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一生从事教书和著述。《朱子语类辑略》是朱熹讲课的实录,内容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方方面面。基本上反映了当时的语言实际。本书以丛书集成本《朱子语类辑略》(以下简称“《辑略》”)为考察对象,讨论朱子语类的语法现象。全书分为十一章,对《辑略》的语法事实作了比较全面、详尽的描写和分析。
出版说明
《近代汉语专书语法研究》序
[零]引言
[壹]指代词
1.1人称代词
1.1.1三身代词
1.1.2己称代词
1.1.3旁称代词
1.1.4附:复数后缀“们(门)”
1.2指示代词
1.2.1近指代词
1.2.2远指代词
1.2.3兼指代词
1.2.4旁指代词
1.2.5遍指代词
1.3疑问代词
[贰]助动词
2.1可能类助动词
2.2必要类助动词
2.3意愿类助动词
[叁]数量词
3.1数词
3.1.1概述
3.1.2概数的表示法
3.2量词
3.2.1名量词
3.2.2动量词
[肆]副词
4.1范围副词
4.1.1总括副词
4.1.2总计副词
4.1.3限定副词
4.1.4类同副词
4.2程度副词
4.3时间副词
4.3.1过去/已然
4.3.2现在/方然
4.3.3将来/未然
4.3.4初始
4.3.5终竟
4.3.6迅疾/短时
4.3.7持续/长时
4.3.8暂时
4.3.9逐渐
4.3.10偶时
4.3.11惯常
4.3.12重复
4.4累加副词
4.5关联副词
4.5.1并列
4.5.2顺承
4.5.3条件
4.5.4转折
4.5.5让步
4.6语气副词
4.6.1肯定/强调
4.6.2委婉
4.6.3推度/不定
4.6.4疑问
4.6.5反诘
4.7否定副词
4.7.1一般性否定
4.7.2已然性否定
4.7.3判断性否定
4.7.4祈使性否定
4.8方式/情状副词
4.8.1方式副词
4.8.2情状副词
[伍]介词
5.1时间/处所介词
5.2范围介词
5.3方向介词
5.4工具/方式介词
5.5施事/受事介词
5.6与事/对象介词
5.7凭借/依据介词
5.8原因/目的介词
[陆]连词
6.1联合关系连词
6.1.1并列连词
6.1.2承接连词
6.1.3递进连词
6.1.4选择连词
6.2主从关系连词
6.2.1转折连词
6.2.2让步连词
6.2.3纵予连词
6.2.4假设连词
6.2.5条件连词
6.2.6因果连词
6.2.7推论连词
[柒]助词
7.1动态助词
7.2尝试态助词
7.3事态助词
7.4语气助词
7.5结构助词
[捌]述补结构
8.1《辑略》述补结构的分类
8.2粘合式述补结构
8.2.1动结式述补结构
8.2.2动趋式述补结构
8.2.3由“得”字充任补语的述补结构
8.3组合式述补结构
8.3.1用“得”作语法标记的组合式述补结构
8.3.2用“来”、“得来”、“取”作语法标记的述补结构
8.3.3用“将”作语法标记的述补结构
8.3.4用“不”作语法标记的组合式述补结构
[玖]处置式
9.1处置式的形式类型
9.1.1“将”字句
9.1.2“把”字句
9.1.3“捉”字句
9.1.4“以”字句
9.1.5“与”字句
9.2处置式的语义类型
9.2I1广义处置式
9.2.2狭义处置式
9.2.3致使义处置式
9.3小结
[拾]被动式
lO.1被字句
10.1.1被字句的结构分析
10.1.2有关被字句的两点讨论
lO.2为字句
10.2.1为一}-N+VP
10.2.2为+N+所+VP
10.2.3为+所+VP
[拾壹]疑问句
11.1是非问句
11.1.1不带语气词的是非问句
11.1.2带语气词的是非问句
11.2特指问句
11.3选择问句
11.3.1带选择标记的选择问句:(工)类(L)VPl,(L)VP2
11.3.2不带选择标记的选择问句:(Ⅱ)类VPl,VP2
11.4反复问句
11.4.1VP-neg
11.4.2VP不VP
11.5附加问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