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主义活动与人类历史如影随形,它既是一个社会现象,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似寄生于人类社会的恶性肿瘤,危害严重,除而不尽。本书试图站在社会学的立场,从社会学的学科视野,运用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去研究、认识、分析、探究恐怖主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社会学视野中的恐怖主义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
作者 | 范明强 |
出版社 | 解放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恐怖主义活动与人类历史如影随形,它既是一个社会现象,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似寄生于人类社会的恶性肿瘤,危害严重,除而不尽。本书试图站在社会学的立场,从社会学的学科视野,运用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去研究、认识、分析、探究恐怖主义。 目录 前 言(1) 第一章 恐怖主义概述(1) 一、恐怖主义的理论界定(1) 二、恐怖主义的历史演进(7) 三、当代恐怖主义的特点(14) 第二章 恐怖主义的主要类型(22) 一、极左恐怖主义(22) 二、极右恐怖主义(26) 三、民族恐怖主义(29) 四、宗教恐怖主义(32) 五、黑社会恐怖主义(38) 六、毒品恐怖主义(42) 七、文化恐怖主义(47) 第三章 社会变迁与恐怖主义(50) 一、社会变迁与恐怖主义的历史演进(50) 二、社会发展的悖论(54) 三、几种新型的恐怖主义(60) 第四章 恐怖主义的社会特征(75) 一、恐怖分子的群体特征(75) 二、恐怖活动的行为范式(83) 三、恐怖活动的手段选择(87) 四、"9·11"之后恐怖活动的新特征(91) 第五章 社会思潮与恐怖主义(96) 一、极左思潮与极左型恐怖主义(96) 二、种族主义思潮与极右型恐怖主义(101) 三、民族分裂主义思潮与民族型恐怖主义(106) 四、宗教极端主义思潮与宗教型恐怖主义(111) 第六章 社会学对恐怖主义的理论诠释(116) 一、文明冲突理论(117) 二、越轨理论(120) 三、冲突理论(122) 四、相互作用理论(124) 五、挫折一攻击理论(127) 第七章 恐怖主义的社会现实根源(129) 一、时代根源:世界格局的变化与全球化浪潮(129) 二、政治根源:霸权主义(130) 三、经济根源:发展不平衡(136) 四、文化根源:宗教文化建构(146) 五、社会传媒的负效应(151) 第八章 恐怖主义的社会危害(157) 一、影响国际政治格局(157) 二、改变国家安全战略(165) 三、诱发冲突与战争(168) 四、危害社会经济安全(169) 五、搅乱社会心理(175) 六、威胁社会成员生命安全(178) 七、反恐的社会代价(183) 第九章 社会反恐战略构想(191) 一、社会反恐战略及其特点(191) 二、社会反恐战略的依据(193) 三、社会反恐战略构想(200) 参考书目(208) 后 记(211) 试读章节 暴力行为是恐怖主义的普遍特征,但并非所有的暴力行为都是恐怖主义。在理论上用这些标准去判定恐怖主义,可以将恐怖主义与其他暴力活动区别开来。一是可以分清一般刑事犯罪与恐怖主义的区别。一般的刑事犯罪如打、砸、抢、烧、杀、投毒,虽然也十分残暴,甚至如黑社会也有严密的组织性,但它的目的或在于谋财,或在于发泄对他人或社会的不满,没有明确的政治目的,也不以制造恐怖本身为目的,因此不属于恐怖主义范畴。二是可以分清战争与恐怖主义的区别。战争是典型的暴力活动,并且是政治的继续,政治目的十分鲜明。但是,战争大多是国家间军事力量直接、公开的对抗,战争的主体是军事人员,打击对象也是军事人员和军事目标,更不以制造恐怖为目的,所以战争行为也不属于恐怖主义范畴。至于战争中的某些故意针对平民的暴力行为,如二战中的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的烧杀奸淫,确实具有恐怖主义性质,但它属于国家行为,是伴随战争的失控而发生的,并不是战争在本质上的应有之义。三是可以分清恐怖主义与暴力革命、武装起义的区别。如何区分恐怖主义与暴力革命和武装起义,是界定恐怖主义的一个理论难点。表面看来,暴力革命和武装起义的许多特征符合判定恐怖主义的标准,比如鲜明的政治目的、突出的暴力特征、非国家间对抗等。但细究起来,暴力革命和武装起义以敌方政权和军事力量为打击对象,并不针对平民和象征性目标,而且在达成政治目的过程中,大多采取直接的军事对抗,也没有一个明显的刻意制造恐怖并借恐怖而实现目的的中介阶段。因此,暴力革命和武装起义不是恐怖主义。四是可以分清恐怖主义与暴力专政和武力镇压的区别。暴力专政和武力镇压当然也离不开暴力,有时也不排除威慑手段,但由于它是国家行为,同时也不针对平民,因而也不属于恐怖主义范畴。历史上无产阶级为巩固政权的红色恐怖和反动派镇压革命的白色恐怖均不能视为恐怖主义。P5-6 序言 恐怖主义活动与人类历史如影随形,它似寄生于人类社会的恶性肿瘤,危害严重,除而不尽。恐怖主义与其他许多社会问题一样,成为难以根治的社会痼疾。 恐怖主义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历史上究竟发生过多少恐怖活动,即使再严谨的统计学家也不可能弄清。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长河去审视恐怖主义时,眼前浮现的是一幕幕的历史惨剧;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当今世界时,听到的是不绝于耳的恐怖爆炸声,看到的是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景象,感受到的是无处不在的恐怖信息。 恐怖主义像幽灵,在世界各地徘徊,我们不知道它在哪里,但它可以出现在世界的任何地方;恐怖主义像一把利剑,悬在人类的头上,我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掉下来,但它随时都可能从天而降。 恐怖主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深刻而广泛。它破坏现有的社会结构与社会秩序,制造混乱、加剧冲突乃至诱发战争;它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一方面它直接打击经济目标,另一方面它迫使社会为治理恐怖主义投入巨大的经济力量;它让人生活在恐怖与不安全之中,严重摧残人们的心理世界与精神世界,甚而逼使人们改变固有的生活方式;当然,恐怖主义最直接的危害是对无辜者生命的威胁,恐怖分子以残暴的令人发指的方式戕害了无数人的生命。 害莫大焉,恐怖主义问题必须正视、研究。 由于深受其害的原因,西方对恐怖主义的研究比较早,也比较深入。我国学术界对恐怖主义问题的关注。是从“9·11”事件之后开始的,系统性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出现了一批成果。就整体而言,仍然存在着事实描绘多、理性思考少的现象,缺乏理论挖掘与理论建构。之所以如此,大概与恐怖主义问题的研究缺乏学科支撑有关。目前对恐怖主义的研究,大多在国际政治的学科框架中进行。 本书试图站在社会学的立场,从社会学的学科视野,运用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去研究恐怖主义。之所以选择社会学的视野,主要在于:首先,社会学被称之为“巨型学科”,其研究领域包罗万象,将恐怖主义这一重要的社会现象纳入其中顺理成章;其次,恐怖主义现象从性质上讲其实是一个典型的社会问题,而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分析与治理,社会学有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与方法;其三,社会学中一些具体的概念、理论、方法,很适用于对恐怖主义的研究,如群体理论对分析恐怖分子群体,社会行为理论对分析恐怖主义的活动范式,社会冲突理论、越轨理论、标签理论等对分析恐怖主义的社会根源,有关社会问题的理论对恐怖主义的治理,都具有直接的启示作用。 本书的另一个理论设想是使用“大社会”的概念,在普通社会学中,“社会”一词在空间理念上一般是指有边际的一国社会。在本书中,我们把国际社会看成一个整体的大社会,把恐怖主义作为整个国际社会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来考察。这个设想的根据在于:人类已进入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共同面对的问题日益增多,过去那种封闭的、孤立的一国社会早已不可能存在。西方社会学中已经出现了“全球社会学”的社会学分支,对全球性问题的研究正日益成为“显学”。恐怖主义的国际化也表明,它并非某个国家和地区孤立单一的现象,而是人类社会共同普遍的现象。 不过,从社会学的视野去考察恐怖主义,也有许许多多的视点。非一本小书所能透彻穷尽。本书的核心内容是认识和分析恐怖主义本身,而对反恐问题着墨不多,重点在于描述恐怖主义的类型,揭示恐怖主义和恐怖分子群体的社会特征,辨析社会变迁与恐怖主义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恐怖主义的社会根源,揭露恐怖主义的社会危害。最后的落脚点在于提出社会反恐的战略构想。全书的要旨是要强调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斗争的社会性。作为社会问题,恐怖主义有着深刻而复杂的社会根源,因此,反恐怖主义斗争不仅仅是一项军事斗争,而且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用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只有这样,才能彻底铲除恐怖主义的社会土壤,从而彻底根绝恐怖主义这个社会毒瘤。 作者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不时从中东、伊拉克、阿富汗、车臣等世界各地传来恐怖活动的枪炮声和炸弹的爆炸声。声声入耳,让人心悸,也让人心忧。本书完稿之时,正值“9·1l”事件3周年之际。在这个具有纪念性的日子里,恐怖分子又不断在俄罗斯制造惨案。8月24日,俄罗斯两架客机遭恐怖袭击坠毁,两机上的89名人员全部遇难。8月31日晚,车臣“黑寡妇”在莫斯科一个地铁站附近引爆炸药,造成70多人死伤。9月1日,车臣和国际恐怖分子进攻并占领了北奥塞梯市第一中学,将参加开学典礼的约1200名师生和家长扣作人质。9月2日,车臣发生两起地雷爆炸事件,造成9名俄罗斯人死亡。特别是9月1日发生的人质事件,后果严重,世界为之震惊。9月3日,在与恐怖分子谈判未果后,俄罗斯特种部队被迫使用武力解救人质。整个事件中,造成338人死亡,191人失踪,以及近’700人受伤。3年来,国际社会的反恐斗争轰轰烈烈,美国还出头发动了两次反恐名义的战争,但恐怖主义的现状却依然如此严峻,使人不得不感慨国际社会治理恐怖主义问题的艰辛与任重道远。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好的学术构想未必有好的学术成果。在书稿即将付印之际,掩卷思之,不足之处尚多。这一方面是因为时间仓促,更主要的是因为水平所限。恳请读者、同仁和专家学者不吝赐教,以待来日修订完善。 后记 两年前,我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军事社会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工作,开始涉足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问题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萌生了一个设想,这就是把恐怖主义作为一个社会现象和一个社会问题,把国际社会视为一个大社会,从社会学的角度,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认识、分析、探究恐怖主义。这是一个合理而有意义的设想。但由于客观上的事务缠身,更主要是由于主观上的疏懒,这一设想一直未能实现。 本书是在解放军出版社朱冬生社长的鼓励与支持下完成的。朱社长在百忙之中对该书的选题、篇章结构以及主要的理论学术观点都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意见,在书稿付梓之际,谨对朱社长的鼓励与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 作者 2004年9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