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现代人,你无法拒绝传媒。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传媒是不可或缺的文化事项,它带给我们新的信息、新的知识、新的视野、新的动向、新的娱乐……数字电视已经开始走入我们的生活,它的到来将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革命性的改变。本书让我们走近数字电视,紧跟时代新科技的传媒步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数字媒体解析/挑战传媒新闻与传播书系 |
分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作者 | 王宏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为一个现代人,你无法拒绝传媒。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传媒是不可或缺的文化事项,它带给我们新的信息、新的知识、新的视野、新的动向、新的娱乐……数字电视已经开始走入我们的生活,它的到来将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革命性的改变。本书让我们走近数字电视,紧跟时代新科技的传媒步伐! 内容推荐 本书以数字化革命为背景,对数字时代的各种媒体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首先阐述了各种媒体在数字时代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趋势,然后对各种数字媒体的原理和基础技术进行了详细剖析,最后介绍了相应的数字媒体设备和工具,以期对数字媒体进行全面深入的解析,进而探索媒体发展的规律,把握未来媒体发展的方向。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数字媒体概说 第一节社会发展与媒体变迁 一、前农业社会 二、农业社会 三、工业社会 四、信息社会 第二节大众媒体与数字媒体 一、对大众媒体的传统观点 二、数字媒体 三、媒体融合 第二章 数字图像媒体 第一节数字摄影 一、数字相机的发展 二、数字冲印 三、卫星数字摄影 第二节数字图像原理 一、图像数字化 二、点位图像及矢量图形 三、图形与图像的基本属性 四、数字图像的压缩 第三节数字图像媒体设备 一、数字照相机 二、数字冲印 三、扫描仪 四、打印机 第三章 数字广播 第一节数字广播 一、广播 二、数字广播 第二节数字广播原理 一、声道的概念 二、声音信号的数字化 三、数字音频的压缩 四、数字视频接口标准 五、数字信号传输基础知识 六、数字音频广播(DAB)系统 七、卫星数字音频广播原理 第三节数字广播设备 一、数字录音设备 二、数字音频网络 三、数字调音台 第四章 数字电视 第一节数字电视的发展 一、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比较 二、数字电视的出现与发展 三、数字电视的分类 四、卫星数字电视 五、有线数字电视 六、地面数字电视 七、高清晰度电视与互动电视 第二节数字电视原理与技术 一、模拟视频与数字视频 二、数字信号传输接口 三、数字电视传输 四、高清晰度电视技术和互动电视技术简介 第三节数字电视设备 一、数字信号采集设备一数字摄录一体机 二、数字编辑设备 三、数字演播室 四、数字电视播出系统 五、数字电视接收设备 第五章 多媒体计算机体系 第一节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一、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化的数字媒体工具 二、多媒体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三、多媒体计算机框架结构 四、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应用 五、多媒体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原理 一、多媒体的关键技术 二、数字图形图像的处理 三、数字音频的处理 四、数字视频的处理 五、数字视频的直接生成——计算机动画 六、虚拟演播室技术 第三节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和工具 一、多媒体卡 二、数码相机和数字摄像机 三、刻录机 四、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虚拟演播室系统 六、数字图形图像处理软件 七、数字音频软件 八、数字音视频编辑软件 九、动画制作软件 十、多媒体设计平台 第六章 网络媒体 第一节网络媒体概述 一、网络媒体的定义 二、网络媒体的服务和功能 三、网络媒体的传播特性和传播影响力 四、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 五、中国网上广播的现状与前瞻 六、网络媒体赢利模式 第二节网络媒体技术 一、因特网基础技术 二、动态网页技术 三、网络数据库技术简介 四、流媒体(StreamingMedia)技术 五、网络管理 六、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 第三节网络媒体设备和工具 一、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 二、调制解调器、网卡 第七章 其他数字媒体 第一节数字出版 一、传统平面媒体的发展历程 二、平面媒体的发展趋势 三、数字出版的现状 四、数字出版的关键技术与工艺流程 第二节数字电影 一、什么是数字电影 二、数字电影的产生及发展 三、中国数字电影的发展 四、数字电影的工作原理 五、数字电影的关键技术简介 六、数字电影的优势 七、数字电影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八、数字电影的发展前景 第三节手机媒体 一、现代通信简史 二、数字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 三、数字移动网络的基本结构和设备 四、数字无线通信的功能与服务 第四节多媒体会议系统 一、多媒体通信系统体系结构 二、多媒体会议系统技术关键 三、多媒体会议的优点 四、索尼会议系统介绍 第八章 发展中的数字媒体与管理 第一节发展中的数字媒体 一、世纪数字媒体发展趋势 二、数字媒体对社会的影Ⅱ向 三、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第二节数字媒体的管理 一、其他国家的管理 二、中国的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三、中国数字电影的发展 中国数字电影的真正起步是在1996年长沙全国电影工作会议以后,在这次会议上“数字电影制作”被提上日程,确定为我国电影技术今后发展的突破口。此后,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引进了世界先进的电影数字制作技术设备。1999年,国家计委批准了广电总局的“电影数字制作产品示范工程”。 1999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投资6000多万元建造了上影电脑特技制作中心,中心引进了大量先进电脑特技设备和国内最好的电脑人才,拥有相当的制作实力。 张建亚导演在成功完成了中国第一部采用数字特技技术制作的电影《紧急迫降》后,于2002年又推出了一部运用高科技制作的灾难惊险片《极地营救》,其中的电脑特技全部由上影片厂电脑特技制作中心完成,整部电影包含60%的电脑特技及合成镜头,力求在视觉效果上有所突破。这部电影还在国内首次使用了高清晰数字摄影机拍摄(部分镜头)。 2001年,由我国北京紫禁城三联影视发行公司投资的首部虚拟真人的CG电影《青娜》诞生。尽管数字模仿的真人“青娜”还不够细腻完美,但这部花费200万元人民币、耗时3个月、共5分钟的短片所蕴含的技术成份完全可与世界最先进的数字影像制作水准看齐。其制作汇集了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影视、广告、IT、数字技术等领域的高级人才上百人,且全部使用国内的技术力量及现有设备,虽然没有太大的商业价值,但是该片为中国电影的CG技术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示范性探索。 数字摄像机这种新形式同样引起许多国内青年导演的关注。1999年,贾樟柯在《南方周末》撰文《业余电影时代即将到来》,被认为是将DV电影概念介绍到中国内地的第一人。贾樟柯还亲身实践,在山西大同用DV拍摄了他的第3部电影《任逍遥》,这部电影进入了第5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激烈的竞赛片单元,成为2002年入围戛纳竞赛单元唯一的华语电影,也是入围戛纳的第一部亚洲数字电影。 相对于传统电影制作中越来越高的摄制成本、胶片费用和后期制作费用,价格低廉、方便轻巧的数字摄像机的使用大大降低了电影的投资门槛和技术门槛。同时,2001年12月31日我国颁布的新的《电影管理条例》规定:从2002年2月1日开始,电影制片单位以外的单位可以从事单片摄制,可以独立从事电影摄制业务。这些都意味着更多的民间资本和个人可以参与电影摄制,拍电影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这必然给我国的电影界带来深远的影响。 此外,2004年3月31日,广电总局正式对外印发了《电影数字化发展纲要》,强调要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加入电影数字化的制作、发行、放映以及数字影院的新建改造。《纲要》提出,要在2004年底建成100个高标准的数字放映厅,力争3~5年内建成500家以上标准统一、形式不同的数字电影放映厅,实现数字影院规模化经营,使数字电影院线进入中国电影放映市场的主流。《纲要》还鼓励社会各界积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中国国情的相关应用、管理软件,运用现代技术提高电影企业市场经营管理和制作技术水平。力争在2~3年内国产数字立体声的影片数量达到影片总数的50%以上。 目前广电总局已投入2亿元人民币用于数字影院示范院线的建设,其中1.5亿元用于影院建设投资,约4000万元用于数字节目的分发和传输。。到2005年4月,我国数字放映厅从最初的13个发展到近200个,超过了电影业最发达的美国,成为世界上数字放映厅最多的国家。其中中影集团投资建设了166个,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数字院线。 P350-351 序言 总序 丁淦林 同文、史、哲、经等基础学科相比较,新闻传播学是后起的、理论积累不够深厚的,但它新颖、实用,为人民大众所需要,它的一些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甚至可以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必需与急需的。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与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迅猛。20世纪80年代,全国高校仅有10多个新闻专业点,到2005年上半年,全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点已超过600个,在校学生人数从数百人增至10多万人。新闻传播学书刊出版数量增长也很快,但仍嫌不足。在这种大发展的形势下,这套《新闻与传播书系》问世,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新的读物,也为新闻传播学研究增添了新的成果。 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是我国新闻教育的一项优良传统。我们的不少教学用书,既是优秀教材,又是学术佳作。例如,1923年出版的《实用应用新闻学》,是邵飘萍在大学讲课的讲义,也是我国最早的采访学专著之一,除了具有历史价值外,这部书的观点与案例至今仍被引用。1927年出版的《中国报学史》,是戈公振在大学讲课的教材,更是中国新闻史学科的“开山之作”,备受学术界的重视。这类事例表明,用研究的功力编写教材,又在教学中检验研究成果,启迪研究思路,是我们前辈的成功之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又翻译出版了许多外国新闻传播学著作,其中不少是可以兼用于教学与研究之作。由此,本书系的作者们明确了编写的共同要求,即:重视学习、继承、发扬前辈的传统,合理汲取与运用外国经验,力求使书系便于教师使用,学生易于掌握,新闻传播从业人员和新闻爱好者易于阅读与使用,学术界也可以从中找到值得研究的内容。 参与这套书系编写工作的是教学第一线的主讲教师,也是科研的骨干力量,他们分别来自全国各省、市、区所属的重点大学,以及一些师范院校。众所周知,高等师范院校是教书育人的园地,也是研究如何教书育人的机构。高等师范院校的新闻传播学教师,受环境熏陶,比其他学校的同行多一些教育方面的思考。这一点是值得特别指出的。如邹韬奋,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时曾辅修教育学,翻译过杜威的教育学著作,随后教过中学,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工作。这些经验对他的影响,在他的新闻思想和报刊活动中,都有迹可寻。而今,参加编写这套书系的同人,把编写的过程作为总结经验、研究学问、从事创作的过程,以自己的体验与成果为基础,开拓思路,力求书系的每一种都有新的面貌。因此,这套书系也必将显示某些特色,如重视基础知识,注意循序渐进,着眼于启迪思考,采撷新闻作品,理论联系实际等等。 新闻传播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生活中一个基本的、重要的方面,与人人有关。早在20世纪20年代,邵飘萍就提出过:“新闻知识应列为国民普通知识之一。”这一远见卓识,已逐渐成为事实。与此相呼应,新闻传播学研究也有较快的发展。新闻传播学是一个学科群,它包括新闻学、传播学以及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等。我们希望这套书系的出版,对于新闻传播知识的推广、普及与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建设有所贡献。 后记 近年来,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数字传播技术的普及空前广泛,而其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变化就是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和众多新数字媒体的出现。于是,在董小玉教授和严三九教授的主持下,《数字媒体解析》作为新闻与传播书系的一部分与读者见面了。 考虑到数字媒体正在发展之中,本书加大了基础知识部分的容量,而将专业部分内容缩短或提纲化,有些问题点到为止,为读者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实际上,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媒体的更新速度会越来越快,可能大家看到这本书时,有些内容就已经更新,因此,保持观念、心态上的与时俱进,保持对新事物的兴趣和敏感而不断自我升级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用发展的眼光去学习。 书中转引了一些专著作者的论述,对于论证、丰富本书的观点和内容有很大帮助,在此向他们致谢。 董小玉教授、严三九教授和陈清教授对本书的写作给予了宏观的指导和整体的把握,付出了很多心血;李茂民老师也为本书的编著做了很多工作,并撰写了第一章、第七章第一节和第三节,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本书的顺利出版得到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及刘露、李铮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出现错误和不当之处,期待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作 者 2006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