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玩泥巴吗?你有没有听说过“天津泥人张”和“惠山泥人”这样的名号呢?泥巴玩起来的学问可多着呢!本书泥塑就带你重返乡村,走近手工艺作坊,拜访手工艺传人和收藏家,聆听幕后的传奇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传统泥塑/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作者 | 徐华铛 |
出版社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你爱玩泥巴吗?你有没有听说过“天津泥人张”和“惠山泥人”这样的名号呢?泥巴玩起来的学问可多着呢!本书泥塑就带你重返乡村,走近手工艺作坊,拜访手工艺传人和收藏家,聆听幕后的传奇故事。 目录 一、中国传统泥塑纵横谈 1 远古的回音 4 寺庙中的彩塑造像 18 二、泥塑的主要流派和特色 27 造化眼前妙须臾出手中——无锡泥塑及其技艺特色 28 “大阿福”和它的传说 33 “手捏戏文”的产生与工艺 43 写实传神趣美结韵——天津“泥人张”及其技艺特色 61 “泥人张”创始人张明山及传人 6l 精巧雅致 夸饰得体——嵊州泥塑及其艺术特色 86 风格迥异 繁花纷呈——各地泥塑巡礼 98 淮阳泥泥狗 99 北京风俗泥玩具 104 苏州泥塑 108 其他地方泥塑介绍 111 三、泥塑的成型和上色 121 四、扎根于民间的艺术奇葩 135 黄土地的生命情结——代后记 152 试读章节 一、中国传统泥塑纵横谈 在中国的上古神话中,人是女娲用黄河里的泥捏塑出来的。 传说自盘古开天辟地创造宇宙后,混沌的天地问只有日月山川。时间过去了千千万万年,天地哺育的精灵——女娲睁开了眼睛,她用树叶给自己做了件裙子,将野花做成的花冠戴在头上,在广漠的天地间女娲孤独地行走着。有一天,她来到了波光粼粼的大河边,看到了自己妩媚的身影,便蹲下身来,用河边的黄色泥土捏成了小泥人,当女娲把泥人放到地上时,这些泥人竟然都动了起来,变成了有生命的人。他们中有男有女,自由结对,组成夫妻,繁衍后代。传说女娲抟土造人的地方就在河南淮阳,当地人称女娲为“人祖姑姑”并建有“人祖庙”。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淮阳都要举行“人祖庙会”,与其他地方庙会有所不同的是,在淮阳的“人祖庙会”上会陈列和买卖一种叫做“泥泥狗”的神奇泥塑。这些泥塑造型奇异,色彩古色古香,当地的老艺人称他们做“泥泥狗”的手艺就是“人祖姑姑”女娲传下来的。人类学家认为,“泥泥狗”与上古的图腾制度有关,是流传至今最为古老的泥塑和中原早期文化与艺术活的样本。 用泥捏塑出来的形象称为“泥塑”。中国泥塑的表现对象有人物、禽鸟、走兽、花果及种种附属装饰物,其中以人物造像为主。泥塑的表现手法很丰富,主要有浅浮雕、深浮雕、圆雕等。泥塑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品,其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供案头欣赏的小型泥塑和儿童玩具,高不足20厘米,其制作方法是将可塑性强的泥土捣匀后,直接塑捏上彩即成。 另一种是陈列于庙宇等公共场所的中、大型泥塑,一般多为宗教造像。为防止塑像断裂,在黏土里应掺入少量棉花或其他植物纤维,捣匀后捏塑成各种形象的泥坯,阴干后,先上粉底,再施彩绘。在大型泥塑中则用木质或金属材料支撑骨架。P1-3 序言 写在前面 从敲击第一块石片开始,人类文明正是通过人手的不断劳作得以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呈现出今天这样多姿多彩的景象。工业化以来的三百年,我们将太多的工作放任机器做去了,然而机器的制作毕竟过于生硬和整齐划一,当我们被这些生产线上制造的产品包围的时候,突然会发觉,生活变得缺少灵性、美感和古典的气质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四处寻访他们的祖辈们用手制作和使用过的器物。瓷片、玉佩、银簪、木器,一块木雕板、一把紫砂壶,甚至于一砖、一瓦,它们都经历过先人用手精心琢磨,保留有先人的体温,镌刻着我们民族的图腾。偶尔得之,就像珍宝一样地倍加爱惜,并在搜寻与把玩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与慰藉。 传统手工艺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玉器、丝绸、漆器、瓷器和明清家具等均为世界手工艺制品中的翘楚,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获得过极高的成就。但是,在长时期的重道不重器的儒文化氛围中,器物的制作一直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在历代的官方典籍和正史中,对于匠人们的成就与贡献的记载极为难得一见,有也只是寥寥数语,或者干脆只字不提。史籍中略为详备可供查考的,也只有《周礼冬官考工记》与《天工开物》数种而已。编纂这套《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书系》正是要与读者一同重返乡村,走近手工艺作坊,拜访手工艺传人和收藏家,聆听幕后的传奇故事。 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泥塑和陶是人类最早的造型方式之一,而泥塑的发生应更早于陶。泥塑与陶所用的材料和成型方法基本相同,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自然阴干,后者需入窑焙烧陶化。儒家的生死观念是“视死如生”,所以在埋葬死者时,往往也要准备一些生活的用具。帝王和富贵之家当然可以埋入大量死者生前使用过或喜爱的物品实物,而平民百姓家就只能用泥做些模型充数了,所以出土的泥塑和陶制品中多有房屋、厨具、兽圈及伎乐人物等造型,这些被称为冥器。 宋仁宗时期,商业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的坊市制度,出现了商业街性质的“勾栏”和“瓦子”。《东京梦华录》中说:“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民间生活更趋于世俗化。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泥塑制品成为了大宗的玩具类商品,每逢立春、七夕等节令“皆卖摩喉罗,乃小塑土偶耳”。农业文明本来就是与泥土打交道的,爱玩泥巴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 现在,爱玩泥巴的人是愈来愈少了,我们只是还记得“天津泥人张”和“惠山泥人”这样的名号,而他们留下来的作品,已经成为了民间共同的文化记忆。正是为了这段美好的记忆,我们要感谢本书作者徐华铛先生,由于他的努力,使这段记忆从某种意义上得以复活。
2005年5月 后记 黄土地的生命情结 我与泥塑有缘。 嵊州泥塑的创办人张立人、宓风光、裘粤若是我多年的艺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无锡泥人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柳成荫是我志同道合的同班同学,爱湖泥塑工艺厂的掌舵人徐亚良是我同宗同族的兄弟,我与他们亦师亦友长期合作,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泥塑是我们共同的“生命情结”。 多年来,一直有要为泥塑写些什么的想法,并为此收集了多方面的资料。2004年初冬,在横店主持中国竹器博物馆的设计工作期间,有缘巧遇潘嘉来先生,虽说我们神交已有一年,但剖腹掏心的长谈还是第一次,真有相见恨晚之感。潘先生约我写一部《中国传统泥塑》,我毫不犹豫地应承了下来。 在著述过程中,得到了多方面的关心和支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无锡泥人研究所高级工艺师柳成荫在百忙中给予指导,泥塑艺术家张立人、裘粤若、宓风光、马琴娟帮助我校正谬误,徐亚良、徐艳、郭利群、徐积锋、袁水法等给予了诚挚的帮助,在此向他们致以深深的谢意。 《中国传统泥塑》是我出版的第35本书,亦是迈出的第35个探索的脚印,我虔诚地期盼着读者的指正。 徐华铛 2005年1月于远尘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