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你别无选择/刘索拉作品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索拉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刘索拉,一位曾经被视为中国真正的“现代派”的作家。本书收录了她的处女作《你别无选择》,中篇小说《蓝天绿海》、《寻找歌王》等。刘索拉的小说被看成是我国新时期“先锋派小说”的首批作品。她的小说多以音乐界生活为素材,采用“黑色幽默”的笔法,表现当代中国80年代的现实,笔下人物多为“精神贵族”或“迷惘的一代”。阅读本书,你可以看见一个精准、细致、可感、可触的刘索拉,以及她眼中的音乐与文学。

目录

序 王蒙

刘索拉:音乐——宿命,你别无选择 刘索拉、金燕

你别无选择

蓝天绿海

寻找歌王

混沌加哩格楞

伊甸园之梦

人堆人

香港一条街的传说

试读章节

李鸣已经不止一次想过退学这件事。

有才能,有气质,富有乐感。这是一位老师对他的评语。可他就是想退学。

上午来上课的讲师精神饱满,滔滔不绝,黑板上画满了音符。所有的人都神志紧张,生怕听漏掉一句。这位女讲师还有一手厉害的招数就是突然提问。如果你走神了,她准会突然说:“李鸣,你回答一下。”

李鸣站起来。

“请你说一下,这道题的十七度三重对位怎么做?”

“……”

“你没听讲,好,马力你说吧。”

于是李鸣站着,等马力结巴着回答完了,在一片莫名其妙的肃静中,李鸣带着满脸歉意坐下了。他仔细注意过女讲师的眼睛,她边讲课边不停地注意每个人的表情。一旦出现了走神的人,她无一漏网地会叫你站起来坐不下去。

有时李鸣真想走走神,可有点儿怕她。所有的讲师教授中,他最怕她。他只有在听她的课和做她布置的习题时才认真点儿。因为他在做习题时时常会想起她那对眼睛。结果,他这门功课学得最扎实。马力也是。他旷所有人的课,可唯独这门课他不敢不来。

自从李鸣打定主意退学后,他索性常躲在宿舍里画画,或者拿上速写本在课堂上画几位先生的面孔。画面孔这事很有趣,每位先生的面孔都有好多“事情”,画了这位的一二三四,再凭想像去添上五六七八。不到几天,每位先生都画遍了,唯独没画上女讲师。然后,他开始画同学。同学的脸远没先生的生动,全那么年轻,光光的,连五六七八都想像不出来。最后他想出办法,只用单线画一张脸两个鼻孔,就贴在教室学术讨论专栏上,让大家互相猜吧。

马力干的事更没意思,他总是爱把所有买的书籍都登上书号,还认真地画上个马力私人藏书的印章,像学院图书馆一样还附着借书卡。为了这件事,他每天得花上两个钟头。他不停地购买书籍,还打了一个书柜、一个写字台,把琴房布置得像过家家。可每次上课他都睡觉,他有这样的本事,拿着讲义好像在读,头一动不动,竟然一会儿就能鼾声大作。

宿舍里夜晚12点以前是没有人回来的,全在琴房里用功。等12点过后,大家陆陆续续回到宿舍,就开始了一天最轻松的时间。可马力一到这时早已进入梦乡。他不喜欢熬夜,即使屋里人喊破天,他还是照睡不误。李鸣老觉得他会突然睡死掉,所以在12点钟以后老把他推醒。

“马力!马力!”

马力腾地一下坐起,眼睛还没睁开。李鸣松了口气,扔下他和别人聊天去了。

“今天的题你做完了吗?”

“没有。太多了。”

“见鬼了,留那么多作业要了咱们老命了。”

“又要期中考试了。”

“13门。”

“我已经得了腱鞘炎。”同屋的小个子把手一伸,垂下手背,手背上鼓出一个大包。

马力对什么都无动于衷,他从不开口,除了他的本科——作曲得80分,别的科目都是“中”。

李鸣跑到王教授那儿请教关于退学问题的头天晚上,突然发生了地震。全宿舍楼的人都跑出来站在操场上。有人穿着裤衩,有人披着毛巾被。女生们躲在一个黑角落里叽叽喳喳,生怕被男生看见,可又生怕人家不知道她们在这里。据说声乐系有两个女生到现在还在宿舍里找合适的衣服,说是死也要个体面。站在操场上的人都等再震一下,可站了半天,什么事也没发生。后来才知道,根本没地震,不知是谁看见窗外红光一闪,就高喊了一声地震,于是大家都跑了出来。

第二天,李鸣就到王教授那儿向他请教是否可以退学。王教授是全院公认的“神经病”,他精通几国语言,搞了几百项发明,涉及十几门学科,一口气兼了无数个部门的职。他给五线谱多加了一根线,把钢琴键重新排了一次队,把每个音都用开平方证实了。这种发明把所有人都能气疯。李鸣最崇拜的就算王教授了,尽管听不懂他说的话,也还是爱听。

“嗯。”

“我不学了。我得承认我不是这份材料。”

“嗯。”

“就这样,我得退学。”

“嗯。”

“别人以为自己是什么就是什么,我以为我不行。”

“嗯。”

“也许我干别的更合适。”

“嗯。”

“我去打报告。”

“嗯。”

李鸣站起来,王教授也站起来:

“你老老实实学习去吧,傻瓜。你别无选择,只有作曲。”

       P1-P4

序言

       序

         王蒙

一开始觉得刘索拉的作品有点不可思议,不太像。怎么这么“洋”呢?书里的人物好像生活在云端里,疯疯癫癫、忽冷忽热,追求着莫名其妙的音乐,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高兴,为什么悲观。好像是一群吃饱了撑出病来的年轻人,撑出来的病有时比饿出来的病还难治,后一种病给窝头就行。唉,现在的年轻人真是泡在蜜罐子里了,不知道吃饭的难,吃饭的重要,吃饱了好“洋”,充分反映了混乱与空虚,而且,有点或者干脆是“精神贵族”,和人民的距离太远了!如果说在美国这样闹腾的是下层平民青年,在中国,能享受到这种苦闷和折腾的滋味的却只能是养尊处优的贵族!

等等。这些反应说明刘索拉的小说告诉了人们一点他们原来还不知道、还没注意到的东西,哪怕是值得忧虑的东西。

不是像吗?根本不像的杜撰又能提供什么评论的对象呢?

是的,它写得是那样“不像”,却又那样活灵活现,有时甚至为之折服。那种闹腾劲儿,那种嘲笑别人也嘲笑自己的语言,那种意欲有所追寻但又对不准目标的惶惑,那种不惜一切的献身精神与创造欲望,那种自我夸大狂与自卑自弃,尽管有时是以“不像”的闹剧形式出现的,却也真实地再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某些城市青年的心态风貌,好像又是“像”极了。这确实是一些吃得比较饱的人的故事。他们跟长久以来与至今仍在首先为生存而战斗的大多数群众不同,他们有点“脱离群众”。但他们已经出现了,哪怕是在闹剧的或自嘲的外衣下面,他们发出了自己杂沓的却也是动人的青春的声音。

今后,总是吃得饱的人会愈益多起来吧?当然,大多数人的同情不会落在吃得太饱的人身上。同情也好,觉得不可思议甚至反感也好,刘索拉的小说在1985年出现是一个先锋性的、绝非偶然的现象。它的内容与形式都具有一种不满足的、勇敢探求的深长意味。我们不能不学会与她的小说中的人物对话,理解他们,而且得越来越重视他们。

中国真是太大了!刘索拉有刘索拉的真实。正像贾平凹有贾平凹的真实、王安亿有王安亿的真实一样。承认一种而否认另一种是容易的,却未必是公正和明智的。什么时候能有更伟大的口胃、更宽广的胸怀、更坚实的基础、更神奇的超越、更宏伟的汇万象于一炉的时代的与民族的交响乐章呢?我们的年轻的作家们的面前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谁(包括我自己)也不要固步自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