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和之道(与易学专家对话和谐)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殷■
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什么老子不说二生万物,不说四生万物,只说三生万物呢?易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本书从中国传统文化源头中发掘出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东西,如“中”、“和”、“以人为本”等,从几个侧面展示“和谐”的文化背景和底蕴,一方面追溯几千年的传统经典,一方面正确面对现实,提出问题与读者讨论。读者将与易学专家面对面对话“中和之道”!

内容推荐

当你体悟到“中和之道”,就会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即使一个人际关系尴尬的小我,一个面临破散的家庭,一个勾心斗角的群体,“和谐”仍然忠实地守护着你,因为“中和之道”就是构建和谐的心理之道。

目录

序言

第一讲:以“中”为用,坚持科学发展观

 “和谐”与“中和”

 “中”与“中用”

 “中庸”与“中用”

 人生最高境界——现群龙无首

 “中正”与“中行”

 中行之卦

 “中行”与发展观

 “中孚”与“和悦”

 “规”定形、“律”定音

 问与答

第二讲:以“和”为体,构建和谐社会

讨论:关于科学概念

《易经》是个“百宝囊”

用音乐讲“和”

“定音”与“定心”

和谐思维

“中行”得“人和”

“和谐”的愉悦

体验禅的愉悦

用平和的心体验禅

声音是生活中的乐章

自然的大协作

古人有和谐心态吗?

用九和用六

“奇门遁甲”灵不灵?

坚冰与薄冰

女人与“不习无不利”

完成任务要漂亮

少说话,多做事

“黄裳”——保持本色

改过与补过

问与答

第三讲:以人为本,齐家治国平天下

讨论:人以什么为本

和谐是文化的大背景

报本反始

自然崇拜

金丝猴的“父母”心

野林关的“落后”

生长在大自然是一种福分

 以什么样的人为本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龙墨神韵

 守住自己的本分

 天时、地利、人和

 天道、地道、人道

 生活中多一些默契

 流泪也是心灵的和谐

 入处、出处、用处

 问与答

附:座谈会纪要

第四讲:老子为道与和谐社会

 怎样为道

 为学与为道

 为道是“金饭碗”

 也说天下

 东西方的“天下”观

 什么是“至善”

 “平天下”是为了“中和”

 均衡、协调、持续

 学习老子的智慧(邸振兴)

 问与答

第五讲:老子为道与中和之道

 只赞扬不是真和谐

 西方人眼中的老子

 解读《易经》的第一人

 在“日损”中得“中和”

 在“日益”中得“中和”

 问与答

第六讲:老子为道与天人和谐

 唤醒原创思维

 “日益”与“日损”

 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

 问与答

试读章节

第一个问题:古人有一句话叫“学富五车”,当时“车”的概念是什么呢?有几节车厢?它的车厢有多大?这个“五车”,装的五车书有多少?当时的书是什么概念?如果把这位同学读过的书都变成竹简的话,要用几部车?要用什么样的车?这个问题只能用这个来说明。我们人类是进步还是退步?我们不能去下定义,因为事物在发生、发展,是螺旋式发展,有起有伏。为什么呢?古人不是生产条件有限就很笨,而是他们有他们的优势。他们的优势是他们的心灵非常纯净,他们的语言非常精练。我们现在读的书是什么?这句话不要理解成反知识,如果说是反知识就麻烦了。我也是读书过来的,也是教书出身,我也是尊重知识的,我也是靠知识吃饭的,但是,我们的知识都是“末”,不是“本”,都是花和果,而不是根和芽。而我们古人的“学富五车”,《老子》是五千言,《易经》是五千言,《孙子兵法》也是五千言。可以想到一本书多少个页码,多少个印张,可能当时这方面也有一个规定,那时可能是根据竹简计算册数规模的。

应该说我们人文祖先们的知识就是“本”,就是芽,是从根上来的,是直接观天法地。而我们学的是他们的思维模式,又经过后人不断地引申,所以我们也进步了。我们进步在什么方面?我们会用工具了,我们会用仪器了,我们会用机器了,我们会借他山之石攻玉了。但是我们也退步了,我们退步在什么地方?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上班是空调,坐车是空调,回到家里是空调,长期空调下去,我们自身调节体温的功能是进化还是退化?所以,任何东西有利就有弊。我只能这么回答。

第二个问题,韩国国旗上的图案与我们的八卦太极图一样,这是一件好事。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是人类的文明,是人类共享的文明,这是我们对人类的贡献。第二点,是不是有一个缘起?当然肯定会有,但是我不了解这一历史,不能瞎说。至于道长他们可能有这方面的研究,但是要有依据。日本、韩国、东南亚都属于亚洲汉字文化圈,每个汉字都有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个日本人跟我讲,他的中国话说得不熟练,但我勉强能听懂,他说中国讲伏羲伏羲,他们吃饭叫“咪希咪希”,日本人也是中国人,当时中国的三千童男童女去了日本岛,他们思念故乡,一吃饭就是“咪希咪希”,因为伏羲又名宓牺。但这是传说,谁来论证?如果这个能论证的话,中日外交也不会有那么多摩擦。

韩国人在六年以前有一个立项,在首尔召开的一次国际易学研讨会上,他们向我们中国专家提出一个问题,他们想成立国际易学联合会,总部设在首尔。当时你们朱伯岜教授在场,他说我们也在考虑。所以他回来后及时汇报了这个问题,有关方面领导人把这个问题交给了社科院,经批准,去年4月23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成立大会。去年韩国又立了一个项,想把中国的端午节作为他们的节日,这个不是谁高兴不高兴的事,有些东西是历史的问题,我们也不好多说,这里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才是我们中国老祖先的科学态度。

P35-37

序言

去年(2005年)3月下旬,应邀在北京大学作演讲,主题是:“弘扬中国特色,构建和谐社会”,分题是:“以‘中’为用,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和’为体,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星期讲了三场,又为此开了一次座谈会。演讲和座谈会的录音很快就整理成清样,并且早就送到了我手里。如果为了赶形势,早就出版发行了,但我总觉得没讲好,想多改几遍,多一些砍削,少一些汗颜。4月份改了第一遍,6月份改了第二遍,其间女儿珍泉又代为看了一遍。但还是不敢放手,还想再看一遍。又因为多种讲座等学术活动,一时顾不上,直到10月份从曼谷参加“第八回世界易经大会”回来,才瞅空又改了一遍。无奈看得太匆忙,仍觉得太啰嗦,于是请朋友代看一遍。

好在中国的政治不再像“文化大革命”,一项政策、一个口号,往往只有几个月的政治寿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十六大以来,中国的政局越来越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不仅仅是一句政治口号,它一经提出,便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连海外华人都衷心地拥护,“和谐”观念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主旋律。最近,党和国家领导人又提出“构建和谐世界”,东、西方从“和谐”中找到了新的认同点。有人问我:什么时候“和谐”观念能成为全人类生活中的主旋律?我认为,“和谐”不仅仅是现代人的观念,也不仅仅是中国人的观念,从广义上说,她是一种文化,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和憧憬。所以,她的政治寿命一定会与人类文明长存。

当时我在北大讲“和谐”,并不是正面去阐述“和谐”,而只想从中国传统文化源头中发掘出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东西,如“中”、“和”、“以人为本”等,从几个侧面展示“和谐”的文化背景和底蕴,一方面追溯几千年的传统经典,一方面正确面对现实,提出问题与同学们讨论,如:“国以人为本,人以什么为本?”“以什么样的人为本?”人是构建和谐社会之本,找到了本,就会多一些积极向上的动力和自信,多一些“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自觉,多一些“民族复兴”的自尊、自律和自强。

愿望是美好的,演讲时的气氛也是激动人心的,但不知书的效果如何?只能以惶恐之心等待广大读者的打分。我们的前几本拙作受到了海内外专家、读者的鼓励和支持,希望本书读者,也能给我一些棒喝,一些针锥,这是我们的缘分,也是时代给予我们的福报,让我们共同珍惜吧。在珍惜中自主创新,在创新中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许就是我对“中和之道”的初步体会吧。

愿以这一体会再次供养我的热心听众和读者,同时恳望再次听到您的指正、鼓励和内心的交流。

                      殷■

                  2006年6月20日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