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对话与创新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作者 杜维明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面对汹涌澎湃的全球化浪潮,各民族文化如何实现共存与发展?达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敬请关注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杜维明先生的思考……

内容推荐

该书阐述了全球化冲击下的文明对话的主题,主张在全球化冲击下的各种不同形态的文明,应该排除传统的“二分”意识,采取对话的形式求得共存与发展,达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作者主要以儒家精神为个案,剖析了传统文明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为读者正确、深刻地认识全球化发展趋势提供了新的视角。

目录

序言 1

文明对话:背景·旨趣·路径 1

全球化与文明对话 16

全球化与本土化 33

文明对话的语境:全球化与多样性 44

中国的崛起对世界传达的信息 79

边缘与中心·传统与现代·地方与全球 93

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 121

新儒家的创新 139

儒教东亚兴起的文化含义 159

新儒家人文主义的生态转向 182

试读章节

●有一个想法值得参考,就是1948年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的轴心文明,现在看来他是对的。这些在公元前出现的有着2000年历史的几大文明,一直到20世纪仍然有一定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他当时提出四个对人类文明的塑造发挥最重要作用的人:一个是苏格拉底,代表希腊文明;一个是孔子,代表儒家文明;一个是释迦牟尼,代表佛教文明;一个是耶稣,代表基督教文明。现在当然不能不提穆罕默德,代表伊斯兰文明。不管怎样,这些人现在还有影响,这意味着不同的轴心文明仍然在世界不同的地区发展,并发挥作用。它们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合作或者发生矛盾冲突的可能都有。

现在我们重新回顾,是不是第二个轴心文明出现了?什么意思呢?以前的轴心文明或者在儒家文明中生长,或者在印度教文明中生长,或者在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中生长,你所生长的世界与你的信仰、你的价值取向常常相同。可是现在,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多元的倾向非常明显,通过媒体,各种不同的价值都在起作用。一方面,世界生命共同体出现了;另一方面,分化的现象也非常剧烈,包括国家的分化、社区的分化,所以分化的过程和整合的过程是同步进行的。分化是多元多样的,并不一定意味着矛盾冲突,但是分化有造成矛盾冲突的危险。我曾界定为根源性的东西,如性别、种族、语言、年龄、阶级、地域、宗教等,都成为分化的重要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如果政治化以后,本来是和平共存的,一下子就会变成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现在不管你属于哪个文明,你对其他的文明非要有所了解。比如你属于基督教文明,你对印度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不作了解,那将来基督教文明的发展就不太可能;或者儒家的文明,对其他的文明不理解,要想进一步发展也是不可能的;佛教也一样。以前各大文明所造成的影响现在进入新的时代,各种文明处在一种交往的过程中,这是新的情况,以前没有的。通过文明对话,我们将学会最大限度地欣赏他者的独特性。我们将真正理解,一个由不同的人和文化融合而成的绝妙的多样性整体能够丰富关于自我的认识。对话推动我们努力实现一个真正的包含所有人的共同体。P10-11

序言

  1996年,我出任哈佛燕京学社社长,同时开展了四个论域:"文化中国"、"文明对话"、"启蒙反思"与"儒学创新"。其实,这四个论域早在80年代已成为我所关注的议题了。我想通过"诠释实践",探讨它们各自的内部逻辑、相互关联以及现实意义,为提出一种深含人文精神的哲学理念打下基础。15年前,我曾对友人说,这项工作我能做,但难度很大,如果能做出来,就算我在中文和英语学术界服务多年的一点贡献吧。这本书所涉及的议题和我想建构的理念有密切的关系,但只是勾勒出大致的轮廓而已。  200l年应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邀请,我参加了"文明对话"小组,深感"文化中国"、"启蒙反思"与"儒学创新"必须在多种文明的对话氛围中进行,本书所收集的访谈与演说就体现了这一认知。我把这本论文集分成"文明对话"与"儒学创新"两部分,但是它们又有不可割裂的关系:我在文明对话中阐述儒家现况和前景,同时汲取儒家精神资源来丰富文明对对话。  由四川大学《中外文化与文论》安排的访谈(2001)所涉猎的课题较多,可以作为"文明对话"与"儒学创新"之间的桥梁。跨越边缘与中心、传统与现代、地万与全球是我一贯的主张。"以边缘为中心"、"现代性中的传统"以及"具有全球意义的地方知识",都是我经过长期思考而提出的观点。  何谓人?从哪里来?(创造?演化?)到哪里去?(天堂地狱?还是物质不灭?)人能认识客观永恒的真理吗?人能继承赋予人生意义的文化传统吗?人能理解人之所以为人的终极关怀吗?我们如何知?如何行?如何信?如何为人?等等,都是有史以来先知先觉从未间断思考的课题。我的问题意识是什么?今天,人自身异化,人与人的关系淡漠,人与自然的关系变成一种恶性循环,榨取、挥霍、破坏、变质、枯竭,很可能走上一条不归路。再加上一些老问题:性别种族宗教之间的歧视,掠夺资源的战争,甚至自生民以来从未动摇的信念也受到了质疑;人这个物种是否还能存活下去也变成了未知数。要思考这些问题,我们对自身、社会、自然和天道都应作深层的体知。儒家传统是人类精神文明之一,像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一样,也许能为解决当前人类的困境提供一些精神资源。通过文明对话,我们可以较平实地认识、理解和分析儒家的得失。我们希望儒家积极参与塑造文化中国的认同。我们不知道儒家能否弥补西方启蒙之不足,但我们必须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征服自然的心态和个人利益至上的行为。我们努力的目标是为了包括西方在内的全体人类的福祉。  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态度向西方学习,是儒家自我更新不可或缺的基本功。我期待儒家能从"一阳来复"逐步走向"否极泰来"。虽然我有忧患意识,虽然人类当前的处境不能使我有任何乐观的奢望,但我并不气馁。儒家被东亚,尤其是被中国的知识精英唾弃,边缘化有年,不可能也不应期待其回归中心。其实,边缘也是一种机遇,它可以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我认为儒家伦理仍然是塑造东亚现代性的重要因素,表面看今天的中国、韩国、日本、越南及海外华人社会,经过了全盘西化、现代化,"文化传统"中的传统文化已经很薄弱,但它仍然深藏于衣食住行和为人处事的生活哲学中。  儒家伦理历经劫难,但仍然有着坚韧的生命力。儒家不仅是中国的、东亚的,也是世界的。我认为从曲阜到中原,从中国到东亚的儒家传统具有深刻的普世价值,也是有全球意义的地方知识。不过,要实现这一学术理想,路还很遥远。  本书的访谈和演说,结构松散,思路随意,重复之处甚多,但容易阅读。《文明对话的语境: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是为"文明对话"小组提供给联合国大会的报告而写的(2001年11月7日),《儒教东亚兴新起的含义》、《新儒家人文主义的生态转向》两篇英文作品,发表在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的学报Daedalus。  朋友们如果愿意先翻阅访谈和演说,再细读三篇中译的专论,对我目前思考全球化冲击下的文明对话与儒学创新会有较完整的印象。我所设法扩展的论域不属私产,而是向中国、东亚乃至全球开放的公共空间。欢迎大家,特别是青年朋友,一起参加这个共同的事业。  2004年11月25日(感恩节)  美国康桥布兰居文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1:4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