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事件、作品、评论”为基调,邀请沪上文化评论家撰稿,以大特写的手法对2005年度上海文化活动的重要事件、重要作品,以及当前的文化政策、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等诸多热点问题进行叙述与评论,是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连续第四年编印的依托上海城市文化大背景,客观记录当年上海出现的文化现象、文化作品及文化思潮的评论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2005上海文化漫步(关注2006事件作品评论)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作者 |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事件、作品、评论”为基调,邀请沪上文化评论家撰稿,以大特写的手法对2005年度上海文化活动的重要事件、重要作品,以及当前的文化政策、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等诸多热点问题进行叙述与评论,是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连续第四年编印的依托上海城市文化大背景,客观记录当年上海出现的文化现象、文化作品及文化思潮的评论集。 内容推荐 《2005上海文化漫步》评论集日前出版。该书以“事件、作品、评论”为基调,邀请沪上文化评论家撰稿,以大特写的手法对2005年度上海文化活动的重要事件、重要作品,以及当前的文化政策、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等诸多热点问题进行叙述与评论,是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连续第四年编印的依托上海城市文化大背景,客观记录当年上海出现的文化现象、文化作品及文化思潮的评论集。该书由陈东任名誉主编,吴贻弓任顾问,迟志刚任主编。共收文章11篇,全书约20万字。 目录 序 我们的心是温暖的 电影 魅力 在光影中 求索路 风雨欲来 丰收年 霜叶正戏 回眸时 千帆竞发 新格局 群芳争艳 电视 美感 在创造 中 抗战剧 民族之光 家庭剧 时尚映现 青春剧 成长追忆 现实剧 真情动人 历史剧 百家争鸣 动漫 原创 在炫动中 《漫动作》 “不断创刊” 巧妇难 “炫动卡通” 等政策 两个基地 费思量 业态盘整 莫照搬 路在脚下 美术、书法 精彩 在大家中 陈逸飞 英才早逝 程十发 大师有恙 艺博会 人气鼎盛 油画家 艺坛新贵 书法界 稳中求变 摄影、广告 实力 在释放中 含金量 由内而外 传播力 广告文化 大趋势 强强联手 戏剧 风骨 在舞台中 重头戏 纪念抗战 文化周 兼容并包 新追求 打造精品 演出热 市场升温 音乐、舞蹈 经典 在演绎中 音乐剧 盛装登场 原创力 生命体悟 舞蹈家 灵性飞扬 海派风 多元和谐 文学 突破 在期待中 送巴老 灯还亮着 评《秦腔》 上海有话 文学奖 呼唤力作 搭平台 走通“两仪” 文学史 众说纷纭 “复旦派” 守望领地 张爱玲 佚作重现 出版 思考 在追问中 出版界 “三国演义” 谋发展 亮点多多 领风骚 《话说中国》 “温吞水” 原因何在 旅游、民艺 文化 在传承中 游上海 好戏连台 办节庆 提升档次 展佳作 民艺璀璨 抓机遇 立足本土 文化交流 和谐 在碰撞中 二重奏 渐入佳境 文化节 风情万种 狂欢夜 活力四射 出国门 彰显个性 论坛热 中外对话 新乐章 再续鸿篇 后记 附:上海文化大事一览表 试读章节 历史剧百家争鸣 2005年,已经热闹了好一阵子的清朝宫廷戏还没有完全退潮,《大清风云》、《太祖秘史》、《大清后宫》仍有一定的收视率,但有关历史剧的争论点,已经让位于《汉武大帝》、《江山风雨情》的汉朝与明朝了。这些历史巨作吸引了不少知识群体的观众,他们边观剧边学历史,从电视剧中产生兴趣,再从历史书籍中挖掘学问。如此,每一部同类电视剧的上演也会引起史界、学界的大量争论。 随着《大汉天子》的热播,《大汉悲歌》、《大汉巾帼》等戏的筹拍,“汉宫剧”开始“升温”。但汉代距今有两干多年的历史,历史资料不算丰富,大多数观众对汉代历史了解甚少,大多数影视剧都加入了不少戏说的成分。 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历史正剧一向以气势恢宏、史料翔实、内涵深刻著称。2005年央视的开年大戏《汉武大帝》,描述了公元1世纪初步走向繁荣的汉帝国,面临内外双重威胁:国内诸侯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妄图脱离中央,实行地方割据;而北方境外的匈奴大军,屡屡越过长城防线,侵略中原,寻求开拓生存环境。16岁的刘彻登基后,执政长达54年。他破格用人,重任廉吏,千方百计地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他破格用将,全民动员,连续十余年对匈奴进行征伐,将匈奴赶出河西走廊;他以前无古人的气魄将汉帝国推向了鼎盛的高峰,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之一。 P43 序言 又到了《上海文化漫步》出版时节。以往,在回顾、盘点上海文化一年的收获时,我们的情绪大多是充满着欢欣和惊喜的。欢欣,好似历数玉盘中滚动的粒粒珍珠;惊喜,如同欣赏夜空升起的朵朵烟花。而在2005年,用“悲喜交集”来概括我们对当年上海文化的感受,恐怕再也合适不过了。 巴金,这位文坛巨匠终于在2005年走完了属于他自己、更属于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传奇人生。虽然那一刻已被猜测、预言过很多次,但当那一刻真的来临,人们还是感受到了一种突如其来韵伤感。陈逸飞,这位享誉国际的视觉艺术家的猝逝,给所有人带来的不仅是伤心和悲痛,更多的是震惊。一位世纪老人走了,一位画坛英才走了,这对《2005上海文化漫步》中部分章节的语调和风格,多少产生了影响。 2005年的文化节庆,呈现出亮丽缤纷、美不胜收的风景。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旅游节、上海国际时装节、“法国文化在上海”等大型综合盛会,全方位地展示出上海融汇万方的文化吸引力;第四届中国京剧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书展、上海美术大展、上海书法大展等专项展事赛事,又多角度地折射出上海洞达精深的文化穿透力。 2005年的银幕银屏,呈现出一枝独秀、群雄并起的格局。尽管依然受到美片和韩剧的猛烈冲击,但国产影视作品依然赢得了大多数观众的眼球。在中国电影百年华诞之际,国产电影终于在沉寂中爆发,票房总和首超引进大片,且稳居票房三甲;以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为主题的一大批电视剧,气势恢弘,精神壮美,为长期绵软乏力的电视剧创作注入了难得的阳刚之气。 2005年的音符舞步,呈现出优雅大气、进取超越的态势。音乐剧《剧院魅影》在上海大剧院连演百场而不衰,向国外演艺界展示了中国艺术市场强大的吸纳力;杂技芭蕾《天鹅湖》则将舞蹈和杂技神话般地结合在一起,展露出中国艺术融会贯通的创新力和探寻国际市场的动人风姿;多媒体梦幻剧《ERA时空之旅》的热演,则被视为“中国元素、国际制作、民族底蕴、海派风格”的艺术新纪元的发端。 2005年的戏剧舞台,呈现出多元共存、和谐互动的情形。山西、河南等地精品力作纷纷搭上文化周的顺风,在上海掀起“山西热”和“河南热”。戏剧,已成为内地省市在上海展示文化形象的名片;上海原创剧目与来自国内外的优秀剧作同台亮相,各擅胜场;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第十五次蔚然绽放,悠然飘香。 2005年的传媒和创意产业,呈现出融会贯通、多向辐射的表征。摄影艺术在传媒业的地位与日俱增,上海摄影的雄厚实力也为国内外同行所瞩目;《话说中国》的热销标志着上海出版的新理念、新空间和新路径的成功开拓,三大出版主体合作竞争的格局也日渐清晰;“卡通总动员”创造了上海动漫展有史以来的最高票价,而等候入场的人们还是排到了两个街口之外。作为国家游戏动漫振兴基地的创办者之一,上海正在努力寻找中国动漫产业的突破方向。艺术与艺术、艺术与商业之间互动交融的成果,在传媒和创意产业领域随处可见。 漫步2005年的上海文化,并不局限于对单个文学艺术领域的表述,而是通过对领域内人物、作品、事件的介绍和评说,将脚步踏进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探究层面,从中发现出在艺术上共通的东西。一些观点和建议,对具有不同艺术追求、处在不同生存环境中的文化艺术个体,不仅提供了交流的机会,而且还提供了借鉴的可能。 漫步2005年的上海文化,并不局限于对众多上海文化现象的盘点,而是通过对文化热点、文艺思潮的回顾和反思,将眼光投入到对上海文化环境的审视和人文精神的考量,从中勾画出这座东方国际大都市的精神内涵和文脉取向。一些看法和思路,对从事文化政策研究和制定、文化方向的判断和引导的政府文化部门,不仅提供了认知的素材,而且还提供了决策的依据。 屈指一算,这已是《上海文化漫步》第四次与读者见面了。四年来,作者、编者和读者之间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有如一年一约的老友,每到此时,就心领神会地聚在一起,在上海文化的大街小巷中散散步、聊聊天。虽然路边的风景始终在变,虽然每年的话题始终在变,但散步聊天的形式却一直不变——我觉得,这对于每一位呼吸着上海文化空气的人们来说,都是体味文化生态、保持身心畅顺、追求价值理想的好习惯。 共同的关注、关切、关爱,使我们相邀、相识、相知。所以,尽管上海的天气忽冷忽热,时暖时寒,但我们的心却始终是温暖的。 愿《上海文化漫步》一步一个脚印,关注上海文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是为序。 后记 《2005上海文化漫步》又和广大读者见面了。 连续四年,每年编写一本。今年12月初的一天晚上,当我们完成《2005上海文化漫步》评论集的编辑统稿工作时,突然觉得,这是一项十分艰苦、十分烦杂而又十分有益的工作。若干年后,这本书必定会伴随上海文化的发展,为后人留下新的思考。也许这正是我们乐于默默无闻,坚持不懈,努力做好这项工作的基本点和出发点。 “事件、作品、评论”。这本评论集在时间划分上,着重记录2004年11月1日至2005年10月31日上海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作品,并进行客观的评论。今年年初,我们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专家和读者的意见后,在编写《2005上海文化漫步》时,新增了“出版”、“旅游”、“广告”和“论坛”等内容,并对文章有关篇目的撰写作了重新分类,例如将“美术”和“书法”、“音乐”和“舞蹈”、“摄影”和“广告”、“旅游”和“民间艺术”进行了合并与归类,为更加广泛简洁地了解上海的年度文化,提供较为合理、全面的分类。同时,在文章编排的序目上也作了一些调整,改为从视觉艺术顺序而下,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立体、形象、全面地了解上海的文化平台。 同时,为了增加资料研究与参考价值,《上海文化年鉴》编辑部为本书提供了《2005上海文化大事记一览表》,在此表示感谢。 “关注、思考、解读”。我们希望一年一本的《上海文化漫步》因其全面而显其价值,因其客观而显其公正,因其真实而赢其读者。当然,因资料、时间和编者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疏漏和欠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5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