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电影家传记丛书中的一本。它主要通过对电影艺术家田方流金岁月的回顾、生活历程的展示,描述他的人生经历,记录了他为中国电影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真正的人(田方传)/中国电影家传记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于敏 |
出版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电影家传记丛书中的一本。它主要通过对电影艺术家田方流金岁月的回顾、生活历程的展示,描述他的人生经历,记录了他为中国电影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目录 出版前言 序 一、“五四”之后新一代 二、十里洋场一影星 三、来去匆匆西北行 四、抗战演剧涌大潮 五、脱下时装换军装 六、《日出》演出轰动延安 七、所谓“关门提高” 八、中国舞台上出俄国兵 九、灵魂深处脱胎换骨 十、新天、新地、文艺新风 十一、从陕北远征白山黑水 十二、东北边陲闪烁新星光 十三、新天新地创新业 十四、能上能下,不计职位高低 十五、深山的菊花东方的风 十六、大快人心的新侨盛会 十七、春风拂面后寒风肃杀 十八、《英雄儿女》中的英雄父亲 十九、“十年动乱”中的最后一章 二十、功在百代的北影演员剧团 二十一、一个悲痛而完满的人生句号 二十二、坎坷与辉煌并存 二十三、结语 附录一:爱情与家庭 “田方喜欢的是你” 婚礼选在十月革命节 意外地当“妈妈” “是我错了” 新新和壮壮 田方难舍演员生涯 与田方相伴的最后日子 附录二:田方的简历 跋 试读章节 5月的延安群山濯濯,流水欢歌。田方衔周扬之命,通知我下午到杨家岭开座谈会。同时接到通知的还有张康、王滨、钟敬之、姚时晓、干学伟等人。会场在杨家岭的中央礼堂。名日礼堂,实则一处简陋的大屋子。请不要用今天的会议形式去想象那时的会议。没有排好名次的主席台,没有首长席,没有满台的鲜花。只有一张小长桌,上覆白布,这是为主席所设。代表们则是随意散坐在前前后后的长凳上。田方、王滨、我自然坐在一起。近边则是秦邦宪、徐特立等人。鲁艺四个部都有人来。文抗、青艺、民众剧团也都来了代表。中央首长朱德、张闻天、任弼时等也都散座在代表们中间。济济一堂,约有百人,容光焕发,喜气洋洋。毛泽东从侧门入,在热烈的掌声中频频点头致意,然后一一与到会者握手。他的手温暖有力,握时双目注视对方,似乎一次就会记住你。有一个细节在我记忆里挥之不去。他披在肩上的棉衣的肘弯处破了,露出棉花。高原气候早晚迥异,即所谓“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所以外出开会,总得带一件棉衣或者毛衣,以备晚凉。但中午用不用披棉衣呢?通常不用。这一细节我用之有疑,舍之不甘。毛泽东的习惯是通夜工作,凌晨休息。中午正是他早餐之后,可能因而要披棉衣。哕嗦如此,无非要记下一种心情。当时我见左右乾坤的人竟是这样简朴,不由得深为感动。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这是毛泽东的一贯作风。为了召开座谈会,他做了周密的调查研究。鲁艺、文抗及其他有关部门,都有多人多次被邀去杨家岭,交谈文艺界的思想情况和工作情况,又与中央领导同志们交换了意见。 会议开始前,人们提出一个问题:蒋帮会不会进攻延安?毛泽东回答得轻松幽默。“他来,我就让给他,无非是打碎些坛坛罐罐。”又说:“听说你们把下蛋的母鸡也杀吃了。不要着忙嘛。”全场升起欢乐的笑声。P35 序言 田方、王滨、我,三人是从少年和青年时代的挚友。不但气味相投,而且志同道合。田稳健,王活跃,我木讷,我们都经历了家庭的败落,都面临一个残破的中国,都从左翼文化运动中看到光明的远景,都走上了正道,即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之路。从事电影工作,他们先行,我后随。没有他们的影响,我不会侧身电影界。不幸王滨英年早逝,1960年就离开人世。田方也在生命中天、事业鼎盛时溘然而去。我灵魂深处拒绝承认这事实。他们还活着。王滨一杯在手的灵思飞翔,为造型细节而攒眉苦思的神情,田方在舞台上的惟妙惟肖,在银幕上的飒爽英姿,在球场上的龙腾虎跃,都历历如在目前。他们还活着,可悲的是活在我的梦境。杜甫怀念李白,说“夜梦常见之”,此言真确。非敢攀比古人,只在说明相同的苦况。 上世纪的80年代初,我就有意为他们立传。当时我正参与中国电影家协会的恢复工作,又为《电影艺术》期刊和“金鸡奖”的工作而繁忙。不过这都不能成为借口。主要是我自己的印象贮备不足以成传,必须进行大量的采访工作,所以总想期以来日。可悲的是许多老相知,与他们合作共事者,一个个相继谢世。遗我孤独,我无米可怎样成炊。 去年受王滨爱女王丁菲的敦促,写成《王滨评传》。薄薄一册,文字呆板,不副老友的艺术成就和孜孜黾黾的一生。今年又得田方爱妻于蓝同志的推动,并以极可宝贵的文字材料助我,得以提笔为文。虽稍觉宽慰,仍戚戚于浅陋,不足以照出亡友的高尚品德和丰富的业绩,聊胜于无罢了。 我认识田方是在上海。1932年初,寒风凛凛,王滨约我走访田方。这里是中国的异乡,即法租界。走过一条很长的马路。即今延安路,在喧嚣的闹市中一处楼房上,我们进入一间屋子。嗬,三个同室的小青年还在床上放长条呐。见有人来,他们起床,招呼。最高的一个,深眼窝、高鼻、方颔,含笑和我握手,自报家门:田方。他们应当先吃早饭,但是不,还得打五百分呐。拉锯战约一小时,于是谈判,由胜利的一方请吃早点。到哪里,吃什么,又是一场争论。这一小景说明,一批浪迹十里洋场的青年,工无定职,居无定处,食无定时,颠沛流离,但是保持了乐观的天性和活泼的生机。他们生活在底层,向上看,一层压着一层,看见了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鸿沟,看见了隐藏着深刻危机的繁华世界,看见了太阳旗和星条旗的耀武扬威,看见了对外屈服、对内高压的蒋家王朝,看见了沪战之后闸北那一片弹痕累累的废墟,看见了在风雨如磐的黑暗中燃起火炬的左翼先驱者。 综观田方的一生,可以拿奔向延安划分两大阶段。到延安前,他虽得风气之先,却仍然是一个“自在”的人。到延安后,才成为一个“自为”的人。这就是说,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一员。田方是幸福的。是全新意义的幸福。将自己生命的一切,汇入时代的洪流,“敢教日月换新天”。好一个“敢”字!敢于打碎旧中国,创造新中国,敢于打碎旧世界,创造新世界。具体而言,田方在延安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其间的分界线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前,他的艺术活动都是半自觉的,之后,他的一切艺术行为就是充分自觉的了。这一点应当大书特书。自1942年开始的全党整风和文艺整风,教育了全党,从灵魂深处哺育了一代文艺青年。从那时起,直到今天,全部文艺战线上的一切成就,都可以追溯到这一根源。 艺术为人民。这不应是一句空口号,而应是身体力行的出发点和归宿。闪光的灵魂产生闪光的艺术形象。没有高尚的人品,不会产生高尚的艺品。田方是以他的全部性格投入艺术创造的,包括他的艺术行政工作。凡与田方共事过的,无不赞扬他的人品和艺品。这在后面将有具体的叙说。综观田方的一生,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他首先是一个党员,然后才是一个艺术家。“首先”,“其次”之说,当今备受嘲笑和诋毁。所以这里我要用最强音说出来。鹏飞九天,鹤鸣九皋,草鸡和虾蟆焉知其志哉。 所有田方的同志、同事、朋友,凡怀念他的无一不啧啧称赞他的人品。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俭以自奉,厚以施众。他勤以从业,诚以立身。他不鹜虚名,不牟私利。他能上能下,不重权位。他不忘工农,不失童心。童心就是赤子之心。田方不愧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田方的人品和艺品,有许多值得我学习。可惜我近光反不见光,自今思之,颇为怅惘。老祖宗主张“立德,立言,立功”。自今视之,这德应是共产党员为人的标准;这言应是表达工人阶级和人民的意志;这功自然是生命不息,工作不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里让我以屈原的诗句作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于敏 2003.12.9 后记 这一评传得以完成,首先得归功于于蓝同志的鞭策。她推我上马,而且提供了相应的文字材料。全书各节的比重有失均衡,除事有繁简的原因,也决定于材料的多少。比如他和王滨、宋之的的太原之行,本可一则说明他们的追求,追求有自己的制片厂,才能施展自己的艺术抱负,二则说明他们遭际的坎坷,因而更深一步地了解了社会,惜乎我所知极少,可用的材料也很缺,只得留下遗憾。遗憾是很多的,不必详说了。在写作过程中,又得到了现任北京演员剧团团长马崇乐同志的帮助,为我送来《北京演员剧团50周年纪念大画册》、田方生平最重要的照片、《北影40年》等宝贵资料。没有这些,有几节几乎是难于下笔的。他的热情说明他对首任团长田方的厚爱。也要感谢《大众电影》的艾明女士。她工作很忙,利用业余时间为我打字,使原稿便于阅读,也便于排印。在本书编辑过程中,又增加了于蓝所著回忆录的有关章节,使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 于 敏 2004.3.2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