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师陀全集(第5卷书信日记论文附编)(精)
分类
作者 师陀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师陀,原名王长简;20世纪30年代以芦焚笔名行世。后因有人盗用“芦焚”而改用“师陀”。师陀的作品深沉淳朴,擅长描摹世态人情,刻画社会风习,有时带着诙谐与揶揄的情趣,却又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与沉郁的情调。文笔纤细,叙述简约,笔锋蘸满了感情,善于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这套全集收入师陀自1931年以来创作的全部作品,包括短篇小说,中、长篇小说,散文,散文诗,诗歌,戏剧,未刊稿,书信,日记,文学论文等,按文体编为五卷,依时间先后顺序编排,是迄今为止最完备的师陀著作的结集。本书为第五卷,收录的是书信日记论文作品。

内容推荐

本书收入的80封书信、4组日记以及大量的回忆录和杂评,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师陀的创作和生活情态,是研究师陀作品的重要参考资料。刘增杰的《心灵之约》和《编校余墨》对师陀书信日记所蕴含的人文价值进行了深入探究,附编是研究师陀创作最全面的基础性史料。

目录

图片(12帧)

书信(80封)

致姚雪垠(1封)

致柯灵(1封)

致唐弢(1封)

致刘增杰(25封)

代《中岳》征稿信(1封)

致沙汀(30封) 

附:沙汀致师陀(2封) 

致雪相首座大法师(1封)

作者致语(1封)

致某领导(3封)

致卞之琳(2封)

致夏征农(1封)

致夏衍(1封)

致陈安妮(1封)

致段佩明(1封)

致楼适夷(1封)

致令扬院长(1封)

致作协上海分会书记处(1封)

致夏志清(3封)

附:夏志清致师陀(1封) 

致爱德华·耿(2封)

致杨义(1封) 

附:杨义致师陀(1封)

致苏金伞(1封)

日记

农村生活日记

赴东北参观访问日记

访问保加利亚日记

日记拾零

创作历程

师陀

我如何从事写作

《马兰》成书后录

献词

《果园城记》新版后记

序言(《恶梦集》)

回忆我写《金子》

谈《结婚》的写作经过

从《三个小人物》到《历史无情》

谈《马兰》的写成经过

回想《保加利亚行记》

我为什么改写《大马戏团》

关于《李贺的梦》

谈风格

我的风格

杂记我的童年

两次去北平

师陀谈他的生平和作品

文学杂评

做戏文学

“京派”与“海派”

幸亦不幸

报告文学作品点评

哀应云卫同志

《李守章小说集》序

发言提纲

读《歌德与缺德》

回忆录

记一位“外圆内方”的老友

怀念赵伊坪同志

备忘录

每周思想汇报

自我检查

蒋平阶研究

蒋平阶诗稿杂谈

蒋平阶的生平

后记

附编

师陀著作年表(增订稿)

师陀研究资料目录索引(增订稿)

师陀全集目录索引

记忆中的身影

——与陈婉芬女士谈师陀

心灵之约

——友人书简中的师陀

编校余墨

——兼及现代作家文集编辑中的若干问题

试读章节

沙汀同志:

四月廿六日手教两件奉悉。因偶有小病,迟覆[复]数日,请恕之谅之。

《伐竹》屡蒙向各方推荐,不管成功与否,盛情应该感谢。《大马戏团》虽然有人曾提出重印,多非出版社的实力派,短期间内似不可能再版。我曾于1963年重写过,原稿在十年动乱中被抄家抄去,1970年我还亲自看到,可是至今不曾发还,估计已经销毁了。有人劝我第三次重写,而我已精疲力竭。旧版倒是保存两三本,都是从书店买来的,“四人帮”倒后,又被人拿去,今日旧书店已不可能买到。你如果实在想看,我当设法找一本来奉赠,不过没有把握,而且我自己也不满意。总之,我尽量想办法罢。

大作《青桐坡》不曾拜读,是发在什么刊物上的?便中盼告知,当找来一读。发表在《收获》上的《敌后七十五天》倒是一口气读完了。虽然是日记,作者当时不会想到发表,仍可以看出写的时候态度认真,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这是值别人学习的。更重要的是,你留下了初辟的抗日区的风貌。解放初期吧,读过大作《[记]贺龙》,文字简练,著墨不多,事隔卅年,有许多细节犹历历在目。

我年来整理旧作,等于料理后事,不敢有别的企图,也没有精力足以支持搞别的企图。就是旧作,有无人肯重印,尚且不知。我认为你[是]五四运动后一位最有特色的作家。估计你比我大五六岁吧,犹能办公,犹能业余搞创作,虽然你身体也不大好,足见精神旺盛。在整理旧作中,我发现自己只不过是文坛上的混混,而要改业已无及矣!北望云天,遥祝

健康长寿!

                    师陀

                  八一年五月八日

P43

序言

《师陀全集》收入师陀自1931年以来创作的全部作品,包括短篇小说,中、长篇小说,散文,散文诗,诗歌,戏剧,未刊稿,书信,日记,文学论文等,按文体编为五卷,依时间先后顺序编排。

在编辑工作中,我们坚持两项原则:一是求全,二是重视选好版本。

所谓求全,即期望出版的《师陀全集》,是迄今为止最完备的师陀著作的结集,其中包括师陀已经发表和出版的文字,以及未曾发表的著作和书信、日记等。师陀的两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雪原》、《荒野》,首次收入全集第二卷。第四卷的未刊稿,第五卷的书信、日记,也均是首次发表。求全也包括:全集收入了师陀的少部分非文学的思想资料。在20世纪的中国,作为一位资深的老作家,师陀的文学经验和生活经验,也许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师陀30年代初出茅庐,作为一位漂泊无依游子的孤独;到40年代身居“饿夫墓”,心怀亡国之仇的沉重;再到50年代初期对未来生活的真诚与憧憬;及至十年浩劫中所经历的难以想像的恶梦,这些丰富的人生体验,艺术地升华为文学作品或以未刊稿形式留存,都已经凝结为世纪性的历史遗产。即使师陀创作的挫折和失误,也有助于读者解读充满神秘感的中国人的精神风貌,感悟到作家灵魂的颤栗、伤痛和顽强。比如,由于时代使然,50年代以后师陀的某些作品,曾经出现过某些趋时的肤浅,艺术上呈现出一种衰微之象。但即使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人们也同样能够感受到,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仍然有着摆脱文化压抑的挣扎、苏醒和舒张;甚至还出现了肉体愈禁锢,思想越澄明的奇特景象。这些,只有在求全的追求中,才能够给读者提供窥探作家真实灵魂的良机。

不言而喻,求全并非意味着不顾创作水准,毫无选择地有文必录。对于未刊稿的处理,我们采取的是既开放而又谨慎的态度,力求做到全而适度,全而不滥。

版本选择直接决定着全集的学术品格。我们力争:收入全集的著作,原则上均以初版本为准。由于多种因素的驱使,像不少现代作家一样,师陀的作品问世后,也都有过程度不同的修改。有的作品修改的分量很大。中篇小说《无望村的馆主》修改的文字,竞占原作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作品的女主人公百合花,原来是个尊奉“三从四德”的无辜少女,现在几乎成了一个解放女性。作者在《无望村的馆主》修改版序言中说,现在“给百合花一个好的收场,对我是一种安慰,我想对读者也应该是一种安慰”。在这一善良愿望驱动下,作者对作品的改动,好像在重新创造一个百合花,从而使作品离开了历史的规定情境。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和长篇小说《结婚》的修改也有类似的情形。

抛开对作品伤筋动骨的改动不论,即使某些对个别词语的修改,较小段落的文字的增删,也有可能造成原文完整意义的瓦解。因为,对自己40年前的作品,用40年后的眼光进行修改,哪怕是异常小心谨慎的修改,也无法避免40年后当下思想的渗透、折射,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违背时下话语规范的异质话语进行规约,从而无法保持作品的原汁原味。一段时间内,作家像阵风似地修改原作,这本身也许就是一种值得研究的出版现象,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历史的苦涩、无奈,乃至荒唐。不过,这一论题已远离了本文的论及范围,此处不赘。

对初版本的看重并不意味着对初版以后多种版本的拒绝。以初版本为基础,参照以后所出的较好的版本,对初版本出现的文字上的讹误进行相应的辨析、校勘,仍然是保证全集质量的重要途径。

任何优秀的作品都需要经过时间、空间的过滤而达到自身的彰显和留存,《师陀全集》当然也同样面临着新的读者群的选择。

以下是有关编辑体例等相关问题的交待。

为了保持作品原貌,作者已发表和出版的作品,以初次发表的报刊和初版本为依据收录。已收入作者各集子中的作品,每篇不再署名;新收入的作品,则在每篇之后署名。首次公开出版的书信、日记、未刊稿,均按原件收录,文字上不作任何改动。每卷集首,对该集著作的发表情况、版本沿革等问题作必要的说明。著作中作者的习惯用字如:底(的、地、得),他(它、她),恍、幌(晃),息(熄),燥(躁),卖(买),那(哪),傍(旁),作(做),帐(账),像(象、相),撅(噘),钉(盯),澈(彻),楞(愣),窠(窝),绉(皱),分(份),刁(叼),匹(只),驼(驮),抗(扛),止(只)……;用词如:叫化(花),吐(唾)沫,耽(担)心,吵(嘈)杂,忘(王)八,眼杪(梢),咒咀(诅),从(重)新,座(坐)落,破褴(烂),这们(么),已竟(经),照像(相),发见(现),糗(模)糊,摒(屏)息,端相(详),其(起)初……以及数字,写作不一致处,一律不作更动。

每卷所收已出版的著作以出版时间的先后排序。未收入单行本的著作,以发表或写作时间的先后排序。写作时间有年、月可考而日不详者,列于该月之末;有年可考而月、日不详者,列于该年之末;无法确定时间者,列于该文体各篇目之末。

部分原文无题目,由编者酌加题注,以*号标示,采用脚注方式说明。原作中明显的错字、脱字、订正内容以[]号标示,字体调小,以示区别。个别字迹不可辨识的,用口号标示。疑有错讹无法订正的,以[?]表示存疑。

《师陀著作年表》、《师陀研究资料目录索引》、《师陀全集目录索引》等资料,作为附编置于全集末卷。

《师陀全集》编辑委员会由刘增杰、王刘纯、刘进才、魏春吉、袁喜生、刘涛、赵福生、杨萌芽、李国平、侯运华、谢景和、李顺翔组成。刘增杰全面负责书稿的征集、整理、编辑工作。王刘纯等分别担任各卷的编校工作和相关的编务。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18:5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