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民营经济兴起与公有经济的产权变革。本书主要分析了这一此消彼长的发展过程及其推动这一过程的主要力量。
民营经济的兴起,直接起因于计划经济体制不能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生活必需品的严重短缺和日益严峻的城乡就业压力。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中央政府被迫收缩计划经济体制,民营经济得以在计划经济的边缘生根和发展。在本书的第二篇,它将具体分析计划经济时代的短缺与就业压力如何导致了民营经济的兴起。
第一篇 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所有权、产权与竞争规则
第二章 政治结构、政府行为与产权制度
一、研究政府行为的方法
二、政府行为的产权分析模型
三、不同约束条件下的政府行为及产权制度
四、结论
第三章 制度的功能、深层结构与博弈均衡
一、导论
二、从功能的角度解释制度
三、从深层结构的角度解释制度
四、从博弈均衡的角度解释制度
五、三条分析路径之比较
六、讨论:三条分析路径之综合
第二篇 中国民营经济的兴起及发展道路
第四章 中国民营经济的兴起
一、民营经济兴起的原因:短缺问题与就业压力
二、民营经济兴起的典型模式之一:苏南模式
二、民营经济兴起的典型模式之二:温州模式
第五章 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道路
一、市场竞争与乡镇企业改制——苏南模式的演化
二、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的演变——温州模式的演化
三、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三条途径:公有企业的民营化
第六章 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在组织结构上的政治特征:温州的案例
一、研究的问题
二、温州民营企业在组织结构上的政治特征:概念、度量方法与演变趋势
三、理论假说
四、制度环境与温州民营企业的“政治特征”之对应关系
五、温州民营企业的政治特征之功能:解决制度环境问题
六、温州民营企业的政治特征之文化基础:温州民营企业家的价值取向
七、结论
第三篇 公有经济中的产权制度及其演变
第七章 传统公有制经济中的产权制度:社会控制权界定产权
一、引言
二、产权及其界定规则
三、传统公有制经济中产权界定的博弈模型及纳什均衡
四、传统公有制经济中生产决策与收入分配的一般均衡
五、社会控制权界定产权同资产界定产权之比较
六、结论
第八章 公有化的微观动因
——以中国50年代农业合作化为案例
一、引言
二、关于公有化问题的微观决策模型
三、中国在50年代迅速实现农业合作化的微观动因
四、结论
第九章 国有经济的等级产权结构与国有企业的渐进改革
一、国有经济总剩余及国有经济受益集团
二、国有经济的等级制产权结构
三、等级制产权结构的运行特征
四、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为什么走上了渐进改革的道路
第十章 政府对所有权的有限行为能力与国有企业职位产权制度的形成
一、国有企业的治理:问题与争论
二、政府对所有权的行为能力
三、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治理与国有企业合约的性质
四、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激励与约束
五、财产约束与国有企业改革
六、结论
第十一章 地方政府从竞争性市场退出的原因
——以广东顺德为案例
一、现象与问题
二、顺德市公有企业转制及其直接原因:化解政府的财政风险
三、顺德市公有企业转制的深层原因:政府对所有权的有限行为能力
四、化解政府财政风险的办法:引入资产所有权的控制功能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