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国山水诗向当代风景诗过渡是作者革新中国山水画意境的一大实践。个人感情色彩的介入,使作品融入了鲜明的个性特征与时代感。作者始终是有感而发,终身厌恶那种无病呻吟的矫情。山水画的诗意化成为他作品的一大特点,成为奠定他作品艺术风格的坚强基石。当变革失去边界,典律的缺失造成标准的混乱,人们对经典的重涉愿望也就越发强烈。本书的出版望能以此抛砖引玉,重新开启对作者的更新研究,而让历史的书写更加完整。
在陕西国画界,方济众先生是真正承先启后的一代尊师,一位有历史影响且必将深入影响到未来的优秀而重要的艺术家。
纵观先生一生的生命历程和艺术历程,皆贯穿“真诚”二字,没有强敷的色彩,只是本真前行。他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真诚的艺术家,首先需要确立的是其艺术人格,知道自己只能做什么和只能怎样做,以纯正的品性和独立的主体去探寻和获求个在的艺术风格。先生的“诗意田园”无论是其艺术还是其精神,都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返回和重新认知的“家”,一个永远“在路上”的前行的巨影,引领我们开启新的步程。
然而,新的遗憾在于,因空前浮躁和功利的时代风潮所致,美术界对方济众先生的研究一直疏于全面和深人,包括对整个“长安画派”的研究也远远不够。读者若稍作纵向比较,便会看到,在当年同时代先后出现的“长安画派”、“金陵画派”、“岭南画派”等画派中,无论就形式的革新还是就内容的拓展而言,“长安画派”,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和深远影响,是可谓“新瓶装新酒”式的坐标和方向,是一笔极为丰富的宝贵遗产。在这笔遗产中,方济众先生更属于一再被疏忽及误读的一个重要部分。曾经改写历史的人,似乎正在被新的历史书写所遮蔽或悄悄改写。不过我们也看到,当变革失去边界,典律的缺失造成标准的混乱,人们对经典的重涉愿望也就越发强烈。值此,由方济众先生的公子,也是颇有艺术成就的画家方平编选的这部《方济众小品集》的出版,既是对上述遗憾的一个重要弥补,也是对方先生的一个最好的纪念。尤其重要的是,经由对先生这一具有经典意义的小品杰作的重新认领,或许可以为寻求和建构中国画的审美标准,提供一个可能的参照。而作为先生故乡的后辈学子,能为此集补拙文以代序,更是莫大的荣幸。并深切盼望能以此抛砖引玉,重新开启对先生的更新研究,而让历史的书写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