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有情人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曹明绪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者以颇为扎实的现实主义表现力来写《有情人》,从作品中,我们不仅可窥得一种深入生活本质的美学上的生气灌注和完整浑和的境界,还有一种细腻敏锐的艺术感染力。加之优美雅洁的文学语言、秀颖生发的想像能力、活泼有致的布局本领,从选题、立意到捉笔行文,作者都注重从现实的深处提炼出能够掀动人的感情波澜的诗情和哲理,因而写得活、写得热、写得真、写得美、写得让人感动,写得励人奋进。

内容推荐

《有情人》是一本纪实文学。作者在书中运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将众多人物刻画的生动传神、个性鲜明。书中还用了不少恰到好处,又极为生动的乡俗俚语,将作者笔下的故事表达地引人入胜,感人至深。

目录

 风雨过后见彩虹(序)

一、河东河西

钓鱼

河东河西

举报

看车人

王二旦当兵(一)

王二旦当兵(二)

忍耐

黑蛋

二嫂子

夫妻

责任

孝顺

村风

窦张氏

二、有情人

维权

一片嘘声

有情人

小妮子

来柱这人

婚变

走向光明

三、禹城一家人

禹城一家人

牧牛女

蓬莱媳妇

女药剂师

村支书

女县官

中国爱迪生

天使之爱

孔子故里传奇女

山东大嫂

宁津行

一道风景

草木才子

四、微山湖上

微山湖上

混进军营里的女兵

五、平民作家平民心

记者的骄傲

读来慨当以慷,思之哀而凄惶

亦儒亦侠是明绪

作家曹明绪的平民情结

人间正道是沧桑

纸墨之寿永于金石

附曹明绪发表作品一览

后记

试读章节

每当我上班路过乐山小区一个叫“无为”打字社的时候,我的心极是不舒服,因为它骗了我的钱。

那是个周日的上午,报社急要我一篇文章,需要打印,我就拿着稿子进了“无为”打字社。打字社门可罗雀,只有一个三十多岁微微发胖长相还算姣好的女人在嗑瓜子。当下我就想,“无为”该改成“无人”。又想于嘛起这么个名字?莫非老板是研究老子的大家,取其之无,意为之有,显示其学问?“打字吗?”我问。“打!”那女人倒也和气,应着,放下小把的瓜子,站起来就接活。我把稿子递上:“什么时候能打出来?”“下午。”“下午?就这点小稿还要下午?”说着我从她手里将稿子抽回。“那就上午吧,午饭前来拿。”说着,她又把稿子从我手中抽过去,坐下就打了起来。我也只好默认,走开去办别的事情。快到午时了,我去拿稿,竞说未打好。原来这女人是个初学微机的生手。不得不下午再来。快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不足两千字的稿子,才给打出来。“多少钱?”我问。“60元。”“啊?怎么这么贵?”我又问。“共有5页,每页排版费12元,这就60块钱啦;还没算这5页的纸钱呢,每页4毛,合起来又两块,念上午未能给你交稿,就优惠你两元吧,60元。”她快嘴利舌地解释着,胸脯挺得高高的。我近前一步,还要作理论,这时坐在一旁的把电视开得山响的她的丈夫站了起来,像是我要拥抱或要强奸他的老婆,冲到我前面,怒声道:“干什么?拿钱!”我不得不留下60元钱,取走稿子。什么他妈的老子的门徒,简直就是孙二娘夫妻开的坑人黑店!

我决计举报“无为”打字社。全济南排版均是4—6元,你凭什么收12元?不足两千字,按说排3页正好,你为什么故意排5页,多收我两页的排版费?还有没有一点职业道德?权当你是下岗再就业,也不能降低服务标准啊!下岗啦,有困难,这可理解,但也不能当饿皮虱子,逮住谁就咬谁一口啊!我把举报的念头,说给家人听。妻子说,举报啥,不就是60元钱,犯不上害一个人!儿子说,家就有微机,谁叫你不学呢?活该!正巧这时远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女儿莹莹打来电话,我顺口说了这事,莹莹则哈哈大笑,举报?你这岂不跟孙二娘一般水平了吗?

我一时忍了下来。可过不了几天,举报的意识潮水般又涌过来。特别是每天上班,都要看到“无为”的招牌,看一次就呕心一次,恨不得用臭牛粪给它糊上!这时,我还是写了举报“无为”打字社服务行为不轨的举报材料,装进信封,准备给工商局12315举报中心寄去。

临到往邮箱投送的瞬问,我忽地又有些手软了。女儿那个善意的嘲笑和批评,又响在我的耳边。我为什么不能宽容一次,给她们一次悔过的机会?即使他们不悔过,以后不到那里打字就是了,吃亏上当全当这一次!多行不义,早晚要自毙的。栽到别人手里,比栽在咱手里好。厚道厚道,为后人留道,暂且就饶过她这一回吧!我又把举报信收好,带了回来。

岁月如流。转眼过去三个月。尽管心中还有几次举报的冲动,但都未能真正出手。

一日,再次路过乐山小区,忽地发现“无为”打字社摘去了牌子,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房地产信息中心。

据邻居介绍说,是“无为”打字社太坑人,活又干不好,人家都不敢上门啦。没有买卖,房租费又高,支撑不下去,自然关门,不知去干了什么!

我的心一阵释然。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真是欺人者人不欺自有天欺,毁人者人不毁自有天毁也!

但我的心又有一阵忧虑:谁知这对失败了的夫妻今后的路又走得怎么样呢?我庆幸自己没有举报他们!

                   (2004年8月25日晨8点30分

                  写就于济南市省委二宿舍望山楼)  P12-14

序言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凡文人墨客,将自己的作品结集出版,总愿托人给写个序、作个跋;写序或作跋之人,又似乎无一例外两种人:一种是名人,另一种就是圈里的挚友。何故?名人有社会地位或者声望,其辞可为作者的著作增光添彩;挚友呢,则对作者本人了解至深,其言往往从实道来,无什色彩,却是真情实感的肺腑之言。明绪在他的第三部作品集《有情人》出版之际,托我为之作序,就因为我们乃十数载的好友,相互问很是相知。

与长我8岁的明绪兄结为朋友,继而成为挚友,主因彼此有“七同”:一是同为行伍出身——他在军队干了18年,主事舞文弄墨;我在军营供职28载,亦多以操笔为业。二是同属性情中人,开朗率直,不拘言笑,喜怒哀乐尽呈容颜,侠肝义胆广施于人,快言爽语不匿不遮,崇论宏议玄著昭昭。三是同是祖上无荫无禄的农家子弟,孩提时代“苦大仇深”,两年前于朋友开的“巴乔萌特咖啡屋”对饮趵突啤酒长谈,话及当年如何饥寒交迫,如何苦挣苦捱,如何发奋读书,如何得母疼爱,竟然泪如雨下,泣不成声。且泣后四手紧握,对视许久,默然无语,话语都在心里:兄弟,咱们都是苦藤上结出的苦瓜、苦水中泡大的苦娃,可要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好好地朝前奔哟!四是同系雨果的门徒——“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的垂青。”又是袁枚的推崇者——“宁可为野马,不可为疲驴。”深知“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之训,故而责已奋发,自强不息。五是同系“三栖动物”——十数年集编辑、记者、作家于一身,且恪尽职守,不遗余力,平分秋色,各有成就。六是同为位卑不忘忧国忧民之汉,国事家事天下事,总爱操上一份心,硬是把担子朝自己肩上压。七是同尚一代名君唐太宗李世民,那久传不衰的《百子箴言》一直镌刻心壁,甚至视作为人处事的座右铭:“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当念织女之劳。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基于这些几无二致的因素,我们就自然天成地合以兄弟相称了。

明绪兄是个有德、有心、有智、有才、有志、有恒、有胆、有识、有魄、有为、有情、有义、有爱、有恨之人,数十年如一日对其中之意刻苦践行,因而他又成了一个有功业、有美誉之士。人在旅途几十年,他肩负着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责任和使命,曾以拔山扛鼎之势立下争做人杰的弘誓大愿,以龙骧虎步之威欲成鹏程万里之望。然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举业云程发轫,负重致远,自己识浅不才,何以及之?好在他晓知驽马十驾、日进有功之理,孟子名言更是深印脑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故而,他博览群书,移樽就教,充缺弥虚,勤学苦练。年复一年,他以夙夜匪懈之精神细织密缕,以研精覃思之风范苦心孤诣,以任劳任怨之品德孜孜不倦,忘记了手足胼胝之苦,忽略了昼耕夜耘之累。多少个凄苦的岁月,他踔厉风发,啸咤风云,艰难跋涉,一路豪歌,终于成为一名博洽多闻、高才疾足之士,成为一位锦心绣肠、微言大意之君。

……

天下文章,其生命力所在,无外乎两大因素,那就是真实和感人。真实乃现实的真和艺术的真的有机融合,感人则要调动一切表现手段,用鲜活的文学赋予真实以具体内容,即把生活中具有特质和潜质的东西从思想和艺术的高度充分地展现出来,给人以美感、动感、好感。我觉得明绪兄的大部分作品,都在力求真实感人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以致许多读者在读过他的作品之后的许多年还能忆起文章中的人物或者情节。这说明,他的作品对社会有着较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而其生命力也就由此折射了出来。应该说,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每个为文者都应该具备而多数人又不易具备的一种境界。明绪兄从追求它到拥有它,宵衣旰食,集腋成裘,可谓倍偿艰辛,其酷似炼狱一般的经历,本身就十分感人。

《左传》云:“大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变,此谓不朽。”此乃人类文化史上有关成功标志的最早学说。凭此而论,德功言俱的明绪兄自然堪称一位成功人士。然而,他一向谦虚,总把自己的成就视作尽寸之功,虽可敝帚自珍,却不敢告劳于众。今年已经五十有七的明绪兄,依然是膀宽腰圆,身健如牛,虎步生风,声如洪钟,走东穿西地忙碌着、采撷着,随时都有新作杀青。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有些人似乎永远不老。他们思想灵活,接受新见解,永远无顽固保守之论;满足而永不自傲,安完而永不停止;他们能享受现实中最好的事物,又能发现未来的最佳事物,总是浑身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凡知明绪者怕有共识:他正是这样一种大写的人!

总之,明绪兄的作品可以概括为故事引入入胜、人物个性鲜明、谋篇甚为巧妙、用语多有传神。但是,从细品味明绪兄的作品,还是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有的篇什显得成章过于仓促,缺乏细刻精雕;有的篇什注重了思想性的开掘,却忽略了艺术上的高度。但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即便文坛巨匠,其作也绝非字字珠玑、篇篇上乘。写作已成为明绪兄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笔下,必将再度产生许许多多的佳文。我笃诚祝贺他的成功,同时期待读到他的新作,又望他不要再像以往那样玩命,应多多珍重身体。原本,文武之道,就该一张一弛,尤其一路拼杀到如今这个年龄上,保健康与写文章的位次,着实应当做个调整了。

                        王立友

                     2005年4月16日夜

                   写于泉城燕子山下书斋

                  (作者系知名报告文学作家)

后记

“初生牛犊不怕虎,长出犄角反怕狼”,这是小时候常听老人说的一句话。当时不理解,怎么可能呢?时至今日,迈过不惑,进入知天命之年,回首一下往事,方知这话说得实在精妙。初涉写作,是入伍不久,被称为新兵蛋子的时期,不识为文之道,满脑子想人非非,充满好奇与激动;或捕风捉影,或道听途说,或照葫芦画瓢,或顺竿而爬,或东摘西抄,或闭门造车,或将消息写成通讯,或将通信写成小说;手持圆珠笔,多垫复写纸,一式多份,一稿多投,“登不登,往里涌”,不光投寄军区小报,连“两报一刊”也敢发送。瞎猫有时碰上死耗子,稿件也曾被印成过铅字,小如火柴盒,大若豆腐块,但大都如石沉海,无了声息。渐而少了一些狂热,多了一些稳重;少了一些浮躁,多了一些深沉;少了一些浅薄,多了一些思忖。书读得也多了一些,路走得也长了一些,生活经历也复杂了一些,所写文字少了,但命中率却高了起来,而且题材也逐渐扩展至小说、散文、电视剧。一不小心,竞也弄出一点儿名气,终有报章杂志社的编辑登门约稿,而且还出了几本书。应该说是到了提笔从容行文自如的时候了,可我却每每反而感到有些生疏:从结构故事,主题提炼;情节、细节的选择与运用,情理、事态的剖析与描绘;组词造句的准确,营造意境的功力;铺垫、埋伏、悬念的制造,夸张、比喻、白描的技巧;承转启合,上下照应等诸多环节,常常自我挑剔,自感寒惨,自叹不如先人、名人、他人。谨慎有余,狂放不足;宁愿不写,也不想粗制滥造,更不敢无病呻吟或华众取宠。放马走笔,一直未有停歇,所成作品,有抑有扬,虽是有感而发,甚至情满于山,意溢于海,但总疑瘠义肥辞,繁杂失统,不敢张狂出手,更少了当初那种不许别人改动一字的勇敢,也没了一稿多投的勇气。时常是写好就放进抽屉,冷却上一段时日,再拿出来一读,如能找到一缕意新而不乱,辞奇而不黩的感觉,始敢撒手放飞,这大概就是“长出犄角反怕狼”吧。这种怕,想来不是作文的退步,似乎多了一点儿自知之明。人是应该有自知之明的,是什么料,干什么事;不是那块料,就别往里瞎掺和!文化垃圾已是不少,我不想再多一个制造者;各地降价的书摊也比比皆是,我不想在这里让大家找到我!朋友们知我为文苛求,常登门索看新作,我便也打开封闭的抽屉,拿出来供他们阅读评判。从他们或喜或怒或哀或乐的脸色及眼窝里涌出的泪上,我找到一种自信。朋友们劝我不要冷落了自己的“孩子”,既然将其生出,就应该放出手去,没必要抛弃,更没必要扼杀!于是这才想到出书。加之山东人民出版社刘永平编辑成全支持,便也就有了这部作品集。所录文字,是严格筛选了的,有22篇作品的文尾,没注何时何刊发表,均系从未面世的新作。这些文字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大都集中在《河东河西》、《有情人》两章里,诚望读者认可、喜欢。

这部作品集的另14篇都是发表过的,有的还获了奖,给我带来过荣誉和实惠。之所以把它们结集一起出版,实在是因为偏爱,不挖到一个篮里,极易散落丢失。比如《微山湖上》,这是我而立之年的成名作,文章发表后,被列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连队通俗读物,我因此被评为优秀“拔尖人才”,转业时破格被安排进山东省委。可月移星转,二十余年过去,我手头居然连一本书也没藏住,自己想看一下都不可能,实在觉得遗憾!在一个亲戚家里,我突然发现了这本改变了我人生命运的书,当然珍爱有加,正逢出书,便立马就编了进去,生怕再丢。《混进军营的女兵》成稿后,因转业搬家,底稿险些混进废纸堆里被卖掉,有失而复得的一段小经历,也颇觉珍惜。我一直有将此篇改成电视连续剧的念头,但鉴于诸多不可为因素,又一直未急于下手;虽被香港一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过,但面比较窄,内地读者见之者有限,因而也就收录在了这部集子里,以飨读者。那些单篇独章之作,纯因它们如珠般散落,要找来读之,需翻箱倒柜,等好不容易找到,一时突起的欲读之兴又被扫除,早就想找根线将乱珠串起,合成为一条项链,不论欣赏、炫耀与把玩,都能珠随人意。今日这个愿望总算是实现了!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先后得到很多朋友的无私帮助,特别是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立友先生百忙之中为我作序;山东人民出版社的同仁们不辞劳苦,给予精心编辑、设计与打造;山东出版学校王燕、宋杰、张鹏及现实文印打字社的秦岩、窦洁婷、法代佩同志,花费不少宝贵时间,帮我校对、打印书稿,都令我感动。在这里,我向一切关心支持该书出版的所有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

                     2005年7月24日

                   济南市省委二宿舍望山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7:4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