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实践说明,中国的企业家是最善于学习的,有追求的中国企业家们,几乎完成了美国近30年来的重要管理学作品的速成,中国企业进入了一个“管理时代”。企业管理类的图书,层出不穷。
迷信这些西方的管理学的时候,却顾此失彼地丢掉了自己身边的、根植于中华5000年里的文化精髓,一时间成了一些企业家的通病。而这些文化精髓,恰恰是在新经济时代指引我们本土企业,在全球化屋顶下与那些跨国公司博弈的“杀手锏”。
在书中作者指出,在新经济时代,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企业必须能够随机应变,必须像水一样,随时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作者提醒大家的就是,绝对不能去做顾“彼”失“此”、得不偿失的事情!
伴随着市场“波"动
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水不拘泥,不呆板,不偏执,有时细腻,有时粗犷,有时妩媚,有时奔放。“从心所欲而不逾矩”,高度灵活性是水的特点。因变而动,因动而活,因活而进,水便拥有了无穷魅力。
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总是不断的进行着波动的。市场经济没有波动做不到!因此说,现在企业发展有很多战略,有很多方方面面的问题,都需要认真的应对。我们的企业怎么在市场的波动中实现自己的发展,在高峰和低谷、在高涨和萧条的过程中使自己生存、长大?
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消费支出普遍停滞不前,这让许多零售商在生死线上挣扎,然而沃尔玛一直保持遥遥领先的发展势头。分析家认为,伴随沃尔玛在美国及世界各地的扩张,到2011年,沃尔玛销售额可以达到6600亿美元。
目前似乎没有什么障碍能够阻挡低价高手沃尔玛前进扩张的步伐。沃尔玛能不断扩张是因为成功运用变化的折扣策略。分析家指出,当它的核心业务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成熟,沃尔玛开始建设包括杂货和各种百货联合的购物广场,占地18万平方英尺。伴随超市在未来几年增长减缓,沃尔玛指望下一轮的扩张是比它现在规模小很多的社区超市。他现在已经有50个这样的超市,对目前收入贡献微乎其微。分析家米勒认为2011年沃尔玛拥有1350个这种社区超市的时候,能占整体收入的5%。
沃尔玛持续证明自己是成功的,分析家推测它将从自己的“保留节目”里不断增添信心。它经常随形势引入很多能够打动消费者的产品,在美国市场,它已是蔬菜、服饰、玩具、珠宝、DVD、CD、运动用品、床上用品的领导卖场,分析家研究认为它还在引进一些新的产品线,比如汽油、保险、银行服务。“他们真正是做到了随市场而动,他们不仅仅是跟随消费者领导变化,甚至是引导消费者。”
面对风起云涌的商业环境,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内传统企业都在忙着自身的建设,完善内部的管理及尽可能地降低自身的运作成本,以确保企业的“健康”,抵御国外企业的>中击。一些新兴的企业,如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行业,则采取了用最快的手段寻求盈利,进行资本转化,寻求更多的资源、更好的运作模式、最低的成本。
我们深深地知道,谁能真正做到“让利于民”,谁能做到“以人为本”,谁便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
从传统企业的运营模式来看,厂商一总代理一分销商(代理)一最终客户。作为最终客户,无疑是被加了两次价。而今日的那些能够伴随着市场波动而波动的公司,则准确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使最终用户得到最大的实惠,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厂商一公司(总代理)一最终用户,这种模式比传统模式短路了经销商(代理)这个环节,从而节省了一个加价环节,客户也就得到了比以上模式更好的价格,大大方便了广大用户的购买。
除此之外,这些公司合理的利润也是客户们可以接受的,他们以5到7个点的理论,维系自身的运作之外,还给其售出产品一年的保修。时时变动自己的价格,每周做一次价格更新,真正做到随市场的价格变动,随厂商的价格变动。
P46-48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伴随着信息化的浪潮,以网络经济和信息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形态。新经济的全面兴起为世界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在这些背景下新一轮兼并浪潮席卷全球。
新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对公司经营和管理的方方面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无论是从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方式和手段、时间与空间等方面都将出现一系列大跨度的转变;因此说,企业的运作与管理面临着全面的创新与改变。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如何应对下一个lO年的竞争?中国企业应该学会不断改变。由于中国大多企业的惯用思维方式,用联想原董事局主席柳传志的话说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导致了企业一味的追求利润、追求扩大再生产、追求多元化……从而忽略了周围环境的改变、客户需求的变化,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只能是时过境迁、无可奈何……通过研究中国企业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感到改变的重要。与过早夭折的公司相反,那些持续发展并不断壮大的企业,它们的经验和做法就是同样的大环境下,能够随机应变,从而实现了难得的蜕变和超越。
新经济时代,企业的游戏规则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因为消费者在变,技术在变,竞争对手也在变;企业领导者的运作与管理理念也要跟着不断改变。而要做到这些,仍然端着“架子”肯定行不通,必须像水一样,随时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适应周围的温度,不断调整改变自身的形态。举例来说,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体现了水极大的灵活性。冰,简单而透明,对于社会环境理解适应能力相对简单,而且故步自封在自我狭小的天地,没有和外界交流的能力,不能随时淘汰掉自己内部的污垢,虽然拥有自己的棱角,但是却由于不懂得变通之道,极其容易破碎。这样的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挤压中,肯定很难生存下去;然而,水却不然,水能够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并且充分利用环境,发展自己。水从来不坚持什么,它可以适应任何环境,可以被挤压成任何形状,可以接纳任何污秽,可以消磨任何棱角,所以它的生命力最顽强。虽然冰和水两者的外在形态发生了改变,但是本质却没有发生改变。当然,企业在全球化运作中也经常有成熟不成熟的各种表现,关键是如何运用有效的措施将其行为规范为市场所需之态。
再者,子曰: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量见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水有这些好德处,所以君子遇水必观。
孔夫子这这段话蕴涵着丰富的公司运作方面的含义:要有普及一切生物和无孔不入的全面性;必须遵循事物的规律;要有长流不息的计划;需要源头活水的创新性;还要有刚毅果断的决策者等等。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会笑。因此,我们不仅要观水,更要思水,在实际的企业运作与管理中,更多的去了解掌握本质,解决根本问题,才能带领团队帮助企业一直向前发展……让我们惊喜的是,中国的企业家是最善于学习的,在过去三五年时间里面,有追求的中国企业家们,几乎完成了美国近30年来的重要管理学作品的速成,中国企业进入了一个“管理时代”。《管理的实践》、《追求卓越》、《基业长青》、《第五项修炼》、《从优秀到卓越》、《执行》、《韦尔奇自传》、《谁说大象不能跳舞》等企业管理类的图书,层出不穷……迷信这些西方的管理学,一时间成了我们一些企业家的通病。
如果说以前的中国企业全无管理意识,行动依靠的是本能与激情,那么现在中国企业正处于一个矫枉过正的阶段:即使最优秀的管理学,也不能凭空创造出市场机会,当企业家们过于将精力集中于企业内部,他也就失去了发现机会并把握机会的敏锐。因此,我们说,优秀的企业家应该学会运作,而决不仅仅是企业的管理。
尤其,让人感到遗憾的是,一些企业家在推崇西方管理学的同时,却顾此失彼的丢掉了自己身边的、根植于中华5000年里的文化精髓。而这些文化精髓,恰恰是在新经济时代指引我们本土企业,在全球化屋顶下与那些跨国公司博弈的“杀手锏”。同时,经过多年旅居海外的作者研究发现,那些优秀的跨国公司们,也都正在有意无意的沿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且正试图将自己的公司转为“液态”。在这里,我们要提醒大家的就是,绝对不能去做顾“彼”失“此”、得不偿失的事情!
正是鉴于以上这些原因,作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思考,几易其稿,才最终使本书出版问世。相信本书的出版,对于疲软的中国本土企业和企业运作,定会是一针兴奋剂;对于那些正在全球化屋顶下迷茫的企业来说,定会是一种“必杀技”。
在成书技巧上,本书力求照顾大多数读者,深入浅出,游刃有余;特别是书中引用的一些典故、案例,更会让读者阅后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当然,请读者相信,本书也决不是单纯写给企业家、老板和CEO(首席执行官)、CFO(首席财政官)CIO(首席信息官)们的,所有充满激情、志在做大做强中国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包括一些对中国企业运作感兴趣的学者和学生,也都应该是本书的读者。
作者
2005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