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会学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的启动而诞生的。它以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及其途径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对二战以后兴起的“发展研究”的扩展。本书站在发展社会学的前沿,全面勾勒了发展社会学的理论体系,探讨了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后发国家的发展优势与劣势以及中国现代化在一个半世纪以来所经历的坎坷历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发展社会学/社会学与社会发展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徐新 |
出版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发展社会学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的启动而诞生的。它以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及其途径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对二战以后兴起的“发展研究”的扩展。本书站在发展社会学的前沿,全面勾勒了发展社会学的理论体系,探讨了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后发国家的发展优势与劣势以及中国现代化在一个半世纪以来所经历的坎坷历史。 目录 导言1 第一节社会变迁与发展研究/1 第二节什么是发展社会学/10 第三节发展与现代化/16 第一章现代化的世界进程/31 第一节世界现代化浪潮/31 第二节迟发展效应/47 第三节世界现代化的基本趋势/54 第二章中国的现代化进程/62 第一节中国现代化的启动/2 第二节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脉络/71 第三节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与前景/76 第三章经济发展/87 第一节经济发展的涵义/87 第二节经济发展的理论考察/91 第三节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104 第四章经济发展相关问题/120 第一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120 第二节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127 第三节经济全球化趋势/142 第四节经济与可持续发展/148 第五章社会发展/155 第一节社会发展和社会现代化/155 第二节社会发展的要素/163 第三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173 第六章城市社会发展/189 第一节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189 第二节城市社会问题/203 第七章政治发展/217 第一节政治发展的理论考察/217 第二节中国的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230 第八章政治发展的相关问题/246 第一节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246 第二节政治发展与大众传媒/261 第三节全球化与国家权力/266 第九章文化与人的发展/274 第一节文化发展/274 第二节人的发展/280 第三节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287 第十章发展理论/303 第一节现代化理论/304 第二节依附理论/316 第三节世界体系论/324 试读章节 (1)把发展等同于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增长。 这一观点的主要特征是,对发展做了“经济性规定”、“经济化倾向”突出;①主要内容包括:“工业文明观”、“经济增长观”。他们提出,应以工业增长作为衡量发展的惟一尺度,把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看作现代文明的重要特征。他们认为,一国在达到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00美金的水平以后,仍能以本国的力量维持每年5%一7%的增长率就是发达国家。 这种传统的发展观实质上是一种经济增长战略,希冀通过经济单项突破的“涓流效应”和“扩散效应”来带动非经济部分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增进。认为GNP的提高无疑会自动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最终可以消除贫困现象;经济发展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社会民主化;经济发展了,也有利于平均分配消费的前提,社会的其他目标也就自然实现了。如在联合国第一个十年发展计划中规定,其发展目标是不发达国家的GNP年度增长率最低为6%,并希望较贫困国家能通过经济增长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沿着这一思路走下去,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严重了。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油价的行动在发达国家引发了一场“石油危机”。人们终于意识到经济增长与环境的矛盾,意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危害。人们开始对传统的发展观产生了怀疑。米香在《经济增长的代价》中提出:“西方的继续经济增长将使我们进一步失去美好的生活。” 传统的经济增长观的缺陷在于:一是认为物质财富增长所依赖的资源在数量上是不会枯竭的。实际上,以GNP为中心的发展将受到资源的限制,由于资源的潜力总是有限的,发展中国家很难获得足够的资源以保证这种发展。二是没有顾及到自然和环境方面的代价问题。佩鲁认为,经济增长论是由那些甚至排斥活动者及其活动的经济学家提出来的,强调要从“人的活动及其能力”来研究发展。三是GNP的增长并没有真正消除贫困。P20 序言 发展社会学是社会学的重要分支。它以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及其途径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对二战以后兴起的“发展研究”的扩展。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学者运用社会学的思想方法和分析框架,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问题展开了探讨,首先出现的现代化理论是在E·迪尔凯姆和M·韦伯的思想基础上,以T·帕森斯的结构功能学派为先驱的发展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利维、阿普特和艾森斯塔特等。他们强调:发展中国家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主要是内部的非经济因素制约着发展,只有接受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思想观念,才能走上与发达国家相同的道路;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表现为西方化的过程。事实上,现代化理论强调在两种类型的社会(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及其经济系统中,起作用的规范和价值观是不同的。“现代化理论宣称,追求业绩的精神、家庭关系的淡化等等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①它从价值观和态度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从而影响人们对社会变革的反应的角度,说明了西方现代化社会和第三世界发展水平不同层次的原因。 20世纪60年代,在拉丁美洲和非洲兴起的依附理论对现代化理论进行了批判。基于认识到“马克思的著作对分析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和第三世界的不发达等问题有着巨大的价值”①,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从权力不平等和阶级冲突的角度,以“商业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代表着历史上资本主义从先进的工业中心向第三世界国家渗透的三个阶段”②作为历史证据阐述了他们的不发达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弗兰克、阿明、卡多佐等,代表作有《拉丁美洲:不发达和革命》、《不平等的发展》等。他们主张:从西方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剥削、控制和不发达国家的依附中解释不发达现象,反对现代化理论的西化模式,认为西方化过程实际上是不发达国家被纳入不平等的“中心一边缘”型国际经济体系的依附化过程,这种依附机制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不充分”和“依附性发展”。他们主要强调:殖民主义和依附性是发展中国家不发达的主要原因,发展中国家发展的起始点不同,国家环境特殊,不可能重复发达国家既往的历史,它们应当摆脱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和控制,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期,沃勒斯坦提出世界所有国家构成整个世界体系,这一体系划分为中心、边缘和半边缘三个部分,整个体系显示出多国的相互作用关系,而不是宗主国对卫星国、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单向关系,世界体系中的个别事件是按照整个体系的需要来解释的。各国间的经济活动关系就是世界体系内部的资本积累过程,其结果是“经济剩余”不断从半边缘和边缘移向西方中心国家,以至后者越来越发达,前者越来越陷入不发达状态。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性问题的突出,以往的发展理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被不断地修正、补充;另一方面,全球化、区域发展、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被吸纳进发展社会学的研究范围之中,从而丰富了自身的发展方向。 中国社会学自1979年恢复重建以来,各种实证研究的中心议题就是现代化问题。发展与现代化建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目前,中国社会正处在急剧转型的时期,发展与现代化更是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社会现代化也成为了中国发展社会学的核心,以研究社会发展与现代化为主要内容的发展社会学日益成为一门显学,并成为了高等学校社会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但是,鉴于发展社会学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和学科体系,长期以来国内高等学校一直缺乏比较规范、比较系统的发展社会学教材,对发展社会学教学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出版了一批教材,如1995年上海出版的《发展社会学概论》、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发展社会学》、200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发展社会学》等,从而弥补了发展社会学教材的不足。 作为中国的发展社会学研究,本书在吸收经济学、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以及他人的教材经验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以下内容: 基本概念(第一部分),即导言部分,主要介绍:发展研究及发展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发展与现代化的内涵。通过理清这些基本概念,为以后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发展的进程(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发展趋势以及后发国家的发展优势与劣势;中国的早期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三次转折、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及其前景。通过对现代化进程的简要论述,宏观把握发展的进程,再现发展的非线性过程。 发展的实践研究(第三部分),主要从发展的具体内容展开探讨发展的过程。发展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涉及了社会系统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与人的发展,与此相应的,现代化的考察层面,也包括了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其中,经济发展与现代化是前提和基础,政治发展、文化发展是媒介,而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目的。在这部分中,主要就各个发展环节的理论论述、相关因素展开探讨,如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的关系、全球化对发展的影响(主要涉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等,通过这些论述,微观把握发展的进程,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发展的理论阐述(第四部分)。从理论层面来考察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过程。主要考察了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内容包括:基本概念、核心观点和理论修正等部分。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对于发展研究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从而可以更好地把握发展社会学的理论新动向,更客观地看待发展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本书从选题到内容均存在不少不足,热忱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4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