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俄罗斯著名思想家舍斯托夫关于历史哲学的思考,揭示出深渊与主之间虽已在人类思想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几近完全断裂,但仍有极少数思想家在边呻吟中边探索,边绝望中边呼告,以便挣脱理性思维的枷锁,获取人应有的生命活力,得到信仰与自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深渊里的求告(俄罗斯思想家智慧随笔)/双头鹰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作者 | 舍斯托夫 |
出版社 | 山东友谊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俄罗斯著名思想家舍斯托夫关于历史哲学的思考,揭示出深渊与主之间虽已在人类思想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几近完全断裂,但仍有极少数思想家在边呻吟中边探索,边绝望中边呼告,以便挣脱理性思维的枷锁,获取人应有的生命活力,得到信仰与自由。 目录 什么都谈,就是不谈中间/1 弃绝自我和mania grandiosa(伟大狂)/5 永恒的真理/9 尘世和天堂/11 证据的力量/13 绝笔/17 什么是哲学?/23 什么是真理?/29 再论真理/35 我与你/40 罪孽从何而来宁/40 堕落还是拯救?/57 伟大的诱惑/60 信仰与罪/66 恐惧与虚无/77 知识就是堕落/85 恐惧与原罪/95 知识的权力/102 绝望与虚无/111 无根据颂/127 钥匙的统治/135 爱情与理念/149 规则和例外/152 生命之谜/159 达尔文与《圣经》/162 言与行/167 最后的审判/170 迷宫/174 论认识的来源/191 破坏与创造/195 经典论据/199 历史哲学/203 只通过信仰(Sola fide)/219 认识你自己吧/227 什么是美?/230 自由、裁决、无差别/235 机械降神/240 上帝怎么是人?/245 死和梦/255 解释和现实性/258 问题从何产生/262 道德和悲观主义/269 恍惚和幻想/273 变化与时间/278 自由与思维/283 高级形而上学/286 论强制性真理/290 试读章节 的真理 色诺芬在《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里叙述了苏格拉底与著名的诡辩家希匹阿斯的相遇。当希匹阿斯来到苏格拉底那里,后者像通常那样对话,并像通常那样惊讶不已,即当人们必须去学习木匠或者锻铁业时,会知道向谁求教,但如果愿意去学习德行,就不能找到任何老师。希匹阿斯已多次从苏格拉底那里听到这些说法,讽刺地说:“苏格拉底,莫非你现在所说的一切,还是我很久前就从你那里听到的那些吗?”苏格拉底明白了他的用意并接受了挑战,就像一般总是乐于接受这种挑战一样。争辩开始了,结果表明,这一次(就像在柏拉图和色诺芬那里总是那样)苏格拉底比他的对手是更强有力的辩证法家。他成功地证明,他的正义概念具有如此坚固的基础,就像一切为他的推理所证明的原因并由此所编织成的信念一样,假如它们是真的,就会很少受时间的作用,仿佛贵金属很少受铁锈的作用一样。 苏格拉底活了70年,曾经经历了青年、丈夫和老头三个阶段。但是假如他活140岁,第二次试图全部经历生命的三过程,再重逢希匹阿斯呢?或者,更妙的是——正如苏格拉底所教诲的,如果灵魂可以不朽的话,那么现在苏格拉底就会生活在月亮、天狼星的某个地方,或者在另一个为不朽灵魂准备的地方,那他迄今为止还在那儿为自己的对话者谈论的正义、木匠和铁匠所烦扰吗?现在仍像以前是同希匹阿斯和其他人争辩的胜利者吗?那些人断定:一切都会并且也应当听命于时间规律,其中就包括人类的信仰,即人从这种听命中不仅会毫无所失,而且会赢得许多。P9-10 序言 俄罗斯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绚丽的明珠,尽管它历经磨难,仍不失其灿烂耀眼的光辉。 俄罗斯文化的历史渊源应追溯到生活在第聂伯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间的古斯拉夫人。公元6世纪一7世纪时,斯拉夫人信仰的还是多神教,从事农耕生产。原始公社解体后,开始了封建化的历程。9世纪一lO世纪,斯拉夫人接受基督教,成为斯拉夫文化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表明斯拉夫文化进入基督教文化圈。1054年,东西基督教会分裂,使基督教文明分为西方教会与东方教会两大形态。俄罗斯人则与塞尔维亚人、黑山人、马基顿人和保加利亚人属于东正教文化圈,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这从基辅罗斯时期的语言、宗教与文艺中可以得到充分反映。古代罗斯所建的索菲亚教堂鲜明体现了其与君士坦丁堡的文化联系。 拜占庭文化尽管其宗教信仰是基督教,但它仍保留着希腊式文化,使用的是古罗马法,并按罗马帝国模式来治理国家,这样,拜占庭文化特点不仅由其处于。亚欧交界的地理位置所左右,而且也由其联结西方的拉丁基督教与东方的伊斯兰教的桥梁所决定。这些文化特点也深深地烙印在俄罗斯文化之中。 13世纪,蒙古人入侵俄罗斯,俄罗斯人进行了顽强斗争,并于1480年摆脱了鞑靼蒙古的统治,建立起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国家。随后经反复无常的伊凡强行建立的沙皇独裁政府.,于罗曼诺夫王朝形成了统一的俄罗斯帝国。彼得大帝一方面巩固着专制国家体制,使农民沦为农奴,一方面也在学习西欧国家大力推行改革,开始了俄罗斯帝国的现代化转型。叶卡捷琳娜女皇也是如法炮制,~方面尊重欧洲兴起的启蒙运动"推行_些政策改革,但同时却扩大农奴制,并通过“贵族宪章”使贵族拥有对农奴的永久权利,以至于在欧洲曾作为资产阶级兴起的思想武器的启蒙运动,在俄国却被用来作为完成早已开始的君主集权制的工具。1861年,俄国总算颁布了解放农奴法令,但农奴的鳃放并未使俄国农民成为西方国家意义上的公民,却仍受到村社、家庭的束缚,没有个人自由。俄罗斯帝国就这样一直在缓步推行西方化与维护专制统治之间游弋,俄罗斯思想界也一直处在西化派与斯拉夫派既相;中突又相联系的张力场中。19世纪的俄国已从普鲁士边界延伸至太平洋,成为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国,辽阔广袤的疆土却并没有建立起严密的秩序,这使俄罗斯既不满于自己在欧洲的地位,又无力为自己谋求更强的霸权。俄罗斯素有肩负某种伟大神圣使命的宗教理念:莫斯科是第三罗马。这已深深渗透在俄罗斯人的文化精神中,成为俄罗斯民族之魂。有道是,英美人喜谈体育运动,法国人喜谈女人,俄国人则爱谈宗教和上帝的奥秘,因而俄国人有“上帝使者”、“上帝追求者”之感。俄国人特有的虔敬感、同情感、羞涩感带有强烈的宗教气息,他们注重敬拜甚于讲道,对上帝和神性真理怀有热切的思慕,对不幸与受苦者怀有深深的同情与宽恕,对不公正的待遇逆来顺受,以及对神圣象征和神秘主义怀着忠诚。东西方的矛盾冲突构成了俄罗斯灵魂深处的悖论,以至于用理性难以悟解。正如丘特切夫的诗所写到的: 俄罗斯并非理智可以悟解, 普通的尺度无法对之衡量: 它具有的是特殊的性格—— 惟一适用于俄罗斯的是信仰。 民粹主义、斯拉夫主义、无政府主义、不抵抗主义、虚无主义、神性信仰等思想体系构成了俄罗斯民族的多棱镜,为我们窥见俄罗斯灵魂提供了窗口。 俄罗斯知识分子是俄罗斯灵魂的代表。他们在西方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持续碰撞中,不断地以西方思想审视俄罗斯生活,又以俄罗斯的情感审视着西方生活,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反省与批判,促使俄罗斯文化逐步融合着东西方文化。亦如别尔嘉耶夫所说:“俄罗斯应该意识到自己也是西方,是东西方的综合,是两个世界的联结点,而非分界线。”这鲜明地表现在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成长过程中。自18世纪以来,俄罗斯知识分子纷繁复杂的,心路历程,折射出俄罗斯的现代化转型之艰难。这在20世纪表现得更为鲜明、更为强烈,更使中国人悟解俄罗斯文化增加了相当的难度。我们将尽力勉励自己,鞭策自己为实现此目的而努力,读者亦须警醒自己:除了理解还需悟解。在此,任何走捷径与省力的打算,都会导致误解与片面。 翻译是一种跨语种、跨民族、跨文化的沟通,它为中国与外国文化之间架起友谊的桥梁,以便消除相互之间由于语言不通产生的隔膜、偏见与误解,使世界各国人民的精神文化得以交流与传播。它同时亦是一种对话,它将使各民族、各个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多元对话成为可能。 中俄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尤其是本世纪以来,中国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不过由于当时的各种原因,中国对俄罗斯文化的了解仍有缺失。近年来,随着俄罗斯改革的深化与中国的开放,国内已陆续出版了俄罗斯文化丛书(如白银时期),对中国读者了解甚少的俄罗斯宗教哲学家与流放西方的思想家做了介绍,这无疑有助于国人全面了解俄罗斯文化。 “双头鹰文库”愿继前辈学者汉译俄罗斯文化学典之大业,并与同辈学者共铸文化交流之辉煌,推进国人对俄罗斯文化的全面T解。本文库定名为“双头鹰文库”,旨在让中国读者走近俄罗斯,走近俄罗斯之魂。双头鹰是俄国的国徽,也是俄罗斯文化之象征:它的一头偏向西方,另一头却朝向东方;一双眼睛盯着西方,另一双眼睛却凝视着东方。这恰好是俄罗斯及俄罗斯文化所处境遇的绝妙写照,也是俄罗斯文化历史发展的形象表现。 值此新世纪来临之际,中国正走向世界,世界亦在走入中国。本文库愿与学术界同仁共同完成这一伟业,欢迎学术界同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批评指正。文库愿益于中国21世纪新文化之建构,愿益于中国知识分子人格的健全发展,愿益于中俄及中外文化之交流,愿益于中国与俄罗斯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对话。但愿学术界同仁与广大读者关心、爱护本文库,使其与新世纪携手共进。 殷殷期盼焉,是为序。 后记 舍斯托夫(1866—1936),原名列夫·伊萨科维奇·什瓦尔茨曼,是19—20世纪俄罗斯著名思想家中极富于独创性的伟大思想家。他的一生始终围绕着自明真理与启示真理、理性与信仰、雅典与耶路撒冷、知识与拯救之间的关系问题而不懈地争斗,由此揭示出深渊与主之间虽已在人类思想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几近完全断裂,但仍有极少数思想家在边呻吟中边探索,边绝望中边呼告,以便挣脱理性思维的枷锁,获取人应有的生命活力,得到信仰与自由。 舍斯托夫的思想观点极为独特,因而在俄罗斯国内外有着厂泛而深刻的影响。他的著作早已译成多种语言,他的话语既是旷野呼告又非旷野呼告。相信随着其著作的陆续翻译出版,会有中国读者研读他的非逻辑、非体系、无根据的“荒诞”思想,以走出自明的“魔圈”,品尝到在著名思想家灵魂中漫游的苦涩、孤独、迷惘,还有破坏与创新的欣悦与快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