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以“难得糊涂”而出名,他所说的“难得糊涂”,却有不同的解释,有望文生义的;有作词语解释的;也有就其深邃的内涵进行探讨的,诸说不一。那么它该作何种解释更为恰切呢?……本书将由这四个风靡天下的名言来探讨他的书法艺术!
烽火扬州路
“扬州八怪”是康、雍、乾年问生活在扬州的一批兼擅诗文的画家,并不专指八人,也不都是扬州人。目前学术界多以“扬州画派”来概称,这批画家存郑燮、李解、高翔、李方膺、杨法、边寿民、金农、高凤翰、黄慎、华喦、陈撰、闵贞、李勉、汪士慎、罗聘等。P71
板桥与“难得糊涂”
郑板桥这个名字,无论美术史家、文学史家、思想史家还是书画爱好者、民间文艺爱好者,甚至可以说整个社会都很注意,尤其是他的名言“难得糊涂”四个字风靡天下。可以这么说,对其进行研究者,代不乏人,前贤精论,文字俱在,而对郑板桥书法乃至辐射到人生的专门研究至今尚未系统化。本书试图将郑板桥的经历、绘画、诗词对其书法的影响作较为系统的研究,充分反映书画是他的全部生命,其中书法更体现其生命的精髓,而“难得糊涂”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乳名麻丫头。以号闻名于世。又称板桥道人、板桥居士、板桥老人。扬州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在山东做过十二年县官,还任过浙江乡试外廉官、山东乡试同考官。他是清代中叶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
郑燮出生在一个没落的书香门第,从小勤于读书,且性格耿直不阿,当官后能够关心民众疾苦,做了不少对百姓有益的事,这自然得罪了一些豪门富商,被罢官也是必然的。其一腔抱负和才气最终未能在仕途上有所施展,只能寄托在书画诗文之中,因而成为清代书坛上最有个性和真情的书法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