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作者 马社香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1965年春,“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前一年,毛泽东从北京到武昌下榻梅岭,44天后离武汉到长沙,5月21日从长沙出发,沿着1927年秋收起义之路重上井冈山。

井冈山是中国武装革命的摇篮,是毛泽东寻找中国革命道路的转折地,它在毛泽东心目中的分量是可想而知的。38年后,一代伟人毛泽东重回故地,是一次感情的寻觅回归,还是执政党领袖对使命的深层呼唤?

从本书对毛泽东二上井冈山的历史回放中,似可窥见当时毛泽东的某些思想端倪;发现其不惜一切代价,准备发动一场上层建筑领域革命——“文化大革命”的深刻而复杂的初衷……

内容推荐

秋收起义38年后的1965年,毛泽东重返中国武装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是一次感情寻觅回归,还是执政党领袖对使命的深层呼唤?

40年后,本书作者沿着毛泽东重上井冈山之路,采访了近百名接触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领袖人物的亲历者和知情者,以毛泽东二上井冈山为主线,生动讲述了1965年春毛泽东从武汉经湖南到井冈山的数十天的所历、所思、所讲,以及当时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真实记录了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的史实;从中探寻毛泽东准备发动上层建筑领域革命——“文化大革命”深刻而复杂的初衷。

书中一百多幅珍贵照片,不仅见证了这段历史、更增加了本书的史料价值。

目录

引言

一、1965年3月毛泽东下榻武汉梅岭

二、1965年4月梅岭异峰迭起

三、毛泽东长沙九所等待22天

四、5月21日启程重上井冈山

五、5月22日昔日战地巡礼

六、盘旋通向井冈山

七、下榻井冈山宾馆的珍闻

八、毛泽东井冈山上不寻常的散步

九、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强调的真理和革命传统

十、毛泽东接见烈士遗孀和井冈山群众

十一、毛泽东重上井冈山余韵

附录: 主要受访者名单

后记

试读章节

1965年3月,毛泽东专列沿着京广线风驰电掣般地向南方驶去,在京城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新年镜头。

元月3日,北京。

备受世界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表第一号公告,选举刘少奇为国家主席,宋庆龄、董必武为国家副主席。

同日晚,毛泽东在中南海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不点名地批评了刘少奇在“四清”运动中的一些做法。毛泽东激动地说:“你只依靠工作队,为什么不依靠那个县的二十几万人?……要让群众去搞。不相信群众,只相信工作队,不好。‘四清’,要给群众讲清楚,是清干部、清少数人,不清社员。要搞大的,小的要刀下留人。反革命分子也要整那些最坏最厉害的。”

1月6日,各地省委书记回到北京,讨论修改中央工作会议(1964年12月14~28日)通过的“十七条”(12月31日停发),将其最后定稿为“二十三条”(即侬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二十三条”和“十七条”最大的不同,是关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性质的认识,“十七条”表述了几种提法:(1)“四清”和“四不清”的矛盾;(2)党内外矛盾的交叉,或者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交叉;(3)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十七条”对前两种提法没有持可否。“二十三条”则明确指出,前面两种提法什么社会什么党派什么历史时期也可以用,没有说明今天矛盾的性质,因此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后一种提法概括了问题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的。

元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集的全国工作会议结束。

元月17日下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董必武、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接见了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作会议、干部工作会议、公安部队政治工作会议、铁道兵政治工作会议、空军训练工作会议代表和两次击落美国军用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有功人员,以及来京参加汇演的解放军战士业余演出团、出席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四届二次会议、中华全国学生第十八届代表会议、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中国农业银行全国分行政治工作会议的全体人员。

元月29日,农历腊月二十五,中共中央正式批转了陈正人给薄一波“干部深入工厂蹲点劳动”的一封信,毛泽东对这封信做了重要批示。

陈正人是井冈山老战士,1928年江西遂川县委书记,新中国第一任江西省委第一书记。1964年10月上旬,时任八机部部长的陈正人到洛阳拖拉机厂蹲点搞调查研究,工厂领导考虑他是老同志、年龄大、身体有伤、蹲点时间较长,安排他住宾馆,他不同意,住招待所,他再次拒绝,自己把铺盖放进精密铸造车间生活间,和工人们住在一起。白天以装配车间工段作为劳动基地,一日三餐和工人一道排队吃大食堂,没有丝毫的特殊化。一年过去了,陈正人学会了开拖拉机、操作和修理机床,交上了不少工人朋友,深得工人们的爱戴和拥护。从亲身经历中,陈正人感悟道:“干部特殊化如果不认真克服,干部和群众生活距离如果不逐步缩小,群众是必然会脱离我们的。”

毛泽东批示的时间是1965年元月15日,中央工作会议结束的第二天。

毛泽东深深赞同这位井冈山战友的认识,一针见血地批示:“如果管理人员不到车间小组搞‘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拜老师学一门至几门手艺,那就一辈子会同工人阶级处于尖锐的阶级斗争状态中,,最后必然要被工人阶级把他们当做资产阶级打倒。不学会技术,长期当外行,管理也搞不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官僚主义者与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是两个尖锐对立的阶级。这些人是已经变成或者正在变成吸工人血的资产阶级分子,他们怎么会认识足呢?这些人是斗争对象、革命对象,社教运动不能依靠他们。我们能依靠的,只是那些同工人没有仇恨,而又有革命精神的干部。”毛泽东强烈要求领导干部深入工厂农村,与工人农民实行“三同”。这几年,他感到不少领导干部当官久了,不愿意深入群众,做起了老爷……

毛泽东的重重忧虑和思绪随着专列的滚滚车轮,驶过河南郑州、许昌、信阳、鸡公山,向湖北省境飞奔而去。

P3-5

后记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毛泽东为什么将1965年重上井冈山看得如此高远,如此重要?

1976年他做了回答: “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和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小岛上去了……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两件事都与毛泽东二上井冈山有关。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队伍一上井冈山,艰苦卓绝,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开创了我党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蒋介石就是被这条越走越宽的道路赶到了“几个小岛”上。1965年,毛泽东带着党内外一些重大问题重上井冈山,在山上所思、所言、所行,酝酿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一次深入改革,希望以井冈山革命精神建设我们的党、军队、文艺和卫生队伍;以井冈山革命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的胸膛和脊梁,彻底改变中国,影响世界。这就是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的凌云壮志和初衷,也是这部书稿力图真实反映的一切。

毛泽东重上井冈山转眼四十一年过去了。翠冈依旧,红星闪闪,井冈山革命精神在一些青年人中似乎被淡漠许多,毛泽东当年担忧的党内少数人的特权、腐化问题似乎更加严重,国际环境日见复杂,中国前进道路怎么走?近年党中央大力提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红色旅游如雨后春笋。毛泽东深邃的目光和无数革命先烈殷切的眼神交织在一起,它穿越了历史转型,洞穿了民族奋进曲折之劣根……

鉴于此,我历经三个酷暑自费走访了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六县和中央苏区各地。所行之处,一步步触摸到毛泽东无限钟情的那山、那水的风土人情和无私淳朴,一天天感悟到毛泽东、共产党与老百姓的生死相依,无往不胜。烈日烤炙大地,也考问着我的追寻——认真、真实、回归历史。

在书稿付梓之际,衷心感谢每一位口述当年历史的前辈、每一位指点我的专家;感谢井冈山管理局、博物馆、党史办、档案馆,江西省委党史办,湖北省委党史办,东湖宾馆,湖南省委党史办及所行铜鼓、修水、萍乡、安源、浏阳、文家市、平江、湘潭、醴陵、湘乡、茶陵、攸县、永新、莲花、炎陵、宁冈、长汀、瑞金、宁都、于都、吉安、兴国等县市党史办和史志办,他们提供了不少珍贵资料和图片;感谢当代中国出版社领导、责编的精心策划。本书写作还得到了武汉市委宣传部、市社科院的热情支持。本书使用的大多数照片已征得其作者授权,某些照片由于年代久远或条件限制,尚没有确定其作者,故无法在书中一一注明,谨以致歉,敬请照片作者与本人联系。没有上述这些帮助,就没有这部书稿的问世。

激情燃烧岁月,思索回归大地。在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之时。献上这份拙作,以期抛砖引玉,就正于方家和读者,纪念井冈山道路和井冈山革命精神的一代开拓者。

明年是秋收起义八十周年,但愿这部挥洒着众人生命激情的薄册,伴随越来越多的人,重温过去,感悟历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