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乔家大院》火遍全国,又重新勾起了人们对晋商炽热的兴趣。晋商何以发迹,有着怎样的花样年华,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一蹶不振,晋商如何经营,如何用人,如何做人,乔致庸又能否代表晋商整个群体,这一切的一切,本书将给你详尽的答案!
“一纸汇票千里传,万两银子立刻取” 曾经创造了中国甚至是世界商业奇迹的晋商群落,无论什么时候提起,都能让人由衷地升起一股敬意。那么,是什么铸就了晋商辉煌百余年的历史,又是什么让晋商从中国大地上消失殆尽,关于晋商实在有着太多太多的疑问和秘密,而本书奉献给大家的正是关于晋商的一本全景读本。
本书全面地到位地对晋商历史进行了描画,包括其发迹的历程,繁华时的盛景,衰落的原因以及经营、用人、生存等各方面的策略特点。又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晋商兴衰的启示中给我们现今的企业经营者指出了一些谬误和弊端,最后再从数以百计的晋商中精心挑选了十名作为代表人物,通过他们的商业生涯从个体上对晋商进行了描述,力图追寻他们的整体风格,相信一定能让读者朋友不虚此“读”。
1 海内首富山西省
“买卖兴隆把钱赚,给个知县也不换”,这是明清时期山西广为流传的一句民谚。在商居于末的“士农工商”式传统社会结构中,山西人当时这种对商业利益毫不掩饰的追逐,令时人为之侧目不已。
通过对大量史料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一百多年以前,中国最富有的省份就是山西,这里是全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在清代的全国商业领域中,人数最多、资本最厚、散布最广的也是来自山西的商人。
在清朝晋商富甲天下的时代里,财主多集中于平遥、祁县和太谷,而不是太原,其中又以平遥最多。民国以后,到日军侵华时期为止,由于当时中国的一些重要银行家多于太谷定居,所以美国作家罗比·尤恩森把太谷称为“中国的华尔街”。
康熙未年晋商大盛魁,下辖千余家分号,现代学者认为其总资产至少是清道光年间国库储备的两三倍。极盛时从业人员达六七千人,商队骆驼近两万峰。故民间素有“南有胡雪岩(徽商),北有大盛魁(晋商)”之说。
18世纪时,国内有洋船15艘左右,山西介休皇商范氏就拥有六七艘,往返于长江口和日本长崎之间,垄断从日本进口铜的贸易七八十年。
明清山西人因商致富,积累了大量资财,其富已经超过著名的徽州(古称新安)商人,成为中国最显赫的地方性商帮。“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五杂俎》卷4)。这既说明晋商之富超过徽商,又说明山西人致富除经营盐业与徽商相同之外,还包括经营丝织、铁冶和各种货物的贩运贸易。所以,山西的富商集中在南部地区,“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晋录》)。如果与全国富户比较,在“天下富家,居首等者,凡十七家”中,除王室王公、贵族、宦官等以外,属于商人者只有七姓,而“山西(有)三姓”。
山西由商致富并且成为一个富省,严格地说是清康熙、乾隆以来的事。在康熙前期,皇帝曾两次巡幸山西北部和南部地区,所得印象是北部贫寒,南部稍为充裕。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五月,康熙帝“由大同,历山西、陕西边境,以至宁夏,观山陕民生,甚是艰难”,才改变了他巡幸直隶、山东、江南、浙江时“见地方人民,皆各安生业”,“以为他省类皆如此”的印象。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正月,康熙帝巡幸畿南四府(徐州、淮安、凤阳、颍州)、河南、山西、陕西后说:“准秦晋两地民稍充裕,畿南四府及河南一路,殊觉生计艰难。”这就是山西南部和北部社会经济和商人发展的差别。也正由于南部民稍充裕,康熙六十年(1721年)五月,为广仓储,曾派官员各带25万银两,赴山西平阳府和陕西渭南、西安府向富户劝谕照市价卖粮食给国家。
山西由商致富成为富省,还表现在那些富商州县的城镇和乡村,建筑房合改观,一座座高楼大院矗立其间。山西太平县西贾村、介休县北贾村和北辛武村、平遥县达蒲村和邢村、祁县乔家堡村、太谷县北洗村、榆次县聂店村和车辋村,以及介休、平遥、祁县、太谷、榆次等县城,一座座高楼大院、一排排店铺建筑,宏伟富丽,显示着主人的富有,如今已成为当地的文化名城和旅游景点。像平遥城和祁县城皆为明清建筑,是国家批准的文化名城。祁县乔家堡乔家大院、太谷北洗曹家大院、榆次车辋常家的一条街等都被开发为旅游景点。建筑是一个城镇和乡村的外观,即使不了解山西情况的外省人,只要他途经此地,也会得出那些州县富裕的印象。如贵州省一位官吏进京述职,由贵人川,经陕西,渡黄河入晋,沿官道行走,当光绪十三年(1887年)行至介休县义棠镇和介休县城时,在日记中写道:“街市极繁盛精整,渡河后至此始见富实气象。”P35-37
翻开中国近代史,晋商曾经在中国商业史上独树一帜。200多年前,当美洲大陆还是一片荒芜时,晋商的商号已经遍布华夏各大中城市、水陆码头,甚至远至俄国的西伯利亚和莫斯科、朝鲜的平壤、日本的东京及南洋各地。
三晋大地,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重地,这与它的人杰地灵是分不开的,其中,晋商文化是佼佼者与代表者。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自古以来经济文化发达,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以太谷、祁县、平遥等晋中商人为代表的山西商业票号,曾“富甲华夏”,“汇通天下”,闻名于世。为近代商业和金融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晋商俗称“山西帮”、“西帮”,其商业发展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明清时期是其发展和兴盛期。在漫长的商旅生涯中,晋商从贫瘠的黄土高原走出,以不畏艰辛、开拓进取、诚信笃实、敬业爱国的精神走遍天下,享誉海内外。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晋商竞能雄霸商海达500佘年,这在整个世界商业史上都是少见的。那么晋商到底是怎样发迹,怎样衰落,又有着怎样惊心动魄的传奇呢?
近段时间以来,一部以晋商为题材的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晋商的极大兴趣。该剧以晋商中的杰出代表乔致庸的一生为主线,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但由于该剧偏重于故事性和传奇性,所以对晋商并未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而乔致庸一人也并不能代表整个晋商史;另一方面,由于市面上关于晋商的书籍又多以历史事实为主,其研究性大于可读性,故此:本书编者本着为广大读者服务的目的,经过多方考究,在材料的使用及篇章的布局上大费功夫,以此编著了《晋商——中国第一商邦的经营之道》一书。
本书全面地到位地对晋商历史进行了描画,包括其发迹的历程,繁华时的盛景,衰落的原因以及经营、用人、生存等各方面的策略特点。又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晋商兴衰的启示中给我们现今的企业经营者指出了一些谬误和弊端,最后再从数以百计的晋商中精心挑选了十名作为代表人物,通过他们的商业生涯从个体上对晋商进行了描述,力图追寻他们的整体风格,相信一定能让读者朋友不虚此“读”。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尚多,还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此外,本书参考了一些同类资料,在此一并致以真诚的感谢。
编者
2006.3.16