸

 黑夜中的七年·反常的萨特·自由风格的日报·永不消逝的魅力·幕后掌权者·最后的敬意·永恒的归宿

附录

 让-保尔·萨特重要的日子·萨特周围的知识分子·萨特作品节选·让-保尔·萨特的名言·萨特与电影·萨特主要作品提要

试读章节

让-苏尔·帕特的由来

波里斯·维昂是巴黎存在主义的象征性人物,热衷玄学、爵士乐与法国战后的青年爵士乐,他是通过大作家雷蒙·格诺认识让-保尔·萨特的,彼此很快产生好感,接下来便是长年真诚的友谊。

让-保尔·萨特不是地下室爵士乐的忠实信徒,但波里斯·维昂却是天才的小号手,他几乎每天晚上都与他的乐队在演奏。不过,哲学家很欣赏这种音乐,因为它标志着战后的社会现象,带来了美国文化。再说,他早就认识美国著名爵士音乐家索尼·罗林,很欣赏他,而且置身在一群年轻人之中,他感到心情舒畅。当然,他更喜欢禁地酒吧里其乐融融的聚会,维昂也喜欢那个德国风味的“乡村别墅”。

于是,萨特建议波里斯·维昂与以他为首的《现代》杂志合作。维昂在杂志上每月写一篇专栏文章,名为《说谎者记事》,这样,他_脚同时伸进了伽里玛出版社,出版社在1947年也理所当然地出版了他的名闻遐迩的《泡沫的时光》,在书中,萨特变成了让-苏尔·帕特。多事的作家也在书里描述了一个如痴如狂的场面,几千人拥向让一苏尔·帕特开的讲座。有些人是坐灵车来的,有些人空降而下,还有人是从下水道冒上来的。

其实,这个场面是以一个基本事实为依据的:萨特曾开过一个讲座阐述存在主义的内涵,取得了难以想象的成功,哲学家从此成了公众的偶像。

后来,波里斯·维昂更喜欢他的新女友乌尔苏拉·库布莱的活动领域,与他的前妻米歇尔·莱格里斯分手了,后者也与萨特和维昂两对情侣疏远了,但不久之后,她又成为萨特周围众多的女人之一,并且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直至萨特去世为止。

加缪,一个外国人

萨特和加缪是法国文坛上的两个神灵,他俩相遇、相交,并于1952年最终闹翻。《局外人》的作者在一次车祸中不幸夭折让萨特陷入深深的悲哀之中,这在他的一篇生动感人的悼文里表露无疑。

“在广这个世纪,加缪是传统道德主流的承前启后的、反历史的当代继承人,他的作品也许是法国文学中最具个性的了。他以无可挽救的、亲密而纯粹、庄严而性感的幽默感,投入了一场有争议的战斗,对这个时代大规模的、畸形的种种事件提出质疑。反之,他身处我们当今时代的核心,他以固执、否定的态度,重新坚定了他在道德领域的存在主义立场,反对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反对现实主义的拜金主义。”

萨特不总是这样说他好话的,他通过媒体羞辱过加缪。不过,他们的友谊是建立在彼此欣赏的基础之上的。加缪当过《战斗报》的文学批评家,当他读完《墙》之后,把萨特描绘成一个“介于塞里纳和卡夫卡之间的出类拔萃的年轻作家”。

萨特呢,他曾写过二十页的文章,对加缪的作品恭维备至:“对《局外人》,一句话便能概括:是一座孤岛……”这两个人之间的亲密友谊,在许多年中有聚会、友人和在各自报纸上写的文章作证。l951年秋天,《反叛者》的出版严重地影响到他俩的关系。萨特不喜欢这部作品,弗朗西·江松在以萨特为首的《现代》杂志上又批评了它。加缪奋起进行回击,并且迁怒到萨特。萨特亲自出马了,毫不留情地公开抨击以前他曾极力赞赏的那个人。从此,萨特再没见到加缪,后者于1960年在一次车祸中丧生。

理查德·怀特从天而降

那些对美国社会的不公进行抗争的人,萨特都怀有好感,因此,他的心很快被美国黑人作家里查德·怀特俘获了。这位写出《黑男孩》的著名作家果真离开了美国,他忍受不了那里的政策,认为带有种族主义倾向。

1946年,理查德·怀特来到法国,受到《现代》杂志成员的欢迎。在萨特看来,他是受到不公正的美国社会压迫的人们的杰出代表,是大西洋彼岸种族主义统治下的牺牲者的完美形象。除此而外,这两个人都热哀于介入社会,鄙视殖民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即便里查德·怀特没有被看作存在主义圈子里的正式成员,他也在萨特的报纸上撰文,并且与萨特在同一家出版社出版作品。他与西蒙娜·德·波伏瓦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甚至对她的衣橱也指指点点。尽管里查德·怀特与存在主义的信奉者过从甚密,他却愈来愈彻底地远离他早年曾参加过的共产主义运动。

怀特建议萨特与他一起参加法美和平聚会,哲学家同意去了,但有些勉强。会上的议论很快引起萨特的反感,因为应邀者严厉地谴责了苏维埃共和国,狂热地追捧美国实行的遏制政策。自这次聚会之后,萨特认识到他与怀特之间隔着一条鸿沟,可在他乍到法国时,萨特曾把他捧到天上。

萨特发现,怀特不仅脱离共产主义,甚至容忍美国的错误政策,反对苏维埃俄国实行的政策。在萨特的眼中,苏联是人类的一盏灯塔,完全没有必要放弃俄国社会主义开创的道路。怀特违背了萨特的信条,他们的友谊也就到此为止了。

温柔而苦涩的友情

萨特批评虽然常常没错,但总是很尖刻刺人的,由此他得罪了他是亲近的朋友,而从不顾及他们之间的往事和情谊。他禾重视感情的因素,就必然会伤害他周围的友人,但他从不记仇,也不会耿耿于怀。

“您好,我的小同学!”这是1979年6月20日,雷蒙·阿隆在全世界摄像镜头前,欢迎让一保尔·萨特时说的一句话。这是他俩最后一次重逢,早先,他们因在乘船出逃的越南难民死亡事件上存在分歧而使友情大受损伤,现在这两个老战友又握手了。但此时的萨特已失明,往日的风光不再,甚至可以说已退居幕后,由贝尼·莱维替代;他是在安德烈·克鲁斯曼陪伴下到爱丽舍宫去的。他的出现只是象征性的,也许自己甚至都没意识到,他是在与他身边的这个人在媒体上进行最后一次较量了。

萨特和阿隆是在亨利四世中学认识的,那时他俩正完成文科预备班的学业,准备参加乌尔姆街上巴黎高师一年级的考试。人们可以责备萨特与他的众多好友关系闹僵,其中加缪是最后一块硬石头,但人们决不能指责他具体行动时会夹杂私仇。米歇尔。福柯与萨特在公众场合最后一次亮相时,他的表现足以证明这点。

不过,也就是这个不留情面,甚至粗暴的萨特,在媒体及演讲中肆无忌惮地攻击了雷蒙·阿隆许多年。譬如说,在l968年,他写了类似宣言样的文章攻击具有正统观念的知识分子,竟然说到“雷蒙·阿隆的顽固堡垒”。这篇抨击性的文章先是攻击教育制度,后来愈演愈烈,竟然说道:“阿隆到老年,还会向他的学生们重复他在1939年战前写的论文中的想法,他可以行使他的权力,但可以肯定地说,这个权力并非建立在与他的名字相当的学问基础之上。”   P49-55

序言

萨特,世纪伟人……

作为近代社会民权的捍卫者,可以非常肯定地说,让-保尔·萨特用他的文字诠释了二十世纪初出生的整整一代人,甚至诠释了他们的子孙后代的恶劣生存环境、反叛和犹疑不定的精神面貌,在此之前,他们所渴望的自由已被格式化了。这些男男女女在日常生活中经受了把上一个世纪搅得天翻地覆的两次战争所带来的苦难,在很大程度上,都各自认同了思想家们的种种哲学思想,因为这些思想为他们打开了崭新的生活道路,展示出前所未有的人生蓝图。法国1968年5月爆发的一场气势磅礴的群众运动,其焦点就集中体现在这股自由化的浪潮之中,始作俑者正是继承了传统和中庸的思想模式的青年一代。自由、存在主义、女权主义、反殖民主义、马克思主义、介入社会……有太多的伟大思想提供给那些思索人生、思索人类生存环境的人们作为参考,因为他们天生拥有一种权利,那就是选择的权利!

没有哲学,没有文学、戏剧、新闻工作,总之,没有文字,萨特就什么也不是。正当人们远离了这些东西时,这位卓尔不凡的哲学家把思想重点转移到政治和社会层面上,他毅然决然地介入到震撼二十世纪的种种伟大事业之中,这同时也标志着萨特进入公众生活领域了。这位当今的苏格拉底,被不少人斥之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不管他达到了什么高度,在我们看来,他是以最真诚的信念,传播了这样一种思想:我们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有选择与行动的权利。

当人们从未理解何为思想自由时,就更谈不上主宰自己的命运了;于是对他们的有争议的行动做出判断是很困难的。与伏尔泰、雨果的光辉形象一样,萨特是应该被放进“介入性”伟大人物的瞻仰圣殿的。是理性的“介入”而不是非理性的“疯入”;因为萨特头脑敏锐、思想清晰,睿智而真诚的特质又掺杂了他自身的一些缺陷,这就最终导致他在自己选择的、充满矛盾的人生道路上出类拔萃。这个人献身于他念兹在兹的事业,从不顾及自己的行为是否会为他的众多的诽谤者提供什么口实!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断地在反省自己的选择。再说,他也一直在索取犯错误、彷徨歧途、自由改变观点的权利。纵观他的一生和他的与生命密不可分的作品,他的主要矛盾都写在他的戏剧《禁止旁听》谢幕时的一句经典名言“他人即地狱”之中了,写在与他的同时代人的慷慨大度、幽默风趣、也许还不乏缠绵悱恻的人际交往之中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2: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