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尔·巴迪在欧洲老舍研究界颇有名气。他因研究老舍,撰写关于老舍的论文而闻名,他曾组织了一个名为“欧洲老舍爱好者协会”的社团,还组织翻译了一大批老舍著作。巴迪的研究特点对于中国的老舍研究是有启迪的,宛如一息清新的风,刮来的不仅是新观点,而且是新思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小说家老舍 |
分类 | |
作者 | (法)保尔·巴迪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保尔·巴迪在欧洲老舍研究界颇有名气。他因研究老舍,撰写关于老舍的论文而闻名,他曾组织了一个名为“欧洲老舍爱好者协会”的社团,还组织翻译了一大批老舍著作。巴迪的研究特点对于中国的老舍研究是有启迪的,宛如一息清新的风,刮来的不仅是新观点,而且是新思路。 内容推荐 老舍是古典诗词的爱好者,成都杜甫草堂的长廊的门柱上悬挂有老舍的书法作品。他的朋友臧克家先生曾用“外圆内方”来比喻他的性格,这个比喻极为恰当,概括了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老舍:在经历了很长时期的痛苦的适应过程之后,老舍突然发现他所欣赏的一切事物的价值都受到了嘲笑,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对抗命运,毅然弃世“舍予”。 目录 序 舒乙 献词 引言 第一章 民族和社会革命的见证者 第二章 绝望的中国 第三章 敷衍妥协的世界 第四章 人民与革命 第五章 洋车夫的悲剧 第六章 老舍和他的短篇小说艺术 第七章 作家的责任——从汉口到重庆 第八章 《四世同堂》:北京的缩微景观 第九章 时间之门:失去和复归的老舍 第十章 死亡与小说:论老舍的“自杀” 恢复名誉:一个附记的年表 附录一:参考资料目录 一、老舍著作 二、老舍作品翻译 三、老舍研究 附录二:序与跋 法文版《北京市民》序、跋 法文版《微开的鸟笼》(《离婚》)序 法文版《新年出生的孩子》(《正红旗下》)序 法文版《四世同堂》序、跋 法文版《论老舍的幽默》序 法文版《小坡的生日》序 法文版《二马》序 在围观者与持绋者的行列中 译者附识:关于《骆驼祥子》中所表现的工人运动 附录三:巴迪著作分类的年表 译作 专著 论文 序、跋 论巴迪先生近年来的“老舍研究” 吴永平 再论巴迪先生的老舍研究 吴永平 鸣谢 试读章节 老舍在英国生活了五年多,认识到国家间的差异,他不仅能很好地辨别哪些是西方人为中国人勾勒的形象,哪些是他的同胞为自己所描绘的形象。他与英国人有过交往,然后又去了新加坡,他的爱国主义观念更加理智更加成熟。在《老牛破车》中,作家在谈及一种错误的比较方式时抨击了西方人对中国人的误判:“注意在比较,便不能不多取些表面上的差异作资料,而由这些资料里提出判断。脸黄的就是野蛮,与头发卷着便文明,都是很容易说出而且说着怪高兴的;越是在北平住过一半天的越敢给北平下考语,许多污辱中国的电影,戏剧,与小说,差不多都是仅就表面的观察而后加以主观的判断。”继《赵子日》后,老舍在英国开始着手第三部长篇小说《二马》的创作,作品中不时抨击上述对华人的歧视。实际上,有很多表现留学生生活的小说作品或多或少都把重点放在描写他们在异国的佚闻逸事上,像老舍这部小说写到海外华侨及英国社会的却很少见。这个幽默作家肯定地表白道:“故事中的那些人与事全是想象的,几乎没有一个人一件事曾在伦敦见过或发生过。”由于上述原因,这部小说中的画面其真实性不能令人满意,读者从中看不到这位中国作家在与英国中产阶级的交往中获得的直接生活经验所凝成的艺术成果。 《二马》中的“二马”指的是父亲老马(马则仁)和儿子小马(马威),老马带着小马一起移居到英国伦敦,继承了他哥哥遗留给他的古董店。多亏一位在中国生活多年的熟识的牧师伊文思的介绍,二马住宿在一个名叫温都的英国寡妇家里。刚住进的时候,由于各自所抱的成见与偏见等原因,他们之间时有碰撞,相处得很困难。小说着意安排的这种住宿环境,多少有助于小说的多愁善感的情节的发展:老马爱上了那英国寡妇,如果温都太太丝毫不顾忌别人的闲话,他们本来是可以很好地结合的; P39 序言 湖北省社科院文学所吴永平先生翻译了法国汉学家保尔·巴迪先生的专著《小说家老舍》,这是一件好事,而且也是一件重要的事。 保尔·巴迪在欧洲老舍研究界颇有名气。有三件事特别值得一提:一是他因研究老舍,撰写关于老舍的论文而闻名,在这方面他起步比较早。我记得,差不多在刚刚打倒“四人帮”的时候,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他就带着一大堆问题再度访华,专门采访胡絮青先生,就他正在撰写的博士论文做最后的润色和核实。二是他曾组织了一个名为“欧洲老舍爱好者协会”的社团,这个社团和“日本老舍研究会”正好一东一西,遥相呼应,在世界范围掀起了一股老舍研究的热潮。三是以他和李治华先生为核心,组织翻译了一大批老舍著作,陆续在法国出版,对向法国读者介绍老舍文学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这批老舍著作法译本的前面差不多都有巴迪先生写的“前言”,这点证明了巴迪先生的权威地位。 巴迪先生多次访华,后来的那些次几乎只和研究老舍有关,不是出席老舍国际研讨会,就是做和老舍有关的文化交流。他带来了他的博士论文,两大厚册,这是一份厚礼。现在,吴永平翻译的就是这部专著。他还派他的研究生、博士生不断访华,他们也都是研究老舍作品的,显示了团队的实力和后续。 巴迪本人的研究绝对有他的特点。首先,他注意研究原始资料,将研究对象置于当年的时代背景之下。他收集北京的老地图,收集北京的老照片,收集相关的档案资料,力图从当年的老北京实际出发,剖析老舍的创作心理。其次,他很注意从文化的层面研究老舍,从而抓到一些仅仅属于老舍的文学特质,提出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观点,颇有一些新意。 我相信,巴迪的研究特点对于中国的老舍研究是有启迪的,宛如一息清新的风,刮来的不仅是新观点,而且是新思路。 盼着巴迪专著译本早日出版,让中国研究家看看一位远在巴黎的法国学者是如何热爱老舍的,是如何高度评价老舍的,是如何走出一条研究老舍的新路的。 2004年4月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