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把老子思想看作是人本思想,并把它同中国先秦时期其他思想家的相关思想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老子人本思想的比较特点,同时,书中还采用辩证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揭示了老子人本思想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对老子人本思想的现代价值进行揭示,从管理哲学和法哲学的高度上阐述了老子人本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和政府管理,尤其是对依法治国具有启示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老子人本思想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田云刚//张元洁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把老子思想看作是人本思想,并把它同中国先秦时期其他思想家的相关思想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老子人本思想的比较特点,同时,书中还采用辩证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揭示了老子人本思想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对老子人本思想的现代价值进行揭示,从管理哲学和法哲学的高度上阐述了老子人本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和政府管理,尤其是对依法治国具有启示意义。 目录 导论(1) 一 老子思想的产生及对后世的影响(1) 二 老子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13) 三 老子人本思想的逻辑体系(24) 四 研究老子人本思想的意义和方法(28) 第一章 老子关于人的地位的思想(1) 一 老子关于人的地位思想综述(1) 二 老子关于人的地位思想的比较特点(7) 三 老子关于人的地位思想的现代价值(29) 第二章 老子关于人的本性的思想(54) 一 老子关于人的本性思想综述(54) 二 老子关于人的本性思想的比较特点(61) 三 老子关于人的本性思想的现代价值(78) 第三章 老子关于人的组织的思想(104) 一 老子关于人的组织思想综述(104) 二 老子关于人的组织思想的比较特点(112) 三 老子关于人的组织思想的现代价值(136) 第四章 老子关于人的使用的思想(157) 一 老子关于人的使用思想综述(1571 二 老子关于人的使用思想的比较特点(163) 三 老子关于人的使用思想的现代价值(180) 第五章 老子关于人的规制的思想(210) 一 老子关于人的规制思想综述(210) 二 老子关于人的规制思想的比较特点(217) 三 老子关于人的规制思想的现代价值(239) 第六章 老子关于人的培育的思想(259) 一 老子关于人的培育思想综述(259) 二 老子关于人的培育思想的比较特点(267) 三 老子关于人的培育思想的现代价值f295) 主要书目(323) 后记(324) 试读章节 三 老子人本思想的逻辑体系 对于老子思想内在逻辑结构的认识,传统上一般是从哲学的角度,按照本体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政治观和社会理想来对老子思想进行解读的。然而这种解读方式难以直接体现老子思想的人本特性,很难说明老子是把人作为根本出发点来提出其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的。按照以人为本的观念来看,老子《道德经》的五千言中,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思想内容: 1.关于人的地位的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第25章中指出:“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这里,老子把人和道、天、地共同作为宇宙中的四大,这就阐明了人的地位,强调了对人的尊重问题。在这四大之中,老子认为人不是至尊至上的,而“道”是至上的,人应当遵循“道”,即自然法则。老子把人分为圣人和民众,他认为圣人要服务于民众。他在《道德经》第49章中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还认为鬼神对人不发挥作用。他在《道德经》第60章中说:“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这些是老子对于人的地位问题所作出的基本回答。 2.关于人的本性的思想 老子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他在《道德经》第20章中讲到:“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亦作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性之善主要表现为无私、无欲和纯朴。在《道德经》第19章中,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段话中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意思是说保持纯朴的本性,减少私心杂念。他在《道德经》第52章中说:“见小日明,守柔日强。”这就是说,人要保持柔性。这些是老子对于人性问题所作出的基本回答。 3.关于人的组织的思想 老子所揭示的社会组织是“国”和“天下”。他所说的“天下”是包括各个诸侯国在内的统一的国家,他在《道德经》第22章中说:“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他理想中的诸侯国是人口少的小国,也就是他在《道德经》第80章中所说的“小国寡民”。他认为在国和国之间,以及在国内的人和人之间是不争的,遵循“合和”与“玄同”的原则进行交往。他在《道德经》第22章中指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在《道德经》第56章中,他又指出:“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这两段话和起来的意思是说,要运用合和方式,而非相争的方式去组织人,去化解矛盾冲突。这些是老子对于人的组织问题所作出的基本回答。 4.关于人的使用的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第57章指出:“我无为,而民白化。”这就是说,领导者要以无为的方式管好人和用好人。在《道德经》第68章中,他又提出:“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即要以谦下的方式用人。在《道德经》第74章中老子又曾提出:“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伤其手者矣。”其意思是说,代专管杀人的人杀人终必伤及自身,意即以不越权的方式用人。这些是老子对于人的使用问题所作出的基本回答。 5.关于人的激励的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第3章中讲到:“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即采用不推重职权激励和物质激励的方式激励人。他在《道德经》第2章中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即采用不据天下为己有的激励方式。这些是老子对人的激励问题所作出的基本回答。 6.关于人的规制的思想 老子崇尚自然法,认为自然法高于一切。他在《道德经》第25章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也反对政令繁琐而崇尚简政。他在《道德经》第57章中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意即国家的禁忌越多,人民越陷于贫困,法令越繁苛彰明,盗贼就越多。他在《道德经》第28章中讲到:“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即认为好的制度是道的展开形式,是不损害人的积极性发挥的管理制度。他在《道德经》第73章中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即自然法则的作用范围无比广大,虽然宽疏但却不会有一点遗漏。这些是老子对于人的规制问题所作出的基本回答。P24-26 序言 哲学是指导人们处理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关系的最高层次的学问,中国传统哲学也是如此。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研究,都有着独特的贡献,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在当今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关系正被重新估量,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愈来愈追求以人为本。为了丰富和发展当代管理理论和法学理论,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有必要从中国传统哲学中汲取养分。在中国传统哲学的众多学派和思想家中,老子是道家文化的创始人,他的治国思想注重以人为本。研究老子的人本思想,对于推动现代企业管理、国家行政管理以及依法治国的人本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本书中,我们对老子思想的研究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第一,把老子思想看作是人本思想,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构建了本书的逻辑体系并对老子的人本思想进行了语言释义;第二,把老子的人本思想同中国先秦时期其他思想家的相关思想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老子人本思想的比较特点;第三,采用辩证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揭示了老子人本思想的合理性与局限性;第四,对老子人本思想的现代价值进行揭示,从管理哲学和法哲学的高度上阐述了老子人本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和政府管理,尤其是对依法治国所具有的启示意义。由于老子思想具有理论的和历史的局限性,我们在探讨老子人本思想的现代价值时,结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要求对其进行了合理改造,说明了它在现代企业管理、国家行政管理和依法治国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现实性及其启示意义。就此意义上来说,本书是一本管理哲学和法哲学著作,其中也涉及了历史哲学、经济哲学、政治哲学、军事哲学、科技哲学、道德哲学、宗教哲学、教育哲学、心理学以及美学等方面的一些内容。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本书对引用的老子话语大都进行了今译。引语部分,主要参照了商务印书馆2003年出版的陈鼓应先生的《老子今注今译》,同时也参照了中华书局1996年出版的高明撰写的《帛书老子校注》,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李先耕著的《老子今析》等著作。今译部分,则在参照上述著作的同时,也融入了我们自己的理解。本书从构思到完成写作经历了五年的时间,是我们长期从事哲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教研工作并对老子思想进行不懈探究的结果,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已经发表。由于我们的学术水平有限,周围可资利用的文献资料较为缺乏,书中难免会有不足和错谬之处,欢迎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后记 本书的写作过程,是我们尝试着对中国先秦文化,尤其是对老子思想重新审视和梳理,并对其现代价值进行挖掘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努力客观公正地对待传统文化,并通过严密的论证方式来探讨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但由于我们的学术水平有限,书中仍不免会有错谬之处和不完善的地方。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们试图将老子关于人的激励、人的沟通、人的保护以及人的创新等方面思想的研究纳入本书的逻辑体系当中,但由于时间仓促,研究有待深化,这些方面的内容未能在本书中体现,只好留待深人研究之后予以补足。本书能够完成写作并最终付梓,我们首先要感谢那些已经在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领域取得非凡成就的人们,他们的智慧和理论成果为我们分析和解读老子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也要感谢我们的家人、老师以及同事,他们给了我们智力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帮助。我们尤其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黄燕生女士和张林女士,她们为本书的编辑和出版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老子人本思想内容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其现代价值的挖掘永远不会停止。为此,我们将以此为起点和契机,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继续努力下去。 田云刚 张元洁 2005年2月28日 于山西农业大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