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认为孩子的的服从是一种了不起的美德,更不要认为顺从父母的意志是件值得表扬的事。按照父母的意志设计和雕塑出来的孩子,是“赝晶”、甚至是“废晶”,但绝不是“珍品”!
不要逼迫孩子走“你认为”的路。鼓励孩子走“适合他”的路。放开手脚。让孩子的天性得到充分地展现;不要让活泼可爱的生命,因为背负父母过于殷勤的期许,失去欢乐的笑颜还有健全的身心。让孩子活出自我,创出名堂。
仅以此书献给天下所有爱孩子的父母。提醒父母们从“以我为主”的单一价值观的迷失中走出来,让孩子自己多看、多听、多想、多玩,让孩子成为自信、乐观、有创意的人,活出自我、创出名堂。
本书从中国家庭教育的实际现状出发,有针对性地突出了必须让孩子自己做主的52件事,涉及增强素质、提高创造力、塑造美德、掌握生存技能、锻炼交际能力、化解内心烦恼以及改善亲子关系等七大方面。这52件事对于促进孩子全面、协调、健康地成长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书中结合正反两方面的家教案例,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为什么要让孩子自己做主”和“如何让孩子自己做主”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透彻分析,一定会一扫许多家长们的重重疑虑,促使其大胆而放心地将做主、做决定的“权杖”还给孩子。
如此严重的依赖心理是很可怕的。首先,它会造成孩子做事缺乏主见和独立性,做事效率低,很难适应未来人生中复杂的社会生活。其次,家长盯着孩子写作业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强迫感、压抑感。老师之所以布置一定分量的家庭作业,除了引导孩子巩固新学知识外,更希望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锻炼他们自己动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家庭作业应该是孩子自己做主,自己完成的事。
父母倘若总是坐在孩子身边,盯着孩子写作业,会导致孩子产生这样的心理错觉:作业是为了父母而写,读书也是为了父母,以至于有的孩子在写作业时,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不会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也丧失自觉主动性。
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往往能反映出他们学习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老师可以从中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指导孩子深入地掌握知识。但是,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作业内容进行过多的辅导,甚至帮孩子做出答案,就会掩盖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使老师很难通过作业准确地评估孩子学习中的漏洞和不足,孩子没有真正搞懂的东西就会被掩盖过去。
很多家长也许遇到过这样的怪事:孩子考试中做错的题,在家写作业时都会,于是乎就责怪孩子考试时不用心。殊不知,除了考试因素之外,孩子们在家写作业时,是在父母的引导和帮助下完成的,并非孩子的真正实力。其实是父母自己蒙蔽了自己的眼睛。
既然父母盯着孩子写作业有上述种种的害处,那么,聪明的父母就会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做主,独立自由地完成自己的作业。
P14
影响中国数百年的“三纲五常”中,其中有一“纲”叫做“父为子纲”,意思是说子女既为父母所生养,就应该惟“父母之命”是从。这种“纲常”思想在今日中国父母的脑海里仍然根深蒂固。有很多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品,当成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随意设计的艺术品,甚至有的父母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未达成的人生目标的工具。这导致了许多孩子在个人兴趣的发展、与同学的交往和人生道路的选择等诸多方面,没有自主权和决定权,一切只能听从“父母之命”。
在今日中国的家庭还有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自从孩子哇哇落地,他们的吃穿住行就被大人们无微不至地“包办”。因为现在孩子大多是“独苗”、“单传香火”,大人们爱之唯恐不及。当孩子独自想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或做出一项决定时,父母马上会说:“给我,让我来!”或者说:“这个你不能做!”“你小孩子家懂得什么?”
那么,父母命令和“包办”出来的孩子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国家有一些高分低能的孩子,有一些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上了大学还不会洗衣服的孩子,还有创造力苍白的孩子和社会适应能力差的孩子,更有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的孩子,他们中的大多数是由父母按照自己的意志设计,处心积虑地雕塑出来的。很显然,这样的孩子不是“上品”!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为数不少的父母们忘记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行事方式,更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生道路。因此,要想让孩子成为“上品”,就必须让他们有广阔的“自修自炼”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是说,应该把设计权和雕塑权交给孩子,“我的人生我做主”,让他们自己尝试,自己思考,自己选择,自己决定。
西方国家的教育历来有着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主的优良传统,进入21世纪以来更是方兴未艾。
据墨西哥《世界时代》周刊2006年2月10日的文章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意大利小镇雷焦艾米利亚形成的一种教育模式——雷焦艾米利亚模式,目前正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该模式认为,孩子虽然处于成长阶段,但大人们的“给我,让我来”、“这个你不能做”之类的话,会极大地挫伤其自我认知和自立精神。因为孩子是具备判断力的活跃个体。
实践该教育模式长达十年之久的幼儿教师帕特里夏·戈麦斯说:“孩子其实非常有能力,只要他们想做,他们无所不能。”而美国迈阿密的教育工作者吉娜·杜阿尔·罗梅罗则认为,该模式的一大好处是孩子们学会了如何独自处理问题,使他们自觉认识到事物的变化,变得更具创造力。
该模式的核心理念,一言以蔽之,就是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这种理念恰恰是大多数中国父母所缺少的!
有很多父母会说:不是我喜欢替孩子做主,关键是孩子太小啊,他们不懂事,没有经验,让他们自作主张,误入歧途怎么办?我不就是希望孩子少走些弯路嘛!这样的父母的苦心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们的担忧有些多余,幼儿教师帕特里夏·戈麦斯不是以她十年的从教经验告诉父母“只要他们想做,他们无所不能”吗?幼儿尚且如此,何况是上了小学、初中甚至高中的孩子呢!孩子自己做主,是一个从小逐渐训练的过程,就像孩子学走路一样,难道会有这样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栽跟头,就让他们永远睡在襁褓里不成?!现实中许多父母不敢让年龄已经很大了的孩子自己做主干一件哪怕是很小的事,而当孩子渐渐长大离开父母这支“拐杖”之后,就变得无所适从,甚至寸步难行,不是他们没有能力,而是父母一以贯之的“命令”、“包办”已使他们独自做主的潜力退化、萎缩了!这样的家长扼杀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自立自主精神,更是他们应对未来竞争的自主创新能力!
孩子面临的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将愈演愈烈,这种竞争是能力的竞争,更是创造力的竞争,一个不能自主自立、缺乏创造力的人,必将被竞争的大潮所淘汰!时不我待,是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主,使他们得以全方位锻炼的时候了!
本书从中国家庭教育的实际现状出发,有针对性地突出了必须让孩子自己做主的52件事,涉及增强素质、提高创造力、塑造美德、掌握生存技能、锻炼交际能力、化解内心烦恼以及改善亲子关系等七大方面。这52件事对于促进孩子全面、协调、健康地成长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书中结合正反两方面的家教案例,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为什么要让孩子自己做主”和“如何让孩子自己做主”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透彻分析,一定会一扫许多家长们的重重疑虑,促使其大胆而放心地将做主、做决定的“权杖”还给孩子。
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在孩子的整个成长成才过程中,应该由他们自己做主的事是非常之多的,由于篇幅所限,本书不可能逐一列举。本书的主旨在于给家长们一种先进的家教理念,一种全新的教子思想,以开启父母的教子智慧,使其尽最大限度地放手,尽可能地让孩子拥有独自做主的机会。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们的热情支持,没有他们的积极配合,书中的案例就不会如此丰富、鲜活;同时得到了许多专家及老师的鼎力协助,在此一并致谢。当然,由于笔者学力浅薄,书中的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家长和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李来权
2006年6月28日于甘肃镇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