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明朝抗倭二百年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纪红建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为何堂堂的大明王朝会被倭寇侵扰200年之久?为何一个又一个的抗倭英雄会惨遭杀害?为何以戚继光为代表的爱国志士能够成功抗倭安民?……长篇纪实作品《明朝抗倭二百年》,第一次对一直倍受人们关注的明朝抗倭斗争的200年历史进行了沉重的提炼和深刻的记述,以及全面的探析与提密,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深刻的意义。

内容推荐

本书对一直备受人们关注的明朝抗倭斗争的200年历史进行了全面的探析与解密。

本书旨在告诉读者:为何堂堂的大明王朝居然饱受国土比自己小得多、经济比自己落后得多,并且还是一个诸侯纷争、政治不统一的日本国倭寇长达200年之久的侵扰与摧残;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这群被称之为倭寇的人,到底是由什么人组成;倭寇在中国沿海不断地走私、烧杀抢掠、扩大贸易,不断侵占明朝老百姓利益,并与中国流民、窝主及汉奸勾结,由开始的小打小闹,发展到后来疯狂地烧杀抢劫;倭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修建研制了舰船、武器,总结研究出特有的战术,特别让明朝老百姓气愤的是,日本政府由当初的暗中支持,到后来明目张胆地纵容支持倭寇的行径,最后企图以朝鲜为跳板,悍然发动了大规模侵略中国的战争,企图打开明朝东南门户;明朝政治腐败、戎政大坏,让倭寇有了可乘之机,他们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大肆烧杀抢掠,给中国人民留下了血的教训;在关键的时刻,正义战胜了邪恶,团结的爱国志士战胜了贪污腐败、卖国求荣者,为抗倭的胜利赢得了先机;倭寇虽然最终在戚继光等一批爱国将领的努力下被消灭,但倭寇对中国东南沿海长达200年之久的侵扰史已经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留下了无法抹去的记忆,更留给了世代中国人民血的教训。

青年作家纪红建在对明朝军史进行近十年的研究后,以史志工作者和纪实文学作家的双重眼光,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沉重的提炼和深刻的记述。

目录

开篇 明初对日招抚

第一章 关于倭寇

一、倭寇历史的基本概念

二、倭寇产生的背景

1.日本南北分裂、战争内乱

2.日本对外贸易与中国海禁政策

3.中国国力衰弱、朝代更替

三、倭寇的发展

1.明初:国力强盛,未成大患

2.正统至嘉靖前期:海防渐趋废弛,倭寇侵扰时起时伏

3.嘉靖中后期:军政废弛,倭寇猖獗

4.嘉靖末年:倭寇的基本平息

四、倭寇的组成

1.日本商人

2.日本武士、浪人

3.中国流民、窝主

4.中国汉奸

五、倭寇的舰船、兵器和战术

1.倭寇舰船

2.倭寇武器

3.倭寇战术

六、倭寇侵扰目的

1.烧杀劫掠

2.走私

3.扩大贸易 

七、倭寇对明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影响

1.政治影响

2.经济影响

3.军事影响

八、日本政府对倭寇的政策和态度

1.参与、纵容袒护

2.捉倭受功

九、明朝统治者抗倭主要战略思想

1.朱元璋、朱棣:外交遏制与适时打击相结合

2.朱厚熄:重振海防,奋起抗倭

第二章 明朝抗倭海防建设

一、明初海防建设

1.基本思想

2.基本措施

3.战船建造

4.组建远洋舰队

5.南京海防建设

二、天顺至嘉靖前期海防建设

1.海防废弛现状

2.海防废弛的种种原因

三、嘉靖中后期海防建设

1.朱纨整饬海防

2.王仔、张经督理海防

3.募兵制的发展

4.沿海划区防守和加强防务

5.戚继光的练兵和“戚家军”

6.战船的发展变化

7.舰船制造

8.水陆战法的变化

四、隆庆万历年间海防的固定

1.海防兵书

2.海防攻略

3.海防方略

第三章 明朝抗倭经典战例实录

 一、望海埚大捷

 二、宁波争贡之战

 三、双屿之捷

 四、烈港之战

 五、海盐守卫战

 六、普陀之战

 七、嘉兴之战

 八、王江泾大捷

 九、胡宗宪诱歼汉奸徐海、王直

 十、台州大捷

 十一、横屿、平海、仙游之战

 十二、俞大猷剿倭

 十三、南澳之战

第四章 明朝抗倭名将小传

一、张经

二、朱纨

三、瓦氏夫人

四、俞大猷

五、卢镗

六、汤克宽

七、王忏

八、彭荩臣

九、胡宗宪

十、王崇古

十一、谭纶

十二、邓子龙

十三、戚继光

十四、张兀勋

十五、彭翼南

第五章 经验教训

一、闭关政策,只会导致灭亡

二、国不可一日无军,军不可一日不备

三、众志成城才能走向胜利

尾声 抗日援朝战争

明朝倭患及抗倭大事记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3.中国国力衰弱、朝代更替

倭寇得以诞生、发展的另两个原因:

一是元末的时候元朝统治力量大大削弱,海防日趋崩溃。在宋朝以前,日本与中国有来往,向朝廷进贡,而到了元朝,元世祖几次派使臣赵良弼去招抚他们,他们都不来,也是当时国力衰弱的一个象征。

二是明朝初建,国家不够稳定,留下较多的社会后遗症。

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初,泰州白驹场(位今大丰西南)盐民张士诚率众起兵。他们攻下了泰州,来到兴化,聚众达到万余人,结寨德胜湖。不久后,张士诚军队进据高邮,并以这里为都城,国号为大周,自称为减王,建元天佑。至正十六年(1356年)春天,张士诚军队攻占了常熟,随后又攻克了平江(今苏州),昆山、嘉定、崇明等州县相继归附于他。张士诚以承天寺为王宫,自称周王,并设立了省、院、六部、百司等行政机构。这时,朱元璋率军从太平(属安徽)水陆并进,抵达集庆(今南京)。而后,朱元璋又以徐达为大将军,率军沿江东下,攻取了镇江,割据了丹阳,连克常州、江阴、泰兴、扬州等地,后来,张士诚军败于江淮。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十月,朱元璋因为张士诚多次攻打江淮,于是下令举兵征讨张士诚。徐达在朱元璋的命令下,相续攻克了泰州,以及高邮、兴化、淮安。第二年十一月,徐达又率军经南浔、吴江,进到平江城南鲇鱼口,四面筑长围于平江城外。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由于围城日久,张士诚军斗志衰减,军心大乱。徐达率军乘机登城,一举攻克了平江。这次战争中,张士诚战败被俘,自缢自亡。不过,虽然张士诚死了,但割据于沿海的方国珍、陈友定等势力还依然存在,明朝建国之初,这些势力在被兼并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残余分子逃亡海外,勾结倭寇,为患沿海地区。

方国珍(1319~1372年)——又名谷真,黄岩洋屿人(现属路桥)。出身佃农,是元末第一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元末,统治者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空前残酷,下层爪牙鱼肉乡民,激起广大人民的反抗。在江南一带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打三遍,不反待如何。”至正八年(1348年),方国珍与蔡乱头因争牢盆(晒盐用的)结仇,黄岩州官贪赃枉法,处理偏袒对方,方国珍非常气愤。不久,地主又告他欠租,官衙派巡检去抓捕方国珍。方国珍正在吃饭,他左手举起饭桌抵挡,右手抓起很粗的棍棒,与巡检搏斗,结果当场杀死巡检,遂与其兄弟人海,聚兵起义。方国珍入海后,元兵追至福州,方国珍奋勇抵抗,元兵自相惊溃。后来,朝廷以海运千户的官职,诱方国珍投降,方国珍坚决拒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六月,元廷派遣孛罗帖木儿又来“围剿”,方国珍率领士兵,高举火把,大声呐喊,元兵又不战自溃。后来绍兴总管泰不华谪为台州路达鲁花赤(蒙语,官名),他又设计诱降,与方国珍遇于黄岩永宁江王林港,方国珍同样拒不投降。这时,刚好潮退,元兵战船搁浅,方国珍指挥小船分割元兵,他的部下聚集长矛,一阵拼杀后,杀死了泰不华。此时,投奔方国珍抗元民众日益增多,方国珍威震浙东,控制着温州、台州、庆元(今宁波)等地方。方国珍占据浙东后,采纳谋士刘仁本的建议,施行“保境安居”的政策,招贤纳士,兴建台州、宁波、温州等地的儒学、水利,严肃法纪,使浙东一带老百姓在元末战乱时期避开战祸,安居乐业。至正二十七年(1357年)十二月,方国珍顺应历史潮流,率2.4万兵士和海船4000艘,归顺了朱元璋的起义军队伍。洪武七年(1374年)三月,方国珍在南京病逝,葬于南京城东20里玉山,朱元璋亲写祭文。

张士诚(1321~1367年)——中国元末割据江浙一带的武装首领,小名九四。泰州白驹场(今江苏大丰西南白驹)人。出身盐户,以操舟运盐为业。至正十三年(1353年),在红巾军起义影响下,与其弟士义、士德、士信及李伯升等18人,杀富户,招集盐丁,起兵反元,攻克泰州,连克兴化、高邮,拥众万余。至正十四年(1354)九月,元中书右丞相统大军攻高邮。由于临阵易将,元军大乱,张士诚乘机出击,大获全胜。高邮战役是元末农民战争的重要转折。随后张士诚渡江南下,与朱元璋开战,张士诚败,投降元廷,封为太尉。此后继续与朱元璋争夺地盘。他乘北方红巾军失败、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之机,扩展地盘,势力南抵绍兴,北逾徐州,达于济宁,西达汝、颍、濠(在今安徽凤阳东北)、泗(在今江苏盱眙北),东至海,拥兵数十万。至正二十三(1363年)年九月,张士诚自称吴王,以张士信为江浙行省左丞相,不再输粮至大都。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十月,朱元璋灭陈友谅汉政权后,开始全面进攻张士诚。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平江(今江苏苏州)城破,张士诚被俘至应天(今江苏南京),自缢而死。

同时,明在建国之初,统治者为稳固政权、安定全国,把主要精力放在不断追剿残余分子,为倭寇的孕育与发展留下了一定的空间。《明史·日本传》中写到:“诸豪亡命,往往纠岛人人寇山东滨海州县。”

P14-16

序言

《明朝抗倭二百年》一书,是我关于明朝倭寇历史的一些认识与理解。

众所周知,在我国历史上,堂堂的大明王朝曾经饱受国土比自己小得多、经济比自己落后得多,并且还是一个诸侯纷争、政治不统一的日本国倭寇长达200年之久的侵扰与摧残,不仅让我国明朝时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和老百姓的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和破坏,也让整个大明王朝为之震惊。更让人惊奇的是,当时日本的工业与科技水平都还相当落后,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建造跨海越洋的大海船,当时纵横于东亚海上的“双桅海船”基本上都是福建漳州船,就连日本最初的两艘朝贡船,也是永乐皇帝无偿援助日本国王足利义满的礼物。

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这群被称之为倭寇的人,实际上就是由一小部分日本人组成的海盗演变而成的。他们走私、烧杀抢劫、扩大贸易,不断侵占明朝老百姓利益,并由于当时我国流民、窝主及汉奸的勾结,他们由开始的小打小闹,发展到后来的疯狂地烧杀抢劫。倭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修建研制了自己的舰船、武器,总结研究出自己特有的战术,特别让明朝老百姓气愤的是,日本政府有时还暗中纵容支持倭寇的行为,企图借此打开明朝东南门户。

对于倭寇的侵扰,明廷从开始的外交遏制与适时打击相结合,到后来的重振海防、奋起抗倭,无不反映了明朝历任统治者打击倭寇的坚强决心。他们下令修建海防、组建远洋舰队、进行军队编制体制改革、沿海划区防守和加强防务,派遣得力将领督理海防、抗击倭寇,都是他们抗击倭寇决心的具体体现。但由于后来明朝政治腐败、戎政大坏,让倭寇有了可乘之机,他们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大肆烧杀抢虐,给我国人民留下了血的教训。但在关键的时刻,正义战胜了邪恶,爱国志士战胜了贪污腐败、卖国求荣者,为抗倭的胜利赢得了先机。

倭寇虽然最终在戚继光等一批爱国将领的努力下得以消除,但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长达200年之久的侵扰史已经给人民的心目中留下了无法抹去的记忆,更留给了世代人民以血的教训。

当然,对于那个久远年代的抗倭战争,不管是明朝的老百姓,还是现代社会的人们,多多少少都有些认识上的误区。但人们可以创造历史,但不能改变历史。我们必须尊重历史。

由此,我自然地想到了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抗日战争,以及多年来部分日本人对那场侵略战争的错误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造成了沉重的伤害,他们许许多多的人手上都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对于中国人民来说,那更是一场刻骨铭心的血的教训。中国人民进行的八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但对于以上一切的一切,一些日本人并没有尊重客观历史,他们一直想篡改历史。如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数次到位于东京的靖国神社参拜。小泉纯一郎悍然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对人类良知和国际正义的挑战,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受害国人民感情和尊严的肆意伤害,严重损害了中日关系。小泉纯一郎的举动,混淆了是与非的界限、正义与邪恶的分野,对战争受害国人民造成极大的伤害。当然,小泉纯一郎的举动,其实也伤害了日本自己,不仅对日本的对外关系造成损害,而且给日本的国际形象又增加了一个污点。试想,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侵略历史与战争罪责没有理性认识和正确态度的国家领导人,又罔顾人类道义而一意孤行恣意妄为,如何能取信于世界?

同时,这些教训又是当代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应该认识和思索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发展与前途。所以,我写《明朝抗倭二百年》,既是再现历史真貌,更是警示当代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一定要为民族的发展壮大而奋斗,要始终把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摆在第一位。历史已经无数次地告诫了我们,落后就意味着挨打,不团结就意味着失败。  当然,我们又必须看到中日有着源远流长的友邻关系。只要都能正确认识历史,认识到自已的缺点与错误,深厚的友谊依然世代相传,中日将友好和谐地携手走向岁月的深处。

由于资料和水平所限,加上本人才疏学浅,书中若有错误和不足,希望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纪红建

2006年7月28日深夜

于北京使命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8: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