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岩松看台湾(附光盘)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白岩松//刘爱民//王立明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幅描绘台湾风土人情的人文画卷,一段珍贵的新闻史实。历时10余天,酝酿近3年,央视东森亲密合作。大陆主流电视媒体首次入岛零距离报道,“名嘴”白岩松专访十余位台湾知名人物,采访实录、采访日记、采访手记、采访档案、采访语录,《东方时空》全景式报道真实台湾,首次披露大量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内容推荐

本书是央视“名嘴”白岩松专访十余位台湾知名人物的采访实录、采访日记、采访手记、采访档案、采访语录。此次采访酝酿近3年,历时10余天,是大陆主流电视媒体首次入岛的零距离报道,真实报道台湾,首次披露大量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全流程多视角展示电视节目策划制作细节。随书附赠《<岩松看台湾>回望》VCD。

目录

连战:不可以再自我孤立下去了/2

中国国民党中央大楼:一段历史的浓缩/16

宋楚瑜:让历史评价大陆行/22

柏杨:只有中国强我才会开心/42

侯孝贤:重拾台湾电影的最好时光/50

台湾的味道:吃不尽的街头小吃/74

诚品书店:让读书成为时尚/80

问津堂:简体字书在台湾/86

高金素梅:为原住民而生/92

10l大楼:台湾的骄傲/108

西门町:年轻人的天堂/114

邓丽君:永远的歌者/118

淡水古镇:远的历史近的情/124

将孝严:为两岸“三通”贡献心力/128

王永庆:为了台湾的前途,要和大陆合作/152

台北故宫博物院:两岸相隔,同出一脉/164

陈文茜:人生最怕格局小/170

台湾志工:寻找快乐人生/194

台湾熊猫馆:熊猫的第二个家/20ll

证严:以佛心为己心,慈济人间/206

慈济骨髓库:血脉相通,爱心入髓/222

原住民丰年祭:请听听我的声音/228

海上高雄:太平洋上有雄港/234

余光中:黄河的声音是我的胎记/238

海棠登陆/258

跋/262

跟强手过招——与东森电视台合作随想/刘爱民

跨越海峡的牵手/张玉玲

附赠《<岩松看台湾>回望》DVD

试读章节

白岩松:主席,一来到这个大楼,首先我们就去七楼看了整个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这样一个展览,并且我也听说国民党会做很多的活动,包括研讨会、学术等等,两岸也会针对这个主题进行许多交流,主席先生为什么要急着推动这样一系列的事情?

连战:我觉得“七·七”是应该纪念的一个日子,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全面的觉醒和奋起。那个时候敌我两方的条件悬殊,但是我们认为虽然是很困难,但是为了民族的尊严、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在所不计,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一个历史的日子,我们虽然现在庆祝的、纪念的规模并不是很大,但是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讲过中日的战争,抗战八年,它代表了我们对于整个盟军战略的一个贡献,可以说在大陆击败了200万的日本军队,我们单独地作战四年,我想这都是很大的贡献。当然,第二,我们在抗战的过程里面,那个时候跟美国、苏联、英国共同倡导建立了联合国。当然也是因为抗战的关系,所以我们参加了开罗会议,明白地宣誓了日本所夺取的、所占领的一切的领土跟岛屿归还给中国。这当中包括台湾澎湖,也包括东北,也包括了让日本无条件投降,所以我想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记录。

忘记历史就是忘祖

白岩松:我也注意到连战主席会在一些发言中会用到这样一些字词:谁忘记了这样的历史谁就是忘祖,别人不去做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做。

连战:没错,这就是我刚才叙述了这么多重要的历史的意义,我觉得不能够忘记。人家不做我还是要做,国民党要做,我相信还有很多很多的人民都希望并支持我们这样做。

白岩松:以您个人的经历来说,尤其这一次阔别了很多很多年重回了自己的故乡,是否更对这样一段历史格外地关注?

连战:我相信这段历史是非常重要的,刚才我特别谈到,台湾自从《马关条约》以后割让给日本,对我个人来讲,我的家庭是来自于一个民族意识非常强烈的一个家庭,我的祖父他不但不要当日本人,同时他尽了一切的力量来保存台湾的文献,撰写了《台湾通史》,同时他把我的父亲送到大陆去,参加了对日的抗战,这就是为什么我身为一个台湾台南的人,但是会生在陕西省西安,这个原因就在这里,也就是为什么我的祖母还安葬在陕西的原因。所以我觉得对我个人来讲,更不能够忘记历史和过去。

P3-4

序言

台湾记忆

白岩松

其实去台湾,不过是一次平常的采访,有人有事,可回来之后,见到的人都好奇,问长问短,这次采访就变得不寻常起来,我想这并不是一种幸福的感受,就像罗大佑歌中唱过的“朋友之间越来越有礼貌,只因大家见面越来越少”,这神秘与好奇就与海峡之间无“桥”而有关。

我并不是第一次去台湾,也因此少了第一次的敏感与好奇。

第一次是四年前,飞机未落地时,紧张与敏感就无处不在,遇到国民党党员说什么?遇到民进党党员怎么办?别人嘴里说出反动言论怎么办?其实当飞机落地,想像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真实的交流,恐惧与紧张就让位于熟悉与亲切,曾经以为不易化解的就那么轻轻一笑便带了过去,这让我想起医学中的一个词:脱敏。两岸之间需要脱敏,互不走动时的敏感与猜疑需要多多走动来脱敏,这之间,媒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次去台湾,栏目名字起得很个人,叫“岩松看台湾”,这一直让我有种掠人之美的内疚感,因为为此付出努力的人太多,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单说这栏目名,一个“看”字,调动的似乎只是眼睛的功能,但我觉得不是,还有鼻子、耳朵和嘴,而更重要的是心。那么,结束11天的台湾行,这些器官都收获了什么?

嘴是最冤的,虽然节目中给人的印象是我们被秀芳带着四处吃,但由于闹肚子,美味只是舌头的感受,镜头一拍完就不敢入肚,然而短暂的接触,还是留下了台湾小吃美昧的印象。

鼻子是很入乡随俗的器官,这次去台湾,“味道”给我的感受很中国,因为走在台湾的街镇之中,那熟悉的味道并不让自己有离家感,这儿是辣椒,那儿是酱油,鼻子稍做努力,就辨得出佳肴的方向,这味道让自己在台湾从未迷路。

而耳朵是被照顾的,这几年大陆娱乐节目的火爆,让相当多的主持人说起话来貌似台湾朋友,因此这次到台湾就像见到了大陆综艺节目的主持人,少了别扭多了亲切,更何况还听到这么多让人开心与温暖的心里话,耳朵更是受宠若惊。

那么眼睛与心呢?

有许多被眼睛看到,同时也被镜头看到的东西交给了观众,可还是有一种看到的东西,进不了镜头却留在脑海里,比如台湾的细节与软件。

论硬件,大陆的很多城市怕是远远超过了台湾的几座城市,没办法,咱们有后发优势。可是再认真一点,看到软件,便看到台湾一些独特的优点,闹市中,大家全规规矩矩地排队,没人插队;坐自动扶梯时人们自主地站到右边,为着急的人留着左边的路;大街上看得到不少残障人士,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是因为城市中的相关设施齐全,残障人士可以很方便地走出家门;随处可见的志愿者让人明白富裕之后人们应有的选择;还有证严法师主持的慈济会为社会心甘隋愿地做着扶危济困的善举……这个时候才会知道台湾虽然不大,但要真正走到深处,却不是几天几月的旅行能够做到的,需要用心去体悟。

自然要把心留到最后。还要先说感谢,要感谢两岸有关部门的善意,没有这善意,大家依然会处在想像中的紧张状态,而在交流中多了这善意,才知道这想像的可笑。这其中中央台办的放松与宽容,让我印象深刻。

没有东森电视台便没有《岩松看台湾》的露面,这并不是句客套话,毕竟和东森是相识了很久的朋友,我们还没有启程的时候东森就已安排妥当,还未出发便看到了成功的影子;我们这个栏目虽然叫《岩松看台湾》,却因为秀芳而提高了收视率,这个自知之明我是有的。

能不感谢我在台湾的被采访者吗?当然不能,几乎没人拒绝接受我们的采访,这已经是一个奇迹,而且大家把那么多精彩而又掏心窝的话留给了我们,想要道声感谢,这两个字就有些轻了,一切都在心里。

还有观众,还有我们遇到的台湾每一个普通民众,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记得有一句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那么我们装着这样多的感谢,我们的心可不可以更大一些?回来了一段时间,但这时间不用来回味。而用来为下次出发做好准备。

我相信这次跨越海峡之行不是第一次,这只是一个开始,过后不久,秀芳应当来看大陆,然后明年我们再去台湾,然后……一切都会变得寻常。变成习惯,没人再敏感,没人再好奇。先别去谈久远之后我们的梦,先从清晨我们彼此给对方的第一个笑脸开始。这个时候,我们应当告诉罗大佑,朋友之间应该没大没小,因为大家见面时候很多,不是吗?

后记

跟强手过招——与台湾东森电视台合作随想

刘爱民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话不错,但不完整,如果再加上一句“人生得一对手足矣”就完整了。就说古今中外那些大人物吧,哪个能够离开对手?如果不曾棋逢对手,如果没有等级相当的人物与之博弈,谁能脱颖而出,成就一代功名?这个道理一想就明白,是对手给了你挑战,激发了你的勇气,历练了你的谋略。

对于《东方时空》来说,海峡对岸的东森电视台是两种身份集一身:“知己”和“对手”。在合作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比较、比赛,比创意、比形式、比速度。在这种状态之中,我们发现了超越自己的巨大空间,我们得到了向对手学习的许多机会。我不是恭维东森,但是有了东森这样一个对手,我发现《东方时空》还有空问做得更好。

至于这次“岩松看台湾”的报道,怎样得到了东森电视台的倾情合作,书中已经说了许多,在此我就不多说了。现在想起来,他们给我们的帮助(我宁愿说是挑战)竟有那么多,忘不掉。

2005年4月29日,当卢秀芳走进中央电视台250平米演播室,与白岩松共同主持当天的《东方时空》节目时,这期节目就注定成为一个事件,或者是一次跨越。因为没有谁会料到有一天我们能如此密切地合作。当白岩松和卢秀芳坐在同—个演播室时,我们说这是两岸媒体新时代的开始,一点也不为过。后来舆论的关注也证明人们对这种合作方式的兴趣已经超过了内容本身。

记得卢秀芳在节目的一开始,就给白岩松送了一个礼物,是她戴在身上的一只纸叠的和平鸽。因为礼物来得有些意外,不合我们做节目的常规,所以岩松接过礼物之后,一时无以回馈,只好又把和平鸽回赠给了秀芳。做完节目之后,我们都在议论,觉得在新闻节目中送礼物也挺有意思的,会使节目变得很轻松很有趣。等到卢秀芳第二次进《东方时空》演播室时,我们也特地准备了两份礼物,在节目开始时送一份“中国结”,快结束时再送两个小熊猫。没想到卢秀芳更是有备而来,居然又准备了两份礼品,一份是台湾的乐器埙,另一份是台湾小吃。结果她和白岩松两人在节目里你来我往,送礼送得不亦乐乎,观众也看得不亦乐乎。

可我内心总有一种不安,做新闻应不应该严肃点?新闻的严肃性是不是等于气氛庄严不拘言笑?还是内容真实客观?当我这样想问题时,才发现我们做新闻有一个很大的毛病:不太在意观众的感受和传播的效果。而竞争激烈的台湾电视人常常会把这一点放大到极致,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其实,电视新闻不就是要吸引更多的观众来看吗?形式轻松点有什么不妥呢?

与东森电视台合作,这种细节的启发是很多的,所以使《东方时空》的节目有了一种别样的味道。上次连战、宋楚瑜来访,《东方时空》又一次与东森进行了大规模的连续合作,那次合作让《东方时空》又一次创下了自己的收视新高,可见大陆观众对这种合作方式喜闻乐见,用遥控器投下了赞成票。与此同时,《东方时空》又一次在台湾成功落地,东森也在台湾创下了收视新高,台湾观众也对我们的节目内容投了赞成票。收视率就是民意啊,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东森同行这种“观众至上,效果第一”的准则,对我们影响最多。

记不清与东森电视台有过多少次合作了,随着合作增多,有一种感觉越来越强烈:这是一个优秀的合作伙伴、强劲的对手。

东森电视台的确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电视新闻台,它居于台北市中心的一幢大楼里,好像只占据了四个楼层,它的作业面积远远无法与中央电视台相比,它旗下的员工也远远不及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人多,但是它在全球传播范围之广,它的专业水准、职业精神、合作态度,却常常叫我们吃惊。

记得第一次跟东森合作,大概是在三年前。当时台湾华航的一架客机在澎湖地区发生空难,《时空连线》为了制作第二天一早的新闻专题,正犯愁如何得到空难现场的资讯。当时是下午三四点钟的样子,我先通过长途电话,找到了本台驻台湾记者任永蔚,她已经赶到了澎湖出事现场。但难题马上来了:任永蔚拍摄的画面如何马上传回北京?通过什么手段实现现场直播?怎样让任永蔚直接出现在大陆观众面前?这一系列现场报道的技术难题在当时几乎无法突破。情急之下,我想到了东森电视台,因为在2000年我第一次去台湾时。与东森电视台有过一次短暂的接触,对他们的全岛直播系统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想,在这种时刻,东森的直播车一定会在现场,请他们帮帮忙,试试运气。

下午4点钟左右,我通过电话辗转找到了东森电视台的新闻总监张玉玲女士,这是我与她第一次在电话中相识。当时她在台北总部,我把想法大致向她说明后,她没有一句客套或推辞,只说:“你等我电话。”就这么一句话。大约又过了半个小时,张玉玲女士回电过来,她的原话大约是:刘先生,东森电视台的卫星直播车就在澎湖现场,现在已经接通了卫星信号,距离你们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只有100米左右,请她立即到卫星车旁边就位,现场信号可以直接送到你们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室里!没有一句没用的话,句句专业,环环相扣。我承认当时有点没反应过来,这么一个复杂的直播系统,跨越天空的卫星,跨越海峡的阻隔。居然不到一个小时就搞定了!我们将信将疑,火速赶到250平米的新闻演播室。一阵手忙脚乱。一个多小时后总算把北京这边的视频、音频等一大堆技术性工作理顺,果然,台湾澎湖空难现场的信号直接就进来了。当时我站在演播室的大屏幕前,看到海峡那边的任永蔚在空难现场小心翼翼、将信将疑对着话筒“喂、喂”时,我也难以相信两岸的电视台就这样接通了!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电视直播,这是两岸电视新闻机构的第一次直接握手,它跨越的不仅仅是一条海峡。

我想中央电视台许多人,包括台里的领导跟我一样,有点不安地等待着第二天播出的反应。结果很平静,既没有接踵而来的肯定,也没有禁令。

初试成功,接着干!第二天,继续跟东森合作,继而扩大到两岸演播室对接,再通过演播室连线到空难现场记者。不仅有现场报道,还增加了两岸演播室的分析评论……就这样,我们开始了与东森电视台长达三年多的合作。

事情常常是这样,你不去做永远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你不去做永远不知道不应该怎么做。

今天,我们跟东森的合作已经跨越了许多技术和观念上的障碍,已经到了出神人化的地步。应验了那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的合作方式越来越多样,节目形态越来越丰富。许多过去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的事情,都开始变成现实。我们可以同时多现场、多演播室组合连线;我们可以使用通讯卫星,让两岸高层人士跨越海峡面对面;我们可以利用东森在岛内的所有社会资源为《东方时空》做节目;我们可以让《东方时空》节目在大陆和台湾同时落地……

不知每次合作给东森人留下的是什么,给我们留下的却是“加油”。

比如每逢重大新闻发生,我们的合作请求一发出,东森电视台能够在几个小时之内,落实我们提出的所有内容和技术要求。经常是台湾的现场信号或者演播室信号都已经送进我们ccTv演播室里,台湾的嘉宾和现场记者都在那边等着了,而我们这边各个系统还在不停地沟通,手忙脚乱理不出一个头绪。眼看着申请的卫星线路时间快结束了,节目还开始不了。可见我们处理突发新闻的专业水平、各个部门之间合作的默契程度难与东森电视台平起平坐。

东森电视台可谓是台小胸怀大,他们不仅在岛内经营新闻台,在海外还有亚洲台、美洲台,他们的雄心是做华语电视新闻的龙头。在华语新闻上同样具有优势的中央电视台,似乎发展远不如东森速度快,要知道他们仅仅是一个经营还不到10年的电视媒体。有些差距是来自机制深处。但有了东森电视台作为参照物,很好。

每次做节目时,因为两岸的社会现状的差异,我们常请东森电视台的同行回避一些敏感的画面、用语和人物,每每他们都没有抱怨地做到了。如果是一味地坚持己见,不能以一种建设性的胸怀去合作、去化解,有些节目是做不下去的。以诚待诚,我们也是用同样的态度面对东森、面对台湾,我们的节目充满善意,我们以真实客观的态度反映台湾社会。这种客观态度在“岩松看台湾”系列节目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你能想象《东方时空》连续十几天介绍台湾社会繁荣气象吗?你能想象“台湾经验”这样的词汇出现在我们的节目中吗?所以《东方时空》节目能够赢得台湾观众的接受和喜爱,也能够在两岸同时收获高收视率。当然这一切来自于连宋大陆行之后两岸形势的发展。我想我们的节目真实反映了两岸共同的努力与愿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