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组织编写的年度教育研究报告。本书以民间视角关注中国教育问题,对2003年的若干重大教育事态如非典时期的教育、大学生就业难、农村教育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以“大事记”和内容丰富的“附录”形式,对2003年的教育事件做了比较具体、翔实的民间记录。此研究报告不仅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工具书,对关心中国教育问题的广大读者也具有可读性,是一本比较求真务实的、好看的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附光盘)/教育蓝皮书 |
分类 | |
作者 | 杨东平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由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组织编写的年度教育研究报告。本书以民间视角关注中国教育问题,对2003年的若干重大教育事态如非典时期的教育、大学生就业难、农村教育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以“大事记”和内容丰富的“附录”形式,对2003年的教育事件做了比较具体、翔实的民间记录。此研究报告不仅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工具书,对关心中国教育问题的广大读者也具有可读性,是一本比较求真务实的、好看的书。 内容推荐 “皮书”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几年推出的大型系列图书,它们由一系列权威研究报告组成,在每年的岁末年初对每一年度有关中国与世界的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该系列图书的作者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为主,均为国内一流研究机构的一流专家,他们的看法和观点体现和反映了对中国与世界的现实和未来最高水平的理解和认识,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 同时,每册图书均附有数据库光盘(SSDB),该光盘既是电子书,又是数据库,安装后可通过电脑阅读,输入任意字词,均可快速查询检索,阅读、研究更为方便快捷。 皮书是非常珍贵实用的资讯,对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职业的人士都能提供有益的帮助。适宜各级政府部门决策人员,科研机构研究人员,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记者,国外驻华商社和使领事馆工作人员,以及关注中国和世界经济、社会形势的各界人士阅读。 《中国教育蓝皮书》力求以大教育的社会视角和民间立场,观察、思考、研究和记录当代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把对现实问题的热切关注和理性分析相结合,从整体上把握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的脉搏。这一定位和追求在我国的教育出版物中是独具特色的,从而使它不仅适合教育人士使用,也可满足关心中国教育改革的各界人士,乃至学生和家长的阅读需求。 目录 总报告 追求和谐、公平的教育 基础篇 2003~2004年度中国教育经费报告 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推进 走向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 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质量与问题 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状况 职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民办教育的发展与困境 专题篇 反思中国教育制度改革 点击中国教育创新 “教育产业化”的终结? 独立学院的形成与发展 县乡教育负债评析 集中资源办学对边远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自杀现象透视 公民教育的新探索 复兴国学:探索与争鸣 教育公报 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 全国普通学校教师队伍现状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结果分析报告 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 幼儿教育专项督导检查公报 调查报告 农村义务教育 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 西北地区贫困农村中小学教师现状调查 河北省张家口市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状况调查 大学生调查 当代大学生公众形象调查 2005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大学生贫困状况调查 基础教育 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状况调查 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 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家庭背景调查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均衡化调查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状况调查 其 他 中国十城市0~6岁儿童健康状况调查 中国青少年网瘾调查 青少年性行为调查 21世纪我们如何做父母? 中国人离国学有多远? 2005年中国教育满意度调查 热点文本 清华大学教授陈丹青的辞职报告 北京大学教授贺卫方停招硕士生的声明 五位教育资深人士呼吁教育公平的公开信 教育局长眼中的素质教育 果果的一天 大事记 2005年中国教育大事记 后记 试读章节 (二)推进以体制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 2005年有两个重要的教育纪念:一是废除科举百年,一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20周年。这两个重大教育事件的共同之处,都是以体制改革为特征的。当前,特别需要强调和突出教育制度改革,需要重温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决定》的精神,坚持邓小平同志所开辟的方向,推进以体制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包括如何建立政府与学校的正确关系;在利益多元化的格局中,如何建立、平衡中央与地方管理教育的权限和关系;改善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促进学术民主和学术自由,以保障学术研究的高水平和创造性;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等等。在制度改革上包括教育行政制度改革,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公共教育财政制度,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考试、评价和用人制度改革,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社会参与制度的建立等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是教育行政制度的改革。 在教育体制改革中,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分散和下放管理权力,促进办学体制的灵活性和多样化,使教育重新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机盎然的事业;在教育多元化、社会化、地方化的格局中,重建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性;需要通过政事分离,理顺政府和学校的关系,建立学校的自主性,破除官本位、行政化和“计划学术”的弊端;需要推动政府依法管理教育,推动教育政策尤其是重大教育政策的决策科学性,建立科学的教育决策程序,避免决策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等等。 (三)规范市场经济环境中政府的教育行为 教育行政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重新界定、规范政府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功能、责任,奠定教育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政府从事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职能原本是明确而清晰的,与市场有着完全不同的分工。就教育而言,政府的教育职能主要是承担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义务教育的义务;在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政府举办的公立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公平,尤其是对处于不利地位阶层和人群的应受教育者的教育机会,不具有竞争、淘汰和制造尖子这样的功能。教育的竞争性、选择性、多样化的服务等等,主要通过民办教育和教育市场体现。 世界范围内风行的新公共管理,与我国“宏观垄断,微观搞活”的“教育产业化”模式完全不同,其基本特点是打破政府对公共资源的垄断,引入市场机制改善公共资源的配置、提供公共产品的途径和方式,通过培育和发展市场,扩大教育供给,增加教育的丰富性、选择性和竞争性,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效率。新公共管理的行政改革既不意味着转嫁和下放政府责任,更不意味着寻求、扩大政府部门的特殊利益。因而,不能认为当前的问题是由于市场化改革走过了头,需要强化传统的集中权力和行政控制,而是需要摈弃“伪市场化”改革,革除教育部门、重点学校等利益集团的特殊利益,矫正被权力扭曲的市场。 (四)探索启动教育制度改革的路径和方法 现实地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不仅要提出理想和目标,而且要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设计,找到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一场真正的教育变革,应当是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导向与自下而上的社会需求、市场力量的有机结合。 自上而下的教育体制改革,需要自下而上的推动。需要特别重视如何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需求真正能够影响教育变革,即所谓公共政策、公共议程的启动机制。公众参与就是一种重要的公共政策启动机制。通过广泛的社会参与,使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形成一种“对话”环境,形成恰当的动力组合,才有可能实际地推动教育改革。此外,这种启动来自基层的教育改革实践。从地方和基层的现实中生长出的教育改革实践,对于解决中国问题最具说服力和可推广性。总结、提升和推广这些经验,不仅是对公共政策、制度改革的推动,本身就是一个教育民主化的生长讨程。 27-28 后记 《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是由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编写的中国教育年度报告。从2003年起,我们开始编写《中国教育蓝皮书》,2003年、2004年两本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从2005年起,转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有别于政府和学院派的定位,《中国教育蓝皮书》力求以大教育的社会视角和民间立场,观察、思考、研究和记录当代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把对现实问题的热切关注和理性分析相结合,从整体上把握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的脉搏。这一定位和追求在我国的教育出版物中是独具特色的,从而使它不仅适合教育人士使用,也可满足关心中国教育改革的各界人士,乃至学生和家长的阅读需求。 教育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事业,需要最广泛的社会参与。《教育蓝皮书》是一个交流的平台,研究院也是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是总部设在苏州的民间教育研究机构。新世纪中国教育的发展、改革,迫切需要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拓展民间的教育空间,促进教育多元化的发展。研究院以民问的立场关注和审视教育问题,致力于教育公共政策的研究,聚集教育界内外的民间智慧为中国教育献计献策。我们热切地盼望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这一行列,共同促进中国的教育改革。 感谢参与、支持本书写作的各位朋友,感谢社科文献出版社的范广伟先生、李长运先生、李建红女士,是他们的努力,使我们的愿望得以实现。诚望读者批评指正,提出宝贵的意见,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今后的实践中做得更好,最终塑造出一个有影响力的图书品牌。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 二00六年一月四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