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潜心研究的结晶,是其在家族企业研究领域进行探索性研究的初步尝试。著作观点明确,结构严谨合理,视野开阔,分析细致,文字流畅,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研究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周立新 |
出版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潜心研究的结晶,是其在家族企业研究领域进行探索性研究的初步尝试。著作观点明确,结构严谨合理,视野开阔,分析细致,文字流畅,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 内容推荐 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家族企业的崛起。许多研究表明,家族企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是中国经济保持不断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目前,处于创业和成长阶段的中国家族企业大都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古典式家族企业组织形式。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古典式家族企业组织形式该如何发展和演变,这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迫切问题。 本书的主题是,研究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组织演进问题,探讨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从而为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及网络化成长提供理论支撑,并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家族企业健康成长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为此,本书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总结和评述了关于企业组织演进的基本理论和最新理论成就。包括: 古典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经济演化论与组织生态论、资源基础理论与企业能力理论、企业家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管家理论、社会学理论和企业网络组织理论关于企业组织演进的基本思想。 第二,剖析了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和演变现状。包括: (1)对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的历史沿革、主要类型、发展和演变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纵向分析。明确指出,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存在着两种主要类型、家族企业以两权合一的古典式家族企业组织形式居多、部分家族企业的公司化行为已初见端倪、部分家族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的网络联系来获得发展。 (2)通过纵向分析并与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美国)家族企业的横向比较,明确指出,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竞争力(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及创新机制受到约束等;影响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基本因素是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外部市场和社会信任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的制度、技术和管理能力等即企业内部治理(包括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公司治理和内部关系治理)。 第三,系统地探讨了影响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1)针对家族企业公司化演进路径,分析了国家政治法律制度、外部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资本市场)以及社会资本(包括信任、企业家网络)对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影响。其中,劳动力市场的分析侧重于研究职业经理人市场对家族企业雇用职业经理人员以实现企业两权分离的影响,产品市场的分析侧重于研究制度性产业进入壁垒对家族企业两权分离的影响,资本市场的分析侧重于研究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家族企业上市的影响;社会资本的分析侧重于研究信任和企业家网络对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影响。 (2)针对家族企业网络化演进路径,重点分析了社会资本(包括信任、企业家网络)以及专业化分工对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影响。 第四,通过对DL集团和温州柳市低压电器企业集群的个案分析使本书的研究具体化和实证化。 第五,针对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成长所面临的外部市场不发达、社会信任水平较低以及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实际状况,提出了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建立与完善促进我国家族企业健康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外部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环境、社会信任环境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包括经营者的选择和激励约束机制、企业家精神培育)、实施以网络化(重点是集群化)成长模式为依托的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战略等政策建议。 目录 序言1 摘要1 ABSTRACT 1 1 绪论1 1.1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1 1.2相关概念的释义5 1.3国内外研究现状17 1.4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28 1.5主要创新点32 2 理论基础34 2.1古典与新古典经济学34 2.2经济演化论与组织生态论 39 2.3资源基础理论与企业能力理论42 2.4企业家理论45 2.5新制度经济学 48 2.6管家理论59 2.7社会学理论62 2.8企业网络组织理论64 2.9本章小结66 3 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和演变70 3.1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的历史沿革70 3.2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的主要类型74 3.3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发展和演变的基本特征82 3.4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基本因素96 3.5本章小结100 4 影响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因素剖析(一)--基于公司化演进路径的剖析103 4.1国家政治法律制度是家族企业组织演进首要的制约因素或促进因素103 4.2外部市场对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影响105 4.3社会资本对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影响152 4.4本章小结171 5 影响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因素剖析(二)--基于网络化演进路径的剖析173 5.1社会资本对家族企业网络演进的影响173 5.2专业化分工对家族企业网络演进的影响185 5.3本章小结191 6 案例分析193 6.1案例一:影响DL集团公司化行为的因素剖析193 6.2案例二:影响温州柳市低压电器企业集群演进的因素剖析200 6.3本章小结205 7 进一步推动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健康成长的政策建议 206 7.1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建立与完善促进我国家族企业健康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206 7.2进一步建立与完善促进我国家族企业健康成长的外部市场环境210 7.3进一步建立与完善促进我国家族企业健康成长的社会信任环境219 7.4进一步建立与完善我国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222 7.5实施以网络化(重点是集群化)成长模式为依托的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战略 228 7.6本章小结230 8 结论与展望 232 8.1结论 232 8.2展望236 参考文献239 后记258 试读章节 2.1.2 新古典经济学 在过去一百多年时间里形成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主要从技术的角度看待企业,企业在标准的阿罗和德布鲁的竞争——均衡范式中被作为生产函数,企业是一个简单的投入产出关系,企业内部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由此企业便成为了一个“黑箱”,从而经济研究的重点就从专业化和经济组织问题,转向了给定分工水平和确定经济组织(包括企业组织)基础之上的资源配置问题。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企业成长或组织演进就是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调整产量水平达到最优规模的过程,或者说从非最优规模走向最优规模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目标既定、所有约束条件已知的情况下,根据最优化原则进行的被动选择,在这一过程中,没有企业任何主动性的余地(纳尔逊和温特,1982)。可见,在新古典经济学者那里,企业成长或组织演进的基本因素是外生的,如果企业面临的成本或需求曲线发生了变动,企业规模就会发生变化。同时,成本变化的原因通常来自于技术变革或要素价格变化,而需求变化则是由于收入变化或偏好变化所致。这样,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完全取决于企业外部的技术和市场条件。而且,在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中,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调整,企业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并获得超额利润。但是,这种短期均衡是不稳定的,由于行业内其他企业无成本地模仿和新企业的自由进入,市场长期均衡的结果是行业内企业的超额利润均为零。总之,在新古典的企业理论中,企业的成长或组织演进是外生的,企业之间是同质的,完全忽视了企业内部激励和内部效率等问题的研究。对于企业组织为什么会从自给自足变得越来越专业化,企业和市场为什么会出现并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组织的规模和发展进程为什么各不相同等现象,新古典经济学者无从解释。尽管如此,也有少数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如新古典经济学大师马歇尔1920年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从企业内部分工和专业化的角度对企业组织演进问题进行了分析,其基本观点是:企业是一个不断演化的经济组织,在组织演进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机制是自然选择,即“生存竞争使最适合于从环境中获得利益的有机体增多”;组织演进与人类的知识和分工分不开,正是由于人类分工的作用,使得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明显有益的溢出效应,从而“自然在生产上所起的作用表现出报酬递减的倾向,而人类在生产上所起的作用则表现出报酬递增的倾向。马歇尔把企业组织内部的职能工作连续分解为新的次级职能单位,不同的次级职能单位产生出一系列不同的专门技能和知识。然而,专业化分工的增加导致了新的协调问题,这又需要产生全新的内部专门职能来进行原有的和新的各专业职能的协调与整合。同时,生产进程和知识积累不只发生在单个企业范围内,而且发生在产业和整个社会之中。这样,马歇尔就较明显地构造出了一个符合报酬递增的企业组织演化路径;企业组织演进的动力不仅来自于企业外部的竞争压力,还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利益冲突,利益关系是贯穿企业组织演进的整个过程;从知识分工的角度论述企业家的稀缺性,强调企业家对企业组织的重要作用;产业是由一系列的异质企业联合而成,企业异质性是由于知识、规模和组织结构等不同而引致的。显然,马歇尔的研究已触及到由于知识、规模和组织结构等不同而引致的企业异质性的事实,涉及专业化分工的动态演进(报酬递增)决定企业组织的形态及其发展进程这一古典经济学思想,并从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的角度来论及企业组织的演进问题,这可以看作是关于企业成长的资源基础理论与企业能力理论的最早期发展。P37-38 序言 18世纪至19世纪,家族企业这种经济组织形式在欧美等国家中形成。在二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始终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中国,家族企业似乎一直很有市场。现代中国企业史一开始,中国人兴办的企业组织形式就是家族式的。这种现象在改革开放后的现在仍然如此。事实上,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中国家族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许多研究表明,家族企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是中国经济保持不断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综观国外学术界关于家族企业研究的历史,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家族企业研究才逐渐成为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其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家庭动力学、家族企业继承问题、人际之间的企业动力学、家族企业绩效、家族企业的咨询建议、性别和种族问题、法律和财务问题以及家族企业理财等方面。对于华人家族企业尤其是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研究的不多。 综观国内学术界关于家族企业研究的历史.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2001年以浙江天通股份为代表的家族企业的直接上市,国内学术界对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的研究才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家族企业概念的释义、家族企业组织的合理性及其效率、家族企业的产权安排、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家族企业的管理、家族企业演进路径及演进路径的其他约束等。关于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演进的路径问题.目前学术界已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即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最终结果必然会向现代公众公司转型。这种转型主要包括家族企业资本的社会化、管理专业化、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化等方面;同时,家族企业的网络化成长也是其演进的基本方向。关于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影响因素,目前学术界对此进行的系统性研究文献较少,研究成果主要散见于家族企业成长约束等问题的研究之中;分析视角多侧重于单一的研究,尤其是国内学术界多侧重于从华人文化差异和职业经理人市场的角度来探讨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组织演进问题,多视角、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不够;而关于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方法以描述性和轶事性的分析较多,定量化、模型化的研究较少。 基于目前学术界关于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现实,同时反观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现实发展中所面临自j种种问题,我们发现,有很多问题难以从既有成果中找到系统的答案。周立新博士所著《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研究》一书立足于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发展和演变的实际情况,同时借鉴学术界关于企业组织演化的最新理论成就,并主要采用比较分析、博弈分析、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数理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组织演进问题,探讨了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就此提出了进一步推动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健康成长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全书集中对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第一,对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述.主要包括古典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经济演化论与组织生态论、资源基础理论与企业能力理论、企业家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管家理论、社会学理论和企业网络组织理论关于企业组织演进的基本观点。在介绍理论基础的同时。作者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第二,剖析了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和演变现状。包括: 对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的历史沿革、主要类型、发展和演变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纵向分析;通过纵向分析并与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美国)家族企业的横向比较,明确了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影响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基本因素。 第三,系统地探讨了影响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基本因素。 针对家族企业公司化演进路径,分析了国家政治法律制度、外部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资本市场)以及社会资本(包括信任、企业家网络)对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影响。其中,劳动力市场的分析侧重于研究职业经理人市场对家族企业雇用职业经理人员以实现企业两权分离的影响;产品市场的分析侧重于研究制度性产业进入壁垒对家族企业两权分离的影响;资本市场的分析侧重于研究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家族企业上市的影响;社会资本的分析侧重于研究信任和企业家网络对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影响。 针对家族企业网络化演进路径,重点分析了社会资本(包括信任、企业家网络)以及专业化分工对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影响。 第四,通过对DL集团和温州柳市低压电器企业集群的个案分析使本书的研究具体化和实证化。 第五,针对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成长所面临的外部市场不发达、社会信任水平较低以及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实际状况,提出了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建立与完善促进我国家族企业健康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外部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环境、社会信任环境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包括经营者的选择和激励约束机制、企业家精神培育)、实施以网络化(重点是集群化)成长模式为依托的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战略等政策建议。 全书的特色和创新之处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运用数理模型,论证了家族企业雇用职业经理人员以实现企业的两权分离必须要有发达和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运用数理模型,论证了制度性产业进入壁垒不利于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 第二,运用威廉姆森关于企业边界确定的启发式模型,得出了随着社会信任水平的普遍提高,家族企业网络将超越家族、宗族、地域等联网的限制,企业网络规模将日趋扩大和发达的结论。该结论与转轨时期我国江浙等地家族企业网络化演进的案例相吻合。 第三,明确提出了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内外因决定论这一基本观点,并对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影响因素从企业外部环境(包括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社会信任环境等)及企业内部治理(包括企业家网络、企业家精神等)的角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这种系统性分析是前人尚未进行过的,并得到了对家族企业健康发展十分重要的若干结论。 第四,提出了进一步推动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健康成长的若干政策建议,这些政策建议对家族企业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第五,本书在方法论上也颇有特色。本书作者克服了以往学术界关于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主要侧重于定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的局限性,在研究过程中大量采用博弈论、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家族企业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大量存在的博弈关系、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比较深刻地揭示出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发展和演变的客观规律,为进一步推动与促进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的健康成长提供决策参考。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调查,进一步支持作者所构架的理论体系和基本结论。同时,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差异,作者在借鉴西方理论和国外经验时,注重结合实际,这是十分正确的。 综观全书,这部著作观点明确,结构严谨合理,视野开阔,分析细致,文字流畅,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 本书是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潜心研究的结晶,是其在家族企业研究领域进行探索性研究的初步尝试。由于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家族企业处于创业和成长阶段,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复杂,本书不足的地方在所难免。作者毕业之后,进入浙江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我希望作者能在一个更有利的环境里,再接再厉,继续深化对当代中国家族企业的研究,使此项研究上一个新的台阶。 李传昭 2004年12月30日 后记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学位论文——“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研究”一文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 在博士学位论文完成近半年之后,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身心调整,我又重新回到对它的系统反思之中,此时此刻我内心的感受是十分复杂的: 我还记得,在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那一刻,我曾经暗暗许下誓言,在近两年内绝不再看此文,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作为一位九岁孩子的母亲和作为一位当时身患绝症(如今已不在人世)母亲的女儿,在论文写作的最紧要关头,我常常奔波于学校、医院和家庭之间,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和努力,阅读博士学位论文并对其进行修改无疑会使我陷入对痛苦往事的回忆之中。 客观评价,这篇论文也给我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记忆。尤其是在这篇论文的基础上,我和自己所尊敬的导师李传昭教授合作,在短短的两个年头,发表了数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并强烈地激励起自己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和热情。正是这种对学术研究的强烈兴趣和极大热情,使我在身心的疲劳刚刚调整过来之后,又决定于2004年末进入了浙江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继续从事我的研究工作。但愿我能在一个更好的环境里有新的收获,使自己在此领域的研究能上一个新的台阶!当然,展望未来,我更愿意面对过去,博士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毕竟是我收获颇丰的成长历程,对鼓励和帮助我的师长和亲朋,我内心的感激之情是不言而喻的。 感谢我的导师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李传昭教授,正是他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学风、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激励我能在三年顺利完成学业,这对于每一位在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求学的博士生来讲无疑是一件非常值得欣慰的事,尽管作品尚有粗糙拙作之感,但毕竟是完成了,这也算是对我在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三年求学之路的一个总结吧! 感谢重庆工商大学的朱淑芳教授,作为一位国内知名的农业经济学专家,朱教授在百忙之余阅读了本书的初稿,并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建议,这对本书的顺利完成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感谢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杨秀苔教授、刘伟教授、傅强教授、冯祈善教授出席我的论文开题报告会,并对论文的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获得许多教益和启迪;感谢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刘星教授、刘伟教授、傅强教授、龙勇教授出席我的论文预答辩报告会.并对论文从研究结构、研究内容上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笔者在论文的写作、修改和最后定稿以至于形成书稿的过程中,还得到了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张宗益教授、孟卫东教授的指点和帮助;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蒲勇健教授所讲授的高等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是本书研究的重要基础;我的师兄、师弟、师姐和师妹们,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刘斌教授(博士)、汤亚莉副教授(博士)、何小洲副教授(博士)、文守逊副教授(博士)、陈静宇副教授(博士)、李华博士、李烨博士、王冰洁博士、刘伟博士、徐小斌博士、汪涛博士和彭正新博士等都给笔者的写作提供过大量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戒.还要感谢我所在的工作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感谢重庆工商大学的有关领导和老师多年来给予我学业上和生活上的支持和帮助;感谢重庆工商大学为本书的出版提供全额经费资助,这是本书得以及时面对读者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我尤其要感谢我的亲人们,丈夫杨良明先生给了我精神上的鼓励以及物质和生活上的支持与帮助。他是本书最早的阅读者和评议者,从初稿到成文的每个环节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在我写作最困难的时候,我的妹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的周荣博士,对本书的写作也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可以这么说。本书是我们这个“家族企业”的智力产品。甚至我的女儿也经常会问我:“妈妈您博士论文修改了几稿?预答辩通过了吗?……”如果不是身临其境,这些问题对于当时还不过七八岁的孩子来讲是难以想像的。 谨以此论文书稿的最终完成告慰我的母亲——张月皎女士! 因学识有限,时间仓促,加之本课题研究的复杂性,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学者多多批评指正! 周立新 2004年12月于重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