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书献给每一位民营企业管理者。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国民营企业每分钟有9家倒闭,能够存活3年以上的不足10%。本书通过对全国数百家民营企业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失败的企业自有许多不同的原因,成功的企业却总有相同之处。相信别人碰了无数次壁,摔了无数次跤,走了无数次弯路,在痛苦中凝结,用金钱,眼泪和鲜血浸透而成的经验对我们绝对是有价值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民营企业失败原因分析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田洎源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谨以此书献给每一位民营企业管理者。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国民营企业每分钟有9家倒闭,能够存活3年以上的不足10%。本书通过对全国数百家民营企业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失败的企业自有许多不同的原因,成功的企业却总有相同之处。相信别人碰了无数次壁,摔了无数次跤,走了无数次弯路,在痛苦中凝结,用金钱,眼泪和鲜血浸透而成的经验对我们绝对是有价值的。 内容推荐 本书的作者田刚老师10年来一直致力于企业管理培训,其服务的客户广布中国大陆。田刚老师把10年来在企业培训过程中收集的民营企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整编成册而成此书。 这不是理论书,而是中国本土企业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总结,是实战经验的累积,是中国本土企业发展借鉴的宝典。 成功必有方法,失败定有原因。 相信此书一定能够给予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诸多启发,规避失败,迈向成功! 目录 第一章 高层决策过分集权的原因 1.主观、感性、专断的决策 2.忽视信息收集,无视外界巨变 3.没有明确的经营理念和合理的定位 4.患得患失,优柔寡断 5.抱残守缺,忽视创新 6.目光短浅,急功近利 7.盲目跟风,复制克隆 8.滥用其“船小好掉头”的优势 9.侥幸违法经营,“赌一把”的心态 10.膨胀式扩张,盲日性兼并 第二章 内部组织结构、协调管理的原因 1.组织结构混乱,软弱无力 2.规章制度机械刻板,执行不力 3.人才的缺乏与流失 4.用人观点落后,不尊重劳动者 5.不能做到人尽其才,用其所长 6.重才轻德,使用品行不端之人 7.领导事必躬亲 8.任人唯亲,家族式管理 第三章 营销策略、营销运作的原因 1.守株待兔,倚老卖老 2.忽视形象的塑造 3.步入广告的误区 4.过分依赖市场炒作 5.售后服务不完善 6.忽视产品质量 7.缺乏品牌保护意识 8.不做市场调研,销售预测 第四章 外部环境的原因 1.忽视人口环境变化 2.忽视自然环境变化 3.忽视国家经济环境影响 4.忽视技术环境变化 5.与政府部门沟通不当 6.忽视消费者的切身感受与利益 7.危机公关不力 8.与媒体关系处理不好 9.恶劣的同行关系 10.协调不好与供应商、经销商的关系 第五章 资本运营的原因 1.缺乏财务数据指导 2.缺乏资本运营的理念和技术 3.流动资金不足 4.没有正确控制财务风险 5.无形资产的流失 6.缺乏投资分析报告 7.合资时不善于保护自己的利益 8.步入上市圈钱的误区 第六章 企业文化的原因 1.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 2.缺少文化底蕴 3.不鲜明的企业个性特征 4.企业家的道德品质 5.家族式的文化 6.军事、政治企业文化 跋 试读章节 忽视信息收集,无视外界巨变 信息的综合性、有效性是决策成败的关键,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里,企业随时可能面临战略转折点。而一个企业的成功,取决于它适应变化、超越变化的能力。此时,企业“要么变化,要么死亡”。很难想像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老板能做出什么正确决策来。 某市有一家糕点厂,他们生产的点心口感不错,价格也很便宜,但销路却不畅,眼看着生产出来的点心一天天积压,厂长只得下令停产。后来,又过了三个月,厂长听销售科长说可能是包装存在问题,于是未经任何调查便重新上马生产点心,并换上了精美的包装。结果,没想到这次点心销路竟出奇的好,厂长心里也乐开了花。 这位厂长在决策时并没有掌握足够的信息,而仅凭主观武断,即使侥幸成功,也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罢了。 信息化潮流已经到来,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出现了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同时,信息化潮流也给广大民营企业带来机遇,尤其是对民营企业发展高科技十分有利,不重视信息的企业将寸步难行。 在信息化时代,民营企业在获取信息方面,其实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因特网的崛起,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民营企业获得市场信息落后于大企业的状况。在因特网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信息交换中心面前,民营企业同大企业获取信息的机会是平等的。 (2)高科技的日新月异,技术成果的加速商品化以及高效自动化生产手段的普及,削弱了规模经济的优势,民营企业比大企业更有可能在同等生产条件下实现低成本;迅速向潮流化、个性化发展的国际市场,使大企业难以适应,而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实践表明,民营企业开发新产品的速度比大企业要快得多:现代信息技术使民营企业得以在因特网上开设有声有色的“虚拟公司”,极有利于摧毁大企业利用其资本优势来实现的跨地区垄断。 (3)现代信息科技将彻底改变企业经营方式及竞争形态。透过电子信息网络,规模很小的企业也可以发挥很大的力量,而且可以轻易在全球市场与大型企业竞争。 事实上,信息科技产业本身也是一种脑力密集的创新导向产业,十分适合民营企业投资发展。因此,能够充分发挥信息科技优势的民营企业,必将是未来市场最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许多民营企业却未能充分认识和抓住这个时代的契机,尽管他们已经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但信息的收集方法和渠道依然偏重于传统形式。 调查显示,民营企业24%的信息来源靠买方提供,17.1%的信息来源是“与同业人员交谈”,15%的信息来源是“阅读报纸杂志”,看电视听广播和委托专门的市场调查公司获取信息的比例分别为13.4%和11.4%。 今天的民营企业不仅要与国内的大企业竞争,还会面临来自国外的竞争者。如果你是一家小酿酒厂,你必须与来自法国、美国的产品竞争,而不仅仅只是邻近的酒厂,因此你的产品要比那些拥有更多资源的大企业更有价值才行。这就迫使民营企业在短期内做出更加富有成效的工作,没有充足及时的信息是不可想像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是否具有及时获得信息的能力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企业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决策者若对外界变化麻木不仁,危机顷刻就可能降临。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青蛙在加热的水锅里游玩,水温在20℃到30℃的时候,青蛙在水里没有任何异样的感觉,觉得很舒服。到40℃的时候它感到有点热,水到50%的时候青蛙感觉很热,觉得还能坚持。温度在上升,水到70℃时,青蛙开始后悔自己应该早跳出去,但现在它已经浑身发软,再也没有力气跳出去了,最后成了一锅蛙汤。 这只青蛙的命运是很悲惨的,这就是因为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而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做企业管理也是这样,有时候明显感到在经营管理上有问题,但由于发展太顺利了,往往就容易忽视这些问题,丧失了改进的时机,结果就不明不白地自生自灭了。 “弄出一个产品,取上一个俏名,抛出一堆产品,哄起一个名牌”,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人们一夜致富的秘诀。 的确,在民营企业蓬勃崛起的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中国的市场给了人们太多的机会。因为中国的市场太贫乏,太需要物品的充实了,面对不成熟的市场,不成熟的消费者,似乎只要敢干,敢豁得出去,做什么都是财源滚滚,那是一个敛财暴富的年代。 有一位做服装生意的福建老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快聚积起几百万资产的。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每天半夜,门外就排起了货车阵,等着装运服装,且都是现金交易。” 抓住了时代机遇的创业者们获得了迅速的成功。报表上迅速爬升的销售额和利润额足以显示其业绩骄人、经营一路顺风,命运之神向他们绽开了微笑。这给企业带来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从而掩盖了企业内部管理的缺陷,且延缓了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的过渡。结果,才有了今天的大批民营企业倒闭关门的悲惨景象,真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就像人的肌体一样,当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却不知癌细胞正在悄然侵吞着原本健康的肌体,直到有一天,你感觉疼痛难忍时,已病人膏肓,无法医治。企业也是如此,经营顺利时,老板便沾沾自喜,急于扩大投资,增加员工人数,变得浮躁而不知自省,发现不了潜伏在企业内部的危机。结果,当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才陡然发觉经营状况已无可挽回地恶化下去了。就像你让一个体弱多病的人去接受风雨的沧桑一样,企业在内部管理上的弊病已然全部暴露,内忧外患足以让一个毫无心理准备的企业顷刻间败下阵来。 而初获成功的企业最易产生的潜在危机有哪些呢? (1)忽视创新; (2)员工的无节制增加导致人员效率降低,费用上升: (3)成本和费用的失控: (4)盲目投资,追求多元化: (5)放松对质量的要求,致使产品质量有下降趋势; (6)由于缺乏后续的发展战略而导致的发展停滞危机。 民营企业本身实力不够,存在抗风险能力差的弱点,再加上社会、银行对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很不够,使民营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更加险恶。虽然近几年来,国务院、中央银行都发出了对民营企业提高金融服务的通知与要求,并提倡贷款政策适当向民营企业倾斜,但民营企业能从政府与银行得到的支持到底是有限的。政府由于坚持“抓大放小”的方针,不可能像扶持、整顿、指导国有大中型企业那样去解救、扶持民营企业。 因此,对一个初获成功的民营企业来说,企业领导者应具有清楚冷静的头脑,具有深刻反省的精神和危机意识,不仅要认清现实,还要能正确预测未来,对一切变化要及时拟定对策。对每项投资都要进行严密的可行性分析,控制投资风险,防范危机的发生。若对外界变化麻木不仁,视若无睹,或者轻视各种不利的变化,不及时采用相应的对策,则可能祸至不日矣。
本节要点:信息时代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切 记:在繁杂的信息大盘中找到适合自己胃口的奶酪。P10-13 序言 序 一 直挂云帆济沧海 其实,所有的创新和变化都始于认识的转变,然后才有进步和超越。 中国的民营企业,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即将被淘汰的企业最终梦断出局;第二类,出现危机的企业面临内忧外患;第三类,自主创新型的企业实现成功升级。在这三种格局中,民营企业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如履薄冰到昂首向前,期间的成功与失败、探索与困惑每时每刻都在警示着我们,使我们或者辉煌或者平庸。 天底下有太多太多的人成功,他们成功的法则统统不一样:天底下有太多太多的人失败,他们失败的结局却完全相同,最后都不得不离开自己曾经风光的舞台。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来解读田刚先生的这本书就有了极具实践的意味。 田刚先生是长期活跃在企业一线的咨询培训师,经由多年的历练和积淀,田刚先生对企业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有其独特的模式和套路,他带着厚重的职业责任感,希望心血铸就的感悟与思路能带给读者更大的启发。不仅如此,田刚先生还特别从实践操作的角度聚焦了企业“高层决策、组织与管理、市场营销、企业文化、经营环境把脉乃至更高层面的资本运营”等方面的内容,从企业整体运作的核心要素到具体操作的细节展示,立足成功与失败两大局面,并辅以针对性的案例剖析,使问题与方法得以有效嫁接。 正如田刚先生书中所言,创新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句口号。-企业的点滴进步都需要踏实推进,成长中的民营企业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认识其成功与失败都将使我们体察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真谛。因此,不论是决策的问题,还是组织管理的问题,甚至微观到危机公关专项层面,都在考验着中国民营企业的综合经营素质。对于创业期的企业,生存下来是重点:而成长期的企业,构建基盘才是关键。大量的民营企业正处在成长转型阶段,只有努力跳出自己的企业,认真研读成功与失败的案例,综合提升基础素质,全面强化基盘构建,才有可能使企业步入“基业长青”的境界。 大诗人李白在境况不佳时曾激励自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但李白最终没能实现其政治理想,反而成为一代诗坛宗师。而今日的中国民营企业,恰是启航于经济活跃充满变数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自我激励,更主要的是清醒认知及系统操盘的能力。条条大路通罗马,最近的只有一条,我们肩负的,3-~,就是把那条最近的路找出来。 以上是为序。 (杨杰:东方咨询集团董事长) 2005年11月3日于北京
序 二 权威数据表明: 企业经营环境比10年前复杂2.5倍; 企业竞争强度比10年前增加3-3倍; 企业平均寿命是10年前的20%; 企业的平均利润率逐年递减10%; 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2.9年,每3年中lOO家企业有68家死亡。 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这就是中国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血淋淋的事实。和世界500强的百年老店相比,为什么中国的民营企业寿命如此之短,宛如昙花一现,在经历了短暂的繁荣期之后便关门大吉了呢?为什么这么多的企业经受不了市场严峻的考验呢?太多的为什么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鉴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衰。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对于任何一个在商海搏击风浪的人来说,都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 在商场如战场的今天,什么能够使我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又是什么决定了我们能够叱咤疆场、笑傲群雄呢?很简单,就是我们的洞察力,就是我们的眼力,如雄鹰般划破长空! 今天,当我们能够从中国民营企业土生土长的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实战经验出发,去设身处地地深入中国特有的企业实况时,就是在锻炼我们自身的“鹰眼”,锻造我们驰骋商场的宝剑。 本书的作者田刚老师10年来一直致力于企业管理培训,其服务的客户广布中国大陆。今天,田刚老师把10年来在企业培训过程中收集的民营企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整编成册。于是,便有了此书。 这不是理论书,而是中国本土企业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总结,是实战经验的累积,是中国本土企业发展借鉴的宝典。 成功必有方法,失败定有原因。 相信此书一定能够给予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诸多启发,规避失败,迈向成功! (李践:行动成功学创始人,香港和记黄浦TOM户外传媒集团总裁)
序三 当今,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最活跃、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组织,在促进市场变革、商业竞争、科技成果转化、吸纳就业人员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民营经济繁荣的背后,又有多少惨痛的失败和教训?据有关资料披露:中国民营企业每分钟就有九家倒闭,能够生存三年以上的不足10%。 田刚先生是一位有极度社会责任感的学者型企业管理者。他认为,剖析民营企业失败的原因,从中汲取一定的教训,对现时尚在搏击风浪的企业一定会有所警示和启迪。本书对部分民营企业的失败进行了全过程、深层次的剖析,而不只是简单的对其结果进行的概括。 一般来说,研究企业管理可以从管理理念、管理战略、管理模式、企业成功史、企业失败史入手,而研究企业失败史则是其中最无情又最深刻的过程。败局已定的企业,失败的现实已公之于众,这时的研究、剖析,就像一位理性的大夫用锋利的手术刀去剥开血淋淋的病灶。然而,可谓“道是无情却有情”,这要比讲述管理理论和解读正在兴旺的企业更让人有切肤之感。 从失败的商战中可以学到很多,它可以告诉我们如何避免失败。我相信,本书能给徘徊在十字街头的民营企业指引前进的方向,也能让已身陷沼泽的民营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更能让此时顺风顺水的民营企业有所谨防。由此,给同行们推荐这本书,恰是我的一份责任。 (赵菊春:中国行为建设网CE0,行为建设学创始人) 2005年11月5日
序 四 发展才是硬道理 从1997年到现在,八年多的时间,我奔走在全国各个企业里,从事着一线的咨询培训工作,进而,培训的范围不断扩大。培训过的团队,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学校、社区、部队以及为监狱做社会帮教等。 我在2002年出版的《贫富的根源》那本书里就提到: “社会是一个大整体,每个机构和团体好比是整体的一个器官。”每个团队的卓越,一定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富强。 八年多来,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调查,写了很多采访手记与工作笔记,我对中国民营企业有着切身的体会,也累积了丰富的团队训练实战经验。 我学习邓小平理论,结合到企业运营体会最深的有三句话: 第一句: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对企业来说,首先必须要赢利,赢利才能生存,才能解决一批社会的就业,才能为社会创造利税。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 “如果企业不赚钱,就是企业家在犯罪。”所以说,能够生存与赢利,就是好企业,当然前提是要合法。 第二句:摸着石头过河。目标管理源自美国,品质管理做得最好的是日本。美国是典型的管结果,日本最重视管过程,而中国的企业家们,正在探索一种既管目标又管过程的管理方式。如同儒家文化所讲的“中庸”,要恰到好处,比例最合适。 第三句,发展才是硬道理。所有的企业思考最多的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企业在起步阶段如何超速成长,以速度取胜;第二个就是,企业发展壮大之后,如何延长企业的寿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经过这八年多的探索、实践和总结,终于凝聚成了本书。能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是我最大的欣慰。 感谢中国工人出版社为此书出版提供的帮助。祝愿所有的读者——企业家,以及立志成为企业家的同仁——规避失败。迎向成功、和谐、幸福。 2005年10月26日于昆明 后记 我的人生,因1995年冬天参加了一次训练营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生长在一个教师家庭,从小浸泡在知识的海洋里。父亲是历史老师,在历史、文学、书法、音乐四个方面都颇有造诣。然而却因疏于人际关系的学识,被同事戏称“书呆子”。 在父亲的眼中,又总是觉得我“学成书呆子”了。 第一次演讲,是20多年前了,那是我上三年级的时候,题目我还记得: 《我爱红领巾》。当我讲到一句“我胸前的红领巾,就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时,全校1400多名师生,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那时的我,也觉得鼻子发酸,隐约地觉得:这一生.要和讲台有缘! 可是,到了21岁的我,却是明显的高智商,低技能。缺乏自信,又有些自负,人际关系一团糟,又自我感觉良好。 在1995年冬天,我报名参加了一个叫做《总裁领导力魔鬼训练营》的培训班。学习费用是9000元,而我的大部分钱是借来的。因为借钱压力大,所以我比任何人都更加努力。总想收获比别人更多。 我在每一个训练的环节都争取做组长,做队长,做更多的投入。当然,创造了许多,得到了许多成果,得到了训练师与同学的嘉许;也有许多失误,受到训练师的不留情面的惩罚。 那次训练营,成了我人生发展的转折点。它没教什么知识.却端正了我的心态,提升了我的综合素质,锻炼了我的情商;它没有再教我去学,却教会了我如何去实践、去创造。 就在那个时候,我建立了自己的人生使命,那就是:融合古今文化,融合中西文化,融合理论式授课与体验式训练的精髓,研究比例最适合、结构最完美的培训课程,把教育艺术发扬光大。 我从1997年11月16日开始,到全国各地做培训,这条路一直走到现在。看过我的书以及参加过我的课程的人累积也在30万以上。 我非常庆幸我有一个重要的习惯,那就是:做任何事情都全力以赴,绝不满足于尽力而为。 现在,我们拥有一个实战型专家顾问团,能够为企业做系统的经营状况诊断、管理模式设计、战略发展规划、高效团队打造、强势培训实施等。 目前服务过的企业有:红塔集团、香港和记黄浦TOM户外传媒集团、北京科林JVC、天津电力建设公司、风驰传媒、云南白药集团、华盟集团、壳牌石油、中山华帝集团、武汉钢铁、成都任我行软件、诺仕迭集团、云南信息报社、香港格调芭莎美容集团、无锡建仪仪器机械公司、七彩云南等。感谢这些企业对我们的信任。 在中国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也就是近几十年来才有了更适合企业发展的宝贵时机,人们呼唤更多有脊梁的中国人,更多中国的企业家来创造更多长期的基业、更多更响的品牌。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而我们,是骄傲的中国人。 感谢杨杰、赵菊春、李践、胡性龙、尚致胜等老师给予我的帮助。 感谢这一路走来亲如兄弟姐妹的合作伙伴:刘景斓、成天、孙春雷、黎鸿、金根虎、王漪凡、侯志奎、于宏杰、赵莉华、张斌、孙小勤、羌浩、黄湘绣、刘海峰、梁燕、高峰、艾凡越、王兵、鲁晓源、张登洪、季红等,共同推广了培训文化,也因此支持到更多的人。 感谢师从于我的四位学人:徐浩然、能定亮、许良武、张屹。与我一起走在成长的道路上。 感谢这些年来所有的学员与读者,以及热衷于培训事业和心灵成长的有缘人。感谢东方咨询集团、中国行为建设网、香港行动成功教育训练机构、上海企思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无锡科华人力技术公司、北京胜者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等,这些年来精诚的合作。 感谢我的父亲田克昌,母亲姜姝秀,兄长田勇,创造了无涯的学海,让我在其中畅游。感谢我的太太罗岚对我事业的理解与鼎力支持,感谢我的女儿田丽莎使这个家庭拥有了更多的快if,与圆满。 前方的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一起“上下而求索”。让我们站成一个同心圆,一起高声呼喊: 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田刚于北京 2005年11月12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