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连城诀/新周刊十周年系列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何树青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智慧在街市上呼喊,在宽阔处发声。在热闹街头喊叫,在城市门口,在城中发出言语。

本书是新周刊十周年系列丛书之一。讨论城市话题的,作者何树青是对城市有着超强对话能力以及独白能力的城市FANS和专家,很值得听听他的意见。

内容推荐

  这部书写于2000-2006年,作者反省了近年来兴起的城市建设中的急攻近利等诸种问题和关于城市的热点争议。

目录

城市显学

城市显学

最忙与最懒城市排行榜

中国需要182个国际化都市吗?

国际花园城市真相

怎样杀死城中村

中国十大城市评论家

互相挑剔的城市

中国连城诀

亚洲不了解亚洲

概念城市

我们造就了城市的冷

无牌设计师

单身城市

机场大于城市

普通城市

魅力城市

上海式机会

新城癖

过期城市

内心城市榜

名扬四海

城市奢侈病

城市出身

同城

城市欢迎辞

服务业幼齿

毁于汽车,死于房事

中国城市十大败笔

毁于汽车

哪里有地铁,哪里就有高潮

1985~2004:中国房地产语文教材

中国建筑,缺席审判

在街上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街头?

街道怎样命名才性感?

街道眼

在街上

旅行的意义

为什么远足?

必游地

谁是去过100个以上城市的人?

是谁偷走了你的假期?

明信片上的城市

读城记

平壤:看不见的城市

HCHC:草根的巴黎

槟城:亚洲原乡

香港“回归”香港

什么是广东方式?

我爱广州的101个理由

深圳怎么啦?

东莞在哪里?

潮州:一个文人的最高境界

热爱成都的101个理由

重庆的内心城市榜

武汉:渐修边幅

乌鲁木齐:被误读的远方

一个农业县的欲望样本

试读章节

有一个词,它无视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的领地疯长,它在各种人群的不同嗜好里共同蔓延,它是大众情人以致人们现在说话时不提它如同女人没化妆就出门—它是“城市”。

人人都在说“城市”——不是伦敦、巴黎衄约、东京,不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而是“城市”。

现在,你不知道谁不是城市专家——市长,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企业家,写小说的人,建筑师,摄影师,画家,行为艺术家,职场白领,“空中飞人”,博客们。就算是最隐姓埋名的人,也能在网上成立城市论坛自任版主。

厦门教育学院、厦门职工大学和厦门广播电视大学三所学校合并成了“厦门城市大学”,浙江大学在杭州专门成立了一家名叫“城市学院”的分属学院,上海有所大学开了一门名叫“上海学”的课程,广州一本画报自从“城市”二字进入刊名后开始脱胎换骨——“城市”在点石成金,令土化洋。

城市已成一门显学,政府的政策和雄心、民间的智慧与热爱都围绕着它旋转;在这门学科里,所有乐当学生的人也乐当老师,所有乐当研究者的人也乐当传播者。

城市本位:迎接城市全面竞争的时代

当几乎所有中国城市都在提出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城市”的时候,你能感受到城市竞争的硝烟和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一一也许地球上根本就不存在“一个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城市”,人居与创业誓难两全;如果存在的话,那不是城市,而是人间的伊甸园。

但城市在世界发展格局中的地位着实被强调了出来,人们不停地在说21世纪是城市世纪,说城市化的必然趋势,说各种不同评估体系产生出来的城市竞争力排行榜。如果一个市长拿不出一组体面的GDP、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招商引资额、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他将如坐针毡大汗淋漓。他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总是充满了各种对城市未来想像中的数字和对城市美好前程的承诺。稍有雄心的城市如今都设立了“城市顾问”一职,作为本城迎接城市全面竞争时代的军师;稍有开放姿态的城市都拥有自己的“国际友好城市”,作为可资发展借鉴的平台;企业家、经济学家、建筑大师和策划家总是被各个城市请来请去,为城市经济和城市景观形态的定位提供方略。

中国中部城市在今天非常具有典型性——尤其是武汉、南昌、长沙和它们所在省份的小城市。“中部沦陷”的危机感缘于近年来仅处于东部发达和西部开发夹缝中的中国中部产生的巨大的心理不平衡,再也没有比城市老化、产业不振、名企不来、发展落差加剧更令民心沮丧了。万科人王永飚刚到武汉分公司不久,就发现那是一座失落的和期待复兴的城市,武汉人习惯拿自己的城市同上海比,结果越比越失落,网上不乏以“武汉之死”、“武汉在落魄中挣扎”、“武汉,你曾被抛弃”为题的文章,现在更没有人提“东方芝加哥”了。痛定之下,武汉亦在反思定位及应对策略。长沙原是一个规模有限的城市,在提出经营城市的思想之后,抱定“城建也是生产力”的观念,新创办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实行城建投资多元化,一笔勾销了几十年来城市道路欠债,也雄心勃勃地提出了赶超西安、武汉的目标。南昌在2001年提出了2010年“北看大连,南看深圳,中看南昌”的目标,志在5年内超过长沙、10年超过武汉,最终成为中部地区城市的中心!口号是大,但也的确有城市硬件投资和招商引资增幅居中部城市首位的事实,并首次出现人才入大于出的现象。而湖北、湖南、江西的其他城市则应省会之变而群起,更大张旗鼓地造城和引资,并渴望着打造城市品牌。

事实上,中国目前最精彩的城市竞争不是看东部城市的更上一层楼,而是看中部城市的绝地反击和城市尊严的觉醒。中部随随便便提一个都可能是千年古城,有传统的城市个性、城市格局和一贯的城市尊严,醒得早起得迟,如今在城市如此被强化的时代后起直追,其观念冲击和变脸速度可谓汹涌澎湃。

套用一句俗话:如果自己的城市没有个性魅力或没有响当当的城市品牌,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2004年1月,北京市政府开始强化重塑“北京制造”,发展首都特色都市型工业,打北京牌而不是首都牌。P5-6

序言

我写这些字的时候,何树青正在台北读城呢。如果不是出版时间的限制,这本书也一定少不了他对这座“最中国”也“最陌生”的城市的读后感。

何树青读城,是《新周刊》的招牌看点之一。换句话说,《新周刊》对城市的诸多发言,他就是那个当仁不让的执笔者。虽已身为杂志社的编务总监,但城市版块仍由他亲自打理,甚至一度二十多页数篇文章均出自他一人之手。当然,读者最为熟知的还是他带队采写的《第四城》和《体验之都》这两个专题。

何树青读城,除了必要的传媒视角的观察,更多的时候也加注了颇为私人的体验及对城市切片的感悟。这些感性率真的部分使他明显区别于众多城市观察家而卓然成为一位城市歌者或愤怒的诗人。

何树青读城,是给自己定了指标的。你很难想像,他2006年的指标是去50个城市。这同时,他又疯狂地利用搜索引擎搜罗并消化着任何关于城市的只言片语。

在《新周刊》,何树青还有一绝:每每发榜,那些文字咬合绝妙又一语中的的颁奖辞几乎都来自他的手笔。当然,这应该是他另一本书的内容了。

《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