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归纳和演绎分析相结合、系统方法与结构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整体出发,侧重从环境方面、制度方面和技术方面来分析现代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目标、功能、结构,从而探讨了现代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一般规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现代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研究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张小霞 |
出版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归纳和演绎分析相结合、系统方法与结构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整体出发,侧重从环境方面、制度方面和技术方面来分析现代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目标、功能、结构,从而探讨了现代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一般规律。 目录 引言(1)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 二、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4) 三、主要结论(6) 第一章 内控制度与银行不稳健的理论与现实考察(13) 一、商业银行不稳健的理论考察(13) 二、商业银行风险与内部控制失效的现实考察(20) 三、加强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紧迫性(32) 第二章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理论框架(36) 一、内部控制、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涵义和内容(36) 二、经济控制论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44) 三、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成本一收益分析(50) 四、历史考察:世界各国银行内控制度的演变(52) 第三章商业银行有效内控的环境效能(56) 一、有效内控的现代科技环境(56) 二、有效内控的世界经济环境(61) 三、有效内控的市场经济环境(65) 四、有效内控的法治环境(69) 五、有效内控的商业银行企业信用文化环境(74) 六、国外现代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现实考察(8 3) 第四章现代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基础构造(88) 一、产权制度与内控制度(88) 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99) 第五章商业银行风险评估体系的设计(113) 一、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特征和风险类型(113) 二、商业银行风险评估的涵义、功能和原则(118) 三、商业银行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121) 四、商业银行风险评估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一体化的风险评估(128) 第六章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建立(131) 一、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定义、目标和功能(131) 二、商业银行内控机制有效运行的前提——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手段(132) 三、银行风险的补偿(137) 四、银行风险转移(145) 五、银行风险分散(150) 第七章商业银行信息与稽核系统的构建(152) 一、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的构建(152) 二、商业银行稽核系统的建立(164) 第八章 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外部协调与约束(175) 一、内部控制与国际规则协调与约束(175) 二、内控制度与监管当局协调(180) 三、内控制度与市场约束手段(183) 四、内部控制与行业互律组织(196) 第九章 国内外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系统比较分析(200) 一、相异因素分析(200) 二、相同因素分析(224) 第十章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变化所面临的内控监管挑战及监管政策分析(235) 一、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历史沿革(235) 二、中国银监会主要职责、内部组织机构功能及特点(237) 三、中国银监会的监管理念、监管目标及有关监管法律、法规的诠释(242) 四、目前中国银监会面临商业银行内控监管方面的挑战(249) 五、监管政策分析及工作思路(254) 第十一章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完善(270) 一、加强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271)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产生历程——80年代以来的探索(278) 三、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现状分析(279) 附件(319) 参考文献(362) 文后寄语(369) 试读章节 (二)对巴林银行内控失效的个案分析 在内部控制方面最有说服力的案例就是巴林银行倒闭案。这个案件非常深刻而且典型的说明了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和后果。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巴林银行,是英国历史最悠久且实力雄厚的老牌商人银行,以根基牢固、资金雄厚享誉世界,它的倒闭使整个国际金融界为之震动。各大传媒纷纷报道了事件的起因:巴林银行集团在新加坡的分支机构——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总经理兼首席交易员、年仅28岁的尼克·李森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从事巨额的金融期货交易,结果因投机失败造成约10亿美元的亏损。震惊世界的“巴林银行事件”就此被公诸于众。 巴林银行的破产应当说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早在1992年,原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交易主管离任时,就已向巴林总部作了汇报,指出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管理结构存在严重隐患,要求总部为其制定“清楚的申报条例”。1992年3月,巴林银行总部就曾经接到新加坡分部董事兼总经理巴克斯的警告,指出新加坡公司的交易部门缺乏必要的制度,可能造成灾难。1994年7月前,巴林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曾作出报告,说明李森在交易中越权及隐匿交易亏损的行为,新加坡巴林公司权力过分集中,李森一人同时身兼交易及监察二职,容易导致交易员违规、失误或欺诈,并警告可能引发“重大风险”。然而,巴林总部高层对此却始终置若罔闻,认为只要能赚钱,即使李森已严重违反内部控制的各项规定也不予惩罚,反而给予奖励。 最难以置信的是,巴林总部在1994年12月底发现了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资产负债表上显示的5000英镑的差额后,仍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巴林总部不仅对内部揭露出来的李森违规现象屡屡掉以轻心,对来自外部的警告也同样不予理会。 上述事例充分表明,李森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从事未经授权的交易,且在交易数额达到天文数字之后始终未得到制止,其中巴林银行在各个主要环节缺乏严格的内部监控机制显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总体来说,内控失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李森一人身兼二职,业务分工不清,责权不明。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在内部管理方面的一个特点是没有把“前台”,职位和“后台”职位分开。李森作为总经理,他除了负责交易和结算外,还监管后台工作人员、签署支票和各种往来对账单。这是李森通过“88888”账户进行交易的同时却能对公司总部隐瞒实情的关键。如果李森只负责清算部门,那么他就没有必要,也没有机会为其他交易员的失误行为瞒天过海,也就不会造成最后不可收拾的结局。 金融机构的有关职位适当分离是内部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是防范欺诈风险、防止未授权交易的重要手段。在金融机构中,“后台”是指交易记账、结算和核账等业务,因而具有监督前台交易的作用。但在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后台”却成了交易部门的“下属”或“附属”部门,这就为李森以后的虚设账户等一系列违规操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权力分离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业务分离。在金融机构内部,凡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不相容业务均需要有不同的人员分别负责,对于某些比较重要的业务,还应该在明确的情况下,有两个以上的人员共同负责,以便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其具体内容包括:授权进行某项业务和执行该项业务的职务应该分离;执行某项业务和审查、监督该项业务的职务应该相分离;执行某项业务和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应该分离;记录某项业务和审查、监督该项业务的职务应该分离。 2.信息传递效率低下。1994年初,审计部门在对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存在职位过于集中等问题。但由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障碍,这一信息未能及时、准确地传达到高级管理层,致使巴林事件丧失了一次避免损失的机会。 一个高效的内部监管机构必须能保证公司内部的信息渠道,包括各部门之间横向信息渠道和各个上下级之间纵向信息渠道的畅通无阻。这就要使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信息传递职责,包括需要汇报的内容、汇报的方式、汇报的时间、向谁汇报等。这种信息传导机制的设计必须避免由于信息传递的“渠道”不畅而带来的混乱。在只有一个人负责某项工作的情况下,完善的信息传导机制有助于防止个人独揽大权、营私舞弊;在有几个人负责某项工作的情况下,则可以避免互相推诿和扯皮的现象。 3.缺乏内部监测机制和有效实施风险控制。面对目前金融期货交易的巨大诱惑力,为限制过度的投机性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后面所隐藏的巨大的不确定风险,各国际金融组织及政府都高度重视对金融期货的管理和监督,并制定了严格的监测办法。巴林银行事件的问题也是出在监测失误上,这家2月底还被英国评为管理良好的银行,在李森越权进行大批巨额交易时,总行管理层居然还蒙在鼓里,没有丝毫察觉。同时,风险控制系统也失去了警觉,从而无法防范危机的发生。 4.组织协调性不足导致管理真空。从1993年以来,为了更有效地应付金融产品国际化的趋势,巴林银行重组的特色之一就是采用了“矩阵式”管理制度(Matrix Management):每个巴林银行成员,一方面要向他的“地区经理”(Iocal Manager)报告,另一方面也要向他所属的伦敦总部的“产品经理” (ProductManager)或“功能经理”(Functional Manager)报告。 李森的地区经理是巴林银行驻新加坡的亚太巴林董事经理巴克斯,他的产品经理是伦敦“金融产品部”总负责人贝克。 新加坡的巴克斯视李森为伦敦总部的宠儿,认为他在新加坡的职责不包括李森,对他不予过问。而伦敦的贝克在百忙之中,也就想当然地假设巴克斯是李森的顶头上司,自然会好好地盯着李森。结果是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无人监管。 5.员工素质控制不力。巴林事件的发生,与李森的综合素质和在单一岗位上时间过长有关。任何内部控制制度最终是需要人来实施的,因此,员工素质的高低是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贯彻的关键。为此,必须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使之与内部控制的要求要适应。除了必要的业务素质外,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包括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此外,对员工定期进行岗位轮换,也是避免员工形成舞弊意识并可能通过交接工作及时发现差错的有效手段。P29-32 序言 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以及世界经济、金融的全球化、一体化和自由化,金融机构的风险越来越大,特别是银行业的危机频繁发生。从世界各国大量的银行危机案例中,我们看到,尽管原因多种多样,但几乎都与银行内部管理和内控不力有关,从巴林银行的倒闭到日本大和银行事件,从国际商业信贷银行的倒闭到东南亚金融危机,无一例外地验证了这一点。可见,当今复杂的外部经济金融环境下,银行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任何松懈都可能招致灭顶之灾,如何加强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问题已引起监管当局的普遍关注。 《现代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研究》——一书中提出了一些颇有价值的观点,如内控制度是银行业稳健经营的根本保障;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建立,要有良好的制度环境、法律环境和信用文化环境;要建立能实时监控风险动态的风险评估体系;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与监督体系;我国内控制度的完善要以产权制度改革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为重点,以制度环境、法律环境和信用文化环境为保障等等。这些观点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张小霞同志多年来从事银行工作,又通过三年的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系统学习,奠定了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为她比较系统而深入地研究银行内控制度问题提供了必要条件。《现代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研究》体现了张小霞同志潜心研究的成果,相信该书会对商业银行理论研究者、银行业监管者以及商业银行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刘明泉 后记 本书源于我的硕士论文《现代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研究》,是我在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期间学习与研究的成果之一。参加工作后,又进一步对作品进行修改和补充。因时间仓促,水平有限,细节错误在所难免,请原谅和指正。值得说明的是,本书观点仅属个人观点,与本人所在单位无关。 当我在键盘上敲完最后一个字至本书稿付梓之际,心中并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商业银行内控制度问题更多的是一个微观操作层面的问题,而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从宏观理论层面有所突破,确实困难重重。 坦率地说,我的理论功底并不扎实,科研能力有限,我之所以下定决心完成本书的写作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一种责任心的驱使。我长期在金融部门工作,一方面耳闻目睹了国内外大量因内部控制不力造成银行危机的案例,亲身体会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带来的风险隐患,深感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我之所以想从宏观方面来研究内控制度,是因为长期的工作经验和教训使我明白,就内控制度而谈内控制度是没有用的,就像建造一座美丽的大厦,无论内部装修多么精致、漂亮,如果基础框架不牢,其抗震能力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完善内控制度,必须从“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人手,围绕“权、钱、人”,多管齐下,方能有效控制风险。二是可以利用党校优越的资源和信息条件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并借此机会寻求领导、专家和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希望他们对作品予以斧正。三是可以在同事、学友间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四是可以对自己三年来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作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同时给所有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一个交代。 本书稿能够顺利完成,首先要感谢我尊敬的导师赵长茂先生。三年来,恩师对我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经常教诲我多思考,勤动笔。在先生的鼓励和指导下,我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恩师严谨的学风,谦虚、真诚、高洁的品性成为我日后竭力追求的目标。另外,恩师和师母在我就业、生活方面都给予我莫大的关心,在此深表感谢。其次我要感谢科研部的田应奎处长,他为我的写作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从总体构思到结构安排,都得益于田教授的悉心指导,如果说写作过程中有什么创新之处,也多得益于田教授的点睛之笔和独特的启发方式。经济学部的周天勇教授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拓宽了写作思路,在此深表感谢。 在写作过程中,原中央金融工委研究室刘德福主任、中央党校徐伟新教授、人民银行陈小云司长、王小奕司长等领导均给予了直接指点,并提供了一些资料和数据;另外,同学邓银章、杨亚、马勋、石广科、师妹韩慧敏、师弟刘涛、孙浩等也参与了文字的校对工作。 感谢研究生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及原单位金乡人行的领导、同事及地税局的领导和朋友对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三年来,没有他(她)们的帮助,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十分困难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际知名银行家、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先生在百忙中为作品写序,给予我莫大的鼓励和支持。中国银监会纪委、监察局领导对个别章节进行把关,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感谢我的丈夫和双方家庭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丈夫石国庆不仅在学业上给予我很大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而且在我工作、学习、生活等诸方面,他永远都是我的坚强后盾。结婚十多年来,特别是当我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或当我处在困境的关键时刻,他总给予我最大的力量和支持。尽管我们现在还面临很多困难,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克服。值得高兴的是我们共同度过了最艰苦的岁月。 在我和爱人攻读硕士期间,双方父母不顾自己年老体弱,承担了带孩子的义务,在此深表感谢。对于儿子,我感到万分歉疚。因为这些年我和我爱人忙于工作和学习,给予儿子的很少、很少。这份挥之不去的歉意也是我努力学习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在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和严峻的就业压力的同时,我常常牵挂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心理会不会出问题,学习怎么样,生活得是否快乐,这种思念常常折磨得我食不甘味,夜不安枕。每当这时,我就会把思念变成学习的动力。当别人在娱乐的时候,我在读书,当别人睡懒觉的时候,我就早点起来,只有这样,才感到心里踏实。值得庆幸的是,我儿子很健康、聪明,刚过10岁,已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尽管跳了一级,成绩还不错。 我曾想,为了对孩子这份无法弥补的歉疚,我愿付出高昂的代价。做什么没有成本呢?学习的成本是寂寞,思考的成本是孤 独,享乐的成本是虚度,创新的成本是风险,权利的成本是义务,偷懒的成本是失业……如果付出的成本能换得更大的收益和进步,能对得起党和组织的培养,我就会感到心慰。 在此,.我也想谈谈我的学习经历和一些零零碎碎的感悟,与朋友,特别是女性朋友共勉。在读研究生期间,我曾把我的一些感悟,以《与女人谈读书》为题发表在中央党校《研究生通讯> 2000年第3期上。当时,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我们班许多男同学把这篇文章拿给自己的女友或爱人看,后来有四位男同学的爱人考上了研究生。他们打电话约我吃饭,言称是我的文章给他们带来了学习的动力、考研的勇气和信心。我当时很是激动,甚至认为自己达到了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最高层次——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如果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和做法能唤起朋友和同学的考研热情,激起人们追求进步的动力,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我所以写我的一些经历和这些感悟是因我在回山东老家途中偶而看到的一篇文章而引发的。记得是2000年7月,我在回山东老家度假的列车上,一份报纸上一副大大的、黑黑的标题——《漂亮女人不读书》映入我的眼帘。当时很是吃了一惊:知识爆炸时代,漂亮女人竟然还有这种“优惠待遇吗”?于是迫不及待地把文章看完,才知作者的高见:漂亮女人由于天生丽质,从少女时代,便拥有众多的追求者,不免把时间花在了打扮和约会上;等到“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年龄,知识的匮乏所引起的内心空虚、素质的低下便暴露无遗,毫无美丽而言。而那些“丑女孩儿”,没人约去看电影、逛马路,把时间都用在读书上。通过读书,“丑女孩”认识到人生的深刻内含,懂得了“心灵的美丽才是真正的美丽”,不再因自己是“丑小鸭”而痛苦,而是以百倍的自信出现在众人面前;并且随着内在知识的积累,她们谈吐高雅,风度翩翩,这种魅力经时间的冲洗历久弥新,竟是随年龄的增长更加迷人。读罢,我击掌长叹:“然也,然也”。回想起自己的读书生涯,从小学到研究生,真可谓“从慢步到跑步,从跑步到狂奔”了,不由得感慨万千。 现代的职业女性,工作和家庭,应该说是生活的两大主题。而工作上的成绩,不会因为你是女人,或者你是漂亮女人就摆在你的面前;家庭和感情生活,也不可能仅以你的漂亮为前提,所以撇开漂亮与否,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经历。 我原是人民银行的一名普通职员。老实说,我还不认为自己很丑陋,却从来“不敢”淡忘读书。从1990年参加工作到1999年考研之前,我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货币银行学>、《银行经营与管理>、<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等二十多本业务书籍。每当我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时,我总感到非常充实。而每一个难关的攻克,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又增强了自己无穷的信心和勇气。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满脑子里都是“干出个样子”的想法,盼着能有个机会“一鸣惊人”。但开始行里把我安排到货币金银科工作。我当时是专职复点员,就是从第“1”张数到第“100”张。一天下来,要数几千个几万个“1”到“100”,机械重复的动作和思维定式把人搞得一点精神也没有。对生活的憧憬和对工作的新鲜感逐渐被厌倦和烦躁所代替。不久,由于工作需要,我又被调到会计国库科工作。这时,市行国库科要我和科长完成一篇关于财政收支详细情况的调查报告。我本来以为上了几年学,就可以应付县行的工作,可谁知一接触实际就败下阵来。而对几十、几百本凭证、账簿,我简直无从下手;在与陪同的领导座谈时,我只有尽量保持缄默,唯恐自己一开口,就说外行话。很多专业术语的应用范围和核算指标的计算方法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心里直嘲笑自己:“瞧瞧,就这水平,还想‘一鸣惊人’呢!”。是啊,“一鸣惊人”固然效果很好,但必须有一鸣惊人的资本。如果没有相当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一个人不可能一鸣惊人,就算是偶然因素引起了大家的注目,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可能维持住当时的效果,而最终还是“泯然于众人”矣。 于是,我在孩子刚满2周岁时,便决然报名参加了全国金融自考本科的学习。我重新捧起书本,投入了会计、账簿、数理统计、线性方程的世界。 自学刚开始时,我感觉那是一份紧张而沉重的压力。每天的时间排得满满的,何时接送孩子,何时工作,何时学习。但随着自修学习深入到我的生活,读书竟然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并带给我无穷的乐趣。同事们都下班了,而我经常一个人坐在寂静的办公楼里,进入学习佳境。一道数学难题的攻克,一份图表的制作,一篇精彩文章的背诵都会浑然忘我。这种感觉和赢了麻将的感觉不同,全身上下注入新鲜的活力,简直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正如一位先哲所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 在读书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知识海洋的丰富多彩与博大精深。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可见,读书不仅能培养好的品格,而且可以纠正人性的弱点。书是不会白读的。交换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各得两种思想。每认真读一本书都会汲取一种思想,增加一分力量。一个拥有丰富知识和精神财富的人,一辈子都会活得充实、自信、高尚。通过读书,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为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作好准备。既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不断地读书呢? 随着知识的积累、自信心的增强,我在工作上也越来越得心应手。我的单指单张、多指多张、国库微机录入、国债计息和电子联行等业务,在省行组织的达标考核中均获得省级技术能手证书。并且根据我所学理论,联系县行实际所写的调查报告、情况反映、理论文章等多次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有的被省行采用,有的在全国级刊物发表。我个人也多次被评先进工作者或优秀行员。1995年,我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通过了《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三门考试。1998年5月顺利通过了会计师职称考试。1999年,我又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有幸来到政治和学术气氛很浓的中央党校学习、深造,我想,这对我一生的影响将是深远的。三年的研究生生活结束后.我又实现了自己的就业梦想,考入人民银行总行。继而在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我会倍加珍惜这份工作。西方管理学理论认为,搞好管理要选择一流的人才,它所注解的一流的人才,我认为不仅仅是理论功底的深厚,知识技术的精湛,还应包括个人为之献身的精神,我虽不才,但有为之努力的热情。我一定要按照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工作,努力学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专一行。在工作和生活中,多一份责任,多一份压力,多一份动力,多一份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组织的培养和领导的信任。我更加深信,只要勤奋,只要努力,就会达到理想的目标。 如果说这是“工作”带给我压力和动力的话,那么工作以外的“感情生活”也同样促使我必须不断读书。1997年,我爱人石国庆考上研究生,在偏僻的小县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接着又获得律师资格证书。有人说我有福气,找到了一个有事业心,潇洒、勤奋的好丈夫;可也有人暗暗为我捏把汗;有的朋友甚至埋怨我,当初不该支持他考研以免有后顾之忧。我并不以为然。实话实说,在县行工作,有很大的优越感,环境优美,工作轻松,我也可以做些美好的设想,让他在外面闯世界,而我在家里做“一只依人的小鸟99 0况且,几千年的传统观念就是这样教育我们女性的。但是,我一直认为,双方的感情需要双方不断地巩固,不断地培养,海枯石烂的爱情只是神话。只有两人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不断地为自己的感情生活注入新鲜内容,才能使两人的精神世界不断更新,真正地巩固并发展双方的感情,进而稳固自己的家庭。所以,为了自己的幸福,我“不敢”淡忘读书。 有的朋友为我担心,我何尝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想,如果真的被朋友言中,我也不会怪他、恨他。我绝不会永远沉溺在这一段感情生活中不能自拔。或许有失落,或许有泪水,但不会丧失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这信心是在读书过程中培养的,是随着一个个难点的攻克而慢慢积累起来的。它使我自尊、自立、自强不息。所以,我永远不会放弃读书。 几年来的工作和感情体验告诉我,不管是天生丽质,还是貌不惊人;也不管是舒适安逸,还是暂处困境,作为女人,不要停止读书。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更是女性的朋友。当我们终于觉醒,不甘心再去扮演繁衍工具的角色;当我们终于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去追求与男性公民的平等;当我们终于练习着用自己的臂膀,去支撑属于自己的天空,那么,读书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无穷的智慧与力量,而且还会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美丽和幸福! 人皆有之,男人何偿不是如此? 张小霞 于2005年1月双榆树青年公寓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